登陆注册
3176600000091

第91章 明仁宗皇后张氏辅佐三帝,听政拒垂帘(2)

但是后来,知情大臣和太监将朱棣去世时的情况告诉了朱高炽,朱高炽百感交集。日后,从他对杨荣的升迁和对太监们的大加赏赐,就可以看出,这个“敕”显得有问题。

当然,一些学者认为尽管朱棣没有遗命,可能是因为暴毙,没有时间口授或书写遗嘱。另外还认为,朱高炽已经当了二十年太子,由他接班不会有任何异议,所以没有必要留遗嘱。不管怎样,朱高炽还是当了皇帝。

我们必须承认,虽然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皇帝,但是他采取重农、用贤、惩贪的一系列政策,开创了史称“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结束了连年战争,使人民得以休息养息。

作为皇后,张氏主事中宫,坚守妇道,使朱高炽能够全身心地施展政治抱负,但是在朱高炽当皇帝的十个月里,没有张氏参与政治的记载。

(3)当皇太后认认真真

朱高炽当了皇帝后,张氏所生的朱瞻基也当了皇太子。这十个月是张氏最美满、最快乐的十个月。但是,这种生活仅仅维持了十个月,洪熙元年(1425)五月,朱高炽突然撒手人寰,将皇帝位传给了二十八岁的皇太子朱瞻基。是为宣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太后。张氏力主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来辅政,形成了“三杨开泰”的局面。

不过,朱高炽的死一直是史学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集中起来有被儿子朱瞻基杀害和因为纵欲过度而死两种说法。

朱高炽被儿子朱瞻基杀害的说法听起来很怕人,因为史书没有记载朱瞻基不孝的情节,但是也有一些“细节”无法解释。如洪熙元年三月,朱高炽命皇太子前往安徽凤阳和南京祭扫皇陵和孝陵,四月十四,皇太子由北京出发,当时一般走的路线是出河北,经山东、安徽再到南京,整个行程需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但奇怪的是,当五月十二,太监海涛带了诏书赴南京召皇太子时,朱瞻基居然早已经到了南京,而且还静静地等在那里。而且他六月初三就回到了北京。这说明,五月下旬就已经从南京向北京进发了。这说明朱瞻基是有所准备的。

《宣宗实录》上记载,由于朱高炽死时太子当时没有回京,所以朝廷就密不发丧,等太子回京走到卢沟桥时,中宫在那里设幕次香案,将朱高炽驾崩事告之皇太子。而实际上太子还没有从南京上路时,人们就已经在暗传“仁宗上殡”的消息了。即使在北京也没有人知道的消息,在南京怎么会知道?看来朱高炽的死是一些人早就预料好的。

有关朱高炽死于纵欲的说法,在朝鲜的《世宗实录》和《病逸温记》中有明确的记载。

十个月间,张氏由太子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经历了大喜大悲。儿子朱瞻基已经二十八岁了,当皇帝后,恪守妇道的皇太后张氏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可以颐养天年了。但是,外有蒙古对中原觊觎,内有朱高煦等人不断闹事,虽然有三杨辅佐,但大事情须由张氏做主。这个习惯从朱瞻基上台即开始。

朱瞻基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对母亲张氏非常尊敬。史书记载宣德三年皇太后游西苑,宣宗皇帝亲自扶持着皇太后所乘的轿子,一起登上万寿山。在之后的参拜祖陵时,朱瞻基骑马在前,遇到河桥时,下马扶持皇太后过桥。皇太后沿途查看百姓生活,对民众问寒问暖,对皇帝说:“作一个受百姓拥戴的仁君,首先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希望皇上以此为重念。”

当然,张氏和朱瞻基之间也有不和谐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朱瞻基更立皇后造成的。朱瞻基即位时,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但实际上他对胡氏很不喜欢,一直想更立孙氏为皇后。皇太后张氏坚决反对,朱瞻基找不到借口只好暂缓此事。到了第二年,孙贵妃生下儿子,取名朱祁镇。于是朱瞻基决定将朱祁镇立为皇太子。但遭到包括张氏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因为按照立嫡立长的明朝祖制,皇后胡氏所生的儿子才是正宗的皇位继承人,可是当时胡氏身子弱,没有子嗣,所以被朱瞻基抓住把柄。但是胡氏毕竟年轻,如果能享受皇帝的雨露,说不定还会有子嗣的,但是朱瞻基不想等,也不与皇后媾和,决定立皇太子,实际上是为日后立孙氏为皇后做准备。

经过两个月的闹腾,朱瞻基终于成功,立只有三个月的朱祁镇为皇太子,是明朝年龄最小的皇太子。次年,朱瞻基不顾母亲的反对,废黜了皇后胡氏,立孙氏为皇后。皇太后张氏为此非常为胡氏惋惜,经常将她接到宫里来居住,派座甚至超越当朝皇后孙氏,以至于引起了朱瞻基的不满。

朱瞻基当皇帝后,他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仍然觊觎皇位。辅政三杨主张将他们除掉以绝后患,但朱瞻基拿不定主意。皇太后张氏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不让历史书写遗憾,但是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于是在皇太后张氏的默许下,朱瞻基采取主动手段,亲自率领发兵平叛。到了朱高煦盘踞的乐安城下。

为了避免骨肉相残,朱瞻基决定用智取而不是用强攻的办法来解决。最终朱高煦屈服,出城投降。

朱瞻基起初没有答应群臣要求处死朱高煦的主张,只是将他囚禁在逍遥城内。他这种做法,张氏非常赞同。但后来有一次,朱瞻基去看望朱高煦时,被朱高煦突然拌倒在地,于是他恼羞成怒,将叔叔用火烧死。张氏为此非常不满。

解决了汉王朱高煦,朱瞻基的另一个叔叔、赵王朱高燧主动交出兵权,过起了“寓公”生活。这样,朱瞻基才过上了内部安定的生活,比起他的父亲,他幸福多了。

(4)当太皇太后依然如故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刚刚三十八岁、执政十年的宣宗朱瞻基突然患病不起,不久驾崩。皇太后张氏再一次面临皇位更迭的局面。张氏非常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总不是滋味。张氏不断调整着心态,所以迟迟没有动作。

五六天过去了,还不见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朝廷内外谣言四起,一些人甚至猜测说,张氏要立远在长沙的襄王进京当皇帝。

实际上,朱瞻基在弥留之际,就下了遗诏,说国家大事应由张太后决定。朝臣们也考虑到张氏的威望,自然希望她多发挥作用。但是明朝的家法如何面对?以什么样的名义决定国家大事?这些都是关系到明朝江山社稷的问题,必须慎重考虑。

另外,是像宋朝那样由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临朝执政?还是像更多的朝代那样由驾崩的皇帝之皇后临朝执政?当时,朱瞻基后立的皇后孙氏还活着,她应当处在什么地位?

事实上,张氏准备让自己的孙子、皇太子朱祁镇当皇帝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她本来想处理完朱瞻基的事情后,再说即位的事情。张氏的难言之隐在于,朱祁镇毕竟只有九岁,如果登基,就是明朝的第一个少年皇帝,如何辅佐他,由谁辅佐他,都必须考虑周全才是。

张氏看到谣言已起,就立刻带着年仅九岁的朱祁镇来到乾清宫,对赶来的大臣说:“这就是当今的新天子!”众人立即跪拜在地,高呼万岁。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十,朝廷为九岁的朱祁镇举行了大典,朱祁镇是为英宗。改元正统。但这次大典并未涉及到张氏的地位。这时候,众多大臣都劝张氏,为了江山社稷,打破明朝家法,直接垂帘听政,直到小皇帝能够亲政为止。小皇帝朱祁镇的母亲孙氏也出面劝慰,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被张氏断然拒绝。张氏说:“我决不接受垂帘听政,我不能坏了祖宗规矩,让后人唾骂。”

张氏与皇亲国戚以及众多大臣经过反复商议,最终达成妥协,朝廷大事经过朝议后,由以“三杨”为主组成的内阁决定,再由张氏以太皇太后名义最终裁决。张氏最为崇拜开国皇帝朱元璋之皇后马氏,她没有垂帘听政的名义,但是她为明朝江山社稷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在朱祁镇即位一个月后,朝廷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封张氏为太皇太后。《明史》记载,张太皇太后参与决策国家大事时,始终不忘“治天下者治家为先”的古训,她以妇道为教条,洁身自好,是为明朝楷模。

朱祁镇即位后,张太皇太后组织张氏后族开会,她对已经当了大官的三个兄弟等人说:“你们虽然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现在群臣推荐我辅佐皇帝当政,作为我的后族,你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要干预朝政,免得让人不满,影响了国家的江山社稷。”

张太皇太后的做法,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一片赞扬,无形当中进一步提高了张氏的威望。另外,张太皇太后还下令销毁宫中的玩物,重申宦官不得参政议政等。

作为女人,张太皇太后是非常细心的,她不仅直接关心小皇帝的日常生活,还非常注重小皇帝的教育问题,她请“三杨”以及一些老臣当皇帝的老师,希望把孙子朱祁镇培养成有远大抱负,文武兼备的皇帝。

在张太皇太后以及“三杨”及朝臣的努力下,英宗朝平稳度过了七年。正统七年(1442)十月,张太皇太后终于病倒在床上。她不断召“三杨”及大臣前来,交代后事。

杨士奇说:“有三件事情需要张太皇太后裁决。第一件是:建文帝虽然败亡,但他君临天下四年,应当编修建文实录,仍用建文年号。”张氏点头同意。

“第二件是,方孝孺已经被成祖杀死,但是株连了很多人,应当制止连座行为。”已经病危的张氏再次点头。

张氏委托大臣们辅佐朱祁镇亲政,之后未等第三件事情解决便去世了。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辅佐了仁宗、宣宗、英宗三朝的张氏走完了她的几乎完美的一生。作为世子妃、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一步一个脚印,而且没有大的失误,这是难能可贵的。不过,她已经不可能想到,朱祁镇这位她最后辅佐的皇帝,几年后就被宦官所左右,明朝再次经历了更迭。

同类推荐
  • 步步成王

    步步成王

    穿越了,来到东汉末年,不知不觉的,就与常山赵子龙义结金兰了。还有老爹是号称拥兵百万的黑山军张燕,可张方总觉得这黑山军咋就那么不靠谱呢?“哎呀,头疼!”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未来。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过无数轰轰烈烈的事件,也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把这些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介绍给读者,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 水浒真情

    水浒真情

    武松仗义豪情,智深豁达大度,大郎放荡不羁,林冲忠国爱家,杨志一心报国。且看水浒一百零八好汉.至情至义,潇洒快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岂不快哉!
  • 边塞风云录

    边塞风云录

    我心永恒10:15:25一个是绝世英雄,对兄弟肝胆相照;一个是盖世枭雄,对兄长视若仇人。一个为了情,宁愿得罪天下人;一个为了钱,哪怕杀尽天下人。当人中龙凤化为苦命鸳鸯;当神仙眷侣化为生死仇敌;一切光鲜亮丽的外表不过是人性泯灭的薄纱。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西北边陲三凤县及其管辖下的李家村,发生了一幕幕尔虞我诈、波谲云诡的故事。计中计、连环计,谁是幕后真凶?局中局、连环局谁又是罪魁祸首?当设局的枭雄遇到破局的英雄,又会碰撞出多少巅峰对决的火花?当亲情成为棋子;友情成为了遮羞布,爱情成为了导火索,一场充满了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人性大剧缓缓拉开了帷幕……
  • 财掌三国

    财掌三国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刘备:雷歌,我乃汉室宗亲,愿拿十万大军换你支持。雷歌摇摇头。曹操:天下英雄非雷歌也,和我一起打天下!雷歌摇摇头孙权:关东子弟多俊杰,雷小兄弟来我账下,大事可成!雷歌摇摇头三人异口同声:“你到底要怎样!”"我要一统三国!"
热门推荐
  • 仙之初闻

    仙之初闻

    人物一:“我的事刚才你都听到了,差不多就是这样,有办法吗?”人物二:大到开疆扩土,小到杀人放火,政商游走的寨主大人,他做过很多事,但从来没管过这等闲事:“上次的东西还在我那里,要拿回去么?”况且刚才她说了什么,一只山雀造成的反目,狐狸留恋半途小道人,不顾一切?人物三:日月乾坤,容于浩宇,明宇。
  • 畫江湖之灵主

    畫江湖之灵主

    《畫江湖之灵主》(又称:《畫江湖》系列之《灵主》)是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继大型三维成人武侠动漫《畫江湖之不良人》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三维武侠动画。故事以一种令人意外的形式展开,残酷的江湖充斥着血雨腥风。主人公怀揣着心中的信念踏上旅途,而他即将迎来的又是怎样一番严峻的考验。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为活人做事,而另一种则为死人办差,人们称之为灵徒,而指使他们的逝者,便是灵主。
  • 仙剑奇侠传之侠侣奇缘

    仙剑奇侠传之侠侣奇缘

    一个初出茅庐的神秘门派弟子,在江湖历练时,先后结识了多名奇女子,恩怨情仇,家国兴亡,除魔卫道,在他略显稚嫩的肩膀上,担负了太多的重任,但是他义无反顾,至死无悔!正所谓:仗剑天涯,心怀家国。为情为义,宁舍真身。幸结仙缘,一息尚存。千辛万苦,冰晶还魂。
  • 药王纪

    药王纪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来了,便要证明自己活过,要留下属于他的足迹......
  • 魔舞琼霄

    魔舞琼霄

    修魔道,舞琼霄;御魔心,指九天;借魔力,破苍穹;身世未晓,但自有爱我念我之人;世间冤仇,是非恩怨,与我何干?人若犯我,自当十倍相还;滴水之恩,必定百倍相报;快意恩仇,顺我心意,剑之所指,心之所向;且看在这个以魔法为尊,强者林立的大陆上,风舞影是如何一步步站到这个世界的巅峰?
  •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凌厉苍穹

    凌厉苍穹

    一个家族中,不起眼的一个少年,经历挫折,历练。。。闯进了新的世界。。。
  • 血绝天下

    血绝天下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耐我何?
  • 养仙成妃:哥哥是我的

    养仙成妃:哥哥是我的

    什么叫去凡间历练,你分明就是嫌弃我了···还亲自把人家交给那个凡间人人畏惧,生性冰冷,杀人如麻的太子收养。君羽灵看向走来的人,顿时两眼一亮,开口就叫了起来“美人哥哥”闻言,初紫尘的脸刷的一下黑了下来,有些咬牙切齿的吼道“不许这么叫”徐文狄还未说话,男子的注意力又转到君羽灵的身上,一下子严肃起来,“你是谁?”君羽灵捂脸,“过路人。”完蛋了,这回哥哥一定不会给我机会一个人出来玩了。“噢…那我就勉强的收下吧”唉!我果然还是心软啊…瞄了瞄呆愣中的众人,君羽灵恶搞的高唱了起来:“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额……众人只感觉自己的脑袋上有一群乌鸦就此飞过。
  • 碳酸果汁

    碳酸果汁

    青春校园,傻白甜的学霸女森碰到装“高冷”男神会擦出什么样子的火花呢?狄琪儿and江应怜听名字就赶脚很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