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600000056

第56章 高宗皇后吴氏听政为国明大义(2)

奸臣秦桧死后,赵构原本以为这下子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事与愿违,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南下侵宋。完颜亮早有侵宋的野心,因此,希望通过这次进攻一举灭亡南宋。

赵构一面派人组织南宋军队抵抗,一面又开始准备船只企图逃跑。在宋金战场上,虽然宋军的主将是宿将刘锜,但也是节节败退。金兵一直打到江北。

就在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金朝内部发生动荡,完颜雍发动政变,自立为皇帝。消息传来,完颜亮无心恋战。

此时,南宋出现了一个传奇式的将领虞允文。本来他是到前方劳军的,却不甘寂寞指挥了采石之战,在战斗中一举打败了金军。完颜亮随后也在内乱中被杀!

此时,形势对南宋非常有利。但是赵构早已经被金兵吓破了胆,他和朝廷内部的主和派策划再次妥协。然而,全国上下群情激昂,大有要一举收复北宋以来的失地之势。力主和谈的赵构十分尴尬,面对无法抑制的抗金形势,既不敢战,又无法实现议和,赵构感到无力驾驭政治局面,只好让贤。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南宋高宗赵构皇帝下旨说:“朕在位三十六年,上仰苍天之佑,下仗祖宗之福,战事稍息,边境相安。考虑到祖宗基业之重,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片刻安暇。今欲卸去重任以养天年。皇太子贤圣仁孝,天下共知,乃是天意所归,民心所向。今决定传位皇太子,并有赖文武大臣同心同力,以永保国家万世安康。”

六月初十,赵构正式禅位,宋太祖七世孙赵玮(已改名为赵昚)即皇帝位,是为宋孝宗。赵构被封为太上皇,迁居德寿宫。吴氏被封为太上皇后。

当禅位大典完成后,孝宗赵昚冒雨步行送太上皇高宗去德寿宫,高宗一再让他回去,但是孝宗为尽孝道仍旧不回。高宗对孝宗自然十分满意,并且经常夸耀。自此以后,孝宗每隔几天就看望高宗,可谓极尽孝道。

从公元1162年内禅,到公元1187年逝世,高宗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这二十五年中,太上皇后吴氏一直陪伴着他,悉心侍奉,不曾失礼。吴氏还善于调解高宗父子关系,所以两宫一无隔阂。

史书记载,有一次,孝宗陪太上皇在宫中开宴。酒醉之后,许下了给高宗二十万缗钱的诺言。孝宗酒醒后,早把说过的话忘得干干净净。可高宗当了真,还在德寿宫里等着孝宗送钱来呢,见多日没送来,不免有些不高兴,认为江山都给孝宗了,怎么两个钱还不舍得。

见此情景,吴氏忙说:“钱已经拿来很久了,放在我这里呢。不知道你要钱花,所以没有贸然给你。”吴氏便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了二十万缗钱给了高宗。

高宗非常高兴,说:“我没有看错赵昚,他是个孝顺孩子。怎么样,我有眼力吧?”

后来,吴氏的侍女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孝宗。孝宗极为感动,立即派手下将钱送给吴氏,而且翻番给了四十万缗。

高宗的确没有看错孝宗。孝宗在即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大有复兴南国之志。面对金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一改宋朝总是被动挨打的局面,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对金国展开进攻,史称“隆兴北伐”。

可是,“隆兴北伐”成了“隆兴和议”,没能根本改变南宋的颓势,使得宋朝刚刚出现的转机又毁于一旦。孝宗执政二十五年,看到自己的改革措施不断失败,心灰意冷,眼见自己的儿子赵惇已经四十多岁,完全可以执政了,于是他一直在寻找时机,试图学高宗当太上皇。可是高宗还活着,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拥有两个位太上皇,所以孝宗只好硬撑着着。

(4)垂帘听政,只为社稷顺利交接

孝宗的机会终于来了。公元1187年,太上皇赵构终于走完了他高寿的一生。仁孝的孝宗表示,他将为太上皇守孝三年,并且希望吴氏回到皇宫生活。吴氏没有同意,她不愿意给人添麻烦。

孝宗的头上不再有太上皇了。孝宗当太上皇的想法更加强烈,只是无法说服皇亲国戚和大臣们,才只好坚持着。他不断向臣子们说明自己想当太上皇的想法,可每每都无法说服大家,于是只能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对朝政不理不睬,完全处在守孝的状态。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孝宗为太上皇守孝三年满了,他不再听臣子们的劝阻,果断地退出了权利中心,学高宗当太上皇——六十二岁的孝宗终于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皇太子、已经四十二岁的赵惇。

赵惇就是宋光宗,他继位后,封李凤娘为皇后。孝宗被尊为太上皇,也称“寿皇”;封孝宗皇后谢氏为太上皇后;改封原太上皇后吴氏为寿圣皇太后。吴氏实际上是当了皇奶奶。

光宗在继位的第二年改元为“绍熙”。

失去了丈夫的吴氏一直安稳地过着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想到,这份安稳生活没维持多久,她居然被推出来垂帘听政了,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光宗即位之初,金国皇帝昏庸无能,宋金两国暂时相安无事,基本上保持着和平的局面。光宗也表现出令人欣慰的一面。他表示要积极求谏,录用人才,励精图治,还采取了减免赋税等措施,似乎要大干一场。

但是好景不长,光宗赵惇的皇后李氏是个典型的悍妇,喜欢弄权,尤其是对政事感兴趣,李氏掀起的宫廷风波常常使得光宗狼狈不堪。她还让光宗大封她的族人外戚,而对孝宗皇后谢氏、寿圣皇后吴氏等人大为不敬。光宗和父亲孝宗的关系,更是由于李氏从中作崇而日益恶化。

光宗与李氏生有一子,即后来的宁宗赵扩。赵扩是个没有主见、昏庸无能的人。这一点,大宋朝廷上下已经取得了共识。如果让他当太子,日后即了位,对宋朝江山没有任何好处。

作为曾经的君主,太上皇孝宗对由谁来继承大统问题考虑得很多。他希望在宗室中挑选贤能之人来当皇太子。这当然使光宗和李氏大为不满。父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光宗在当皇太子的时候,就常常情绪激动,不能自已。作了皇帝以后,光宗的精神状态更是每况愈下。加上李氏的不断刺激,他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后来,李氏出于嫉妒杀死了光宗喜爱的黄贵妃,甚至开始干预朝政,光宗对她都没有办法,加上自己也懒得上朝,于是政务都归于李氏处理。

当年孝宗对高宗孝顺有加,高宗晚年幸福;但是轮到孝宗自己就没那么幸运了。根据南宋的礼制,皇帝每月要去看太上皇四次。实际上,当年孝宗看望高宗的次数要比这个规定多得多多。但光宗则不然,他很少去看望光宗,早已经把这位仍然惦记着他的父亲忘记了。孝宗在重病期间,口中一直呼唤着孝宗赵惇的名字,但是,他直到死去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史学界认为,孝宗之所以当太上皇五年便死去了,与儿子赵惇不孝有关。

绍熙五年(1194)六月初九的晚上,六十八岁的太上皇孝宗驾崩。这时,光宗已经几个月没有去看望父亲了。皇上和太上皇之间的矛盾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孝宗驾崩的消息首先传到的不是皇宫,而是传到宰相府邸。

南宋朝廷宗室的执政大臣赵汝愚考虑到光宗父子不和,怕半夜报丧给光宗,光宗会因有所疑惧而拒绝上朝,进面耽误丧礼,只得拖到第二天的早朝才把孝宗驾崩的消息上报光宗。

没想到,光宗听说孝宗驾崩了,却一点表示都没有。这样,孝宗的葬礼无人安排,更没人主持,甚至金国派来的吊唁者都无人接待。

无奈之下,赵汝愚等人决定请求寿圣太后吴氏出面主持丧事。吴氏居于深宫,本不想介入此事,但看到群情激愤,又为社稷考虑,只得答应垂帘代行祭奠之礼,丧礼这才如期举行。

治丧期间,光宗称病不出,只顾下诏书,尊寿圣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朝廷无主,一时间人心惶惶。大臣们普遍认为,光宗已经无法治理朝政了。宰相留正等人于是联名上疏光宗,请求早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储君,以安定人心。

光宗看完奏折后,批了“甚好”两个字。随后,留正又上了一本奏疏。光宗却写了“历事岁久,念欲退贤”八个字。留正见批语含糊不清,立即与枢密使赵汝愚商议。

赵汝愚认为,还是请太皇太后吴氏下诏,让光宗禅位给嘉王。

留正认为这样做不妥当,他担心会连累自己,就称病不出,并且连夜逃出京城。京师人心更加不安。大臣徐谊劝赵汝愚早定大计,他说:“嘉王即位,事在必行,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此事关系重大,非太皇太后做主不可。”

太皇太后吴氏在众大臣的说服下,同意在孝宗的灵柩前垂帘听政,主持孝宗的丧礼和光宗的禅位仪式。

第二天,群臣入宫。

太皇太后吴氏垂帘听政,商议的结果是大家都同意光宗禅位于嘉王赵扩。于是内禅大典在光宗没有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

宁宗赵扩是南宋第四位皇帝,他生于乾道四年(1168)十月十九日。绍熙五年(1194)七月仓促即位。他继位后,尊光宗为太上皇。

第二天,当赵扩去看望自己的父亲时,光宗才知道自己已经被禅位了。也就是在这一天,太皇太后吴氏宣布撤帘,完成了历史赋予她的使命,从此,她颐养天年了。

宁宗即位的过程还是颇有意思的。当太皇太后吴氏命人拿来黄袍给赵扩穿上时,赵扩竟然吓得绕着殿柱跑,一边跑一边还惊慌地大喊道:“儿臣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后没办法,让大臣们一边一个夹扶住赵扩,强行给他穿上黄袍,扶上了皇位。

纵观历史,新皇登基时装腔作势要逊让一番的人确实有,但赵扩却是真心不想当皇帝。史书记载说宁宗“不慧”,也就是说他智商很一般。仿佛是个愚昧无主见的人。或者,他内心里只想做一个衣食无忧、事事不愁的亲王,不愿做天天要操劳国家大事的皇帝。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南宋王朝交到了他手上,经过他不智不慧地统治了三十一年,就像被庸医一误再误的病人,终于病入膏肓,药石难救了。

平心而论,作为光宗唯一的子嗣,赵扩受过良好的教育。光宗即位后,赵扩被封为嘉王,住在宫外自己的王府里。当时,光宗把自己做太子里收藏的图书全都赐给了这个儿子,还亲自挑选了黄裳、陈傅良、彭龟年等一批名儒教导他。嘉王学习很勤奋。即位后,他还曾亲自开列了十部经史书目和一张十人的名单,对彭龟年说:“朕读的书太少了,我想再增加十名老师,每人给我专门讲一本书。”

宁宗好学是个优点,但他“重量不重质”却是个缺点。书读得不少,但却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自然对他的理政能力无法有帮助。即位不久,他的案头就积压了许多奏疏。后来,他听从了彭龟年的建议,让通进司把奏疏开列出单目,皇帝在单目上注明自己要亲自过目哪些,其他的就可交由三省、枢密院处理。这下批奏章倒是快了,可是新问题又出来了:拿到奏章,宁宗一律批“可”。即使是两位大臣的奏章针锋相对,他也都批了“可”,大臣们便不知如何是好了。

宁宗的临朝听政也是很趣的。每次面见群臣时,无论群臣所奏之事有多繁,时间有多长,宁宗都耐心地听取,一点都不厌倦,但从不开口提问,也不表达态度,只是默默地听着,听完就散朝了。

大臣们还是不知如何是好。

宁宗倒也有表壳自己意旨方法,那是一条非正常的理政途径:“御笔”,就是由皇帝在内宫批示后便直接下达执行。这种做法需要经过宦官和近幸之手,如果皇帝精明强干还好,像宁宗这样的理政能力不强的皇帝,使用“御笔”只能让权臣钻了窗子。权臣们通过勾结宦官和后宫,对御笔的批示施加影响,要不然,就在御笔的传达过程中动手脚,甚至假造御笔,代行皇帝之权。当时朝政之乱可以相像。

宁宗头脑简单倒也罢了,身体却也不健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由两个小太监做前导,一人扛一扇小屏,分别写着“少饮酒,怕吐”和“少食生冷,怕肚痛”。可见他的身体有多差劲。“不慧”加上体弱,直接影响了宁宗处理朝政,权臣们要蒙蔽他实在是易如反掌。

但宁宗有一点是非常可取的,那就是他为人仁厚,关心民间疾苦。即位前,他护送高宗灵柩去山阴下葬,一路上见到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他感慨地说:“生活在深宫,哪知道百姓的艰辛!”即位后,宁宗每年都免一些赋税,以便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些。宁宗在生活中非常节俭,不讲究穿戴,所用的器皿也不奢华,酒器都是以锡代银。

有一年上元夜,一个宦官见宁宗独自端坐于烛光中,便问:“元宵佳节,陛下为什么不摆宴席庆祝呢?”

宁宗不开心地说:“你懂什么!外面的百姓都吃不饭,朕哪有心思摆宴席呢?”

当时有人评价宁宗说:“无声色之奉,无游畋之娱,无耽乐饮酒之过,不事奢靡,不殖货利,不行暴虐,凡前代帝王失德之事,陛下皆无之!”虽然这一评价有些溢美成分,但相比那些自己骄奢淫逸、不顾百姓死活的君主,这一评价还算是中肯的。只可惜宁宗有德无才,被权臣摆布了三十年,于社稷民生无大功德。

在宁宗赵扩当政四年后的1197年十月,太皇太后吴氏一病不起,她拒绝服药,说:“我寿已八十,死而无憾,何必还要连累别人呢?”翌月,吴氏病逝,终年八十三岁。获谥号“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同类推荐
  • 橙色年代

    橙色年代

    历史小说《橙色年代》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后到九十年代末期山西北部山区常水沟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明枫经历了丧父、辍学、失恋、被捕、“投机倒把”等一系列蕴含着时代烙印的故事之后,仍积极乐观的面对这生活,带着乡亲们试图找出当代乡村的突围之路……无奈那个地域愚昧无知、那个年代迷乱错失……种植毒品、拐卖人口相继上演,他找不出任何突围之路……故事的另一条线里,支教老师李想与学生李世凤上演了幻生幻灭的情感纠葛,她的姐姐李世颖则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舅舅明枫……故事的第三条线里,笃信基督教的沈亮买到了湘西女子岳子梅,当他满怀信心重新融入现世生活的时候,却发现生活已经距离他设想的方向越来越远……岳子梅的现状和过去勾勒出了第四条线:一个懦弱少女的成长史看,自强之路……故事的第五条线与第一条线相辅相成:明枫与沈贵的争斗背后隐含的是图新与守旧的斗争,更是李成安在官场的沦陷于自救历程……最终无奈的明枫带着妻儿走出了山沟;李想被烧死在了火刑柱上,李世凤和姐姐相继出走;沈亮陷入了长久的消沉;岳子梅自救成功;李成安在狱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常水沟,这个落后的地域却成为了大时代中的一个永久的符号……
  • 秦始今朝

    秦始今朝

    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一分为九。为祈福上天赐予夏王朝万世昌盛,大禹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九鼎,象征着帝王之魂,相传,得九鼎者得天下。嬴政,帝王之后,自小便在尔虞我诈,血光剑影中垂死挣扎,尝遍世间疾苦。在受尽万般劫难后,他终于下了一统天下的决心,从此便在寻求九鼎的道路上杀伐不断。然而多年后,坐在龙椅上的始皇却说出了一番另后人不解之言......“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朕定不会坐在这龙椅之上,因为,帝王的双手上勉不了流淌着另他痛心的血......”
  • 明末演义

    明末演义

    明朝末期,天地不仁,朝廷昏庸无道,权贵巧取豪夺,百姓流离失所,各路英豪揭竿起义。与此同时,山东梁山有两个宁静的小山村,分别为东石相和西石相。这两个山村的名字,则来源于一百零八将石相。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祖先初来之时,忽见南山电闪雷鸣,好似苍穹要掉落,不时有遮天蔽日的电龙在漆黑的云层之中穿梭,壮丽又骇人。当人们来到这里之时,只见得在山顶,竟然有序的摆放着108尊威风凛凛的石像,正是那昔日的梁山好汉。又盛传,此地必有真龙现身,朝中得知,下令把石像全部砸碎,虽这两个村子还是石相村,却早已没有石相的影子。
  • 喋血红尘

    喋血红尘

    本想平平静静的度过一生,却被无情的命运搅得鸡犬不宁,既然上天不肯给我安宁,我便要把这世界也搅得天翻地覆,让这整个世界,都因我而颤抖不停!师父死了,母亲死了,我连亲生父亲都敢杀,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我怕的?真命天子,街边百姓,众生在我眼里皆是一样,逼急了,我什么都敢做,因为我早已经无所畏惧!
  • 绝世暴发户

    绝世暴发户

    走上人生巅峰,正准备享受生活的于致远忽然穿越成一个落魄少爷,在躲避仇家追杀的途中,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一个朝代的暴发户。
热门推荐
  • 狩魔天师

    狩魔天师

    少年天师张小凡,年满十八,奉命下山,进入红尘都市,历练修行。绝色姐姐,清纯校花,冷艳总裁,大胸萝莉,一个个极品美女,粉墨登场,接连闯进他的世界。等待他的,还有无数的妖魔鬼怪……
  • 天魔战之百魅笙

    天魔战之百魅笙

    我若不再求天向善,天意又能奈我何?她不知道自己来自于哪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她顺应天意,以礼待人,却依然遭到天界封杀,六界中人人视她为眼中钉,而她不过是任由六界中人所摆布的一颗棋子。当她求天不应,求人无用时,她便感谢上苍让她看破了世态炎凉。如今她对天界恨之入骨,毅然冷漠的选择万劫不复,也不愿再做被人眼中的仁慈善。当她惊人的身世被揭开时,一场反天界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 妖怪经纪人

    妖怪经纪人

    我是一个著名的经纪人,手底下有十几个当下最红的妖怪。不好意思这段重来。我是一个著名的经纪人,手底下有十几个当下最红的艺人。他们都是我一手精心栽培出来的。记者:“请问你作为一个著名经纪人,有什么心得吗?”我:“七分做妈的心,三分做爹的心。”记者:“为什么你能如此尽心尽力?”我:“因为,他们经常都说要吃了我......”记者:“......................”
  • 列天序

    列天序

    元清朗,一个快饿死的小花子,被晓月寺主持收留,但晓月寺却被惨遭灭门,主持圆寂之际,让他去苦禅寺报信,破天魔族夜阎,逃走并盗走了锁心塔,封禁岛的黑崖收留了他,并教他诸般法术,没想到这一路却多遭磨难,所谓正道,却只为私利,高高在上的仙人,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
  • 豪门第一宠:总裁,我们不认识!

    豪门第一宠:总裁,我们不认识!

    她是归来复仇的千金,第一次见面她救了他,第二次她把他压在身下调戏了他,他的怪病被她治好,誓要娶她。她是一个豪门千金,一朝之间仇恨让她变成了复仇女王,他推波助澜,帮她一步步走向巅峰。人前他是高冷禁欲系男神,然后她是“疼”她的好丈夫。
  • 因为爱才相遇:那一世的风韵

    因为爱才相遇:那一世的风韵

    【全本免费,已完结】“哼,你们越是看不起我,我就越是要让你们刮目相看!”沐翎韵在自尊受损下赌气外出,她就不信了,离开了这豪华的城市她就活不了?而在另一座城市,枫林中第一次相遇沐翎韵无意间说了句:“妖孽!”谁知感情因种种原因受伤而出国两年之久,在那了解前因后果。回国后,摇身一变成男神,可还是被瑾少发现。某夜,漆黑的房间里,赫连瑾将她吻逼到角落,气吐如丝的热气传到她的耳边:“当初的妖孽可否让你满意?”赫连瑾觉得,这承受两年的寂寞的青春是该让她补偿的时候了……
  • 暴爽系统

    暴爽系统

    “叮,宿主爽点达到100点,是兑换还是穿越?请选择。”“穿越!”“请选择到达世界:A、武侠世界;B、仙侠世界;C、玄幻世界;D、其他世界。”.....................................风波亭、五丈原、黛玉葬花、白虎堂、西施浣纱、昭君出塞....都去走一遭。王语嫣很难追吗?那就送本辟邪剑谱给他表哥吧!阳雄摸着下巴寻思道:“如今我已做过杨过的姑父、黄药师的女婿、日月神教的姑爷、霍青桐的妹夫以及香香公主的姐夫、蒙古的郡马、西夏的驸马、慕容复的表妹夫.........。在这个世界,我已经很难获得爽点了,还是去另一个世界吧。否则爽点归零身亡啊!”
  • 王俊凯之真的爱你

    王俊凯之真的爱你

    。。。。。不喜勿喷。。。。。。。。。。。。。。。。。。
  • 半生永痕

    半生永痕

    眼前是尽头,或说——重生。“这算是另一半生命吧......那么这半生,不愿再尝死亡滋味;这半生,不愿再失去所爱。”缘起半生石,假态入轮回。这一世,重新起步,剑指巅峰,留下永存不灭的痕迹。
  • 一叶一莲花

    一叶一莲花

    佛陀弟子阿难出家前,在道上见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佛陀:阿难,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与风雨厮守。这一切你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阿难,你究竟有多喜欢那从桥上经过的女子,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