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600000021

第21章 明帝皇后庾文君挂名临朝被逼死

东晋明帝的皇后庾文君是个才情俱佳的女子,母仪天下从不揽政。但是,情势把她推到了垂帘听政的位置上。虽然她从不听政,只是在后宫操守妇道,但却不能避祸,最终落得个被乱兵胁迫的局面,愤然自尽。

庾文君是现河南人,父亲庾琛曾担任过建威将军,晋王室南逃过长江后,庾琛又担任了会稽太守,也算是东晋朝的重臣。

庾文君在山清水秀的江南风情中长大。由于家教严格,庾文君特别注意自身德行的培养。史书记载,庾文君除“明理会事”之外,人也长得美丽大方,颇具大家风范。

庾文君的哥哥庾亮是司马睿的好朋友,两人均有鸿鹄之志。司马睿让庾亮管理藩王府属官。后来,司马睿听说庾亮有个妹妹叫庾文君,漂亮多才,便提议将其嫁给自己的儿子司马绍。

庾亮再三谦让,认为自己的妹妹只是小家碧玉,登不得大雅之堂。西晋是司马家的天下,怎能让皇家受委屈呢?

司马睿便托人打听,了解到庾文君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于是,司马睿“穷追不舍”,最终让自己的儿子娶了才色俱佳的庾文君。

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庾文君嫁过去是正妻,今后是有希望做皇后的,这一点庾家非常清楚。待嫁那一阵子,庾家多次以历史上的明后做榜样,教育、开导庾文君,这让庾文君更加通晓宫廷生活的要领,为她日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超脱出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公元317年,司马睿登基称帝,创建东晋,于次年立他的长子司马绍为皇太子。这是个正确的选择。司马绍从小的时候就聪明过人,能言善辩,被宫内外喻为神童,也深得司马睿的宠爱。

史书记载,有一天,有使节从长安来拜见。司马绍仍坐在司马睿的膝上玩耍。司马睿就问他:“究竟是长安近,还是太阳离我们近啊?”

司马绍回答:“是长安近,因为从没听说有人从日边来。”

司马睿很得意,认为这孩子聪明,小小的年纪就懂事。

第二天,司马睿设宴款待使者,大批幕僚陪坐。为了显示自己的儿子聪明,司马睿宣司马绍进殿,又问了这句老问题:“是长安近,还是太阳离我们近?”司马睿显然是希望皇太子能说出原来的答案。

可是,司马绍却毫不犹豫地说:“太阳近。”

司马睿很没有面子,因为在大人的眼里,显然是长安近、太阳远的。为了挽回面子,司马睿说:“昨天,你不是说长安近嘛,怎么今天又改口了呢?——孩子小,就是顽皮。”于是命人把孩子带下去。

可没想到,司马绍从容地说:“抬头能见到太阳,就像能见到父皇一样。可抬头又如何见得着长安呢?”孩子把元帝司马睿比做太阳,赢得了满堂彩。众人都说神童就是不一样。司马睿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心情,对这个皇太子更加看好了。

是啊,皇上也是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睿智。

在东晋创立初期,司马睿只能依靠他人稳住政权。他即位时,竟然要拉着为自己登基立过汗马功劳的王导到御座上同坐,共同接受百官的朝拜,王导当然不肯,坚决推辞。

实际上,元帝司马睿这样做是故作姿态。然而他非依靠王导不可。王氏兄弟在东晋政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元帝依靠王导还有一个原因,即王导的堂兄王敦是个实力派。多年以后,王导成了辅政大臣,王敦终于发动兵谏,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晋的根基。

话分两枝。自庾文君嫁给司马绍之后,她平素积累的文化修养以及礼仪知识都派了用场,在太子宫和皇宫里,几乎到了鹤立鸡群的程度。她对“神童”司马绍非常尊重,同时也赢得了司马绍的回报,俩人恩恩爱爱,这让元帝司马睿非常高兴。

按照皇家惯例,对皇后家族完全可以放手信任,虽然庾文君现在还只是一个太子妃,但已经完全取得了司马家族的信任。于是,元帝司马睿对庾亮更加信任,不断提拔,委以重任。

其实,东晋表面看是司马家的天下,但是,拥戴司马睿登基创建东晋的功臣王敦、王导的势力非常强大,王家的实力丝毫不比司马家弱!在司马睿眼里,已经成尾大不掉之势。当时就有“王(家)与马(司马家族),共天下”的说法。

公元322年,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王敦终于如司马家族所料起兵造反。实际上,在此之前,司马睿就已经开始限制王家的权力,他重用刁协、刘隗等人,就是为了对抗王家势力。而谋反的王敦就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的。

王敦的军队所向披靡,直捣东晋首都建康城。司马睿束手无策。但二十四岁的太子司马绍却再也不肯像父皇那样忍耐了,他决心拼死一战。

司马绍穿上战袍,带领数百名禁军将士登上战车,准备出城迎战。这时司马睿的重臣温乔闻声赶来,拦住欲出城的司马绍说:“战势虽然紧张,但你是一国储君啊,怎么能冒死出战呢?万一有个闪失,国家怎么办?我不能让你出城迎战来敌。”

司马绍不听劝阻,拍马继续前行。温乔抽出佩剑砍断了缰绳,见太子无动于衷,便死死拉住马匹不放。司马绍无奈只能下马。这时宫中的侍卫已经基本跑光了,只剩下几名宦官陪着司马睿,元帝也非常无奈,拖下战袍换上了朝服,心灰意懒、自言自语道:“王敦想要皇帝宝座,可以明说嘛,何必要‘清君侧’祸害百姓呢?”

苦思苦想之后,司马睿调整了心态,派出使者到城外见王敦,传达了“莫要祸害百姓,如果你要皇帝宝座,马上歇兵。我可以放弃皇位”等意思。可是,王敦才不相信司马睿的缓兵之计。他快马加鞭继续前进,最后攻入城内,把皇宫控制起来。

司马睿还真把王敦想错了。进城之后,王敦并没有推翻司马睿的皇帝位,只是先把司马睿控制起来,掌握宫中大权。元帝司马睿原本是准备死的,没想到还留有一条命在,虽然无法发号施令了,但能保全性命也算是不错的代价了。

王敦多次向司马睿提出,要废黜太子司马绍,另立年幼的皇子为太子,因为司马绍二十四岁了,什么都懂,但是却遭到群臣的反对,都说太子仁孝,而且无错。王敦还是心善的,便不再坚持了。这样,司马绍、庾文君得以获得暂时的安生。

司马睿成了傀儡,心中郁闷,疾病上身,一病不起。作为皇帝,他当然放心不下司马江山,逢大臣便拜托辅佐太子司马绍,而后含恨死去,享年才四十七岁。

当时,司马绍作为太子,虽然有众多大臣表面上维护他,但能否继承父皇之位,他的心里也没有底。令他兴奋的是,谋反的王敦属于革命不彻底者,居然同意太子司马绍继承皇位,并且由他选择近臣。这样的事让谁也想不到!因为历史上的“清君侧”大部分都是为了夺取江山找的借口;可这王敦还真真实实是清君侧,这也算是东晋司马家族的造化了。

虽然司马绍上台还是个傀儡,那也总比丢了江山或者没命了好。

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第二年,册立太子妃庾文君为皇后,立庾文君所生的长子司马衍为皇太子。之后又封庾文君的哥哥庾亮为中书监。实际上,王敦对朝廷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司马家族也不得不对他小心翼翼。

就在司马绍登基的第二年,司马绍乘王敦病重的机会,暗中命令温乔领兵讨伐王敦,一举击溃了王敦势力,重新稳定了朝廷,夺回了失去的部分权力。可惜他为家族复了仇,但却没有享过福,在几乎成为儿皇帝的情况下,刚刚过上了好日子的司马绍突然得病驾崩,其时只有二十七岁。

去世前,司马绍留下遗诏:

自古有死,贤圣所同。寿天穷达,归于一概,亦何足深痛哉?朕抱病日剧,常虑忽然,仰惟祖宗洪基,不能克终堂构,大耻未雪,百姓涂炭,所以有慨耳。不幸之日,敛以时服,一遵先度,务从俭约,劳众崇饰,皆勿为也。衍以幼弱,猥当大重,当赖终贤,训而成之。昔周公匡辅成王,霍氏拥育孝昭,义存前典,功冠二代,岂非宗臣之道乎?凡此公卿,时之望也,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金,以谋王室。诸方岳征镇刺史将守,皆捍朕城推毂于外,虽事有内外,其致一也。故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臂若唇齿,表里相资,宜戮力一心,若合符契,要以缉事为期。百辟卿士,其总己以听于冢宰,保佑冲幼,弘济艰难,永令祖宗之灵,宁于九天之上,则朕没于地下,无恨黄泉。特此留喻,钦哉惟命!

司马绍死后,遵照他的遗嘱,只有五岁的皇太子司马衍登上皇位,是为晋成帝。年纪轻轻的庾文君被尊为皇太后。

司马衍才五岁,如何执政?

大臣们商议的结果是,由庾文君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垂帘听政。

庾文君再三推辞,可是群臣均劝她以大局为重。她只得答应,说:“我是一个女流之辈,如何能担当起朝廷的重任呢?时机成熟后,我会立即退下来。”

为了显示对王敦势力的“尊重”,在任命庾亮为参录尚书令的同时,也任命了王敦的亲戚王导为这一职务,两人共同承担起辅政的任务。

实际上,王导与王敦是有很大区别的,他并不完全赞同王敦的做法,因此让他进入“内阁”,就是做面子,以显示东晋朝廷的大度,同时还能起到钳制王敦的目的。王导也是明智之人,凡事由庾亮做主,自己退到后面。这套新班子的实际权力在庾太后的哥哥庾亮手里。庾文君在宣布垂帘听政后,便回到自己的寝宫,再也不过问政事了。

庾文君年少守寡,但是良好的教育使她能够坚守封建社会的所谓妇道,她没有闹出什么绯闻来,对娘家人也一直要求严格。有的大臣提议追封庾文君的父母爵号,被她坚决拒绝。她还常告诫哥哥庾亮,督促他秉公执政。可是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庾亮当政后,早就把妹妹的话丢在一边。他太入戏了,把司马江山当成自己庾氏的了。他一方面排斥王导,似乎在为司马家族复仇;另一方面疑忌地方官员,最终引起历阳镇将苏峻的起兵。

公元331年,苏峻率部攻进首都,烧杀抢掠。庾文君不堪侮辱,得暴病身亡。年仅三十二岁。真可谓:

汹汹乱党入宫城,母后遭凶饱受惊。三十二年悲短命,九原应自怨亲兄。

同类推荐
  • 大唐贞观

    大唐贞观

    嘿嘿,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挑战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嘻嘻
  • 极品跑堂

    极品跑堂

    我就是个跑堂的,“啥?掌柜的让我做份工作方案?”“大将军让我带兵剿匪?”“皇上派我去对敌打仗……”“拜托,我就是个酒楼的跑趟,那么高大上的活儿还是交给别人去干吧……”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穿越到了古代,本来只想娶老婆生孩子,安安生生地过自己地小日子,哪知他终究逃脱不掉人生地宿命,工作琐事,军国大事一件件地跟他扯上了关系……且看他如何在风云变幻地时代左右逢源,大展拳脚,搅动起风云无数……
  • 张文的大唐生活

    张文的大唐生活

    张文自杀失败穿越了,为什么?因为他女朋友是神,所以张文可以在唐朝和现代随意穿梭呢!且看张文怎么用他的能力在唐朝混的风声水起!!!
  • 泰拉瑞亚年代记pe

    泰拉瑞亚年代记pe

    泰拉瑞亚年代记(*/ω\*)作者自创不喜勿喷
  • 三国之烈风飞扬

    三国之烈风飞扬

    重回汉末,雄烈儿振烈烈雄风。金戈铁马起于西凉,争雄天下,霸业未休!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库勒的眼泪

    库勒的眼泪

    从小就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人类感情和文化,一直在被视为怪人的环境中长大,最终友善而敏感,平和却极端,多情又自我的20岁男孩儿库勒,在强烈矛盾意识的影响下选择了自杀。而在精神恍惚到分不清真实的他却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平行于地球,千万年与地球同时存在的未知世界,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只要是内心急切需要改变或放弃希望的人都可能被引导至此将人生重新来过,而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都会由性格和价值观影响而得到一项随机的能力——这里就像一个试炼人类感情的基地,而库勒到了那里却发现仍然改变不了原本那个扭曲又肮脏的内心,他终于发现所有这些人和世界都是自己虚构出来的,然而,迫切想要改变自己而又难以改变的矛盾使他在现实与虚构世界之间反复穿梭,从而完全无法分辨现实与虚构世界,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 梦想的路上

    梦想的路上

    每个人幼儿园到学前班,再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这其中你一定不乏有过多多少少数个梦想,那只是过去,现在的你还有梦想吗?不知道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当你听到这个词会不会笑出声来,还是一笑而过,或者是沉默处之,无论怎样,我希望当你于万千人海中遇到我时,可以停下来,不仅要停下你的脚步,更希望你可以把你的心留下来,暂放保存,这是是心灵的栖息地,更是梦想的起步台,希望你们可以给这个90后的女孩儿一个机会,因为我自己就是少数同学里还在和梦想作斗争的那一个,在这个拼爹,拼社会,拼背景的时代,我想说,我什么都没有,唯独有的就是那颗坚强不屈的心,最后想说,别人拼爹,我们拼命。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你的梦想吧!
  • 主神猎杀者

    主神猎杀者

    罪奴方木身怀神物,却被人惦记,朝不保夕,不甘命运如此的他暗中修炼武学,苦熬三年终于打开修炼之门,更得空间符诏加身,成为空间神系新任主神。从此修神法,炼神术,以战悟道,堪破长生。我笑,神恩如海;我怒,神威如狱,我为主神之神,主神猎杀者。
  • 无敌白虎

    无敌白虎

    李毅是个17岁的高中生。因为被被车撞,而重生为上古四大神兽,白虎。
  • 幽冥主宰

    幽冥主宰

    昔日,无上剑帝一剑戮神,天地飘血。曾经,绝世战帝乘青铜战车,横推万万里,碾压诸天神魔。如今,天才少年崛起莽荒之地,得后土化轮回道景,开辟六道世界,掌控天地轮回,一路碾压,终成幽冥主宰。
  • 千夜:叛逆恋

    千夜:叛逆恋

    我是季。没错,就是在大街上也会被通缉的那个季。七岁联手暗组织把自己家族(千夜世家)灭掉的那个季。六岁就亲手把刀捅进亲生父亲心里的那个季。从小就女扮男装的那个季。女扮男装进了“阳宁”的那个凌落/季。敢和蓝,安,千家抢人的那个季。
  • 腹黑王爷的宠妃

    腹黑王爷的宠妃

    什么?举世无双,美名远播,玉一样的男子——楚王,竟然配不上一个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的白痴?这是怎么个情况?
  • 最后一个阴阳师

    最后一个阴阳师

    话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其中有一家为阴阳家,主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以齐人邹衍、邹爽为代表。他们的思想和老子“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相符合。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阴阳家与道家相互借鉴,到后来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也是的鬼神学说更加的神秘!他们懂得观星、相面、侧位、预示吉凶、画符念咒,还拥有着支配命运、灵魂、鬼怪的能力。然而不幸的是,到了当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的许多传统逐渐消失,其中包括阴阳师,现在某些地方虽然也有阴阳师,但并不是真正的阴阳师了。
  • 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