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伤以南方多见。蛇分为毒蛇与无毒蛇两大类,我国大约有50余种毒蛇,剧毒者10余种。
主诉
患者被蛇咬伤,或发现皮肤留下细小齿痕等。
病因
(一)毒蛇的分类
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
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
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脏衰竭。
3.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大眼镜蛇和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
(二)蛇毒的有效成分
1.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
2.心脏毒主要作用于心脏,引起心力衰竭。
3.溶细胞毒可使血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坏死。
4.凝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
5.各种酶可引起溶血和组织破坏。
临床特点
如为无毒蛇咬伤,无全身中毒症状,局部反应轻且短暂,仅稍胀痛。毒蛇咬伤因蛇毒性质不同。
1.神经毒型常见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咬伤。咬伤局部红肿不明显,流血不多,疼痛较轻,但有麻木感。全身症状在伤后数小时左右出现,表现为眩晕、嗜睡、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眼睑下垂;重者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胸闷、发绀、吞咽困难、流涎,以至全身瘫痪、昏迷、血压下降、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2.血液毒型常见竹叶青、尖吻蝮蛇、蝰蛇、龟壳花蛇等咬伤。局部症状出现早且重,伤口剧痛,出血不止,肿胀明显,迅速扩散,伴有皮下出血、瘀斑、水疱、血疱,因组织坏死、感染,部分患者的伤口可经久不愈;毒素至全身,则引起出血、高热、谵妄等,可因休克、心力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致死。
3.混合毒型常见蝮蛇、眼睛王蛇、眼镜蛇等咬伤。神经毒和血液毒的症状都较明显,发展也快,死因主要是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
辅助检查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为蛇咬伤首先必须明确除外蛇咬伤的可能性,其他动物也能使人致伤,如娱蚣咬伤、黄蜂蜇伤,但后者致伤的局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点状牙痕,黄蜂或蝎子蜇伤后局部为单个散在的伤痕。一般情况下,蜈蚣等致伤后,伤口较小,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2.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4个毒牙痕迹。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疱或血疱,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
3.天然乳胶凝集试验(NLAIT)检查迅速、简便、费用低、准确率高。
蛇伤的早期快速诊断直接关系到蛇伤后及时、准确的治疗,特别是对用单价抗蛇毒血清的治疗具有更加重要意义。
治疗要点(一)现场急救1.保持患者镇静并静止不动,如果可能的话,使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
2.尽量辨认蛇的类型。如果蛇已被杀死,请不要破坏其头部。注意不要过份靠近蛇,以免自己被咬伤。
3.拨打急救电话并汇报咬伤人的蛇的种类。
4.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及心跳,请立即心肺复苏。
5.如果是上肢或下肢被咬伤,可以在其上方扎一根带子。每15~30分钟放松带子1~2分钟。如果肿胀已超过带子,应将带子上移数厘米。注意: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用带子。
6.如果确定是有毒蛇咬伤,且咬伤时间在5分钟以内,并且医务人员要30分钟以上才能赶到,应切开伤口并吸出毒液。用消毒的刮胡刀片在伤口上切开,用吸瓶或嘴吸出毒液。注意,沿四肢长轴方向切,不要切开头颈及躯干部位。不要咽下毒液,应将其吐出。如果口腔内有伤口,请不要用嘴吸毒液。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切开。
7.轻轻地用肥皂和水洗伤口。不要擦伤口,应用布轻拍,以使其干燥。
8.脱去伤口附近的衣服和首饰。
9.在伤口上放一块干净的布或绷带。
10.观察是否有严重过敏反应。
11.如果需移动患者,应几个人一起搬动,而不要让患者自己走动。
(二)药物治疗1.利尿排毒立即输液,并以呋塞米、甘露醇等静脉注射。
2.注射抗蛇毒血清及早应用。通常只需注射1次,必要时可重复,成人与小儿剂量相同。
血清有单价和多价之分,若能确定毒蛇的类别和蛇毒的性质,选用相应的单价抗蛇毒血清效果更好。蝮蛇或竹叶青蛇咬伤,用抗蝮蛇血清治疗,一般为8000U(10ml)加生理盐水20~40ml,缓慢静脉注射。五步蛇咬伤,用抗五步蛇血清16000U(20ml)加生理盐水40ml缓慢静脉注射。眼镜蛇咬伤,用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5000U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
使用前应作过敏试验,即取抗蛇毒血清0.1ml加生理盐水1.9ml,稀释成20倍,常规皮内注射。若皮试阳性,先用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再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而后缓慢静脉滴注抗毒血清并严密观察。
3.局部处理(1)除去毒牙:防止蛇毒继续释放。
(2)排除局部毒液:防止其继续向肢体近端蔓延,伤口切开引流要彻底。
(3)局部清创消毒:预防继发感染,局部伤口用过氧化氢及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可减少感染机会。
(4)破坏伤口组织间的毒素:蛇毒是一种有毒蛋白质,易被蛋白酶分解,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均为强力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易分解神经毒,糜蛋白酶易分解出血毒、细胞毒、心脏毒等,因此早期局部封闭安全有效。
4.全身处理毒蛇咬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因而全身治疗是必要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抗感染、抗毒、抗过敏、减轻组织肿胀,短期应用效果良好,蛇咬伤后伤口易形成厌氧环境,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尤显重要;有些患者就诊较晚、早期未经对症处理,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抗感染、抗毒、抗过敏,减轻组织肿胀,短期应用效果良好,同时注射大剂量抗蛇毒血清,如已明确毒蛇咬伤种类,则给予相对应抗蛇毒血清等,疗效确切。
附:两种抗蛇毒的药物1.精制抗蛇毒血清(1)药物相互作用:遇有血清反应,立即肌内注射氯苯那敏(扑尔敏)。
必要时,应用地塞米松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35mg)加入25%~50%葡萄糖溶液20~40ml中静脉注射。亦可稀释后静脉滴注。
(2)注意事项:不管是否毒蛇咬伤,伤口有污染者,应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
(3)主要成分:本品系用蛇毒免疫马的血浆所制成的球蛋白制剂。
(4)适应证:供治疗蛇咬伤之用,其中蝮蛇抗血清对竹叶青和烙铁头蛇咬伤亦有效。
(5)用法及用量:
曪常用静脉注射,也可肌内或皮下注射。
曪用量:每次抗蝮蛇血清用6000U;抗五步蛇血清用8000U;银环蛇用1万U;眼镜蛇用2000U。上述用量可中和一条蛇的蛇毒,视病情可酌增减。
曪儿童与成人剂量相同,不应减少。
曪注射前先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注全量。
过敏试验法:取0.1ml本品加1.9ml生理盐水(稀释20倍),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经20~30分钟判定。可疑阳性者,可预先注射扑尔敏10mg(儿童酌减),15分钟再注本品。阳性者则采用脱敏注射法。
脱敏注射法:用生理盐水将抗血清稀释20倍,分次皮下注射,每次观察20~30分钟,第1次注射0.4ml,如无反应,酌情增量,3次以上无反应,即可静脉、肌内或皮下注射。注射前使制品接近体温,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超过4ml。注射时如反应异常,应立即停止。
曪中草药:常内服外敷南通蛇药、云南蛇药等成药,也可选用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等有效药物。
2.南通蛇药(其他名季德胜蛇药)(1)概述:为由多种中草药加工配成的治蛇伤药。另附“解毒片暠,供辅助治疗用。
(2)适应证:用于治毒虫、毒蛇咬伤。
(3)用法及用量:毒蛇咬伤后,立即服药片5片,同时将药片以温开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约半寸处。轻度每次服5片,每日3次,连续服至症状消失为止。重症每次服30~40片,每4~6小时1次。服药期间,同时服解毒片,每次2~4片,每日3次。
(第三节)蜂蜇伤
蜂蜇伤是指由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尾部的毒刺刺伤皮肤所致。蜜针本为产卵器的变形物,可由它注毒液到人体。雌蜜蜂的毒刺上尚有逆钩,刺入人体后,部分残留于伤口内。黄蜂的刺则不留于伤口内,但黄蜂较蜜蜂蜇伤严重。雄蜂之毒腺及蜂针不伤人。
主诉
患者有被蜂刺伤史,受伤部位出现灼痛和瘙痒及小出血点等。
临床特点
蜂毒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和组胺。经蜂刺伤后,局部立即有明显的灼痛和瘙痒,刺蜇处有小出血点,主要是局部剧痛、灼热、红肿或水疱形成。被群蜂或毒力较大的黄蜂螫伤后,症状较重,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寒、发热、烦躁、痉挛及晕厥等。少数可出现喉水肿、气喘、呕吐、腹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休克和昏迷。
治疗要点
(一)具体治疗方法
1.急救处理立即在被蜇局部寻找到蜂针并拔除,然后再拔火罐吸出毒汁,减少毒素的吸收。
2.伤口处理局部用3%氨水、5%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洗净。对黄蜂蜇伤则不用上药而局部涂以醋酸或食醋。
3.中药外敷可在伤口周围涂南通蛇药或在下列草药中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如紫花地丁、半边莲、七叶一枝花、蒲公英等。有神志障碍、呼吸困难或血尿的重症患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4.休克的处理一旦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急救处理。
(二)治疗注意事项
1.被毒蜂蜇伤后,在患处涂氨水无效,因为蜂毒的组胺无法用氨水中和。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20分钟后无症状者,可无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