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公司注重优秀的服务意识,就像注重优秀的产品一样,在该公司内部流传着一种叫作“晃动的灯影”的理论。在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片《兔子罗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不小心碰到了灯,使灯晃动不止。细心的人注意到,随着灯的晃动,灯下的影子也跟着晃动。在这以前,制作动画片的人不曾细心地考虑过灯影的问题。而迪士尼的这一精心设计,反映出迪斯尼公司“注重每一个细节,臻于完善”的理念。正因如此,迪士尼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才越来越深入人心。
哈佛大学的学生常被这样教导: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不会不屑于做小事。其实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小事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
中国古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就是说,凡事皆因小事起,不要忽视细节。一个小小的细节上的失误,足可导致整件大事的失败。
日本某株式会社在经过考察之后,打算和一家知名的汽车公司合作。
这家汽车公司派出总工程师高桥去洽谈签约。株式会社的副总百惠亲自到机场迎接。
在陪同高桥的过程中,百惠注意到一个细节:高桥在上下车的时候,每次都是重重地关上车门。
在商谈签约前,百惠找到株式会社的总裁铃木,建议取消合作谈判。
百惠说:“这些天我一直陪着高桥总工程师。我发现他每次都重重地关上车门。我想,他之所以养成这样的习惯,很可能是由于他们公司生产的轿车车门有缺陷,用一段时间后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不容易关牢。假如我的这一猜测成立的话,我们同这样的汽车公司合作,就等于毁了我们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建议先取消签约,对该公司的产品再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关车门的动作,一般不会被人注意,但百惠却抓住了这一细节,通过细致分析,揭示出这一细节背后可能隐藏的深层问题。那家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是否在车门上存在质量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仅因为洽谈签约人员不注重细节,而导致了合作的失败,却是非常遗憾的。
在哈佛的讲台上,导师们经常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做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激烈的竞争中,细节常会显出奇特的魅力,让你扭转局势,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汰渍洗衣粉曾经是宝洁公司精心推出的新型洗衣粉,以洗涤效果好赢得市场,市场销售率和占有率一度以惊人的速度飙升。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该产品的强劲增长势头就逐渐减缓了。
宝洁公司虽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可是一直找不到原因,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让销量停滞不前。
于是,宝洁公司举行了一次有很多消费者参加的产品座谈会。会上,一位消费者提出了他在使用中的一点感受:“汰渍洗衣粉的用量太大了。”
宝洁公司的领导一听,忙追问缘由。这位消费者说:“汰渍洗衣粉的确像广告中所说的那样,衣服洗得确实很干净。但是,如果按照广告中演示的时间去倒洗衣粉的话,倒出来的洗衣粉就比别的品牌的要多,一袋洗衣粉很快就用完了,很不划算。”
听完这番话,销售经理赶紧找来广告,算了一下展示产品部分倒洗衣粉的时间,大约用了三秒钟,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广告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仅为一秒半。
此后,宝洁公司迅速重新拍摄了广告,并投入播放,汰渍洗衣粉的市场销售率和占有率再次开始飙升。
就是在广告上这么一个细小的疏忽,对汰渍洗衣粉的销售和品牌形象竟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可见细节是多么重要。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中国人在千百年前就已经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的哈佛人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被忽略的小事,常常给我们带来大麻烦。因此,明智的人都善于从细节做起,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细节决定全盘制胜
哈佛教授奥里森·马登说:“小事也能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我们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我们有多么高的智商,而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做好一件件小事。”
我们都希望在工作和事业中获得成功,常常追求完美,却很少知道:
完美其实就隐藏在不曾察觉的细节之中。如果你不在意,忽视了细节,完美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边溜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把握细节,常常会出奇制胜。注重细节,能让你更轻易地博得他人的青睐,从而获得更好的机会。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带给别人不同的感受。
戴尔打算创办一家杂志。在创业之初,他很注重个人形象。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在商业社会中,人们习惯于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气度来判断对方的实力。因此他不惜借债,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三套昂贵的西服,买了一整套最好的衬衫、衣领、领带等。
每天早上,戴尔都会打扮一新,在同一时间、同一街道与某位富裕的出版商“不期而遇”。每次“偶遇”,戴尔都会友好地和这位出版商打招呼,有时两人还会聊上一两分钟。
大约一星期之后,这位出版商开始主动与戴尔搭话。因为戴尔身上散发出来的成功气质、每天焕然一新的装束,已经引起了出版商的极大好奇心。而这正是戴尔所期盼的。
有一天,戴尔“无意间”聊起了自己的打算:“我正在筹备一本新杂志,打算在近期出版。”
那个出版商几乎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从事杂志印刷发行的,也许,我可以帮你的忙。”
就这样,出版商邀请戴尔到他的公司,和他共进午餐,并且劝说戴尔答应和他签合约,由他负责印刷并发行戴尔的杂志。戴尔创办杂志所需要的三万美元资金就是他这样通过注重形象这一细节换来的。
哈佛细节思维告诉我们: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遍万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认真做好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就是不容易。”
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改变命运。只有注重细节并留心细节的人,才能把看似简单、容易的事做好做细做到位,进而构筑理想的大厦,走向成功的殿堂。
哈佛传达给学生的观点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对于产品生产方面,要在细微处见真功夫。
瑞士Swatch手表是全球著名的品牌,该企业的目标就是在手表的每一个细微处展现自己的精致、时尚、艺术、人性。每一个不同的季节,Swatch都会变换手表不同的主题。在针盘、时针、表带、扣环方面做出相应的设计变化,体现出Swatch的创意理念。它没有小视手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反而重视每一个细节上的创意,并且力求让每一个创意都达到最完美的程度。正因为Swatch公司这样注重细节,所以它的产品一直广受欢迎,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它的每一款手表都会在图像、色彩这些细微方面,体现时尚与个性特征,或许这就是它风靡全球的原因。
单个看起来,每个细节都很小,但是,将不同的细节变化组合起来,就创造出截然不同的产品。如果说创新是一种“质变”,那么这种重视每一细节变化的做法,就是“量变”,正是经过了“量变”的积累,才能达到最终的“质变”,实现变革和创新。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无论做什么,只有重视细节,从细节入手,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立体思维
世界是3D的,先把想法掰弯才能看懂这里。
跳出思维的框框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遇到难题,总是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每当这时候,哈佛的教授们会提醒学生:要检查一下我们的思路是否单一化,是否局限在了某一个小的范围里—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钻进了牛角尖”。
如果确实“钻进了牛角尖”,我们一定要对思路进行调整,将思维转到不同的“频道”,开辟出全新的思考空间。这就是哈佛人常说的立体思维。
在哈佛,工商管理专业90%的课程都是运用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始终都贯穿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结合运用。哈佛的老师们教导学生们:不能满足于在单一的平面内思考问题,要学会立体思维。所谓“立体”,是指思考的方向要多维化,思考的内容要多元化。立体思维就是要激发思考者在思考内容上、在思维形式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在心理层次上,不断地转换、跳跃,打破思维的界限,获得前所未有的新思路、新方法。
立体思维的核心在于打破事物的固有关系,罗列出所有与问题相关的元素,对它们进行全新的排列、整合,以获得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也会用中国最经典的《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故事来给学生讲道理。比如,诸葛亮是怎样想出草船借箭这个妙计来的,这其中就运用到了立体思维。
首先,诸葛亮立了军令状,要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但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完成呢?增加人数?加班加点?如果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无疑就是“钻进了牛角尖”,无助于解决问题。这时诸葛亮将问题延伸到了不同的平面:如何得到十万支箭,除了造,还可以有别的方式:可以买、可以换、可以借、可以偷、可以抢……总之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剩下来的问题就比较清晰了:谁有那么多的箭?答案不言自明:
只有江对面的曹操军中才有。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曹操军中的箭取来变成自己的?不能买,不能换,也偷不到,只有骗了。如何骗呢,只有让对方误以为我方进攻,但又不敢出兵才可以……实现这些,要有适宜的天气;有了适宜的天气条件,还要准备船只、草人……这样一步步想下去,其实就已经跳出了原来要造箭的思维空间了。因为诸葛亮早就对这些问题做了考虑,胸有成竹,所以才敢和周瑜立下“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如何运用好立体思维,哈佛的经验是:每个难题都会涉及多个相关联的对象,有些是明显的关联对象,有些是隐性的关联对象,而这些对象都有可能成为思考的突破口。常规思维通常会将解决难题的焦点集中在某个对象上,但是又难以取得进展,于是解决问题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如果你认真观察思考,一定能发现与之相关的事物和对象其实有许多,或者这个思考对象还能分成不同的因素。只要将思考的焦点转向这些方面,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派克公司就曾经运用这样的办法创造了商业奇迹。
当该公司的创始人派克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卖自来水笔的小商铺的老板。当时钢笔的种类很少,其中的自来水笔是比较时尚的一种,但是,当时的自来水笔是一支整体的笔,由于技术还不成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所以,顾客退货的现象时有发生。
怎样减少退货的现象呢?派克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一有时间,他就盯着自来水笔出神,想着如何才能改进它,并开发出更好用的自来水笔。
终于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为什么不把这一整支笔分成若干零部件来设计呢?于是,他将自来水笔分成笔尖、笔帽、笔杆等多个部分,再对各个部分进行逐一的研究。这样一来,派克一下子想到了很多天才的想法: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和喜好,制成不同粗细的笔尖;还可以用14K金、18K金等不同材料做成不同硬度的金笔尖;笔帽可以做成螺旋式或插入式;笔杆可以做成黑色的,也可以做成彩色的。
派克立即将他的设想付诸实践。第一批产品投放到市场后,立即受到广大学生和上班族的欢迎,销量十分可观。接着,派克又研制成功了许多种新型的钢笔,使得派克笔公司成为享誉全球的大公司,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
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自来水笔拆分成若干个零散的部分,这种将整体对象分成不同部分,再逐一思考的方式,就是打破单一平面思维的立体思维。哈佛大学的教授们时常提醒学生,打破单一思维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将多个对象合成一个对象,比如将温度计与水笔结合,生产能够测量体温的笔;将电子表与水笔结合,生产能够显示时间的笔;将牛奶与果汁结合,生产含有果味的奶……
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总是能引领世界潮流,这与苹果公司前行政总裁乔布斯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乔布斯总是要求设计师不断改进产品的功能,直至达到他的要求。而当设计师问他对新产品有什么要求时,他却总是不耐烦地回答:“如果我知道新产品是什么样的,还要你们这些设计师干什么?”
正是这样近乎苛求的要求,使得苹果公司的产品不断革新,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乔布斯对此有一句名言:“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产业,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创造更受消费者喜爱、更简洁的商业模式。”
把梳子卖给和尚
哈佛大学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最出色的学府,就在于他拥有一大批卓越的思维大师。这些思维大师们能够打破局限,跳出狭小的思维圈子,从多方面进行立体式的思考。
在哈佛大学里,每位学子都会受到这样的鼓励:我们的思维常常受习惯的束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平面上,因而,要想打破僵局,达到异乎寻常的效果,就要跳出常规思维的箱子,进行立体化思考。
在哈佛大学商业训练课上,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一家效益非常好的大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需要高薪聘请营销人员。消息一公布,立刻来了许多报名者。面对众多的应聘者,公司负责人给出了应聘的题目:我们公司要选拔的是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如果有人能想办法把梳子尽可能多地卖给和尚,我们就录用他。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是参与应聘的人,你该怎样去推销?
绝大多数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都非常困惑不解:和尚没有头发,根本不需要梳子,怎么能把梳子卖给他们呢?这不是拿人开涮吗?
哈佛老师说:很多应聘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所以他们都选择了离开,最后只剩下了三个应聘者。公司负责人给他们十天的期限,让他们十天后将销售成果报告上来。
学生们很好奇,听老师继续说应聘者推销的结果。
老师说:十天之后,第一个人卖出去了一把。公司负责人问他怎么卖出去的。他说自己历尽辛苦,向遇到的每一个和尚推销梳子,结果和尚们不但不买,还都把他臭骂一顿。最后,他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儿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他灵机一动,赶忙走上前递上梳子,小和尚用了觉得很满意,这才卖出去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