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是富有哲理的。在生活中你可以发现,婴儿是柔弱的,但是却生机勃勃,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老人的身子骨都是硬的,但其生命却无比脆弱。同样,人身上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可是到年老时,牙齿都会渐次脱落。人的舌头是最柔软的,可就算牙齿全掉完了,舌头依然完好无损。在自然界中,水是最柔弱的,但是水能穿石;空气是柔弱的,却能无孔不入;风是柔弱的,但能飞沙走石。所以,柔是一种智慧,我们要学会以柔克刚,掌握这种智慧,一点一滴地积聚能量和经验,运用这种生命大智慧去实现更大的成功。
一块石头如果砸在硬物上,可能会两败俱伤。可如果是落在棉花上,石头会被棉花包住,棉花化解了石头的破坏力。在生活中,性格刚烈的人往往容易被性格温柔的人制服。而如果两个性格刚烈的人遇到一起,则有可能会“火星乱冒”。在商场上,这种以柔克刚的做法可以让我们即使身处不利局面,也能坚持到底,从而达到制胜的目的。在商业谈判中更是如此,高明的谈判者并不会咄咄逼人,而是以平和柔缓的态度挫败对方的锐气,取得最后的胜利。
亚马尼是沙特阿拉伯的一位石油大亨,他特别善于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在商业谈判中取胜。有人这样描述他在谈判中的表现:“亚马尼在谈判中总是低声细语,从来不以势压人。不管对方的态度如何,他总能保持心平气和,用不紧不慢的语气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直到你被他的这种方式折磨得精疲力竭,不得不把对他最有利的结果双手奉上为止。”所以,亚马尼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最难对付的谈判对手。
不仅仅是在生活中,中国古代也有许多高明的政治家运用以柔克刚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春秋时期,子产担任郑国的宰相,他就采用“刚柔相济,以柔为上”的治国策略。因为郑国是一个小国,民穷国弱,为了让郑国强大起来,子产大力倡导农业,兴修水利。为了发展军事,他实施了新税收政策,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起初,郑国的老百姓对加重税收持反对意见,纷纷责怪子产。
当时,郑国到处都有乡校,这些对子产有意见的人纷纷到乡校去,把自己心中的怨言发泄出来。有人担心这样下去会对子产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建议子产关闭乡校。子产却不以为然,他说:
“不能这样做。老百姓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天,到乡校里发点儿牢骚,评论一下国家大事,正好可以发泄不满,轻松身心。他们说的意见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让我们从中得到借鉴。如果强行关闭乡校,就像是用土把河水堵截住,虽然暂时可以起到作用,但如果水越聚越多,变成更猛的洪水,一定会冲破堤坝,造成灾难,那时就回天无力了。如果一开始就慢慢疏导,让水流入水渠,分流到大海中,这样就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了。”
后来,郑国的农业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再也没有人骂子产了。子产的这种做法不仅在当时得到郑国人的称赞,在今天,也为我们提供了以柔克刚的经典案例。
批评思维
人生赢家就是要求别人对自己狠一点。
吸纳批评,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哈佛校训有这样的内容:“不要怕不公正的批评,但要知道哪些是不公正的批评。不要批评你不了解的人,要趁机向他学习。不要怕受人批评,当你提出新的观念,就要准备受人批评。”
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因为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时,你总感觉他说的话难以接受。可是,你必须明白,别人的批评对你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一个成熟的聪明人面对逆耳忠言会采取正确的态度,懂得在别人的批评中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一个具有高情商的人也一定是善于接受批评的人,他不但勇于接受批评,而且会用感恩的心面对批评,把批评他的人视为自己的老师。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说,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论这批评是否过分,你都应该保持一份耐心,认真面对,这样才会从批评中得到收获。善于接受批评是一种能力,是成功者为自己安装的一双隐形的翅膀,有了这双翅膀,才会更容易飞向成功。
在哈佛的课堂上,老师讲过这样一件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作战部长爱德华·史丹顿接到了总统林肯的一份命令,林肯要求史丹顿按照这份命令调动军队。爱德华·史丹顿觉得这份命令干涉了他的职权,而且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他很生气,拒绝执行,并且骂林肯这样做就是个笨蛋。有人把这些情况报告了林肯,林肯听说了以后,丝毫没有生气,反而很平静地说:“也许史丹顿说的是正确的,他一向很少犯错误。我要亲自去了解一下情况。”林肯亲自到史丹顿那里和他交换了意见,最终林肯认识到自己的命令的确是错误的,他下令撤回了那道命令,从而避免了一次严重的军事失误。
哈佛老师总结说,面对史丹顿带有侮辱性的批评,林肯都没有生气,而是实际考察,虚心接受。正因为如此,林肯才能够不断修正自己的政策,为推动美国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由此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
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林肯的贡献和威望甚至超过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聪明的人不但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善于从别人的批评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美国有一位普通的推销员名叫欧文,他为柯盖公司推销肥皂产品。刚开始的时候,他得到的订单很少,这让他感到很失望。他觉得,问题一定是出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在以后的推销中,他非常注意:说话一定不能含糊,态度一定要更加热情,等等。然而即使这样,也依然有推销不成功的时候。后来,他就虚心地向顾客请教:“如果您不接受我推销的肥皂产品,那请您一定要告诉我,我在向您推销产品的时候,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您一定要说出对我的批评意见。这有助于我下次改正。”就是这样的一个习惯,让欧文赢得了很多善意的批评忠告,也让他拥有了更多的客户和朋友。
欧文得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句话的意思是,真实的话往往不一定美丽动听,而美丽动听的话往往不一定真实。所以,接受批评是需要勇气的。接受批评也是一种智慧的行为,因为对年轻人来说,如果有机会能够得到正确的批评,就可以少犯错误,避免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弯路。那些真诚地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也一定是关心你,愿意帮助你,并且希望你走向成功的人。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耕柱的人,是墨子的学生。在所有的学生中,他被老师墨子责骂的次数最多。耕柱觉得很委屈,也不能理解,因为他已经很努力了,在墨子所有的学生中,他算是最出色的。终于,耕柱忍不住了,他问墨子:“老师,您为什么总是骂我,而不骂别的学生呢?难道我在您的学生中是最差的吗?”
墨子没有正面回答耕柱,而是反问说:“如果我现在要去遥远的太行山,你看我是用良马来拉车呢,还是用老牛来拉车?”
耕柱立即回答说:“当然选良马了。因为良马力量大,速度快。”
墨子点点头说:“你说得没错。同样的道理,我之所以责骂你,是因为你就像良马一样有能力,堪当大任,值得我教导你啊。”
耕柱听了老师的话,这才明白老师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从此再也不抱怨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责骂了,而且更加努力,最终成为能够继承传扬墨家学说的一代大师。
善于接受批评,是一种大智慧,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好地前进。善于接受批评的能力,就像能让我们腾飞的一双翅膀,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这双隐形的翅膀。
善于批评,让忠言不再逆耳
哈佛校训对于如何批评别人也有明确的指导:“如果你要批评别人,请尝试着在开始批评之前,先略加赞美。”
对犯错误的人,我们常常要给予批评和建议。如果能在批评时注意方法,用含蓄委婉的方式,则可以让对方更乐于接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如果我们的批评能够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对方也一定会乐于接受批评。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略为用心,就可以做到忠言不再逆耳。
美国前总统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就是一位善于批评的高手。他的办公室有一位美丽的女秘书,这位女秘书常常在工作中犯一些小错误。
这天,柯立芝看见她穿着一身好看的衣服来上班,就微笑着对她说:
“你今天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最适合你这样年轻美丽的女士了。”听到总统这样夸赞自己,这位女秘书受宠若惊,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柯立芝见状又接着说道:“如果,我猜想得不错,你处理的公文也一定和你一样漂亮。”
自此以后,那位女秘书工作格外认真,很少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错误了。有人对秘书小姐的变化感到很惊讶,就问总统柯立芝:“您这样高明的批评艺术,是从哪儿学来的?”柯立芝笑着说:“你没去理发店刮过胡子吗?你坐下后,理发师不会直接就用刀刮胡子,而是先给你涂肥皂水,敷热毛巾,这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刮的时候,让你不会感到疼吗?”
哈佛老师分析说:要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你不妨先赞美别人。有了赞美做铺垫,对方心情愉悦,对你的批评自然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了。
有一家电影院要盖一座楼房,和建筑公司签订了合同,合同中规定了完工日期,如果超过期限,建筑公司要赔偿相应的损失。建筑公司抓紧施工,原本可以提前半个月完工,可是最后关头却出现了意外—那家提供装配铜材零件的工厂延迟了供货日期,使工程无法如期完成。眼看着合同规定的期限就要到了,如果不能按时完工,建筑公司要赔偿很大一笔钱。
建筑公司派出一名协调员去这家工厂进行交涉,希望工厂能尽早供货。
这名协调员找到工厂老板,先客气地说:“我在来您这儿之前,查了一下电话簿,发现在你们这儿,您的这个姓氏只有你们一家呢!”
老板好奇地打开电话簿查看,果然如此。他很意外:“如果你不告诉我,我还真不知道是这样呢。”然后,老板很自豪地介绍了他的家族渊源。那位协调员饶有兴致地听着,又夸赞老板办公室很有品位,生意兴旺,产品质量高。老板听了心花怒放,主动邀请协调员和他一起共进午餐。
吃饭的时候,老板自己主动说到那笔业务:“那批货物是我们没有及时提供,你的来意我早就知道了。没想到,你对我这样热情客气,我现在决定,先把给别处的货停一下,尽快把你们的货发过去。”
两天后,这批货物就交付给了建筑公司,建筑公司也得以按时完工。
有人对协调员的做法感到不理解,认为他完全可以用强硬一些的手段,毕竟是对方有错在先。可是协调员却是这样分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兴师问罪,指责对方延误日期,勒令他们尽早提供货物,承担损失,可能会让对方为及早提供货物而加快生产速度,但产品质量却得不到保证,有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如果对方恼羞成怒,单方面违约,那么最终造成损失的,还是建筑公司自己。这样一分析,大家觉得协调员的做法其实是最恰当不过的。
从心理学上分析,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被批评的一方如果能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理解,也就能更加重视给予他的批评意见。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需要我们用心去维护培养,而批评别人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他、维护他。那么,就让我们的批评更委婉、更温和一些吧,在批评的话语中加上一些温情,给“批评”这种苦口的良药,裹上一层甜甜的糖衣,使对方更乐于接受,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仁爱思维
满满的都是我对你的爱,慢慢地我的人生充满惊喜。
付出爱才会收获爱
哈佛教授奥里森·马登说:“爱是一把金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一切心扉都向你敞开。”另一位哈佛教授珍妮·玛蒂尔说得更为具体:“一个人每做一件好事,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这就是爱心的回报,这种回报正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前些年,有一首歌叫作《爱的奉献》,它风靡中国大地,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直到今天,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还时时在人们心头萦绕:“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生活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挚的问候,一个慈祥的眼神……都能传递内心的爱。这份爱不仅让对方感到人世间的温暖,也能让奉献爱的人充满人格魅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仁爱这一美德是无价的。因为爱可以感化一切,哪怕是仇恨;爱有巨大的力量,能创造出人生的奇迹。只要有了爱,就可以改造世界、温暖人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有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爱的力量。
有一所监狱关押了许多犯人,这些犯人由于罪行严重,受到的都是非常严厉的惩罚,所以,他们中很多人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常常有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不服从管教,破坏监狱的规章制度。因此,这所监狱被认为是全国最难管理的监狱。
1921年,路易斯·劳斯被任命为这所监狱的典狱长。上任时,他和妻子凯瑟琳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一道来到这所监狱。当时,所有的人都警告凯瑟琳千万不能到监狱里面去,担心那些囚犯会对她不利。可是凯瑟琳却没有被这些话吓倒,她带着三个孩子走进监狱,和犯人们一起参加活动。
她认为:我是和我的丈夫一道关心帮助这些人,我相信他们也会善待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有一名犯人的眼睛失明了,凯瑟琳常常去看望他,还手把手教他“点字阅读”,让他能够读书看报;监狱中有聋哑人,为了能和他们交流,凯瑟琳还努力学习了手语,了解这些聋哑人的想法,帮他们解决困难。她被犯人们视为上帝派到他们身边的天使。从1921年到1937年的十几年间,凯瑟琳一直用她的仁爱之心感化着这些犯人,直到她遭遇车祸丧生。
凯瑟琳去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监狱。当凯瑟琳的遗体被运回她的住处、途经监狱大门时,那些平时看起来凶悍冷漠的囚犯们,竟齐刷刷地聚集在大门口,一个个眼含热泪。他们用恳求的目光看着监狱长,监狱长也被感动了,他说:“好的,你们可以去,只要在今晚六点之前回来报到。”就这样,在没有守卫看管的情况下,这些犯人走到凯瑟琳的住处去送别凯瑟琳最后一程。当晚,六点之前,每一个犯人都按时回来报到。
不久,这所监狱因为彰显人道主义精神受到表彰,上级部门打算奖励路易斯·劳斯,路易斯·劳斯说:“这份奖励不属于我,它更应该归功于我的妻子—凯瑟琳,是凯瑟琳用她天使一样的仁爱之心感化了一切。”
有人说,世界上最有力的武器不是火炮,而是善良真挚的仁爱之心。
一个人的心中如果充满仁爱,就拥有巨大的力量,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多一点点爱心,善待他人,一定能让我们身边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