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教宝宝认识三原色时,可分三次,逐一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每次都准备调好的色彩和许多色卡,在明媚的阳光中让宝宝观察玻璃杯中的色彩,告诉他们“这是红色”“这是黄色”“这是蓝色”,然后请宝宝按自己的想法说出这种颜色像什么。此时,宝宝会十分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在说到红色时,有的宝宝会说像太阳,有的说像苹果,有的说像火……接下来可请宝宝在周围的空间中切实地找到红色的东西,如:红苹果、红旗、红围巾等。宝宝准确地掌握了三原色后,接下来可利用调色水的活动使宝宝认识橙色、紫色和绿色。此时可根据宝宝对色彩的认知和操作能力确定一次展示几种色彩的变化。如:对两三岁的宝宝进行展示时,可每次只调一种颜色,使宝宝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感知。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宝宝就可以达到准确地按照指令找色彩,并较为正确地说出五种以上色彩的名称。然后,可增加调色,让宝宝感知更多的色彩。
在引导宝宝深入细微地观察的过程中,要让他们了解,物体之所以美不仅要有一种好看的颜色,还要有其他多种不同色彩搭配、衬托,才显得美。引导宝宝懂得色彩本身没有美丑之分,只要搭配和谐就能达到美的效果。西方国家的宝宝绘画教学侧重于色彩组合,国外小朋友制作的卡片,纯用色块绘制,用色大胆泼辣,色彩明快鲜艳,宝宝的色彩组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加强。感受色彩的美,是培养宝宝的审美能力的基础。
2.亲近自然,提升宝宝美术欣赏能力
引导宝宝欣赏美术的目的不在于增长宝宝的美术知识,而是通过环境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加深宝宝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当宝宝美术欣赏与宝宝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时,宝宝才能初步理解作品的内涵,当宝宝的生活经验与艺术欣赏相关联时,宝宝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
宝宝置身于五颜六色的大自然中,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各种色彩调和带来的其他的色彩,五彩缤纷。这些色彩能直接给予宝宝美的感受。而且自然美主要是侧重于形成方面的,总是在色彩、音响、材质和线条方面给人的眼和耳等感官以愉悦,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宝宝的感性趣味。
3.创设情境,推动宝宝审美能力发展
情境是指为宝宝创设美的环境和气氛。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所固有的,因此,美的情境能使人受到感染、激励和愉悦,激发宝宝的绘画兴趣。如:春天来了,宝宝能用暖色调及丰富的颜色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迎国庆、庆元旦,宝宝能用暖色调表现节日的浓烈气氛,美好的情境激发了宝宝表现色彩的兴趣。努力营造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宝宝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宝宝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氛围。
在把握宝宝审美欣赏与表现时,欣赏是第一位的。无论是欣赏自然环境还是艺术作品,都能使宝宝产生强烈的美感,激发宝宝表现美的欲望。反之,离开审美体验的表现,只能使宝宝掌握一些乏味的技能而已。因此,爸爸妈妈应时常创设持续不断的富有挑战性的环境,推动宝宝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创设优美的环境中,经常带领宝宝欣赏环境布置中美的色彩,能使宝宝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知识。
几乎每一个宝宝都喜欢太阳,把太阳当作是好朋友。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宝宝常常在户外散步,游玩,感受太阳的光和热。从他们开始画画的那一刻,太阳就成了他们的主打,在宝宝的笔下,最为常见的就是红色的太阳,金色的太阳,或其他太阳一样的颜色,以此来表现太阳强烈的光芒。这时,爸爸妈妈就要适时地引导宝宝欣赏相关的优秀艺术作品,与宝宝一起用多种材料,用同类色或相似色由深到淡地表达光线的变化。
4.培养宝宝对造型艺术的感受力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宝宝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尚未完全走出视觉模糊阶段的宝宝,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单的美术最能吸引宝宝,为激发宝宝的审美情趣,爸爸妈妈应充分调动宝宝的多种感官,培养宝宝对造型艺术的具体感。
由于宝宝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绘画活动之前仔细地观察,可以丰富宝宝的感性经验,使宝宝在绘画过程中画面内容更丰富多彩。如:命题画“大马路”活动之前,组织宝宝观看有关录像,或在外出散步时,观察“大马路上有什么”“大马路上多了什么”……另外,幼儿期宝宝以动作思维为主,只有充分刺激宝宝的触觉系统,引导宝宝摸摸、敲敲、打打物体,才能使宝宝对物体有实质性的感受,从而调动宝宝的积极性,引导宝宝去感知美的事物。因此,在画物体时尽量提供给宝宝实物模型,让宝宝在触摸、观察中感知到物体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形状。
一般观察力强的宝宝绘画水平相对要高一些,因此,爸爸妈妈要善于发现宝宝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宝宝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爸爸妈妈不仅要引导宝宝观察单个物体的形状、颜色,更要注意引导其观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与其他物体的关系。如:引导宝宝观赏菊花时,不仅要引导宝宝观赏菊花的各种颜色,花朵、花瓣的形状,还要引导宝宝观察花朵与枝干的大小比例及各菊花间的重叠、遮掩等。从观察活动中训练宝宝敏锐的发现力。
要提高宝宝的审美能力,必须借助宝宝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理解。春天,带宝宝观察花草树木田野等,感受万物的欣欣向荣。夏天,带宝宝观察青山绿水,感受夏天的热情似火。秋天来了,带宝宝观察树叶和小草,看它们的颜色和动态。晴朗的日子里,它们显得那样宁静,即使是落叶也是那般轻盈地舞向大地;大风呼啸的日子里,隔窗望去,小草在风中颤抖,树叶随风狂舞纷纷落向地面,空中尘土飞扬,有时甚至会有天昏地暗之感。深秋时节,带宝宝看幼儿园采购冬储菜,感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久冬天即将来临。隆冬时节,带宝宝在雪中看雪花,在雪地上印脚印,攻城堡,感受冬的乐趣与神韵。也许宝宝还不能完全听懂爸爸妈妈的描述,但他们却会在情境的感染下,用他们的心灵去感知春的清新、夏的炙热、秋的成熟、冬的纯洁,感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
二、明确宝宝的审美态度
宝宝的艺术品位和创造性受周围环境中的艺术作品的影响。名画作品丰富多样,色彩等都较为完美,是宝宝欣赏美、发现美的最佳素材。在引导宝宝欣赏时,爸爸妈妈应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宝宝结合他们已有的色彩知识,把握作品的色彩方向。同时,引导宝宝结合自己的体验充分表达自己对画的感受。如欣赏梵高大师名画《向日葵》,爸爸妈妈应有意识地让宝宝观察向日葵,共同讨论它的外形以及由此联想到的事情,然后,鼓励宝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提供材料,让宝宝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进行模仿。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别忘了在生活中适时地引导宝宝欣赏身边的色彩哦。如园内、园外的风景,不同时候天气的颜色,节日的颜色,小朋友各自的作品,小朋友高兴、生气的颜色等。随机地引导宝宝欣赏色彩,引导宝宝欣赏各种各样的作品,让宝宝在美术欣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色彩能力,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
1.宝宝的作品
宝宝绘画的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有一次,有个宝宝作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个小男孩拿着水杯站在大型玩具旁。宝宝解释说:每天总有许多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面玩,所以有太多的灰尘,我想给大型玩具洗个澡,让它变得干净些。
爸爸妈妈要在家中设置专门的作品栏展示宝宝自己的作品。每次新作品上墙,宝宝总会领着客人去欣赏。有的宝宝会说:“快看!这是我画的大房子!”宝宝指着那涂了红墙和蓝窗的房子图,满脸的喜悦,显得那么自豪。在宝宝的眼中,作品上墙展示,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充分尊重宝宝的作品,给宝宝设置专门的作品栏,这种激励的方法,不光是对宝宝才能的肯定,而且通过作品栏,使爸爸妈妈和宝宝发现自己作品的美,使宝宝喜欢画画,从而激发绘画兴趣。
欣赏宝宝自己或同龄人、同班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绘画作品,引导宝宝向同伴学习,及时地向宝宝介绍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宝宝在欣赏的基础上建构美的感受力,使宝宝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提高宝宝的审美态度。
2.大师的作品
有位画家常说:“我是在向孩子学习。”这说明艺术家和宝宝有着共通的地方。欣赏大师的作品对宝宝语言的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想象的丰富、审美感知的增强等方面都有其积极意义。定期地投放一些艺术作品给宝宝视觉上的冲击,让宝宝在看了许多名画后积累丰富的视觉感受和内心体验,逐渐和艺术家产生共鸣,甚至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应。宝宝年纪还小,对画面的结构、人物的动态还比较模糊,这时,爸爸妈妈应主要从画面的色彩,物体的装饰性入手,选择这类名家绘画作品为宝宝的欣赏材料。如:带着宝宝参观米开朗基罗的画,并不是让宝宝去模仿米开朗基罗的画,而是让宝宝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画中美的地方。在欣赏完米开朗基罗的画后,有的宝宝说:“米开朗基罗爷爷的画看上去很简单,画得很少”;“米开朗基罗爷爷常用黑颜色”;“米开朗基罗爷爷的画颜色很鲜艳”……通过欣赏,宝宝了解到并不是把一张纸全部画满就是美,而黑色也不是不好看的颜色。又如:给宝宝提供挂历和挂毯上的民间蜡染、金山农民画等富有特点的色彩和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它们往往会给宝宝带来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宝宝的审美意识。
欣赏大师的作品对宝宝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宝宝的审美能力及欣赏能力均有极大的作用,开阔了宝宝的视野,丰富了宝宝的生活,激发了宝宝对美术表现的向往与追求。有人把美术欣赏比作给宝宝吃“营养面包”,因为它具有多种“维生素”,能够健身益脑,增强艺术细胞,的确如此。
3.影视作品
现代的科技发展很快,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电视、幻灯机等可视手段欣赏适合宝宝绘画和带幼儿情趣的电视节目、录像带。如:动画片《花仙子》、《狮子王》等。或通过图片向宝宝展示祖国风光及各族人民的生活。如桂林山水、泰山风貌、庐山风景、万里长城等,在宝宝欣赏和感知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如:在欣赏桂林山水时,播放一段清泉的声音,让自然之美体验于诗歌、散文、神话、音乐、舞蹈,使其在宝宝的心灵中融化和沉淀,让宝宝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高尚的品德教育。
又如:台湾漫画家几米,其绘画作品非常的清新,也很适合宝宝欣赏。爸爸妈妈可通过多媒体与宝宝一起欣赏讨论,让宝宝发现作品中大与小、近与远、亮与暗、深与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宝宝对美的认识,增强宝宝对美的敏感。
又如: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丁绍光,他画了许多有关妇女形象的优美艺术作品。宝宝议论纷纷,眉毛、腿、手臂、手指、眼睛、头发等,都是长长的,宝宝把这些人物都称为“妈妈”。在欣赏过程中,宝宝全身心地投入于对美的体验之中,将自己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充分用于表现自己心中妈妈的美丽形象,自由表达,抒发自己感受。
所以美术活动不仅仅以画为主,也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进行一些欣赏性的谈话活动,让宝宝表达自己所想的、所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看看议议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情感的升华。
三、提升宝宝的审美思维
宝宝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也是非常活跃的。“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宝宝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宝宝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把眼前的材料与自己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要求宝宝依据自己的想象内容进行创造。那么,如何提升宝宝的审美思维呢?如果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无疑是在禁锢、扼杀宝宝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表现。爸爸妈妈可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宝宝发挥想象力,并运用于绘画当中。
1、给宝宝讲故事,启发宝宝进行想象,让宝宝将故事的情节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请宝宝编故事画画,启发宝宝自己编故事,并能把自己编的故事画出来。如:同一个《蚂蚁搬家》命题,有的宝宝画的蚂蚁背着粮食,有的宝宝画的蚂蚁抱着粮食,有的宝宝画的蚂蚁抬着粮食,有的宝宝画的蚂蚁抬着一条青虫,并且还有一个宝宝画着一只蚂蚁拿着喇叭指挥着搬家的队伍。有的宝宝画的是:许多蚂蚁推着一辆车,车里装满了各种食物。蚂蚁们有的招手,有的交谈,有的蚂蚁还打着雨伞为小蚂蚁遮雨呢,可见宝宝思维是多么活跃。不同的宝宝有各种不同的故事,从而画出的画也是各种各样的。
3、培养宝宝通过欣赏音乐画画,用颜色、线条或物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如:听到轻松活泼的音乐,启发宝宝想到小鸟和小白兔;听到低沉的音乐,启发宝宝联想到狗熊和大象等;听了一段急促紧张的音乐后,有的宝宝画出的画面是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大灰狼正在追小兔子,想象得恰到好处。老师应尊重每个宝宝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引导宝宝善于发现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结合内容题材,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学习诸如流畅、变通独特、再定义、敏感等创造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四、确立宝宝的审美观点
审美教育,不仅限于提示、范画、讲解等,一切对培养宝宝审美能力有益的方法都可以利用。在宝宝美术教育中,德育的渗透也是培养宝宝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艺术的直观性、具体性,胜过对宝宝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
1.在欣赏作品中确立宝宝的审美观点
在美术教育中,爸爸妈妈应选择具有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善的艺术形式、客观地反映生活美、自然美及道德美题材的美术作品,让宝宝参观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大力开展宝宝的美术教育。宝宝在参观美术作品时,可使宝宝感悟到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和艺术文化,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及智慧,并受到美的熏陶。虽然他们不能从一定深度体会到作品的内容和精神,但也能让他们对艺术创作有个大致的了解,让艺术对他们来说不再神秘,使宝宝的思想得到潜意识的升华,从而怀有对现实生活的事物真、善、美的追求。
2.在自我评价时建立正确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