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100000025

第25章 北洋时代(5)

东北王张作霖,其实就是上述两种东北社会现象的综合。黑社会自不待言,我们张老帅就是黑社会的祖宗,当年组织保安团收保护费起家的;而说到赵本山,大家不觉得其实老帅跟赵本山有很多相似之处吗?赵本山能混那么开靠的是啥?老实说,靠的是他的脑子。赵本山是个地道的农民,也没念过什么书,学过点二人转吧,讲实话也未必就比那些老牌演员强多少,但是他为啥那么火?因为赵本山很懂得观众喜欢他什么,简单讲就是能把自己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赵本山可不单就是在舞台上火,赵老爷子如今在东北文艺圈是个什么概念?那是招牌,那是大佬,那是神。赵本山在为人处事和经营人脉这个环节上,活脱一东北人的典范,首先是精明,看看赵本山如今混得风生水起的,不精不滑可能吗?其次是面子,赵本山目前在东北娱乐圈是教父级的人物,他的刘老根大舞台已经成了年轻优秀演员的摇篮。据说赵本山曾经对他的徒弟们许过愿,意思是只要师父在,你们踏踏实实的,都能有出头机会。当年小沈阳的节目被春晚刷下来,老爷子当场就能翻脸,这说明啥,这说明赵本山很看重他的那张脸。

张作霖跟赵本山一样,出身贫苦,一文不名,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呢,张作霖成了民国东北政坛的教父,而赵本山成了演艺圈的教父,而且出头的原因都一样,就是脑子好使。张作霖老爹是个败家玩意儿,成天除了赌博,啥都不干,原先张作霖他祖父手里头还是有点钱的,结果都被他老爹输光了,这倒也罢了,他老爹赌到最后干脆被要债的给干了,当时张作霖才13岁,年纪轻轻的就没了爹,这日子也就不用说了。张作霖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卖过烧饼,要过饭,打过杂,当过兽医,甚至有次还差点被人打死,可以说,真是什么罪都受了。后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张作霖当时已经是穷无所归了,想着干脆当兵博个富贵,结果呢,运气还是没能光顾他,中国战败后,他又失业了。

不过,张作霖终于还是开始要转运了,也是天上掉馅儿饼,他逃到辽西后,被地主赵占元看上了,原因一是小伙长得眉清目秀,跟东北大老粗比确实耐看。二是张作霖挺能吹牛,说得一套一套的,把赵占元绕迷糊了,还真以为他见过大世面,于是赵占元就把自己的二女儿赵春桂嫁给了这个穷小子。靠着岳父,张作霖组建起了人生中第一支武装,攒了二十几号人,就搞了个保安团。当时的东北,到处都是土匪,张作霖这二十几号人还真没啥了不起的。但是呢,张作霖挺能经营,虽然粗鲁,但懂规矩,知道不能把老百姓逼太狠,所以比起其他的土匪确实要好一些。于是,张作霖的知名度就高了,势力范围也扩大了,很快就从一个村扩大到了二十几个村。张作霖这名气一大,就有别的村的找上门来,要他去教训一个叫金寿山的土匪——这人估计挺能折腾,张作霖倒也不负众望,把金寿山给赶走了,接管了他的势力范围,实力进一步扩大。

所谓祸兮福所倚,张作霖就在事业刚起步的时候遭到了重击,这个金寿山趁夜偷袭了张作霖,而且这日子选得很牛逼,正好是大年三十。张作霖带着老婆孩子和手下好不容易才突围出去,最后拖家带口的剩了40多个。就在张作霖逃往八角台的途中,这个赵春桂给他生了个儿子,这是张作霖的第一个儿子,当然,这便是张学良。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啥张作霖那么多儿子,就单单喜欢张学良一个,其实看过张作霖履历就知道了,在张学良出生之前,张作霖一直混得半死不活,但是张学良出生后,张作霖突然就顺了。因此,张作霖认为是这个儿子给他带来了好运,所以一直就溺爱这个大儿子。

张学良怎么就让张作霖顺了呢?按说张学良出生的时候是张作霖的低谷,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武装,被金寿山这一偷袭,就赔得差不多了。但是,这张学良出生后,张作霖马上就运气来了,逃到八角台之后,被当地商会会长张紫云给留下了。其实八角台本来只是张作霖的一个中转站,他是想去辽南投靠土匪冯德麟的,但是运气来了真是挡不住,没想到八角台就成了张作霖命运的转折点。当时八角台的老大是张景惠,按说客不欺主,张作霖虽然在道上有些名头,但也不能一来就做大,但是人家张景惠就是心甘情愿当张作霖副手,有了张景惠这样讲义气的兄弟,张作霖就在八角台安定下来了。

就这样待了几年,张作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好歹实力稳中有升,但是当土匪总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张作霖也总想着能被朝廷招安,这时候把他推荐给朝廷的还是张紫云这个贵人。当时张作霖向新民府知府增韫吹嘘自己有一个营的兵力,其实也就100多号人。得到了增韫的批准后,张作霖开始大肆扩充,最后拉了张作相等几个绺子的人,终于增加到250人,也得以得到招安。可以说,这是张作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从此张作霖正式平步青云。

张作霖从新民府干到洮南,在两个地方都是有声有色,他懂得结交权贵,善于逢迎,剿匪擒贼也不遗余力,很快官衔一升再升,从最初的管带(营长)升到统带(团长)再到统领(旅长),部队规模也从最初的250人增加到了3500人,真正成了东北的一支劲旅。张作霖很懂得在复杂的局势下保存自己,1905年日俄之战的时候,张作霖就被迫卷入,要一般人碰这事肯定就惨了,但张作霖脑子很清楚,风往哪边吹,人往哪边倒,谁给好处就支持谁,最后非但实力未损,反而还有所提升,张作霖跟日本的瓜葛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当然,老是剿匪确实也没多大前途,张作霖一门心思想去奉天发展,很快机会就来了。武昌起义后,奉天分化成了两股势力,一是蓝天蔚、吴禄贞为代表的革命党,另一派就是原东三省都督赵尔巽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当时新军老想着革命,赵尔巽的位置也不牢靠,最后思来想去,只能用旧军来对抗新军。一开始赵尔巽想找的是吴俊升,但是这个消息被张作霖在奉天的一个部下率先拿到了,并迅速通告了张作霖。张作霖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马上把他的人马提点到位,迅速杀奔奉天,跑到吴俊升地盘时还跟他假意敷衍了一番,到达奉天后,就假模假式地先去向赵尔巽请罪,意思是自己未奉命令就调兵,不符合规矩,请求责罚。当然了,当时赵尔巽正愁没人来跟革命党对抗,怎么会责罚张作霖?不但不责罚,赵尔巽还进一步加强了张作霖的地位。

到达奉天之后的张作霖当然就是紧跟赵尔巽,充当打手,把革命党势力一一清除,逐步控制了东北大权。此后在袁世凯任上,张作霖更是步步高升,到了1918年已经官至东三省巡阅使。袁世凯还是颇为看重张作霖的,据说有一次袁世凯在京城召见各省将军,见到张作霖时,显得很和蔼,也不摆架子,看到张作霖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挂表,就相当慷慨地送给了他,然后接见完之后,还把一对古玩字画送到了张作霖寓所,搞得张作霖都有些受宠若惊。因此,张作霖跟袁世凯关系很不错,在老头子称帝后,张作霖也是表态支持,东北也没出什么乱子。但是,张作霖虽然名义上已经是东北的老大,其实也并没有掌握东北全部大权,至少吉林当时还在孟恩远手里。这对张作霖当然不是问题,略施小计,就手到擒来。当时孟恩远在张勋复辟时没把持住自己,成了帝制遗丑,于是张作霖以此为由指挥吉林士商向北洋政府告状,要求将其解职,孟恩远当然不愿意,唆使外甥造反,结果张作霖派出吴俊升和孙烈臣二部,趁着日本吉林驻军发动宽城子事变,一举摆平了孟恩远。宽城子事变虽是日军发动,但现在基本都认为此事跟张作霖本人也有纠缠不清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日本开始扶持张作霖的一个标志。此后,张作霖跟日本之间的恩怨纠葛一直纠缠到了他辞世之日。

张作霖的崛起之路说来也无甚出奇,必不可少的运气,清醒的头脑,对局面准确的判断,明事理,懂规矩,如此而已。而恰巧,他所具有的特点其实跟本山大叔非常相像,一个标准的东北强人。1919年,对于张作霖来讲是个特殊的年份,他正式全面控制了东北,当然,作为奉系的老大,这一年是他全面介入中原事务的开始,而很快,他就能有表现的机会了。

直皖战争

嚣张的碰上实在的

我们都知道,经过护法战争,直系和皖系的矛盾已经全面激化了,打起来只是早晚的事,更何况,直系的老大还被安福国会给免了大总统的职,这不摆明了挑衅吗?顺便说一句,冯国璋去职后没多久,就于1919年12月去世了,冯国璋的死看似是直系的巨大损失,但却为另一个人的上位铺好了路,是曹锟?不是,是吴佩孚。曹锟是老大不假,但是主导局势的人是吴佩孚,而直系的荣光岁月将和吴佩孚这个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话说段祺瑞曾经是想借着驱逐张勋的余威一并解决南方问题,但是,由于最后分赃不均,导致讨伐的主力军曹锟突然没了兴致,故而此事不了了之。别的矛盾都还好说,但是这个分地盘的问题着实是没法解决,因为地盘这玩意是你的就不能是我的,狼多肉少,难免有个口角争端,护法战争的时候,直皖就在这杠上了。段祺瑞也不傻,自然是明白已经跟曹锟结下了梁子,而且这种梁子根本解不开,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掰掰手腕,说穿了,还是得练兵迎战。于是,段祺瑞就把他的宝贝疙瘩徐树铮派到西北练兵去了,也顺带手地处理了下外蒙问题——小徐好好过了把民族英雄的瘾,但是兵到底练得如何呢?这也只能到时候见真章了。

双方的矛盾还有政见上的分歧,不过这种分歧就跟国民党执政台湾中期说反对党“为了反对而反对”一样,段祺瑞说是要“武力统一”,当然直系就得说我们要“和平统一”,一句话,直系的方针就是和段祺瑞背着走。最近福田康夫下课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会中自民党处于劣势,造成许多议案通不过,看来民主党为了拆台也使出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终极大招,大家看看,民主政治也有问题的,天下乌鸦一般黑。

直皖双方的矛盾看起来已经不可调和,政治上的所有可能产生矛盾的因素他们都具备了,从地盘到政见,再到人事,总而言之,这回是不下雨也得来声雷了。前段时间吴佩孚擅自从衡阳撤兵,就把段祺瑞搞得特别紧张,还特地把小徐从西北招了回来,以防万一。这样一来,更加剧了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看起来非但这个雷是打定了,而且还得来场暴雨。直皖两系关系紧张,这是有了主角,当然配角也得到位,同样看段祺瑞不爽的包括西南的几个大佬——这是积怨,还有关外新贵,还没咋露过脸的张作霖——这是新仇。

张作霖前一段刚刚把东三省全部攥进兜里,现在作为关外的豪强,也就有了些逐鹿中原的底气,而现在段祺瑞把持中央,皖系树大招风,当然老张的矛头也是先对准了段祺瑞。张作霖其实早就想在关内分杯羹了,当年护法战争的时候,张作霖就曾经在段祺瑞的邀请下领兵入关,助打太平拳,虽然没捞到仨瓜俩枣,但也好歹注明了老张关内一游的字样。奉系一直以来的策略就是先保证自己三省的地盘,然后在中原寻找机会,鉴于目前直皖双方的紧张局势,张作霖看到了向中原扩张的希望,当然,他的目标就是花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多的利益。目前的形势是,皖系是出头椽子,民国几派主要势力貌似都看其不爽,而张作霖也明白,皖系虽然表面看着咋呼,未必就真能干得过一直低调的直系。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显然直系比皖系更需要自己,到时候分地盘,直系少不得照顾一下自己。没啥说的,那就只能对不起段芝泉老兄了,在同一个地界混,反正就那么回事,大家还不都是为了地盘?

现在的局面是三对一,直系是主力,奉系打掩护,西南方面负责擂鼓助威,顺带送点酒钱慰劳弟兄,而皖系因为自己在中央的地位成了众矢之的。从兵力上来讲,要说皖系其实也不差,但是打仗归根结底靠的还是将,皖系差就差在这,皖系四大金刚中,傅良佐和曲同丰都不会打仗,其余人中倪嗣冲身染重疴,而张敬尧则在湖南成了过街老鼠,数来数去,能打仗的就只有小徐。小徐这个人,才气确实是有,要不然段祺瑞也不可能那么看重他,但是小徐最大的问题不是没能耐,而是太招摇,比段祺瑞还能装。

一般来讲,打仗之前牛逼吹得越响,就会输得越惨,历史反复证明这一点,比如当年秦始皇伐楚,王翦说要六十万,秦始皇还以为他是懦弱无能,年老怕事,所以就让吹嘘自己只要二十万兵马的李信去了,结果输得一塌糊涂,最后还得让老将出马。这说明,打仗靠的是实在,而不是嚣张:吴佩孚很实在,他在底层多年,有相当好的战术基本功,测绘能力更是一绝,实战经验丰富,战法多变;徐树铮很嚣张,仗着自己有点小才,主子喜欢,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尤其前段在蒙古建立了殊勋,就更是目中无人了。

结果嘛,当然就是实在的击溃了嚣张的,注意用词,不是击败,而是击溃,这次战争只持续了五天,皖系就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前三天双方打了两仗,还都是直系小败,但没想到吴佩孚用奇兵突击皖系司令部,俘虏了曲同丰等高级将领,一下就把皖系的西路军给搞残了,而东线的徐树铮一听西线惨败,就赶紧回北京了,结果自己的部下没了主帅,就纷纷投降了,掐头去尾,其实打仗只用了三天,吴佩孚就竖起了直系的大旗。

徐树铮这个人平时嚣张得很,但是这次直皖大战居然做了逃兵,直系能那么快就获胜,当然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了,主要的责任是曲同丰来负,但是皖系之所以都是庸才,其实小徐的责任最大。

再说说段祺瑞吧,他当然难以相信自己花了那么多钱打造的军队就这么不堪一击,为此他还因为西原借款案东窗事发而被舆论口诛笔伐,伤心,难过,悔恨,羞愧,这些交织在了一起,促使段祺瑞产生了一个念头——老子不活了!当然了,段祺瑞没死,手下人眼疾手快,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当然也可能是段祺瑞作秀,这个谁知道呢?

段祺瑞这个人,前半生一直很牛逼,以北洋正统自居,拿谁都不当回事,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但是就跟所有最终盛极而败的政客一样,段祺瑞确实是不知道收敛,也没弄清楚自己的分量,结果就是闹得最凶的人死得最早。

就这样,本来以为会打上那么几个月的仗就这样戏剧性地收尾了,这场战争的长度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也属罕见,不单是段祺瑞没想过会有这种事情,大概获胜方吴佩孚也一样没想到。反正,经此一役,吴佩孚的名号是打出去了,直系终于符合了它的名字,终于坐镇中枢,控制直隶了。

同类推荐
  • 空蒙赋

    空蒙赋

    世事漫随流水,总是一梦浮生。命运像梦一般空蒙,缥缈。不论是你我的梦,还是一代帝王苻坚的梦。
  •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本书介绍了秦代的兴衰、历史人物、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内容。
  • 三国之群雄逐鹿

    三国之群雄逐鹿

    他,穿越至三国成为八岁孩童被童渊收养,与赵云,张任和张绣称兄道弟,于洛阳凭借卓越的见识获得蔡邕赏识,并成为蔡邕的门生,在虎牢关之战与吕奉先大战两百个回合,从此声名鹊起。他麾下谋士猛将无数,能与当世枭雄曹操一较高下。他终将成为统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猎鹰——大明卫

    猎鹰——大明卫

    光明总是要在黑暗中才能找寻,希望只要迈开了脚步才能触碰到。一身飞鱼服,一把绣春刀,他们是大明王朝最忠诚的卫士,是冷酷与无情的化身。孤独与他们终生相伴,权力让他们置身于杀戮中。一双手沾染千百鲜血,一个人背负千万人命。所有人都惧他们,都恨他们。可是,他们也只不过是朱家人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想用时用,想弃时弃。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人生的自由。有的只是从他们刀下滑落的人头。锦衣卫一个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荣耀的职位,可到头来依旧是一颗弃子。朱家的天下,从没有真正的荣耀,有的只是权力的争夺。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了几百年,锦衣卫的路到底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一切尽在《猎鹰——大明卫》
  • 子夜惊魂

    子夜惊魂

    每日一集鬼故事一个含冤而死的厉鬼,误闯仙洞,盗取了一仙者修炼多年的还魂丹,自己尸首虽早已不复存在,无法还阳,但自从偷吃此仙丹后,功力倍增,鬼魂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阎罗、法师都奈何不了他。她将用自己的生存之道,掌控鬼界幽灵······
热门推荐
  • 神裔奇侠传

    神裔奇侠传

    您——有没有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小说套路?剧情发展一猜即中?是谁剥夺了我们的创新理念?我——就是不走寻常路,恭候愿意尝鲜的您大驾光临!看——不懂爱的小仙女如何周旋于各界大神之间?读——人魔大战的宏大场面,仙法神功,无与伦比……美丽的蝴蝶,亦能暗藏杀机……阅——真情并蒂的真理!天地爱神、帅气的白雕小生又将如何与你周旋?缘——只有佛才能真正渗透吗,非也……看过此书,便能明白其中真谛。推理成就科学,而科学=神话。那么,你完全有理由去相信发生在上一个文明时代的神仙传。神仙创造了我们,即=我们创造了机器人。那么后来,神却是为何而离我们远去?……
  • 等一人终老

    等一人终老

    宋初七对于自己24岁初恋还在这件事,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她奉行的原则是,简单的生活,认真的工作,总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人出现,爱情需要时间,她不想将就,如果不能相守到老,她宁愿一个人到白头。当陆城出现在她的生活里,她才发现,原来爱情真的没有那么简单,原来,真的会有一个人为自己而出现。若干年后,陆城回想起初七挺着肚子向自己走来的那一幕,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原来真的有一个人,那么那么的深爱着自己。
  • 惹火上身:冷情帝少的秘密恋人

    惹火上身:冷情帝少的秘密恋人

    财阀病危,家族争斗,火花四溅。她只是个看热闹的路人,火星怎么溅到自己身上了?虽然那位齐家大少淡漠世事的神态确实迷人,抬手间覆雨翻云的样子也够威风,可是——“我们齐大非偶!”她噔噔噔退后三步,满脸警惕。“嗯,齐大少,非做配偶不可。”他慢条斯理,理所当然。她目瞪口呆。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解释的?
  • 不灭荒帝

    不灭荒帝

    一狱之地,百万星界,亿万位面,无数天才相互角逐那虚无缥缈的神灵之境;充满危机与机遇的神遗空间,幽暗阴森的死亡深渊,升腾着恐怖紫炎的熔岩之地,埋葬地底的神秘巨城……古老的灵魂已然复出,神秘的太古遗迹从星空降临,亿万天才的汇聚,谁才是王者?从秘境走出的土著少年,身负艰难的重大责任,熔炼太古地狱冥凤血脉,掌控天地九系本源力量,闯入了这万族林立,群雄并起,波澜壮阔的创世时代。
  • 我才是配角啊喂

    我才是配角啊喂

    喂喂喂!我才是女配吧!?女主你快和男主去游乐园!去约会!去参加聚餐和男主进一步交流啊!!你老拉着我干什么!!喂喂喂!我才是女配吧!?你别做男主讨厌的事情啊!!!
  • 旧城荒歌之星芒剑曲

    旧城荒歌之星芒剑曲

    仗剑行歌天涯路,星芒剑曲耀九州。一生痴情终不悔,一心证道为几何。
  • 捕龙记

    捕龙记

    短篇小说集《捕龙记》共包括23篇短篇小说。它们从孩童的视角写少年的成长体验及对成人世界的观察和感受。小说以轻微的笔触描画细节,文本轻盈灵动,充满了戏剧性、趣味性、夸饰、调侃、反讽等喜剧性元素,散发着浓郁的狂欢气息。而文字的背后隐藏的是惴惴不安、忧虑和伤感,甚至是一种恐慌。隐藏的是人性的善良,生命对于自身的珍重和爱惜。集子里的作品均已经在国内文学杂志上公开发表过,部分作品被选刊转载并入选年度选本。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美梦变真

    美梦变真

    做梦梦到一千万,第二天睁眼被钞票掩埋。做梦梦到美女,第二天美女躺在身边。……好吧,我的梦想总能成真。
  • 血骑之王者归来

    血骑之王者归来

    和心仪女孩分离的噩梦再一次将冥狼惊醒,本都习以为常的他却在酷寒的北方森林中遇到一个几乎和梦中女孩一模一样的血族少女,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命运?随着对少女的了解,四年前惨剧的幕后黑手渐渐浮出水面,与此同时,一个惊天阴谋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面对曾经的敌人,冥狼该何去何从?人与吸血鬼纠缠不清的命运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