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开始盛行、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兴起、市场经济由概念变为现实的时候,“倒爷”“投机倒把”继续存在;“孔雀东南飞”(指代八九十年代人才往东南沿海迁徙,相当一部分下海经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春风里夹着着罪恶的贩卖妇女儿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诸多宗教再次在这块土地上自由发挥的时候,以“法#功”“全能神”(该教派主要盛行于二千年之后)为代表的邪教组织也开始在穷乡僻壤,缺乏科学与理性之光的屁乡僻壤落地生根、发芽生长……这是一个新旧交织的时代,充满阳光却时刻面临狂风暴雨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这是冰冻寒冷的清晨,这是闪烁着曙光的黎明……在晋北大地,遥远的常水沟里,狼人李世敦(《失恋者的轨迹》里,作家李恪对这个角色的定义)将被拐卖的女子岳子梅救回的那个冬日,诸如明枫、李成安、李世颖等有智慧的人们早已觉察到并把握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但更多的沟里人依然昏昏欲睡着……
大年初五的时候,明枫跟着作为县长的姐夫——李成安以县长的名义去看望其它村落的困难群众(这是官方的说法)——在一个比常水沟还有落后的沟落的时候,曾听到了一句令他哭笑不得的感谢之语:感谢阎长官(只得是民国年代山西地方长官阎锡山),感谢委员长,感谢党国政府,让我们大过年的也吃上了饺子。是的,这是李成安、明枫所听到的,真切的不能再真切的话,切切实实的发生在那个时代的沟落里。明枫无语,李成安更无语。那之后的第二天,李成安走了,带着大儿子、大儿媳和他们的孩子们。李成安走的第二天,在再一次得知明枫不愿去城里的消息之后,语重心张的交代了一件在他看来十分重要的事情:让明宇、明莫愁读书。事实上,那也是明枫所想,明枫所为难忧虑的。孩子不愿再去城里,梅花落的小学陷入了无以为继的境地,所以如何让孩子们读书成了明枫最为头痛的问题,好在他想到了,过年之前就想到了解决之道:重建常水小学。
他的困难处境,一方面来自于稀缺的教学资源——场地、教师、书本等;另一方面来自于村里那些守旧者的反对——读书浪费钱、浪费劳动力、读书无用论的盛行……尤其是后者,这是一种和别的地方截然不同的荒谬的理论,却切切实实的在沟落里村里,而且时不时的就占了上风。持这种观点的的人——我们这里暂且将其称作守旧者吧——认为读书会让小孩变得文弱、变得神经质,小孩读书的时候,稀释了做家务和地里干活的时间……读太多书到时候并不一定能够上了大学(两千年大学扩招之前当时整个国家的招生人数很少,所以考大学的难度相对来说非常大),即便是上了大学,国家也不一定会给分配工作(市场经济兴起之后国家逐渐不再为大学生毕业生包分配),因此,基于此村里人认为读书无用,读书是对农业生产、对传统的最大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