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7800000005

第5章 三问频繁天下计

杨玄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是的,所谓的患不均,不仅仅是土地,财富的不均。也包括各种资源的不均,即资源过度的集中:如土地,矿产,财富,知识等这些人们懒以生存并可以利用的一切真实的存在,都可以认为是一种资源。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资源的获取,比如士子学习知识,是为了考取功名,农民耕种土地,是为了收获粮食,工匠挖掘泥土,是为了烧制瓷器,商人买卖货物,是为了赚得财富,这些皆是人们为了获取资源而付出的行动。而我们获取资源的目的,最初是为了满足我们基本的生存,进一步则是为了满足我们更好的生存,就比如当我们饥饿的时候,只求有饱腹之食,继而无饱腹之忧,则欲食而精,食而细。所以说我们每个人有都有生存和更好生存的需求,换而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取资源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需求。而为了获取资源或为了更多的获取资源,比如为了捕杀更大的猎物,为了开垦更多的土地,为了建造更大的房屋,当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不了的时候,人和人之间就需要进行协作,也就是要把每个人的资源都集中起来,从而去获取更多的资源,这就是资源的集中。’

“而我们前面说过,人的生存和更好生存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造成了资源的集中也是无限的,也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资源会越来越集中。而同样是因为人的生存和更好生存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集中更多的资源。这样一来,资源的集中和个人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矛盾,而这个矛盾的本质就是资源的分配问题。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通过暴力的斗争,来决定资源的分配,谁的力量强大,谁就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后来到了需要协作才能获取更多资源的时候,我们就通过协商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当后来有人不遵守约定了,我们就通过道德来约束他,当有人不顾道德的约束了,我们就通过法律才制裁他,而当这些都不能再合理的分配资源的时候,我们又会本能的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即用暴力争斗来解决。”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了为什么会有盛衰兴亡,这是因为每个国家的建立,都是由组成这个国家的人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的斗争,从而对资源的分配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暂时满足了人们获取资源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个共识下,资源又会越来越集中,当这种集中达到一定程度,违背了人们获取资源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需求时,就会重新产生斗争,直到再次达成一个共识。”

“而就现阶段来说,国家就是这个共识的最高具体体现,所以国家所行使的职能,如制定赋税,组建军队,颁布法律等,都是为了维护这个共识而采取的手段,所以当这些手段不足以再维持这个共识的时候,国家也就随之解体了。而从以往的历史看,这些手段能够维持的时间最多不过三百年,所以说自秦汉以来,没有三百年还不衰败的国家。我朝自太祖至今已有两百七十余年,有此败亡之象,此乃必然之结果,所以说错不必全在陛下”杨玄一口气说了一大通,也不知道其余三人听明白了没有。

“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循环吧,以前都觉得天道深不可测,现在你这么一说,朕就觉得通透了许多,照这么看来,我大明是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了啊”崇祯叹了口气说道。

“不然,天道是什么,臣不敢妄加揣测,不过臣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圣人也说过,穷则变,变则通。。。”

‘此话又是怎讲?’崇祯带着疑问的眼神说道。

“臣刚才说过资源的集中和个人的需求之间是矛盾的,而我们之所以能达成一个共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这个矛盾,使资源的分配能基本满足个人的需求。也就是说资源的分配是最终目的,国家和国家职权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所采取的手段。也就是说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即然现在的手段达不到这个目的了,我们何不换别的手段”

“但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却少有成功的?”崇祯顺着他的思路问道。

“自秦汉至今,历代王朝所建立的国家和国家职权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如典章制度,法律法规,治国理念等这些手段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由这些手段而达到的结果必然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三百年必有兴衰。”

“而回顾历史上的大多数变法,其手段也逃不过劫富济贫而已,即用剥夺既得利益者的资源进行再分配来抑制资源的过度集中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样的做法势必会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反抗,轻则变法失败,重则国家动荡,近者有张居正,人亡而政息,远着有王安石,一朝变法而党争不断,致使朝政衰败,国家覆亡。皆是因为如此。”

“那不还是没有办法吗?”

“不然,臣刚才所言历代变法,皆是以资源的分配为重要,即在总的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剥夺富者的资源进行再分配,即所谓的劫富济贫。然而我们还有另外的路可走,比如说一个人有一亩地,在自然状态下,所出产的粮食只能养活他一个人,后来他取了妻子,两个人就要辛勤的劳作才能有足够的粮食,然后他们有了孩子,两个人辛勤的劳作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于是他学会了一个人用牛耕地,用镰刀收割,而他的妻子就可以在家纺纱织布,用布匹去换取粮食,这样同样的一亩地,原先只能养活一个人,现在却可以养活三个人了。”

“广而化之,就是提高技术和促进交换来激发资源的生产,增加资源的总量,再结合合理的分配手段,使每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样即不会过分刺激既得利益者从而引起他们的反抗,同时又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富强。”

“你的意思我懂了,但是这样可行吗,为什么千百年来没有人这么做过?”

“那是因为技术的提升一向被视为奇巧淫技,而商人又自古都是贱业,两者都不被人们所重视。”

“那你这样说不是有违圣人之道?”

“陛下您说这话就是本末倒置了,臣先前说过,国家和国家职权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都是为了资源的分配来服务的,如果它们达不到这个目的,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万世法,用一句乡下俚语来说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

“哼”崇祯听了这话,似乎与自己历来的认识相悖,有心要反驳他,不过又觉得貌似是这个道理,继而愤愤的回了一句。

沉默了一会,崇祯看见杨玄站在旁边不再言语,不由得又叹了口气说道“纵使你说的都有道理,但是眼下李闯已经占领了北京城,我大明已经危在旦夕了,即使你杨玄天纵奇才,现在恐怕也回天乏力了吧。”

“陛下不须如此悲观,李闯虽然占领了京城,但我大明尚有江南半壁河山,未尝没有中兴之日,况且臣以为,屡战屡胜固然可喜,但能做到屡败屡战也犹为可敬,何况圣人也说过,贵身以为天下,事情还没有到万劫不复之地步,何必做如此消沉之论调。”

“好一个屡败屡战,但时危如此,安能复生乎?”崇祯听闻他坚定的语气,心中也不由为之一振,暗想此子为人沉稳,谈吐有度,品性坚毅而见识非凡,多加历练不失为宰辅之才。依他所言,或许大明真的中兴有望,只可惜时不我待,恨不能早二十年而听此言。

“能‘’

“五年富兵,十年安民,二十年而强国,然后天下可定”杨玄肯定的答道。

同类推荐
  •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不为钱,只为大家开心。看看别人眼中的历史
  • 中华上下五千年5

    中华上下五千年5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对历代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详细、准确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有效、快捷地了解更多、更确凿的历史资料,而且全书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是一部特别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是帮助他们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的最佳版本。
  • 天宝物华

    天宝物华

    《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是一个关于“阿胶”的传奇故事,讲述阿胶这一国药瑰宝在发展和传承中的遭遇,它和它的养育者、经营者所经历的深重苦难,所遭遇的生存危机。它原本出自朴拙的民间,是什么机缘使它脱离了在时代夹缝中的尴尬处境,长出一只能推动社会演进的神奇之手,摇摇荡荡地浮出历史水面,并最终走到了殿堂之上,用自己满身的血和泪参与了国家民族起伏盛衰的沧桑变迁,成为见证民族商业乃至整个民族发展的文化载体?答案就在《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中家族村社几代人生死离别的惊心活剧中。
  • 三国之安城县令

    三国之安城县令

    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个小小的GM技能,一个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如何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 生化兵三世为人

    生化兵三世为人

    生化兵偶遇时光穿越通道,两不同年代的三个历史时期生活创业,经历明、清和二十四世纪的不同又类似的生命历程。
热门推荐
  • 浅情终回梦

    浅情终回梦

    王爷,王妃要给你纳妾。王爷,王妃不见了。王爷,王妃说她是你这边的王爷啊不皇上,皇后又跑了。
  • 狂傲长安眸

    狂傲长安眸

    出生就要做皇妓,她却女扮男装当了霏音阁主。兄弟暗杀,姐妹暗恨,继主母看上“他”。无奈。几年前曾与当今皇帝之“女”杠上,那公主“甚”好,唯独缺一夫。那么,“他”如何压倒“她”呢?【文笔稚嫩,见谅】
  • 一号公敌

    一号公敌

    我本善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怨气冲天,穿越之后,任性而为。
  • 青鸿传

    青鸿传

    盘古身死,青鸿入世,且看他踏破八荒六合!
  • 二次元之十二宗罪

    二次元之十二宗罪

    十二宗罪的传奇,由我送上二次元的赞歌,要的就是你。
  • 轮回之坑

    轮回之坑

    帅哥美女们你们自己评判,鄙人不予讲解。新增菜鸟一个望多多指教。此书拥有邪气等内力一类的,符咒,诅咒,机械等复合元素,若看到书中出现,一切,正常……至于,本书是耽美,还是啥,待定。
  • 神武仙踪

    神武仙踪

    执神话大千之镜,掌万界生杀之权,以至高武力,谋长生不死。洞天依旧在,仙踪何处寻?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古武天择

    古武天择

    高纬度的力量之锁解开,是毁灭?还是新生?热武器时代一去不复返,冷兵器诠释古武新的奥义。|从天而将的奇石蕴含神秘的力量,是乱世?还是希望?英雄辈出的年代,谁主沉浮?萧尘,战神学院的新生,是命运捉弄还是上天注定?拿起锈迹斑斑的剑,掀起新一轮的风暴吧!
  • 恶魔的骑士团

    恶魔的骑士团

    背后的神秘纹身,最后的继承人!是什么,吸引了她的八名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