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900000025

第25章 夹在大国间的小女人(2)

赛珍珠在回忆录中说她在六岁之前一点儿也没感觉到她与周围的小伙伴有什么不同,她与他们一样说一口带着江淮口音的中国话,与他们一起在自家住处后面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放风筝、捉蜻蜓、逮蚂蚱,那时或许是死人的事发生得太多太平常了(她自己的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就曾都先后死于痢疾、霍乱和疟疾),那时三天两头都有的葬礼,成了她幼年一度非常喜欢去看的热闹,每看到葬礼上人们在烧纸、杀牲、叫魂等,她总是因觉得稀奇而倍感兴奋,那些离她家处住不远的坟地在她的眼里一点也不恐怖,有时她还与小伙伴们一起跑到那坟地里,爬上那些高高的坟头,再从上面滑下来—将那些坟头当着滑梯。是后来发生在一个葬礼上的一件事情,让她才不再热衷于去参加那些奇奇怪怪的葬礼。那次她听到有人说,那些死去的孩子的眼睛,会被那些住在教堂里的洋人挖去做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片。她觉得他们是在瞎说,忍不住上前大声说:“没有这样的事!不是这样的!”没想到就她这么一句话,先是让在场的人惊得都目瞪口呆,然后是一个老太婆竟号啕大哭起来,说她快要死了,因为自己听懂了洋鬼子的话—在她想来,“洋鬼子”的话只有鬼能听懂,自己既已听懂了,说明自己已是鬼,至少是快变成鬼了,也就快要死了。她觉得这老太婆实在好笑,因为自己说的本来就是中国话嘛,于是回家将此事当作笑话告诉了做传教士的父母,但是父母听了都没有笑,只有她的中国奶妈倒笑了笑,不过从此以后,她每次出门,她的中国奶妈都会用一块布将她那一头金黄的头发包起来,她问为什么,奶妈说:“是人都只会长黑发,黄头发不像人长的!”从此她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似乎真的与周围的小伙伴有些不同。自己为什么会与周围的人不同?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爸爸一天到晚在外面干什么……从此以后她的头脑中不时冒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她开始对于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强烈好奇,她开始不厌其烦地问东问西,以至于母亲被她问得烦了,规定她每一个问题的间隔必须一刻钟以上。这使得她每问过一个问题后,就盯着墙上的钟,等着一刻钟一过她就会立即问下一个问题。

正是通过母亲对她这些奇奇怪怪问题的解答,她知道了自己的父母是美国人,是因为传教而来到中国的,自己在美国还有一个家,那是一座属于他们的木屋,屋前有清清的溪流、绿绿的草地,草地上有羊儿静静地吃草,还有许多的美丽的花儿,在阳光下静静的开着……然而对于她来说,这一切遥远而模糊;相比之下,眼前的一切才是真实的,也是美好而亲切的:

我们望着稻田和农家的茅草屋顶,远处的小塔和山脚下的竹子似乎长在了一起。但是呈现在我们眼中的是另外的东西……成片的竹林像青纱一样随风舞动,运河的水在低矮的青山脚下静静地流淌,蜿蜒曲折,波光粼粼。茅草屋顶将小村庄染成棕褐色,打谷场上连枷慢腾腾地敲击着刚刚收获的稻子,连枷声时断时续,让人昏昏欲睡。湛蓝的天空下是金色的稻田,稻子收割后,成群结队的白鹅忙着寻找散落的谷粒。真是甜美的秋收景象!

对于眼前和周围的一切,她也充满了好奇,那些小山上都有些什么?那山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塔?那塔下又有什么?这些问题每每都由被她称为王阿妈的中国奶妈告诉她答案。王阿妈的讲述让她初步领略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白蛇传》《三国演义》的魅力,因为那《白蛇传》的主人公白素贞曾居住在镇江金山的一个山洞中,她与许仙结为夫妻后也曾在镇江的五条街开过药店,她为了救出丈夫曾经水漫金山,那个将白素贞镇在塔下的法海就是镇江金山寺的和尚……还有《三国演义》的主人公刘、关、张之一的刘备,他曾来东吴的甘露寺招亲,那甘露寺就在镇江江边的北固山上;另外,王阿妈的讲述也让赛珍珠初步领略了人间的苦难,因为王阿妈还常常跟她讲自己曾经九死一生的传奇、颠沛流离的经历和欲哭无泪的体验。其实,给赛珍珠讲这些的王阿妈只是一个文盲,她原本是扬州一个家境殷实的小商人的女儿,是太平天国让她家破人亡流落到了镇江,被赛珍珠的母亲留下做了赛珍珠的奶妈兼家里的女佣,只是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文盲女人,竟成了一位世界级伟大作家的文学启蒙老师—如同那大字不识的阿长,竟成了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最早的文学启蒙老师一样。后人在评论赛珍珠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成功的浪漫主义作家时,很主要原因是她“感触到苦难的、不被人察觉的现实;她的作品那么深入人心,是因为她的笔端经常暗自露出痛苦和忧伤而丝毫不显矫揉造作”。或许她文学中这种“痛苦而忧伤”的底子正是这位苦命的中国女人给她最初打下的吧!

当然,一个文盲对一个作家的文学启蒙,说到底其作用和意识毕竟都是十分有限的。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觉得她应该学习书面的文言文,以对抗她跟朋友和王阿妈之间所讲的生活的流行语”,于是她有了另一位真正的启蒙老师—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文化的、思想的。

这位老师竟然与中国的圣人同姓,这让赛珍珠首先就觉得很神奇,于是赛珍珠称他孔先生,且每次这样称呼他时似乎有一种别样的神圣感。在赛珍珠的记忆里,孔先生是一位“高高瘦瘦、非常庄重、非常威严,穿着长袍,梳着一根黑亮的辫子”的中年人,有着非常高的学养,虽出身世家,却和王阿妈一样,也因为战乱而四处流落,其间幸运地受赛兆祥之聘而做了赛珍珠整整三年的家庭教师。在三年的时间里,这位孔先生不但让赛珍珠知道了孔夫子,而且每天下午都会用他纯正的北京话给赛珍珠讲“四书”“五经”,朗读《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等,不知不觉间,这位孔先生在赛珍珠幼小的心灵中便悄悄埋下了一颗读书种子,就等着将来有一天生根发芽了。而今天,这位孔先生又会让我们不禁想起三味书屋中的那位寿镜吾先生。

赛珍珠的这位孔先生的确与鲁迅三味书屋中的那位寿镜吾先生何其相像呵!他们当年又是何其幸运和奢侈呵!因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作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那王阿妈与阿长,实在相当于特级教师,而孔先生和寿镜吾则是大学教授,而他们竟然同时参与了一个本来就是文学神童的文学启蒙,那文学神童日后能不成为文学大师吗?

虽然在教了赛珍珠三年后,那个孤独的孔先生不幸感染霍乱而去世了,但是赛珍珠早已养成了静心读书的好习惯:“我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读我的小说,要么在哭泣,要么在做梦,我的心已早在千里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先生本来就不是一般的私塾先生,而是个“有判断力、有自知之明、对人体贴入微”的有人情味的老师,他为赛珍珠打下了开明的、探索性的、不受美国教会管辖的思想基础,即以中国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换句话或许也可以说:至此,赛珍珠已基本上成了一个“中国人”。

然而她毕竟不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的眼里,她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洋人”。而在赛珍珠生活的那个时代里,中国人对于“洋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政府可谓是既怕又恨,民众可谓是爱恨交织,这从民众在战乱中打出的口号不是“反清灭洋”就是“扶清灭洋”就可以看出。那时,杀洋人,尤其是杀传教士、基督徒就是一种“爱国”,据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一次竟一下子杀掉3000名基督教徒。即使到了清廷覆亡民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中还是会动不动就爆发“杀洋人”的事件,至于她做传教士的父亲在传教时被民众打得遍体鳞伤更是司空见惯。而这一切又让赛珍珠因此而对中国社会有了别样的体验和深入的观察,这也如同鲁迅当年因为“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而对世态炎凉以至整个社会有了别样的体察一样,而这一切也注定对于他们日后的文学事业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18岁那年,赛珍珠回美国读大学,其间她总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总是在人群中倍感孤独,她的这种感觉如鱼儿离开了水,瓜儿离开了秧,因为此时的她已是一位长着西方人的面孔、却拥有中国灵魂的“镇江的女儿”,总之已是一个“中国人”。

1914年夏天,赛珍珠大学毕业后本已有机会在美国工作,但是当她得知远在中国的母亲病重时,她毅然返回了中国,返回了镇江,到母校崇实女中(今天镇江二中)做了一名教师。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学校背后的不远处就是教会医院,赛珍珠这样就可以一面工作一面侍奉病重的母亲,时间长达一年多。赛珍珠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美国女孩,她这样的举动绝不只是与中国“百善孝为先”的文化传统的一次巧合,足以再次说明她身上已明显涵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了。

我大学毕业后便理所当然地离开了镇江,而就在此时,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我的故乡被划归了南京市管辖。我接受“统配”回故乡做了几年乡村教师后,南京这座多灾多难而有始终不失大度的城市终于给了我一只还算不错的饭碗,我曾经的梦想和现实的疲惫这才有了存放的一隅。有一段时间里,我竟然在南京的最高学府南京大学谋得了一个为二三十名来自各国的留学生讲授中文的谋生机会,并且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有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也似乎成了这所名校的主人之一了,课间和业余很喜欢在校园内漫步,尽情呼吸着其中充满着文化因子的清新空气。就是在这样的漫步中,有一日我竟然发现自己上课的那栋教学楼的对面,那座上课时一不小心就可从窗口俯视到的小楼,其门旁竟然嵌着一块花岗石的小牌子,上面刻着“赛珍珠故居”几个清晰的汉字。此时我真的是好一阵兴奋,为自己竟然又一次无意中踩到了赛珍珠的人生的节点上。

如果说赛珍珠是在镇江基本成了一个“中国人”,那么她成为一位真正的“作家”则是在南京。

在南京,赛珍珠不但写出了她的处女作《放逐》,而且完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杰作《大地》,使得她成为了一位世界级的伟大作家。

《大地》讲述了一个叫王龙的贫苦农民,因为家乡发生饥荒,不得不到城里谋生的故事。故事本身并不算复杂,但是赛珍珠则借此不但展开了一幅当时中国从农村到城市的平民生活风情画,而且暴露了中国社会的种种残酷现实和深刻矛盾,并试图揭示其产生的复杂根源。

赛珍珠能写出《大地》,首先得感谢她的丈夫约翰洛辛布克,这倒不是因为布克是一位文学导师或文学伴侣,相反这位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农学博士,对于文学缺乏兴趣。然而他在康奈尔大学时有一位同窗,此时正引领着中国文学的新潮流,他在《新青年》上不断发表有着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文章,俨然成了当时中国的文学教父,他就是胡适。正是因为胡适与自己的丈夫是曾经的同窗,赛珍珠对于胡适的种种言论格外关注;正是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系列文章,不但让赛珍珠“在近代中国发现了一股新生的力量”,而且使得她猛然间发现自己孩提时曾被孔先生反对偷偷读过的那些故事书,不再是不被人们重视的“小说家言”了,相反已成了一种时尚,全社会都在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这一切给了赛珍珠创作的鼓舞。赛珍珠另一个要感谢她丈夫的原因是,实际上正是他为《大地》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布克是一位农业传教士,赛珍珠与他新婚后不久就去了安徽的宿州传教,正是在那里赛珍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大地》中的许多人物都可以在宿州找到原型,其中的许多故事也都是在那里时的所见所闻。

赛珍珠是在1919年9月来到南京的。她和丈夫布克双双受聘于新成立不久的金陵大学,布克在农学院任教,赛珍珠则在外文系任教,住在学校安排的位于校园最西边围墙根下的一座小楼内。这是一座西式小洋楼,至今还屹立在南京大学(当年的金陵大学)的校园内,两层,砖混结构,坡屋顶,屋顶有老虎窗;大门入口处有门廊,有四根西方古典风格的圆柱支撑;我在那里兼课时曾多次关注过它,总觉得其坐西朝东的朝向或许正暗合了赛珍珠这位西方人对东方中国的态度吧!我当然也多次走进它,每次走进去,似乎总能听到阁楼上有噼噼啪啪的打字声传出。

赛珍珠是从1922年夏天开始创作的,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十分清楚地记得八月的一个下午,我突然说道,‘今天我要开始写作了。我终于为此做好了准备。’”从此以后,这座小楼二楼上面的阁楼里,每到下午都会传出噼噼啪啪的打字声。不久以后,赛珍珠就写出了《放逐》《也说中国》《中国之美》等作品,并发表于《大西洋月刊》和《论坛》等报刊;有时,她一部作品写完后并不急着发表,而是将它放进书桌的抽屉,对于这样的作品,写作本身似乎既是一种过程也是她的目的,如她以自己母亲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小说《异邦客》;当然,这一阶段她创作的最杰出的作品还是《大地》。

赛珍珠自己说她更乐意用中文而非英语讲话和思考,她在创作时也是先用中文构思,只是在下笔时才在头脑中自己将构思好的东西“翻译”成英文写下来。她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被评论家称之为“用中国思维写作英文”,这实际上也便注定了她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并非“美国文学”,而是更加接近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中国文学”。《大地》更是这样的一部作品。然而也正是它,日后在为赛珍珠赢得巨大荣誉的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指责,因为中国文学中从来就没有《大地》这样的作品。它写得太直接了,直接得让人瞠目;它写得太细致了,细致得让人咋舌;它写得太生动了,生动得让人汗颜。

的确,没有人像赛珍珠这样,能将饥荒写得这样直接!“他们一家几乎都饿得站不起来了。如今断断续续的睡觉暂时代替了对食物的需求。他们吃晒干的玉米棒子,吃剥下的树皮。村里到处都是寂静,人们没有干活的力气,都待在自己的家里等待死神的降临。”“一群呼喊着的人们涌向前去,像虎啸般怒吼。他听见这种声音在街上不断高涨……人们挤得密不透风,整个人群像一个人似的往前移动。”这是王龙来到城市里,自己被挤在一群抢劫城中富户的暴民中的情景。要知道,中国是一个多农民起义的国度,但也是一个讲究“食不正不食”的国度,像这样的描写,中国作家不是不忍写就是不屑写,他们的笔下讲究温柔敦厚;而赛珍珠在自己的笔下却如摄像机一般将这一切一一录下。

同类推荐
  • 至真清吟

    至真清吟

    王喜平编著的《至真清吟(上中下)/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讲述了两个美丽而又命运多舛的残花少女扬子与李安,有缘相识于古城西安。杨子为报答救命恩人郭三而寻职时,险落青春职场,蹂躏在即,幸被李安急智救出。二人因此屡遭追杀,一生九死,性命难保。二人辗转别乡,以求活命。于是向西而来,然而为摆脱歹徒追踪,却是急不择路,这才来到虚构城市定宁,权且避难。因为命运坎坷,二人无度以救助残花少女为目的,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无数风雨,无数磨砺,终在备受人家关爱之后,二人事业大成,心遂所愿,尘埃落定。其中,无不透视着人间的善恶,无不折射着社会的现象,进而感化人们抑恶扬善,择善而从。
  •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郁达夫散文》你怎能错过!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诗集《城中村》收录了忠村近几年的新作、早年的二十多首旧作、十多首被译成英文的作品,以及写于2010年前后的组诗《短夜》(节选),称得上是他写作近二十年来的一次大总结。他的写作,也基本围绕着“城中村”这个不是概念的“概念”,写乡村,写城市,写劳作和休憩,写自己一路的打拼和如今的领悟。
  •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温暖的旅途

    温暖的旅途

    对于诗歌和交友方面,我常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四川初学写诗,就得到很多诗人的帮扶;回桂林上班后,偏居城市东郊广西师大育才校区,又相继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当这些朋友或因学业或因工作调动陆续离开桂林,再一批朋友从各地赶来,填补了他们留下的空白,刘发扬是其中一个。现在,发扬已经成为我在桂林联系最紧密的圈内好友,几天没和他碰头,就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似的。
热门推荐
  • 剑别

    剑别

    两段深沉悲伤的往事,两个孤苦伶仃的少年。两段大相庭径的境遇,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在同一个江湖,他们分分合合,聚少离多。拼尽一切想要找回从前,奈何渐行渐远。他们本无意闯荡江湖,却在江湖掀起波澜。究竟一切能否改变?两人是否还能找回从前?爱与恨交织缠绕,两兄弟相爱相杀。在这气势磅礴的江湖,演绎一段荡气回肠的挽歌。让我们跟随兄弟二人,揭开这场扣人心弦的剧幕!2016最强武侠!良心推荐!
  • 仙灵启

    仙灵启

    仙,本为人,只因入了天道,便为仙。灵,人有灵,则重情重义,剑有灵,则刚毅不折。..................仙灵启之剑指天穹仙灵启之斩仙灭魔
  • 缔鸳盟

    缔鸳盟

    父母情重,姐妹情深,本姑娘为了妹妹委身下嫁,他竟然还嫌东嫌西,看本姑娘怎么巧施妙手,让这张狂的小子拜倒在石榴裙下,俯首称臣。呃~~当然也要帮着几个妹妹解决一下情感问题~~新人新书,请路过的朋友们多多支持,有票票的投我两张,谢谢啦~~~~~
  • 无风传奇

    无风传奇

    当听到这一句世界上最好听的话,唤醒了我沉睡了多年的迷茫之心,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前进的脚步!纵使地狱,我也将脚踩着这绝望的黑焰,用手撕裂这片黑暗!我要去寻找那丝最美丽的阳光,谁也无法阻挡我无风前进的步伐!
  • 宠妃之路

    宠妃之路

    穿越到皇后庶妹身上,贵为昭仪,但之前这个身体的主人似乎是个炮灰命?皇帝厌弃,皇后算计,宠妃嚣张。这是下下局。论一个平常姑娘,如何在险恶之境,把下下局走成上上局。
  • 师妹猛于虎

    师妹猛于虎

    古代美少女寻找未婚夫师兄途中不小心穿越到了现代,遇到了与师兄长的一模一样的某男。叶子秋:“师兄,择个良辰吉日,我们拜堂成亲吧。”某男:“要说多少次你才死心?我不是你师兄!”叶子秋:“师兄失忆了嘛,叶子绝不会嫌弃你的。”某男抓狂:“是我嫌弃你!”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甜宠的异能人生

    甜宠的异能人生

    “你是否常有这样的感觉,第一次到的一个地方,熟悉的像是回到故乡?新的突发事件,你其实已经预习过很多遍?刚认识的新朋友,你却不经意说出了他的秘密?”“你以为是‘此时’就是‘现在’,却又觉得‘现在’已经发生过?”……“明天再写吧。”他在她耳边哈气。“再一点点就好,想到的不写出来睡不着。”柏珏回应的转了下头,旋即一声惊呼,赶紧一手捂着眼一手推着身边的男人。“你干嘛不穿衣服啊。”墨准好笑地看着她又看看自己身上裹的浴巾,“我穿了呀,你眼睛带辐射的?”柏珏推搡着他,半捂着眼睛到卧室翻出自己的衣服递给他,给他一件他丢地上,又给一件又丢地上……“墨准。”她怒了。
  • 暖熙

    暖熙

    他说过,他像一把小火,却温暖了他整个人生。他说过,他像一道熙光,却照亮了他整个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两人才能在一起,组成一道“暖熙”
  • 本质莫辨

    本质莫辨

    穿越者黑冰。穿越到平行时空。夺舍了重生者监狱老大破坏专业户。组建最强天才犯罪团伙。成为宇宙海盗。各大职业精英。杀手。佣兵。但凡跟暴力、技术、智慧、沾点边的,从监狱崛起。虽然不会滥杀。但看谁不爽杀谁是一定的。看哪个女的漂亮就抢来暖床。罪犯耶有木有?不圣母。也不恶魔。只求得随心所欲。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切只为生存。且看一群变态的天才混在一起。让宇宙生灵听着颤抖。闻者丧胆。没有实力只能做奴隶。让我们称霸整个宇宙吧!犯罪天才少年老爷大叔阿姨姐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