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非炎性带下病
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而非生殖器炎症所致者,称为非炎性带下病。
既往中医妇科学中虽无非炎性带下病名称,但实际上其内容见于带下病有关证候中。近代对带下病虽有不少研究,但仅限于某些方药的临床治疗观察,或多对部分炎症所致者的探讨,未见对非炎性带下病的专题论述。
西医一些学者认为,非炎性的白带增多与某些导致内分泌失调、盆腔充血的疾病及精神因素有关,由于临床及实验研究有限,尚不能提供更多的病因病理学的依据。
但是可以认为,随着中西医学对非炎性带下病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必将丰富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论治内容。
《傅青主女科》云:“带下俱是湿症。”非炎性带下病主要是因为内生之湿,伤及任带所致。然湿之内生,病因较多,有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损伤于脾,水湿运化失常者;有素体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或久病伤肾,房劳多产,致肾气亏乏,肾阳不振,封藏功能不及,气化不行者;有忧思恚怒,五志过极,致肝火太盛,反克脾土,水湿失运者;有经产之时感受外邪或手术损伤,致冲任瘀阻,血行迟滞,水湿不行,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而致带下病者。
带下为机体的一种阴液,乃由脾运化、肾封藏、任带二脉约束。且脾肾为母子之脏,故脾损可及肾,肾损可及脾。然湿为阴邪,阴盛必伤于阳,可致脾肾阳虚;同时肝气郁滞,克伐脾土,亦能致肝郁脾虚,临证应详察细辨,以求准确。
内分泌失调所致非炎性带下病者,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偏高或孕激素不足而雌激素相对升高,使粘膜中腺体细胞分泌增多;盆腔充血类疾病,如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盆腔部分肿瘤等,引起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组织渗出液过多,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本病的共同临床表现为带下量明显增多,淋漓不断。
其中,内分泌失调所致者,可具备以下特征:(1)病史:月经不调史,或已婚妇女常见不孕症史;(2)内分泌检查:BBT丁呈单相曲线,或为双相,但高低温差<0.3℃;内分泌定量测定孕酮分泌量偏低,或雄激素分泌量过低;(3)子宫内膜活检:经潮6—12小时内,子宫内膜组织活检为增殖期或分泌反应欠佳。怀疑盆腔充血类疾病,应作盆腔B超,可提示盆腔静脉瘀血,或有子宫、卵巢等肿瘤存在。
1.炎性带下病炎性带下病是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各种炎症所引起的带下病,其特点是妇科检查时阴道分泌物呈白色泡沫样,或质黏色白如豆腐渣,或呈脓样,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或有较小散在的乳头状疣形成。宫颈糜烂或有息肉形成,宫体、附件有压痛,或附件区有痛性包块。阴道分泌物镜检发现有致病细菌、原虫等存在,而本病则无这些特点,可资鉴别。
2.白淫女子骤然从阴道流出的白色液体,古称白淫。二者从质地上来看比较相似,但本病之带经常存在,淋漓不断,而白淫则为骤下量多。同时白淫其质如水样,而非炎性带下为黏液,故亦有不同,且白淫患者可有幻觉,常伴梦交。
3.白浊白浊是指从尿道流出的秽浊如米泔样的一种尿液,或尿时伴淋漓涩痛。其出于尿窍,而本病出于阴道,故易于区分。
4.漏下属经血非时而下,量少而淋漓不断。主要与本病中肝火证的赤带易于混淆。赤带虽带血色,但质地为黏液,故而黏滑,其月经正常。故二者主要从其质是黏液或血和有无正常月经进行区分。至于二者相合而发,则应详询病史,结合有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中医疗法
1.三生愈带汤
【组成】生山药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9克,海螵蛸12克,茜草9克,鹿角霜9克,甘草6克。
【主治】脾虚不固之带下且量多、质清稀者。方中重用生山药,并配以白术以健脾化湿,契合带下多湿之特点;结合任带失固的病机,又多用收涩止带之品;若夹有血色加入茜草以活血凉血止血;选用鹿角霜乃取脾肾同治意。
2.补肾固带汤
【组成】淡附片3克,芡实15克,桑螵蛸12克,党参15克,煅牡蛎30克,煅龙骨12克,赤石脂12克,炙白鸡冠花10克。
【主治】带下失约,源在肾气不固。本方用治带下清稀,量多如崩。于大量温阳益气、固肾涩精之中,佐鸡冠花以收涩止带。
3.罗元恺经验方
【组成】菟丝子25克,白术15克,炙甘草、白芍、白芷各10克,海螵蛸15克,岗稔根30克。
【主治】内湿之成,与脾肾两脏尤为相关。本方脾肾同补,以绝内湿之源,并佐收涩之品以止带。如此标本同治,则带下可除。适用于带下量多而色白质稀者。
药膳疗法
1.白果薏仁猪肝汤白果20粒,生薏苡仁30克,猪小肝(膀胱)2个。白果去壳洗净,生薏苡仁去杂质后洗净,猪小肝洗净。上三味放在砂锅内加清水5小碗,武火煎沸后,文火熬至两碗,食盐调味,饮汤食白果、猪肚,每日分两次食完,可连服2—3天。适用于脾虚证。
2.仙樱猪蹄汤仙茅15克,金樱子20z,猪蹄1只。猪蹄去毛洗净,斩成小块,仙茅、金樱子洗净,与猪蹄同放在砂锅内,加水6碗,武火煎沸后,文火熬至2碗,食盐调成汤,饮汤食猪蹄,分2—3次食,可连用2—3天。适用于肾阳虚证。
3.白果冲豆浆白果10粒,豆浆1杯。白果捣碎,冲豆浆后服。每日1次。适用于脾虚证。
4.三味薏仁浆薏苡仁3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上药洗净,用文火煮成浆服食。每日1料,7天一疗程。适用于肾虚证。
5.向日葵蒸饮向日葵蒸,去皮切片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为茶饮。适用于带下过多。
6.鸡果汤公鸡1只,白果500克,胡椒装鸡腹内,用线逢合,加水适量,煮鸡熟为度,吃肉喝汤,3日内服完。适用于脾肾阳虚,带下清稀量多者。
热敷疗法
1.热敷香方
【组成】苍术30克,白芷30克,山药15克,甘松15克,川芎15克,藁本15克,当归15克,艾叶60克,透骨草60克。
【用法】将上药揉匀,装入纱布袋中喷湿,热蒸15分钟,趁热敷于小腹,上加热水袋维持。每日2次,每袋药用5天。
2.热敷方
【组成】乌头10克,艾叶40克,鸡血藤60克,防风20克,五加皮20克,红花、白芷、羌活、独活、追地风、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
【用法】将上药共为粗末,喷湿装入布袋封口,放锅内蒸30分钟,乘热敷于下腹,待冷移去,次日继用,每袋药可用8次。
以上两方均有活血通络、消瘀止痛的作用,原治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等,可用于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等所致的血瘀型带下过多。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本病的形成多由调摄失宜、脏腑不和所致,故谨慎摄生、和顺脏腑、甚为重要。在平时特别是经期、产时及妇科手术之后,应注意适寒温,避免外邪乘虚内侵;戒操劳,以免伤脾;调情志,减少精神刺激,以利肝气畅达;节欲养精,以防伤肾。饮食有节,忌过食生冷辛辣,以免损伤阳气,或助长肝火。妇科手术时,应注意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的选择,尤其是盆腔充血时应慎行手术,以减少盆腔静脉的瘀血形成。总地来说,重视摄生,减少生活所伤,避免医源性因素,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调护
非炎性带下病的护理,应首先作好带下色、质、量等的观察与记录,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重视饮食调护与精神心理护理,饮食应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以清淡为宜。帮助患者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使其配合治疗。其次在治疗期间,一般应避免性生活,每天用洁尔阴坐浴或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保持外阴、阴道清洁。
(第二节)非特异性阴道炎
为炎性带下病中常见病之一,又称细菌性阴道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一般病原菌。诱发感染的因素很多,如人流、引产、分娩不洁,或过频的性生活而致阴道、宫颈、子宫内膜损伤,或异物、腐蚀性药物、医源性的污染或月经延长等,均可致阴道的自然防御机能遭到破坏,从而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故本病常见于身体虚弱及个人卫生条件差的妇女。
本病临床见证如下:
带下量多,呈淡黄色水样或脓样,有臭气,阴部下坠及灼热疼痛,甚则下腹不适,或尿频尿痛。或见舌苔黄腻、脉濡或滑。阴道黏膜充血、水肿、触痛,阴道内分泌物多,色质气味异常,甚则尿道口、外阴充血水肿。白带清洁度差,III°—IV°,未查见滴虫、霉菌,必要时作分泌物涂片,用革兰染色可找到病菌,或阴道分泌物培养菌落在15个以上。
中医疗法
1.止带方
【组成】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2.萆薢渗湿汤
【组成】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通草、滑石。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祛邪,杀虫止痒。
3.愈带丸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用法】每日服2次,每次4.5—6克。
外治疗法
1.妇炎洁泡腾片:每次2片,1日1—2次,阴道塞药,7—10天为一疗程。或妇炎洁泡腾片4片,溶于开水300毫升,先熏洗后坐浴,1日1—2次。
2.洁尔阴泡腾片:每次2片,1日1—2次,阴道用药。
3.华佗消毒液:每次100毫升,用温开水稀释至300毫升,外洗坐浴,1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
4.外洗方:以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黄柏15克煎水坐浴,1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
西医疗法
1.诺氟沙星(氟哌酸):每日服3次,每次0.2克,7—10天为一疗程。
2.氨苄青霉素:每日服3—4次,每次0.5克,7—10天为一疗程。
3.先用1%乳酸溶液冲洗阴道,拭干,将四环素或金霉素或氯霉素粉上阴道内,1日1次,每次0.125克,10次为一疗程。
4.磺胺噻唑1日1次,每次阴道上药0.5克,10天为一疗程。
5.氯霉素油膏:将氯霉素粉、苯甲酸雌二醇、鱼肝油按一定比例混匀,再加入适量凡士林制成软膏,用带线棉球蘸此油膏,放阴道内,8—12小时后拉出棉球,隔日1次,连用3次。
(第三节)细菌性阴道病
本病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雌激素不足,性交过频,阴道黏膜损伤,或阴道异物,或不适当使用杀菌剂或碱性药物冲洗阴道,或子宫不规则出血,使阴道的pH值升高,阴道内微生物平衡失调,使致病性厌氧菌和阴道加德纳尔菌生长过盛,兼氧性乳酸杆菌生长受抑制,或感染了好动月牙杆菌、人型支原体引起炎症。曾被称为非特异性、嗜血杆菌、棒状杆菌、加德纳尔菌、细菌性阴道炎。1984年确定正式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本病在性关系紊乱人群中有较高发病率,可能经性接触而传播。
本病临床上表现如下:
多发于育孕期妇女,常伴有月经紊乱,或闭与漏交替,或见月经量少,经期延长等,或伴不孕。白带量多,均匀呈乳状,或灰白色水样,浓重的鱼腥臭或腐臭气,以经期、性交时气味尤重。病初期可伴外阴轻度瘙痒、灼热,或性交痛。阴道壁无明显充血水肿,有触痛。阴道分泌物pH>5,阴道分泌物胺试验阳性,线索细胞阳性。
外治疗法
1.妇炎洁泡腾片:坐浴或阴道上药。
2.10%洁尔阴200毫升冲洗阴道,每日1次,连用14天,或用洁尔阴泡腾片阴道上药,每日1次,每次2片。
3.紫金锭(广州中药厂):每日1次,每次2片,7—10天为一疗程。
1.加减逍遥散
【组成】柴胡、白芍、茯苓、茵陈、栀子、甘草、陈皮。
全方疏肝清热,除湿止带。
2.止带方(见非特异性阴道炎)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组成】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方具清热解毒、益肾止带之功。
3.威喜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茯苓、猪苓、黄腊。
【用法】每日服2次,每次4.5克,或水煎服。
西医疗法
1.氯洁霉素:每日服2次,每次100毫克,连服7天。
2.头孢氨苄:每日服4次,每次0.5克,连服7天。
3.2%氯洁霉素霜,每日睡前涂于阴道内,连用7天。
4.磺甲基咪唑:每日1次(饭后),每次1克,连用10—15天。
5.氨苄青霉素:每日服4次,每次0.5克,连服7天。
6.四环素片:每日服3次,每次0.5克,连服7天;阴道上药,每次0.25克,每日1次(孕妇忌用)。
7.甲硝唑(灭滴灵):口服,每日3次,每次0.2克,或每日2次,每次0.4克,7日为一疗程。可同时阴道上药,每次0.2克,每晚1次(孕妇忌用)。另以0.4克溶于300毫升开水中,冲洗阴道,每日1次,连用7天。
(第四节)滴虫性阴道炎
本病是炎性带下病中常见病之一,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其属厌氧寄生原虫,生活力强,能在25℃—42℃的温度中生长繁殖。最适宜滴虫繁殖的pH为5.5—6,常寄生在阴道穹隆及宫颈管,也可沿其上升至宫腔、输卵管而引起内生殖器感染,也可侵入泌尿道及肠道。传染方式可经性交直接传播,也可间接通过坐厕、浴室、浴具、游泳池、衣物、器械及敷料等感染,故列为性传播疾病之一。
本病临床见证如下:
带下量多,黄绿色或黄白色,稀薄呈泡沫样,秽臭,偶有鱼腥臭,外阴瘙痒,灼热疼痛,甚至尿频、尿痛,心烦不安,苔或黄腻,脉弦或滑。妇检可见小阴唇内侧、前庭、阴道及子宫颈粘膜红肿,有散在红色出血点,白带量多,呈黄绿色或黄白质稀泡沫状,秽臭。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
外治疗法
1.洁尔阴泡腾片:1日1—2次,每次2片阴道用药,7天为一疗程。
2.苦参洗方:取苦参30克、狼毒12克、黄柏12克、蛇床子30克、乌梅10克,煎水熏洗坐浴。
3.妇炎洁泡腾片:1日1—2次,每次2片塞入阴道内,7天为一疗程,也可溶水外洗坐浴。
4.塌痒方:取鹤虱30克、苦参15克、威灵仙15克、归尾15克、蛇床子15克、狼毒15克,煎汤先熏后坐浴,临洗时加猪胆汁2个更佳,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外阴有溃疡者忌用。
内治疗法
1.愈带丸:每日2—3次,每次4.5克。
2.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
本方疏肝清热除湿。
3.杀滴虫方(《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组成】苦参12克,百部12克,赤芍10克,鹤虱10克,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土茯苓12克,蛇床子15克,萆薢10克,生甘草5克。
方具清热杀虫,除湿止带之功。
西医疗法
2.全身用药:
(1)甲硝唑(灭滴灵):每日服3次,每次服0.2克,7天为一疗程。早孕时服用有致畸作用,故妊娠20周前不宜口服。或每日2次,每次0.4克,5天为一疗程。或2克顿服。
(2)曲古霉素:每日服2次,每次服10万—20万单位,5—7日为一疗程。
1.局部用药:
(1)甲硝唑片,每日1—2次,每次1—2片;或滴维净,每次0.5克;或卡巴砷每次0.2克;或曲古霉素每日1—2次,每次10万单位,10天一疗程。
(2)用0.5%—1%乳酸或醋酸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后,选用(2)所列任一种阴道塞药。外阴瘙痒甚,可涂去炎松软膏。
预防与调护
1.在滴虫感染期间,禁止游泳,防止交叉感染。
2.本病可通过性交传播,故应同时治疗性伴侣,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3.本病系接触传播,故应切断传播途径,如浴具分开使用,经常用消毒液消毒,每天换内裤,用过的内裤及毛巾等用开水烫洗,或煮沸后晒干,以免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