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说北洋舰队因黄海海战的失败而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应该对陆军的影响不大,毕竟在那时候的战争海陆配合还不是一项成熟的战术。但在陆战中,大清军队的溃败还是让人始料未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日军居然从辽东半岛打到了山东半岛,进攻至流畅快速让人瞠目结舌。现在复盘一下两军这一年多的交战过程,你肯定会从一个大问题中发现更多小问题!而这个大问题就是清军似乎不会打仗了!
从1894年9月到11月,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共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等大小战役。战争的过程不必多言,大清的军队除了聂士成、马玉昆部敢与日军交战外,其他各部一听到日本人来了的消息就直接转头逃跑,于是就有了辽东一座座城池的失陷与一批批平民被屠杀。1894年11月22日,日军攻入旅顺城,随下令屠城,旅顺城两万余人几乎全部死于日寇的屠刀下,日军仅留下了三十六人在抬死尸,这就是与“南京大屠杀”齐名的“旅顺大屠杀”!当时美国驻华使馆的武官前往旅顺,就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被占领的旅顺城内到处都追逐难民的日本兵,他们一般都手持刺刀的长枪,对跌倒在地的人就凶狠的刺杀上去。在街上行走,地上的死尸随处可见,人若想行走便只能踩着死尸前行。”剖心、挖眼、当街强奸妇女,这在当时的旅顺十分常见。世界上很多媒体都通过不同渠道得知此事,日本的暴行被大白于天下,天下哗然,纷纷指责日本的野蛮与残忍。当时日本自诩为“文明国家”,现在看来这真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日本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赶紧把尸体都收集起来,直接火化,骨灰装了满满七口棺材!平时人看起来个都不小,但死后一烧也就一把,用一个小盒装就够了;现在可是满满七口棺材的骨灰,这得是有多少人啊?日军还在坟上竖了一个石碑,上书“大清国将兵之墓”,坟里埋的哪有大清的将兵?都是老百姓!大清的将兵早尼玛跑了!
“旅顺大屠杀”的发生不但没有激起大清军民坚持抗争的决心,反而加大了大清军队对日军的恐惧心理。战争打到这个份上,胜败已经注定!1895年1月23日,日军第二师团与第五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山东荣城登陆,开始进犯北洋舰队的基地——威海卫的刘公岛。30日日军攻下威海卫南炮台,但日军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2月3日,日寇攻陷威海卫,刘公岛成了一座孤岛。日本陆军与联合舰队对刘公岛完成了包围,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要求丁汝昌劝降,结果遭到丁汝昌拒绝,于是日军直接强攻刘公岛,刘公岛守军坚持反击。5日凌晨,“定远”舰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管带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选“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水师所剩战船有的自沉海底,有的被日军俘获,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朝廷不再坚持继续打下去,随下令求和。
早在开战前,朝廷内就有“主和派(后党)”与“主战派(帝党)”之分,“主和派”的势力大过“主战派”,现在清军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朝廷内求和的声音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于是在日本的点名下,李鸿章出任全权代表出使日本负责签订合约。临行前,已年过古稀的李鸿章老泪纵横,他知道自己此行必会背上“卖国”的骂名。但上命不可违,李鸿章也只能搭上了去日本的轮船。终其一生李鸿章皆以自己签署过《马关条约》为耻,并再也没有踏上过日本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