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非洲的大明教教徒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以日占区的华人和白人居多。
大部分教徒都选择了在埃塞俄比亚落脚。
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历史,真可谓是可歌可泣。
......
埃塞俄比亚处于非洲之角的中心,是个有着三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因为地理的原因,这里是白人和黑人的交汇地。埃塞俄比亚人严格地说不是纯黑人,而是咖啡色人。“埃塞俄比亚”就是希腊语“被太阳晒黑的脸蛋”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本不是黑人,黑色的皮肤是被太阳晒黑的。
与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意大利入侵之前,一直维持其古老的君主制度,并未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试图重拾古罗马的荣光,控制地中海沿岸,便对曼德海峡沿线国家,包括埃及、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发动了侵略战争。
早在二战之前,意埃之间就曾于1895年爆发过一次战争,当时的意大利虽拥有强大的火炮优势,但还是在阿杜瓦战役中惨败于埃塞俄比亚。
1935年,也就是第一次意埃战争后的39年,意大利再次入侵了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久攻不下,竟残忍地使用了化学武器。埃军被毒杀之后,埃塞俄比亚国王塞拉西被迫流亡海外。
二战之后,塞拉西回到了埃塞俄比亚,继续他的独裁统治。而埃塞俄比亚也跟随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全面投入了美国的怀抱,并得到了美国复兴计划的鼎力支持。
在美国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一跃成为撒哈拉以南黑非洲的第一军事强国,是当时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塞拉西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派遣军队于1951年7月抵达朝鲜半岛,加入了联合国军队。
1952年10月,朝鲜战争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中朝联军对阵联合国军队,打的地动山摇。当时的美国兵员已出现短缺,便命令埃塞军队接替进攻,结果顶上的埃塞士兵,都被消灭在了上甘岭的山坡上。
朝鲜战争之后,埃塞俄比亚同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自此成为了美国在黑非洲最主要的同盟国。
塞拉西后来倒行逆施,在全球都开始改革的时候,却以稳定国内局势为由,走向了分封制,把埃塞俄比亚重新带回了封建制。
二战结束后,埃塞俄比亚发展迅速,国家产业结构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国民收益也逐步稳定了起来。分封制导致埃塞俄比亚国内反抗四起,甚至于塞拉西的皇太子都发动了叛乱。
到1971年,埃塞俄比亚国内的矛盾已异常尖锐。但美国因越南战争被拖入了国际对抗中,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和埃塞俄比亚仅隔着20公里宽的曼德海峡的也门也开始了内战,而当时的南也门在内战中获得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和资金。
苏系共产主义开始在红海沿岸发飙暴走。1972年,苏联势力渗透到阿曼、埃塞俄比亚、苏丹、索马里等地。
更为悲剧的是,埃塞俄比亚在1972年爆发了大规模的旱灾,粮食大规模减产,仅1972年一年,全国因为饥荒、瘟疫、缺水导致的死亡人数就高达30万人。绝望中的埃塞俄比亚,当时全国都处于饥饿状态。
而英国BBC记者,以访问塞拉西为由成功的进入了塞拉西的宫殿,并且拍摄了很多照片,诸如塞拉西用肉喂养狮子,王室的游泳池,奢华的生活等等。英国记者回去之后,路透社、BBC、泰晤士报等全部转载了“乞丐国家的奢华国王“的报道,引发了法国,意大利、美国……等整个西方国家的转载。苏联后来也补了一刀,苏联真理报社论评论了塞拉西的奢靡作风和对绝望国民的无视。
整个埃塞俄比亚都在一种极度仇视王室的环境中,度过了两年。而塞拉西在这最关键的两年期间,使用了极其粗暴的手段对待国民----因饥荒饿死的民众,连尸体都不予处理,只要爆发抗议活动,则全部用武力打压下去。
1974年1月,埃塞俄比亚军队叛乱,埃塞俄比亚的工农、学生开始大规模的抗议。惯性思维让塞拉西继续打压了抗议,于是军变彻底爆发,军队、地方武装力量、警察等暴力机关,组建了“埃塞俄比亚临时协调委员会”全面接管国家,并于同年年底废黜了塞拉西的皇帝职位。
塞拉西最后死在了自己的宫殿里,门格斯图上校和他的几个亲信用枕头把被囚禁的塞拉西闷死在了床上。83岁的老皇帝在死前爆发出惊人的力气,在3名身强力壮的士兵手下挣扎了20分钟,最后高喊了一声“圣灵啊”,就一动不动了。
门格斯图少校是苏联渗透人员里,抱负最强的一个。他在组建“埃塞临时协调委员会”之后,召集埃塞俄比亚的主要旧贵族及军方人士,成功开了一次“鸿门宴”,击杀贵族、军官六十余人。
将存在竞争关系的人全部杀死之后,门格斯图成为了埃塞俄比亚的实际控制者。
1977年,门格斯图实行了极端军事集权,组建了埃塞俄比亚军政府的雏形,整个国家再一次开始运作。
门格斯图试图将埃塞俄比亚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所有的策略均学习苏联和中国。他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了全国性的土地改革,把当年引进的欧美合资企业,全部收归国有;他还在苏联的帮助下,推行了工业化,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教育改革。
因为门格斯图的改革,在军事管制的岁月里,埃塞俄比亚是黑非洲唯一一个持续性增长的国家,并且完全走实体模式,国家财富以爆发状态疯狂增长。
埃塞俄比亚开始能够自己制造枪支弹药,并且能够生产汽车。
埃塞俄比亚的公路网建设完成,港口翻修全部完成。
埃塞俄比亚如一头狂暴的雄狮,屹立在了红海海岸。
于是,亲苏联的埃塞俄比亚和南也门,在曼德海峡的两岸,形成了一道钳子一般,死死的遏住了海峡。
门格斯图在今天的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一线(曼德海峡)部署岸炮,南也门也部署了岸炮。所有出入苏伊士运河的船只,全部受埃塞俄比亚的威胁。
埃塞俄比亚是唯一一个躲过了黑非洲经济衰退的国家。在八十年代整个黑非洲一片哀嚎的时候,埃塞俄比亚却用十年时间(从1975——1985)基本完成了工业立国。
生产力的进步,让埃塞俄比亚有物资进行改造,比如修建水渠灌溉农田,修建路网加快国内的经济交流。
但是到了1985年,苏联发生了巨变,新上任的苏共总书记改变了红海战略。苏联对埃塞俄比亚和南也门的援助开始收缩,一年后,对埃塞俄比亚的工业援助被中断。
门格斯图快速地改革政体,于次年当选了埃塞俄比亚总统,并开始着手自立计划。他的计划是用十年时间完成埃塞俄比亚的战略转型,逐步转向西方。
但当时的西方国家根本不理会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国家,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苏联快要顶不住了。既然苏联顶不住,为什么要和埃塞俄比亚谈?苏联一死,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全部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门格斯图做了最后的努力,和英国人谈判。英国人拒绝接触……于是门格斯图被迫和美国人谈判,结果美国提出了一个埃塞俄比亚无法接受的要求——允许厄立特里亚革自治!
门格斯图根本无法接受这个要求,因为吉布提曾经是法属殖民地,封死了埃塞俄比亚到亚丁湾的出口,而厄立特里亚地区一旦丢了,埃塞俄比亚将成为一个内陆国家。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独立,整个苏联开始狂暴式的解体。
厄立特里亚反抗军开始疯狂的在埃塞俄比亚发动叛乱,索马里也开始进攻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1991年5月,反对门格斯图的革命阵线占领了埃塞俄比亚首都。
门格斯图只能逃亡,而没有了门格斯图的埃塞俄比亚,从黑非洲的军事最强国,开始快速跌落深渊!
门格斯图逃亡之后,埃塞俄比亚的革命阵线人士组建了新政府。
1993年,埃塞俄比亚新政府支持了厄立特里亚的自治要求,但是厄立特里亚已经不想自治了,而是要求独立。
厄立特里亚最终成功独立,并且埃塞俄比亚新政府在与西方国家商议关于索马里的问题上,直接丢了今索马里西部地区。
整个埃塞俄比亚如同被手术刀修整了一般,丢失全部海岸,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家。
自1993年起,埃塞俄比亚永久性地和亚丁湾、红海、曼德海峡无关,永久性地失去了国境线上所有的关隘。
埃塞俄比亚私有化全面开启,门格斯图建设的国有企业被瓜分,全国的矿产被瓜分,金融业被瓜分,而且当年门格斯图推行土地国有化,在埃塞俄比亚建设的无数集体农场,也全部被瓜分并私有化。
后来,虽然门格斯图留下的军工体系和现代化军队让埃塞俄比亚能制衡地区,但是索马里,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全部是有强大后台的国家,埃塞俄比亚一个都惹不起。
埃塞俄比亚变成了一只困兽。
......
直到美日英俄印五国与亚欧共同体混战,埃塞俄比亚才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门格斯图的忠实门徒----一直潜伏在埃塞俄比亚军队的陆军司令阿卜杜拉,趁天下大乱而美国无暇他顾之际,成功发动军事政变,掌握了埃塞俄比亚的实权。
阿卜杜拉面对来犯的英国军队,果断号召东非国家组成了以埃塞俄比亚为首的东非联军,并在苏丹境内大败英军,为黑非洲赢得了巨大的赞誉。
埃塞俄比亚也由此一跃成为了黑非洲的领袖国家。
在美国被日本占领之后,阿卜杜拉又抓住时机,组织黑非洲国家成立了非洲联邦,并宣布与亚欧共同体实现自由贸易和货币统一。非洲联邦自此与占领了西非和北非的英国,开始了对峙和拉锯。
阿卜杜拉目光远大且心胸宽阔,他在非洲联邦境内严打腐败,改善医疗和教育,还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
于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作为非洲联邦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已俨然成为新兴的国际大都市。
......
蓝可汗号召大明教教徒向非洲迁移,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非洲联邦不拥有核武库,而且碳金人在东非大裂谷的地下基地,建有完备的武器防御系统。
倘若人类各集团之间真爆发核战,不拥有核武的非洲将可能不会成为核弹的目标,即便有核弹来袭,碳金人的武器防御系统也可以进行拦截。
蓝可汗寄予希望的是,非洲这块古老的大陆,能在关键时刻,保护人类免于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