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史化地
这里是地球世界母土,或者地球世界的史化地。
史化地--------------------------------
刚才他们看到整个物质宇宙世界的史化地,规模是一千亿光年的七千二百亿次方。
银河系的史化地只有九十亿光年的七千二百亿次方。尽管这个规模足够巨大,与整个宇宙的史化地比较小九百亿光年基数,这是为什么?原来史化地是一个事物全部历史的展现。整个宇宙世界的史化地是从宇宙诞生到现在的全部演化史展现;银河系的史化地是银河系诞生到现在的展现。新诞生的物质宇宙世界外围世界的史化地都是完整的,有的一千亿光年,有的两千亿光年不等,来到这里都被放大了七千二百亿次方。太阳系的史化地规模是五十三亿光年的七千二百亿次方;地球世界的史化地为四十七光年的七千二百亿次方。为什么都是七千二百亿次方?原来这是定常数。物质的演化定常数为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最初物质基数,然而到物质形态数上,就呈爆炸式增长。万事万物,大千世界,每个物态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尽管其最小物质基数为三,电与磁和奇点,但物质形态信息这里的信息,量巨大的惊人。如不同的人,张三李四王五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信息,甚至每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都有独特的信息,这些信息累加起来其量大的惊人。尽管量大,但却有定数,七千二百亿次方就是万事万物的定常数。构成物质宇宙世界的内核速为七,就是说人们看到的物质包括暗物质,暗能量,其内核最大速度为七倍光速。一般人人的想象,思维意识内核速度为三,经修行可达到四,即四倍光速。但人有超感觉,超感觉的速度与物质最大内核速相等为七。七倍光速世界比一倍光速世界大七亿次方,即定常数为七。也就是说一般人的想象力再大,也不会大于四亿次方,如果用计算机计算力来形容,如果人的大脑是计算机,它的计算能力不会超出十的四亿次方。母大陆内核速为七千二百,因此凡所有物质到了这里都要被放大七千二百亿次方,七千二百亿次方为母大陆的定常数。
地球世界在这里也被放大七千二百亿次方,就是说,地球世界在这里比那边的宇宙世界还要大,当然不是事物自身放大,如那边一座山,到这里它的体积被放大了七千二百亿次方,它自身变大,变高了,这里是史化地,增加的是在那边不能呈现的演化史。
不要说一个宇宙世界的演化史,就是一个人的演化史,展开也会沾满一个世界。人的演化史不是从出生到死亡,而是从他元神在这个宇宙世界出现,到现在的全部变化信息。那边的物质世界可以说仅是一个事物全息信息的瞬间断面,那边的那个物质的世界不过是所有事物的全息信息的一个瞬间断面所形成。严格说物质世界中没有演化史(史化地),有也存于精神体系中(记忆)。实际上人的记忆就是玄物质体,也可以说是一个虚在的史化地。由于记忆的运行速度太高,无法以物质形态出现,这里不同,这里的现行演化速度都是七千二百光速,其速度远高于人的记忆,所以这里支持人记忆的展现。
落地后他们发现这里极度空旷,极度浩瀚,尽管是落在了一片坚实的大地之上,却犹如仍然在浩瀚的太空之中。周围是高几十光年的山,宽几光年的河,方圆几百光年的湖泊。只有近处的花草树木,与地球世界的植物大小形态相同。
“头,这里是哪里啊?会不会你又算错了余数吧?”鼎鼎说。
当地白明用元子扇狠狠敲了鼎鼎的头一下:“乌鸦嘴”说着白明取出魔球,仔细检查一番后皱起眉头:“真叫你说中了,不知怎么搞的,最近老是算错余数”
“严重不重?会不会像上次那样又出不去了?”鼎鼎摸着自己方方正正的大脑袋。
“史前南极洲”白明说。
“南极洲?这么说我们转了一圈回到了地球世界?”鼎鼎说。
“怎么会,地球有高几十光年的山?地球才多大”罗罗说。
“就是,也没有冰雪覆盖”鼎鼎也说道。
“我们到山上去看看”说着白明使用极速丹,飞到山上。
“快看,那是一座超级城市”
飞到山上看到一个超级城市,于是便进了城。这是一座超级巨大的立体之城,何为立体之城?现在地球上还没有立体之城,一般城市都是平面的,即在一个平面之上建设高楼大厦。这里的建筑群竟然是立体的,有的建筑悬浮在高空倒置建设,也就是说,这里的引力体系与地球世界完全不同于。他们进入了一个城区,这个城区内高几万米的超级巨大楼厦林立,宽数千米的路,街道宽广整洁。与他们从太极阵进入的太空悬浮城一样,这里也没有一个人。但建筑物之间绿草茵茵,有很多自然的动物在其间觅食。
“真是奇怪,如此规模巨大的城市怎么没有人呢?”鼎鼎问道。
“以前这里很多人,现在都去内地繁华地方了,咱们应该在这里着陆,唉,都是我算错一个余数,只好跑步去了”白明指着魔球上的一个点说道。
“从这里到这里多远?”鼎鼎问。
“五十万亿光年”白明说。
“天啊头,五十万亿光年,我们什么时候到”
当地白明的元子扇落在鼎鼎头上:“速度与时间是一个辩证,一般的速度自然走到老也走不到,刚才我们不是已经走完七千二百亿次方亿光年,还在乎这点路程”说着白明使用极速丹,朝地球史化地内陆飞行而去。
又翻过一座山,便看到浩浩荡荡的车流,人流。这一景象让他们感到熟悉:“终于看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