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诗歌阅读,必须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读出诗人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情感,要读出诗人在意象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人在意境中寄寓的情感,要读出诗中典故蕴藉的情感,总之,古诗阅读,就是要讲究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读懂诗人在诗篇中表达的情感。可以说,读懂诗人的情感,是整个诗歌阅读教学的核心。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篇章出现,而读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则是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经过深入的探索,认真的思考,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任何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必然也要靠语言文字来承载。因此,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读懂它的字面意思是一个重要前提。由于古代汉语距离我们比较遥远,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很多词语都有好几个义项,在不同的诗句中,意思也不同,这就增加了阅读的难度。面对古诗的时候,如果不仔细研读,就容易出现误解,或者人云亦云。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一联中有两个“难”字,其意思就不同。第一个“难”字的意思是“不易”;第二个“难”的意思是“难舍难分”。这个“难”字,除了常见的两个读音(nán和nàn)外,还有一个不常见的读音(nuó),意思是“茂盛”,如《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意思是:桑枝柔美,桑叶茂盛)。我们来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词中的“梦回”,许多书上都把它解作“梦醒”(如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437页)。这两句词的意思就是:“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宝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这个意思有点让人费解,一个人刚才还在灯光下抽看宝剑,怎么一会儿就梦醒了呢?或者说“梦醒后各个营接连响起的号角之声”是现实呢还是梦幻?其实,问题出在对“梦”字的理解上。“梦”在古代汉语中除了解释为“梦见、做梦”之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幻想”。我以为,“梦”在这里就应该解释为“幻想”。这样,这两句词的意思就可解释为:“在朦胧的醉意中挑亮灯光、抽出宝剑来仔细观看,幻想中自己又回到了号角之声此起彼伏的大军营垒。”我们知道,由于主和派的打压,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在酒醉的状态中想起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情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情理的。古代汉语是如此复杂,因此,我们应该多动手查一查《古代汉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尽可能多地积累文言词语,养成习惯,为读懂更多的古代诗歌打好基础。
第二,要揣摩诗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诗人们写诗,其抒发的情感,大多是含蓄委婉的,是隐藏在字面背后的,应高度重视。我们看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可谓字字珠玉,句句精美,蕴含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特别是颈联尤为经典。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是这样解读的:“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只有读到这个层面,也才算把这首诗读懂。杜甫的好诗比比皆是,我们再看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初读这些文字,我们会觉得平平淡淡。但如果仔细研读,就会心生感慨。诗人用一个“怒”字写出了秋风的猛烈;用一个“卷”字,写出了秋风的无情;然后再用“飞度”、“洒”、“挂罥”、“飘转”等词语写秋风吹破茅屋的情形。在这些描写中,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的痛苦、无奈与伤感。所以,我们在阅读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研读,细心揣摩,更进一步读出诗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来。
第三,要读懂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什么是意象呢?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这就是说,诗人写诗时,很多时候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意象上,而且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们的沿袭运用,不少意象已经具有固定意义。因此,我们阅读古诗的时候,要明白诗人所写到的意象以及意象所蕴含的“主观情意”,从而读懂诗意。我们看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歌的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写了四个意象:征蓬、汉塞、归雁、胡天。征蓬、归雁,是诗人自比,意谓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和北归的大雁一样飘出汉塞,飞入胡地的天空。从而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孤寂与飘零之感。我们再看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中的杨花象征漂泊,子规喻指思归、明月表现离愁别绪,诗人借助这几个意象,便把王昌龄的不幸遭遇和自己对友人的同情关切很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在古诗中,还有一些诗人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意象。如屈原的香草美人,王维的苍山清泉,李白的明月江河,杜甫的高江急峡等等。在古诗阅读,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读懂诗人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思想。
第四,要读懂诗人在意境中寄寓的情感。“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诗歌阅读中是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诗人创设意境的时候,不论情随境生也好,移情入境也好,物我情融也好,都在意境中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情感与思想。读出诗歌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所描绘的意境是多么优美:一场秋雨过后,傍晚的旷野是清新。一弯新月,静静地挂在深蓝的天空,如水的光华照进幽幽的松林。叮叮咚咚的泉水,伴着月光,在光光的石板上流个不停。竹林传来一阵喧闹,原来是洗衣的女孩们回家了。密密的荷叶一阵乱动,又有打渔的小船顺水而来。通过如画的意境,我们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王维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与生活态度。再看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其中“水何澹澹,山岛耸峙”两句描绘一个海波激荡、山岛耸峙的意境,这一意境很好地传达出诗人那种顶天立地、中流砥柱的气度;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创设的宏大意境,则更为形象地展现出诗人那种包纳宇宙、心怀天下的阔大胸襟和宏伟抱负。
第五,要读懂诗歌中的典故。诗歌常用典故,典故往往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之处。理解诗歌中的典故,能更深入地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作者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含蓄地抒发了贬谪归来后对故友的怀念和恍如隔世之感。我们再看杜甫的《秋兴八首》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其中“奉使虚随八月槎”也是用典。“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的一个海客乘槎到天河的故事。后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把它嫁接到张骞头上,说其奉使穷河源,乘槎经月到天河,见到牛郎、织女。杜甫用此典故,以张骞比严武,以天河比朝廷,希望自己能够跟随严武回到朝廷。但因严武去世,这一希望便永远落空了,所以说是“虚随八月槎”。杜甫曾多用此典,自伤漂泊。当然,要读懂诗词中的典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历史知识和历史典故,从而更好地读懂古诗词。
第六、要读懂诗人在整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类的情感,从古至今大略是相通的。诗人们抒发的情感思想,常有以下几类:①阔大胸怀,宏伟抱负。如曹操的《观沧海》、******的《沁园春·雪》。②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远离官场,归隐田园。如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④亡国之恨,离别之愁。如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⑤视死如归,民族大义。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夏完淳的《别云间》。⑥漂泊之感,羁旅之愁。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⑦送别友人,惜别惆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⑧追求爱情,真挚情感。如《诗经》中的《蒹葭》、李商隐的《无题》。⑨关心百姓,同情疾苦。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⑩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如杜牧的《泊秦淮》、李商隐的《隋宫》。等等,等等。诗人们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复杂而多样的,也是含蓄而微妙的,我们也无需一一列举,但对一些常见的思想情感有所了解,才会举一反三,达到读懂古代诗词的目的。
总之,古诗阅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古诗阅读中,激发阅读兴趣,讲究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读懂诗人在诗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代诗人博大深厚的思想情怀。
主要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宋词鉴赏大辞典》?刘石主编???中华书局
3、《唐诗鉴赏大辞典》杨旭辉主编中华书局
4、《杜诗详注》(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
5、《鹤林玉露》宋·罗大经中华书局
6、《诗词曲语词汇释》张相中华书局
7、《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