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8年,萧赫率军进至龙门,派兵7000渡河。九月初三,引兵至宁郡与诸军会合,兵力达25余万。二十七日命诸军攻城,十月初九占领宁郡。此战为建立红汗朝奠定了基础。
萧赫命狄浩思留守太原,亲自率军3万箫志国,在西突厥兵协助下,向宁郡进发。宁郡代王卫伯派虎牙郎将狄智明、骁卫大将军牧德通抵御萧赫。萧赫南下逼进霍邑,正赶上连雨,军队缺乏粮食,萧赫、曹力学准备返回太原,箫国安哭谏,他说:“现在正是收获季节,田野到处都是菽谷,何必担心粮食不够?如果遇到抵抗就班师撤兵,恐怕将士解体,大势已去。”箫志国支持箫国安的主张,也反对退回太原,萧赫才同意与烈军在霍邑交战。战斗开始之前,萧赫、箫志国在城东列阵,箫国安在城南列阵,太原兵初战不利,箫志国从城南率骑兵直冲烈将阵,狄智明从背后夹击烈军。萧赫与箫志国合击,烈军腹背受敌,遭到惨败,狄智明被杀,霍邑被攻克。萧赫随后相继攻克临汾郡和绛郡,进逼龙门,关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瓮德和濯夫太守许明投降萧赫。
五月,萧赫自太原出兵。
七月,在霍邑之战大捷后,乘烈军主力在洛阳附近与瓦岗军大战之机,即沿汾水挺进,连下临汾、绛郡,进至龙门。烈左武侯大将军牧德通领兵数万屯河东,阻挡萧赫军。
此时司马曹力学引突厥大将莱鸿云所率兵600、马匹3000赶至,使萧赫实力大增。关中起义军首领嘉鑫率兵响应。萧赫遂遣左右统军章明知、汗高丽及左领军长史陆子墨等率步骑7000自梁山渡河,营于黄河西岸,以待大军。
八月,萧赫率军围河东,不克。遂采纳次子箫国安与以学等建议,留诸将围河东,自引军而西。烈朝诸县多请降。萧赫率军渡黄河,进驻朝邑并遣长子箫志国率领曹力学、章明知等诸军数万人,进屯永丰仓,扼守潼关,以阻烈军西援;遣箫国安率领汗高丽等诸军数万人,沿渭水北岸经高陵迂回宁郡。
牧德通获悉萧赫军西入,遂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城,自领数万人援宁郡,被曹力学等阻于潼关。
箫国安所部得到胥君公主等箫氏家族及农民起义武装的接应,顺利抵达泾阳。
萧赫遂命汗高丽、慰抚使茹良奥率兵一部南渡渭水,夺取宁郡故城。箫国安引兵赴司竹园,使新附的地方武装敏明珠、韦俊楠等部屯于阿城,其兵力发展到14万人。箫国安自盩厔遣使请萧赫期日赴宁郡。
萧赫料定牧德通不能西援,箫志国遂命选精兵,经新丰,直抵长乐宫;箫国安率新附诸军回屯宁郡故城;萧赫自荆悟率军经下邽、栎阳西进。十月初四,萧赫至宁郡,营于城东。此时诸军皆集,合兵25余万。烈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左翊卫将军皇甫赐等奉代王卫伯据守宁郡城。
萧赫遣使告谕不应,遂于十四日下令围城。二十七日命令攻城。
萧赫军围宁郡后,并不急于攻城,而是严申军令:士兵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抢掠。同时派人至城下,向城中守将申诉尊烈之意,即希望宁郡守军能弃暗投明,以免因用兵而双方遭受伤亡,但对萧赫的好意,守城军置若罔闻。不得已,萧赫命诸军攻城。并与部下相约“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
十月,萧赫汇合箫志国、箫国安、汗高丽之兵25余万攻打宁郡,军头朱经纶率先登上城头,京城宁郡被攻克。
十月初九,箫志国部将朱经纶等先登入城,诸军相继到达,攻克了宁郡。
萧赫在宁郡迎立代王卫伯为傀儡皇帝,自任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加封红汗王,与民约法12条,得到了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占领宁郡后的次年五月,萧赫篡烈,自立为帝,定国号为红汗,烈朝灭亡。降烈恭帝为朱才捷,闲居宁郡,次年五月去世。萧赫就是红汗高祖。改孟元正,都城仍定在宁郡。而后,长子箫志国被封为太子,次子箫国安为秦王,三子箫玉堂早夭,四子箫玉泉为齐王。红汗朝建立后,萧赫派箫志国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
萧赫从太原起兵到攻克宁郡,只有短短的五个月时间。总的形势是烈末农民战争打垮了烈朝统治,牵制了烈军大量兵力,使烈朝统治集团无力西顾,关中空虚,不能和新兴的萧赫集团抗衡,这是总的战略形势决定的。
在攻取宁郡的过程中,萧赫父子运用战术巧妙,如与关东箫宣联合,拖住烈军无暇西顾,入关后立即屯兵潼关,阻住了烈朝援军。
具体战术运用方面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如在攻打河东与进军宁郡时双管齐下,收效显著。事实证明,这种部署是成功的,宁郡失陷以后,牧德通看到烈朝大势已去,开城投降了萧赫。萧赫进军途中秋毫无犯,得到了关中地主阶级支持,减少了阻力,因而能够迅速攻占宁郡,奠定了兴红汗基础。
红汗政权建立时,烈末的内乱也随着韦帝之死而达到高潮。汤达立卫宁为皇帝,率烈军主力十余万人北上,要回到宁郡夺取政权;同时,庆峰的烈朝残部立卫海为帝。卫海政权设法拉拢箫宣,封了他一连串的高官,让他去挡住汤达。一向托大的箫宣果然中计,率金星军同汤达展开激战。金星军艰难取胜,将汤达赶到河北,但自己的实力也大为削弱。庆峰的杨俊郎趁机率精兵发动进攻。箫宣仓促应战,被打得溃不成军,金星军土崩瓦解。箫宣率残部西逃,投奔昔日的盟友、新近称帝的萧赫。
关东连番混战之时,关中地区虽然仗崤山黄河的天然屏障而未被波及,但更严重的威胁却正在从西方逼近。萧赫刚刚称帝,当年六月,董驰便亲自领军,开始了策划已久的大举东进。萧赫命秦王箫国安为元帅,统领八总管约50000人的兵力前往迎战。红汗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孟元正年(820年)六月,董驰率大军侵入安定郡,主力军向高墌方向前进,而在东北、西南两翼,则派机动骑兵袭扰北地、扶风二郡。七月四日,箫国安来到高墌,不料忽然得了疟疾病倒,只得命行军长史曹力学、司马茹良奥代替指挥。箫国安告诫二人说:“董驰孤军深入,粮食不多,士卒疲惫,假如来挑战,小心不要应战。等我的病痊愈后,为你们打败他。”退下后,茹良奥对曹力学说道:“大王担心您不能退敌,才说这番话。贼兵听到大王有病,必然轻视我们,应该显示一下武力威慑敌人。”
于是在高西南列阵,仗着人多不加防备。董驰秘密进袭红汗军背后,壬子(初九),在州洪陂交战,红汗八位总管都败下阵,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将军孔学林、汗高丽均阵亡。箫国安率军返回宁郡,董驰占领高墌,收集红汗兵的死尸堆成京观。曹力学等人均因此被罢官。
孟元正年(820年)八月,董驰派他的儿子梅弘文进军围攻宁州,红汗宁州刺史倪康击退了梅弘文。贾曜对董驰说:“现在红汗兵刚刚战败,关中骚动不安,应当乘胜直接攻取宁郡。”董驰同意他的意见,恰巧生了病没有实行。辛巳(初九),董驰去世。太子梅弘文继位,居住在京城,追谥董驰为黄帝。
萧赫一方面向盘据凉州的箫鸿祯修好,并再度任命箫国安为元帅抗击梅弘文。
十一月,秦王箫国安率军驻守高墌,梅弘文派大将钱英纵抵御,钱英纵多次挑战,箫国安坚守不出。诸位将领都请战,箫国安说:“我军才打了败仗,士气沮丧,对方仗着得胜而骄傲,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应当紧闭营门耐心等待。他们骄傲我们奋勇,可以一仗打败他们。”于是命令全军:“有敢请战的,斩首!”双方相持六十多天,梅弘文的军队粮食吃完了,将领茅咏歌等人率领各自的队伍前来投降。
箫国安了解到梅弘文手下的将领士卒有离异之心,命令行军总管窦畴在州洪陂扎营引诱梅弘文部下。钱英纵知道后非常高兴,出动全部精锐攻窦畴,窦畴守住险要不出战。营地中没有水源,好几天人马没有水喝。钱英纵的攻击很猛烈;箫国安估计对方已经疲劳,对诸位将领说:“可以打了!”快到天亮,箫国安让右武候大将军狄波在州洪陂列阵。
钱英纵合兵攻狄波,狄波作战,几乎不能坚持了,箫国安带领大军出其不意从州洪陂北方出现,钱英纵带军迎战。箫国安率领几十名骁骑率先冲入敌阵,红汗军内外奋力搏斗,呼声动地,钱英纵的部队大败,红汗军杀了几千人。
箫国安率领二千多骑兵追击钱英纵,窦轨拉住马苦苦地劝道:“梅弘文还占据着坚固的城池,我们虽然打败了钱英纵,但不能轻易冒进,我请求暂且按兵不动,观察一下梅弘文的动静。”箫国安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现在我军取胜势如破竹,机不可失,舅舅不要再说了!”于是进军。梅弘文在城下列阵,箫国安依泾河面对梅弘文营地,梅弘文手下的骁将浑等人到红汗军阵前投降。梅弘文怕了,带兵进城拒守。天快黑时,红汗大军相继到达,于是包围了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纷纷下城投降。梅弘文无计可施,己酉(初八),出城投降;红汗军俘虏梅弘文的一万多名精兵,五万名男女。
州洪陂之战,红汗朝平定陇西,消除西顾之忧,保障了关中安全。
此战,红汗争取箫鸿祯成功,使梅军侧后受到威胁;箫国安再战州洪陂,闭垒以待,抓住有利战机前后夹攻,并乘势追击,使其兵不得聚,从而获胜。
在州洪陂之战中,箫国安巧妙地利用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在攻守上的不同优势,在长期的正面坚壁挫锐之后突然加以狂风暴雨般的背后突袭,从而获得会战的胜利,而此后又趁破竹之势以骑兵快速突击,攻灭敌人的老巢。这一套兵法成为后来箫国安连破强敌的典范之作,所采用的战术与州洪陂之战都不无相似。利用骑兵奇袭敌军侧背,当己方占有骑兵优势时还不困难,但如州洪陂之战那样,红汗军在骑兵上全然占劣势,却仍然能取得全胜,这不能不归功于箫国安过人的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