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蚀月之夜。三更时分。
被茫茫浓雾笼罩的通州城,透着些许诡异。阴风飒飒,暗雷鸣动。一顶官轿出现在郊野官道上,几个轿夫抬着,缓缓逼近。似有察觉到异样,贴身侍卫李继立刻示意停轿,向轿内的人请示:“大人稍作休整,容属下前去查看。”说完,一眨眼已向前奔出几十丈。
风速徒然变得凌厉异常,狂风凛凛,似有不明冤屈,呼啸着穿过整座通州城。柳郁伸出手掌,那风像刀剑般瞬间割破了他的掌心,心中一凛,抬头望天,口中喃喃自语:“天生异相,恐有不吉。”
“不错。”轿里的人应了他的话。
柳郁忙朝着轿门行了一礼:“大人。”
沈玄踏出轿门,捋起衣袖,让手臂暴露在空气中,不出意料被厉风割开一道长长口子。
柳郁惊骇之下,忙阻止道:“大人!使不得!”
沈玄手一摆,示意无碍,依旧伫立于中,面不改色。
此人寻常打扮,刻意低调。身边人却喊他‘大人’,也不知是哪一位大人。
雷声滚滚,风声鹤唳。黑夜中,忽电光石火,冰雪翻飞,狂风愈发肆虐。他的脑海中徒然闪现出三年前的往事,那件事,虽然过了三年,却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心窝,隐隐生疼。三年前的那一天,天也是这般阴沉,炎炎八月,却下起了鹅毛大雪。
沈玄陷入沉思之际,侍卫李继从前方查探折回,跪下面禀:“启禀大人,前方并无异样。”李继见他似听非听,并不回话,抬头看了一眼,又瞧向那柳郁。柳郁会意,走至附近一处石亭,踩台阶处,故作踉跄,“哎呦”一声,一跤摔倒在地。
这一声,果然将沈玄惊动,从回忆中抽身。李继扶起柳郁,与他互望一眼,李继满脸佩服,心道:“柳先生这一招真是高明!”
沈玄见状,忙急切询问:“子易,你可还好?有否受伤?”原来这位柳先生,姓柳,名郁,字子易。沈玄与柳郁虽上下属关系,却因年龄相仿,脾气相投,平日里更以兄弟相待,私底下便唤他‘子易’。
柳郁拍拍身上的灰尘,笑道:“属下适才想入亭间躲避风雪,奈何没留意脚下,不慎滑了一跤,倒是让大伙见笑了!”
沈玄检查他身子,确实并无受伤,心中落下一块大石。当即吩咐手下众人,一齐入亭躲避风雪。
进园时,不免多瞧了一眼亭上匾额。沈玄一呆,心中波澜又起。
柳郁见他神色有异,也朝那匾额望去,原来这座亭名唤“沧浪亭”。柳郁心念一转,说道:“没想到,荒郊野外,一座寻常亭园居然有如此雅致的名字。不过,依属下看,此亭当有两处含义。”
李继跟随沈玄不足两年,以为此名不过是寻常雅名,并不知有何深意,不免好奇。于是上前拱手道:“柳先生向来博学多闻,见多识广,在下不知沧浪亭三字有何含义,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好说!好说!”柳郁道:“相传在南赵初建时,大概就是三百年前,有位叫陆涉的校理被皇帝贬了职,流寓吴中时买了土地,建了园子,在北碕筑了个亭,就叫“沧浪亭”,这是其一。”
李继问道:“三百年前……那个亭可还在?”
柳郁摇了摇头,道:“此间南赵与北羯连年征战不休,恐怕早就不存在了。”
“至于此亭的来历,恐怕与通州城外的沧浪江有关。”柳郁道:“通州城河道交错,水网密布,大小园林百余座,北有巢湖,南有昆湖,河道南北交汇,经沧浪江泄入东海。自古以来就是个数一数二的富庶风流之地,文人雅士频出,若是有人为纪念陆涉,而造此亭,倒也不无可能,是为其二。”
李继奇道:“那陆涉不过是一名校理,既无实权又无名望,又怎会有人为了纪念他而造亭园呢?”
柳郁笑道:“陆涉虽然官职低微,但是出身显贵,聪明过人,才华卓著,生平交友无数,皆是当时风云人物。有一说陆涉是名剑山庄陆家之后。”
李继出生江湖,对官场之事食如无味,但对江湖轶事却兴趣盎然。说起陆家,从江湖前辈那也有所听闻。
追踪陆氏一脉,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陆家祖先曾在北周做官,到了隋唐时期屡立战功,不是大将军,就是大都督,并建造了誉满天下的名剑山庄。只是不知为何,于某一天却突然消失地无影无踪,从此天下再无名剑山庄。江湖上虽流传着许多传闻,但毕竟年代久远,如今已绝少人再提起。
听了一个多时辰的江湖轶事,又奔走了一天,众人皆感疲惫,纷纷围在一起,肩挨着肩昏昏睡去。
风雪渐渐落平,沈玄无心睡意,走出园中,望向黑暗深处,若有所思。
柳郁与李继不免担心,跟随在后。
沈玄听得他俩的脚步声,便回过身来道:“夜色已深,你们快快休息去吧。”
柳郁道:“大人不睡,属下又岂能睡得安稳。不知大人心中,可是为这异常天象所困扰?”沈玄被他说中心事,叹道:“这次奉圣上旨意,代天巡狩,巡查民间,身负重任,本官丝毫不敢懈怠。适才入通州境内,便天生异象。八月飞雪,有违常理,恐怕人间有重大冤情。”
柳郁道:“大人办案素来一律公允,不分男女,不分尊卑,只论是非,倘若真有人犯下滔天罪行,即使天能饶他,相信大人也定不会饶他!”
沈玄心头一振,道:“不错!柳郁,李继听令——”
“属下在!”二人袍子一撩,双双跪地接令。
“明日你二人速速通令通州府衙,方圆百里之内,暂缓一切死刑!”
“属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