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授课的是太子太傅邓晨,教的是本朝国史。
太子太傅自然是负责教太子读书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太子的谋臣,但由于太子如今才八岁,虽说正是读书学习的时候,课业也颇为繁重,但毕竟年纪尚小,而其余的一众子女年纪也都不算太大.
在前两年选定邓晨作太子太傅时,皇后就顺口提议在宫中开课,把一众皇子皇女都给塞了进来,这其中除了皇帝的几位子女外,还有几位王爷家的世子和郡主,另外就是几位当朝重臣家年纪还小的孩子在这里,比如长孙诚和李顿,他们今年也不过十四五岁。
最初皇宫里是没有这么多人上课的,公主、皇子、世子、郡主乃至于重臣家的公子们大多是自行聘师学习的,在邓晨受命为太子太傅前乃至于现在宫中也还有别的大儒教授,只是这邓晨邓太傅实在是位厉害人物,说是文武兼通也不为过,实在不是一般大儒能比的。
因此自从他接了太傅之职后,就有不少王爷、重臣明里暗里希望自家孩子也跟着邓太傅读读书,不成年的皇族勋贵子弟归皇后管,于是他们就明里暗里向皇后请求,一个两个也就算了,多了就让人不胜其烦,皇后看看自己儿子觉得反正他年纪还小,这样做影响也不大,就和邓太傅沟通了一番,在皇宫里开课,并将上课的地方定名启善堂。
说起来算是颇有几分传奇的,邓家在当地本是大族,只是到了邓晨父亲这一代他家这一枝就败落了,家里除了上几代积攒下来的几箱书就没别的东西了,四五亩薄田,倒也勉强糊口。
邓晨的父亲叫邓通,只是名虽通,实不通,读了多年的书反倒读的乱七八糟,倒是一身力气,踏实憨厚,种起田来是一把好手,就是白读了那几箱书,因为踏实能干、心肠热也颇受乡里欢迎,就是没人愿意和他家结亲。
眼看着邓通成人了,婚事却没着落,邓家双亲自然焦急万分。
后来有一位游方老道士到邓家讨水喝,那时正值饭时,邓家就留着那道人一块吃了饭,道士临走时为邓通算了一卦,就问邓家双亲:“看二位面有愁色,可是担忧令郎的婚事吗?”
邓家双亲连连点头:“心忧久矣,不知仙师何以教我?”
那老道士道:“天道将有变,令郎在因果中。吾观其面,三年后自有良缘,因由此种下,天道轮回,不可遏止啊。”
三年后,邓通有一次进山,无意中救了一位老者,那老者叫周适,周家与邓家由此关系极好,周适见邓通为人忠厚老实,虽然有些笨但是勤劳能干,就把自己年方十七岁的长女周芸嫁给了已经二十六岁的邓通,而周芸的弟弟叫周江,当时不过十岁,后来改名叫做周开疆。
邓通与周芸结婚一年后生下一名男婴,因为这男婴在早上辰时正出生,周芸就顺着这个时辰给他取名叫邓晨。
虽然邓通是名通实不通,而他和周芸的孩子邓晨却是聪敏异常,四岁时开始跟着父亲邓通读书,但邓通只能领着邓晨读,却没有本事去解,于是周芸就帮着他解,周芸在周家是跟着一位教书先生读过书的,也十分聪明,邓晨的聪慧乡里一般都认为是从周芸处得到的。
邓通家里那几箱书乱七八糟什么都有,除了儒家正统的六经、论孟荀之类还有韩非子、墨子、老子、庄子、孙子,乃至于管子、商君书,除了这些书还有些医药星象卜卦数术之类,甚至里面还有一部武经,上面记载了一套拳、一套剑,一路枪法还有射箭之法,总之邓家这一枝虽然败了,邓通的父母也不怎么识字,但是这些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却为培养邓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所以在邓晨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把这些书读了一遍,周芸倒也是个通达的人,她指导着儿子读书,指导的重心自然在儒家的经典,然后就是诸子之书,其他的书却也不禁止邓晨去读。
而在邓晨八岁的某一天早上,当她早起做饭发现邓晨拿着一本书且看且比划时,她也只是愣了一下,并没有如一般人重读书而鄙视武事,甚至她对儿子练武持鼓励态度,她唯一在意的是只要儿子不把武事当做自己终生的事业就行,作为一种本领她还是支持的,甚至她还亲手为儿子削了一柄木剑,让邓通做了一杆木枪。
邓通在文事上不通,在武事上倒是悟性很好,他知道儿子在练武后就时常翻翻那本武经,把自己的一些领悟告诉儿子,就这样邓晨到了十四岁,这一年他决定出去游学,向当世的名儒请教。
前朝末年政治混乱,国力孱弱,导致北方胡骑入侵,前朝在丢失了整个北方后退到南方凭着一道大江作天然屏障,建立了南齐。
胡人马上立国,再加上习俗与中国异,不懂治国之道,除了敛财刻剥就没有别的了。儒家的经典自然也被他们扔到了垃圾堆,但是前代终究儒学昌明、文学兴盛,虽然胡人不理不睬,但是总有大儒继体成文,续延文脉,儒学就这样在民间一些大儒的教授下持续传承。
到邓晨十四岁时,他感到了迷惑,有些东西周芸教不了他,邓通更是教不了他,他需要一位名师为他解惑,于是在这一年,他辞别双亲,背着周芸为他做的鞋子、邓通为他存下的不多的铜钱带着几本书离开了家乡访学求道,这一去就是四年。
既然是求道当然是要去拜访名师,他在家里时偶然听说鲁地有大儒颜虔,就到颜家求教,只是他一无名人举荐二无熟人引导,况且长途跋涉,褐衣百结,怎么看怎么像叫花子,颜虔自然不答应,远路至此又不愿返回,只能站在颜家门前苦求了,他在颜家门前站了三日,颜虔终于让他进了门。
只不过颜虔看他的样子实在落魄并不愿意教他,只是想打发他走罢了,看他风尘仆仆的就让仆人先领他去梳洗一番,然后在书房见了他,只是无巧不巧的是,这一日颜虔的小女儿刚好到书房里找父亲,听说他来了只好躲在书房的屏风后,然后颜夕就偷偷见到了邓晨。
很难说颜虔在书房里与邓晨交谈时是怎样的心情,或者说他对邓晨的印象究竟如何。反正他的女儿对邓晨的印象很好。
虽然邓晨在那天还是穿着褐衣百结的衣服,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身上带的有换洗衣服,只不过在外时间长了所有衣服都有些破,不过很干净,除了他进颜府时穿的那套。
为了表示诚心他在大门外站了三天,这时候正是春天,偏巧那三天风沙不断,衣服就脏的厉害,人也被沙子裹了一层,梳洗沐浴后自然大变样,整个人看上去干净而英俊。
那天颜虔与邓晨谈的很开心,但是颜虔还是拒绝了邓晨,理由是自己早已经不打算再收弟子了。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他到另一位大儒那里学习,他只得拿着信离开,只是当天傍晚,颜家的仆人再次追上了他,声称家里主人决定收下邓晨做弟子,邓晨自然大喜,就再次回到颜家,颜虔果然答应了他的请求,收他做了自己的关门弟子,第二天摆上香案正式拜了师,然后邓晨就在颜家跟着颜虔读书。
他毕竟聪明,两年后就把颜虔的学问学通了,经过两年相处颜虔觉得他人品很好再加上聪明而又实在就决定把他送到另一位大儒身边再学两年,学问终究是要转益多师的,在他临走前由颜虔作主,邓晨与颜夕交换了庚帖订了亲。
邓晨在下一位大儒那里学了一年,那位大儒就认为他可以了,就又为他推荐了一位老师,大儒杨奇,杨奇虽是儒学大家但是在观念上颇重实务,邓晨在杨奇这里学了大半年,北方再次大乱。
原来最近两年北方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胡人政权那里管这些,只顾着催粮缴租,许多地方都有饥荒暴乱不断,而在今年秋天,他接到家里传信,原来自去年以来田里就没有收成,交了租税后家里余粮本就不多,今年仍是大旱,胡人不但不赈济,催粮催的反而更紧了。
不但如此他们还强行带人去挨家挨户搜粮,眼看着整个乡里的人都可能要饿死,终于他的外祖父周适带人杀了来征粮的胡人县令,起兵造反了。
邓晨接到这条消息,思考了一日一夜,去向杨奇辞行,杨奇说了几句话,让他终身难忘。
“终于决定了吗?那就去吧,我们教你这么多,终究是希望你能做出一番功业来的。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只是可惜…有点紧了,我可能也看不到了。”
而在他离开后,杨家人也离开了他们的家乡,杨奇在书房仰药自杀,这都是后来邓晨才知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