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向她解释说:“本不该属你的钱,可你却贪小便宜,将这些钱归为己有。你耳聋是因为贪占小钱引起的,并不是耳内真的有钱。你想想看,有无此事?”她立即回答说有,自己在一个石油门市部做收款员,每天结账时会多出些分币来,也不过一角二角钱,都是顾客不要的。她上下班坐公共汽车,正好拿这些钱当车钱了,她认为这不算贪污。师父对她讲:“这不算贪污,可这是贪心对吧?”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师父问她:“今后还贪这些小钱吗?”
她干脆地说:“这才叫占小便宜吃大亏呢,我再也不贪了!”
“这就好!”
师父话音未落,她显得很惊喜:“我的耳朵现在大致能听清楚了!”
师父却说:“耳朵内的钱币没有了,可里边还有火腿肠,这是怎么回事?”
女子惊奇得张大嘴巴:“我的妈呀!您怎么什么都看得出来!有些时候可能少找给顾客钱,到晚上结账时多了几块钱。这个钱我们就在第二天中午买些火腿肠,多加一个菜呗!这也算我的罪呀?”
“你是收款员,本不该算错账的嘛!何况多出钱来也应当交公,而不应当‘私分’,决定权不是在你吗?”
“您说得对。”她连连点头,“人们说‘老天有眼’,老天原来真的有眼!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干这占便宜的事了。”
“说话要算数哟!”
“师父,我现在听得一清二楚了!”她突然欣喜地站了起来,“是您给我发功了吧?”
师父回答说:“你刚才忏悔发誓的愿力胜过一切外力的作用。”
她异常高兴,转而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双眼这几年老感觉杀得慌,翻开看看也没长沙眼,可内眼皮总是特别红,是不是也是干了什么错事才得的报应啊?”
“你现在能自觉地反省,这很好!你眼皮内有好多洗衣粉。”师父回答时几乎不假思索。
“哎哟,我知道了!我们卖石油制品的,因为用肥皂洗不净油污,所以每天工作中总需要用洗衣粉洗手。我们石油门市部本来业务就不忙,我们几个女人空闲时就洗洗自己的工作服,后来干脆把家里换洗的衣物也拿来门市部洗,既省了下班做家务的时间,又节省了家里的洗衣粉和水。”
“你们这样做既贪占国家的财产又侵占了为国家工作的时间,也就等于拿了不该拿的工资,对不对?”
她点点头,说:“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是在犯罪,这不成了坏人了吗?”她眼睛里滚动着泪花。
师父道:“《地藏经》上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生在欲界的众生或多或少都有贪、嗔、痴的习性。像你得病是因为贪心,不懂法、不明理的原故。你一忏悔,病不就好了嘛!”
师父又慈悲地补充说:“今后要多读经书才能增长智慧,工作上要多作奉献,想方设法把贪占的财物弥补给单位。”
这个女子临走时,感觉眼睛也好多了,心里充满了对佛法的尊敬与向往。
占小便宜看似小事,却是一个人的道德“缺口”。爱贪小便宜的人,往往一利当前,便被蒙蔽双眼。好多身陷囹圄的人,都是从贪图小恩小惠开始,而最终栽大跟头的。因此,不管什么时候,不论遇到什么考验,都应该在心里牢牢筑起一道思想防线,守住小节,“不以恶小而为之”。
贪得无厌只会害了自己
一个人,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想得到很多,欲望就会由天使转变成冷血无情的魔鬼,将你推向地狱的深渊。只有当我们面对诱惑,不那么贪得无厌时,欲望才会变成真正指引我们走向幸福的向导,而不会成为指引我们走向灾难的诱饵。
有一个村庄坐落在海边,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鱼。
一天,村里的一位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他想:这个湖既然与海相通,可能会有很多鱼。于是,他就到湖边钓鱼。他刚把钓钩扔进湖里,就钩住一个很重的东西,用力拉也拉不动。他兴奋地想:看来是钓到一条大鱼了。不过又想:这么大的一条鱼,如果把它钓起来,被别人看到的话,大家肯定都会跑到这里来钓鱼,那么湖里的鱼很快就会被别人钓完了,所以还是不要告诉别人的好。
这位渔夫想了一会儿,便告诉儿子:“你赶快回去告诉你妈妈,说爸爸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要她想办法和村里的人吵架,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我钓到了一条大鱼。”
儿子很听话地跑回去告诉了妈妈,妈妈心想:只是和人吵架根本无法吸引全村所有人注意,我还是想点更好的办法吧。于是她就把树叶拿来当耳环,还用墨把眼睛的周围擦得黑黑的。她对自己的扮相很满意,便离开家在村子里走来走去。
一位朋友看到她,惊讶地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发疯了?”
她便开始大吼大叫:“我才没有发疯。你怎么可以这样侮辱我,我要抓你去村长那里,我要叫村长罚你的钱。”
村民们看到他们拉拉扯扯吵得很厉害,就都跟着来到村长家,看看村长如何判决。
村长听完他们各自的说辞,便对渔夫的妻子说道:“你的样子的确很奇怪,不论是谁看了都会问你是不是疯了,所以他不用受罚,该罚的是你。因为你故意打扮得怪模怪样还这样大吵大闹,严重扰乱了村民的生活。”
另一方面,湖边的渔夫在儿子跑回家之后,用力拉钓竿想把鱼拉上来,可是怎么拉也拉不动,他怕再用力会把鱼线拉断,便干脆脱光衣服跳进湖里去抓那条大鱼。
当他潜入湖中,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鱼钩被湖底的树枝钩住了,根本就不是钓到了什么鱼。他非常气恼,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他伸手拨开树枝,不料钓钩反弹起来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强忍剧痛爬上岸来,又湿又冷,可是衣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只好光着身子沿路回村求救。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是一种明智之举。同时绝不可贪得无厌,因为想得到的越多,失去的往往就会越多,有时候甚至包括生命。
欲望无边,凡事有度
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得下象吗?不撑死才怪。所以,我们应该明辨是非,明辨哪些当为,哪些不当为,让欲望适可而止,不要失了人的本分。这样的欲望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滋养世间万物。
佛下山弘扬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心想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0元足矣。”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则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5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加不解了。
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佛让弟子们乔装打扮了一下。
第二天,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砍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三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砍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0元。眼看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离去,一个比一个给的价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又反弹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都要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佛像出手后,店铺老板仔细琢磨此事的前因后果,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上当了!并决定将佛像再买回来。于是,他亲自上山要求以原来自己500元卖出的价格再买回来。可佛见店铺老板如此心切,一开口就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店铺老板如此恋恋不舍,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店铺老板走后,佛对寺里的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出手。佛说:“50000元尚可。”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贡献这500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
佛说:“只管看着我做就行了。”
第二天,老板派出店里第一个最能说会道的店小二上山去寺里和佛砍价,可佛竟咬定55000元,未果下山。
第三天,第二个店小二上山去和佛砍价,佛咬定60000元不放,亦未果下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店小二在第九天上山时佛所开出的价格已经高到了200000元。眼见着佛的身价一天天在涨高,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买了就好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小气。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无论佛出什么价格,无论卖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买回来。
第十天,店铺老板亲自上山,佛说准备以50000元出售佛像,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下跌到了500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花10000元购回佛龛台一具。佛望着店铺老板下山的身影,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店铺老板通过释迦牟尼像看到的是财富,而佛透过释迦牟尼像看到的是人无边的欲望。佛抓住了店铺老板无边的欲望,也就掌控了店铺老板的行为。可见,为人还是别让欲望迷了心智才好,小心“阴沟里翻船”。
欲望需要随时修剪
人如同树,而欲望如同树上的枝叶。你可以将枝叶剪掉,但别指望它从此不再重新长出来。人的欲望也同样如此,你别指望能把它完全消除。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经常修剪自己的欲望,让它利己惠人,而不是损人利己。
曼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远,香火一直不旺。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生长着灌木。那些灌木自由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看上去杂乱无章。索提那克找来一把修剪园林用的剪子,不时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僧侣们看到了,不知住持意欲何为,问索提那克,法师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院里来了一个客人,客人衣衫光鲜,气宇不凡。法师接待了他。寒暄,让座,奉茶。对方说自己路过此地,汽车抛锚了,司机正在修车,他进寺院来看看。
法师陪客人四处转悠。行走间,客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索提那克法师微微一笑,返身进内室拿来那把剪子,对客人说:“施主,请随我来!”
他把客人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法师修剪成形的那棵。
法师把剪子交给客人,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您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棵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
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许多,可是平日堵在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法师颔首说:“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客人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好他十天后再来。
法师不知道,客人是曼享有盛名的娱乐大亨,近来,他遇到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生意上的难题。
十天后,大亨来了。十六天后,大亨又来了……三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的形状。法师问他:“现在你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了?”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说:“可能是我太愚钝,每次修剪的时候,我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会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法师笑而不言。
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形之后,索提那克法师又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依旧。
这次,法师对大亨说:“施主,你知道当初为什么我建议你来修剪灌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能完全把它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作是心灵的枷锁。”
大亨恍然大悟。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香客的到来,寺院周围的灌木也一棵棵被修剪成各种形状。这里香火渐盛,日益闻名。
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因为人心难免产生诸多欲望,欲望之于人生是过之则为恶,少之则为美,适于法度就要靠我们自身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