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5900000012

第12章 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11)

这时,私有化传言纷起,筒子楼里的住户担心彼得罗维奇也想在这儿得到一套住房,共同努力把这个无业游民赶了出去。彼得罗维奇在郊外一个更加破烂的筒子楼里找到了一个床位。他认识了一个吹长笛的姑娘娜塔,企图向她忏悔自己的杀人经历,但娜塔缺乏听懂和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这就使彼得罗维奇的努力泡汤。一个风雪之夜,彼得罗维奇大喊大叫着“刀子”、“杀人”之类的胡话,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这是一家熟悉的精神病院,此前他常常来这儿看望自己的兄弟韦尼亚。韦尼亚是一个有才华的画家,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人告密而初次被克格勃传讯,最终成了精神病人,在这里度过了20多年。当年把韦尼亚治成疯子的主治医生伊万·叶梅利亚诺维奇已经成了权力更大的主任医师。在经过5个月的残酷折磨之后,彼得罗维奇被放了出来,这时已是1992年的春天。出了疯人院之后的彼得罗维奇仍然无家可归,跟济科夫之类地面上的作家仍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他重操旧业。邀请他看管房子的已是新时代的商人洛维亚尼科夫等人。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在艺术上有不少独到之处。小说是对地下文学和地下人现象的一次全面剖析,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地下人”形象;小说对人的心理活动揭示深刻细腻;作为一部精心构造的后现代主义文本,小说巧妙地模拟和颠覆了许多经典文本,如书名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和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模仿,主人公企图向妓女表白后来又企图向娜塔坦白的做法是对拉斯柯尔尼科夫与索妮娅关系的讽刺性模拟。

《被取消的演出》(1993)

作者布拉特·沙尔沃维奇·奥库扎瓦(1924—1997),参加过卫国战争,1950年毕业于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当过教师、编辑等。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歌曲,出版了多本诗集,是“歌曲抒情诗”的代表人物。《被取消的演出》获1994年度俄语布克奖。这是一部自传式的小说,选取孩子万万奇的视角,观察和评判父辈们的革命事业,记录了万万奇的成长历程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在革命中的命运,表达了对“革命神话”的否定。

万万奇出生在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家庭,父亲沙利科与母亲阿什罕年轻时就参加革命,并在党内担任比较高级的职务,父亲的诸多兄弟也都是革命的功臣。万万奇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小布尔什维克”,小小年纪就知道扎破“富农”的面粉袋来和阶级敌人斗争了。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或者因为度假和探亲,万万奇走过了莫斯科、梯弗里斯,叶夫帕托里亚、乌拉尔等诸多地方,但是随着见识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革命的真相。它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所许诺的光明,而是痛苦,是持续的“丧失感”。投身革命的父亲长年不在家,母亲总是带着冷漠和疏离。万万奇童年时期最亲近的人就是老保姆,可这位老人因为带着万万奇上了一次教堂就被迫离开。紧接着离开的是万万奇最好的玩伴若尔热塔,因为出身资产阶级的父母无法忍受一次次的骚扰而决定移居法国。从这时起,丧失感就一直伴随着万万奇的成长。列利娅、阿丰卡,一个一个的朋友离开了,米莎、瓦洛佳,然后是父亲、母亲,一个一个的亲人被夺走。而剥夺还不仅仅限于此,还有万万奇的纯真、善良和热情。

革命就是这样一场注定被取消的“演出”,是一场游离于实际生活的“演出”、“一切都是为明天那个朦胧的幸福”,而“今天”的现实却被完全忽视了。辛苦劳作的农民被打成富农,小经营者的产业被没收,接受了改造的工厂主不胜其扰,被迫离开祖国,而最后连万万奇父母那样“把一切献给了新政权”的革命者都被打倒成敌人时,人们不禁要质疑,所谓“人民”又代表了谁。是谁,是谁给了他们权利,让他们可以把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从他们自己的土地上赶走;又是谁,给他们权利让人们陷入“所有人都无力保护自己”的境地。为了一些人的生存消灭另一些人又到底具有多大程度的正义性。

作者对革命的态度曾遭到一部分人的批评。相较历届布克奖的得主,人们对他作品的艺术成就也有更多的质疑。但无可否认,作者对现实主义手法的把握还是很见功力的。《被取消的演出》从时间历程上,嚢括了主人公万万奇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期,从空间跨度上,从中心城市到边远地带,从海滨小镇到民族聚居地,从人物建构来说,刻画了从一般民众到党的高级领导,从农民到工人等各个阶层和各个年龄段的人物群像,使得作品反映的内容具有了全方位的广度。另外,作者在将少年的成长历程与对社会状况的反映相结合,将集体经验与个人经验相结合方面也较出色。

《将军和他的部队》(1994)

作者奥尔吉·弗拉基莫夫(1931—2003)生于哈里科夫,1953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1954年,因发表文学评论文章而崭露头角。后担任过《新世界》编辑和《文学报》记者。1961年,发表中篇小说《富矿》。1967年曾公开支持索尔仁尼琴,反对书刊检查制度。1969年,发表长篇小说《三分钟的沉默》,遭到官方批判。1977年被开除出苏联作协。1983年移居西德,在法兰克福担任《界限》杂志主编。1989年起作品重新在苏联出版。1995年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军队》获俄语布克奖。

《将军和他的部队》以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试图还原被苏联官方宣传所掩盖了的卫国战争中的某些真相,再现了以科布里索夫为代表的爱国将领在处处掣肘的情况下英勇抗击敌人、保家卫国的历史。

故事发生于卫国战争时期,德国人的坦克已经压到了莫斯科城下,到处是溃退的洪流,将军科布里索夫率领他的部下,奉命保卫莫斯科。将军不幸误入德军阵地,身负重伤,在部下舍斯杰里科夫的帮助下成功脱险,从此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因为受伤,将军不得不暂时退出战场。同一时间,弗拉索夫将军利用截留下来的原本要派给科布里索夫的一个旅,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将苦于俄罗斯严冬的德军击退,创造了莫斯科战场的奇迹。

伤愈后的科布里索夫将军被派往第聂伯河战场。此时苏联红军正试图强渡第聂伯河,集团司令员捷列先科一意孤行,将无数的士兵推入德军设下的陷阱一一西别日登陆场。科布里索夫清醒地分析形势后,成功地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插入了致命的尖刀,夺取了梅里亚津登陆场。包围梅里亚津时部队遭遇殊死抵抗,原来这是一些在高压统治下“叛逃”的俄罗斯同胞,将军无法对自己的人民下手,最后选择了辞职,准备返回莫斯科接受惩罚。因为在梅里亚津问题上的犹豫,科布里索夫被以斯维特洛奥科夫上校为代表的锄奸部盯上了。这并不是将军第一次面临此种威胁。战争爆发前,科布里索夫因属下两辆坦克阅兵时在列宁墓前意外熄火,而受到了肃反人员的逮捕和审讯。因为战争的爆发,将军得以重返战场。

科布里索夫将军在返回莫斯科的途中得知自己的、抗命”并未导致撤职,他夺取登陆场的功绩还得到一定程度的承认,但这也是以将军所不希望看到的无谓牺牲为代价的。将军过家门而不入,要重回第聂伯河,斯维特洛奥科夫上校等人蓄谋制造了一场炮击“意外”,击中将军的座车,车上副官、传令员和司机无一幸免,将军身负重伤。伤愈后的将军变得不问世事,他的肉体带着创伤存活下来了,而他的精神似乎已经和属下一起,葬身在那场战争中……作品广受争议的地方主要在于对弗拉索夫将军功绩的肯定,以及对德军将领古德里安的一些描写。在科布里索夫将军等眼中,属下和军士不仅仅是通往胜利的砝码,他们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战友,有名字,有亲人,有人会为他们的死亡伤心。将军当然也明白牺牲是难免的,但是应该让属下的死亡有价值一些。可是如何才是有价值的呢?什么才是能拯救俄罗斯的“第三种力量”呢?这是科布里索夫将军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同时也是作者的思索。

《集邮册》(1995)

作者安德烈·谢尔盖耶夫(1933—1998),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毕业于莫斯科师范大学外语系,译介了大量英语诗歌。是20世纪中期苏联地下文学的先驱之一。1996年长篇小说《集邮册》获得俄语布克奖。该作原载《各民族友谊》1995年第7—8期,副标题为“1936年一1956年间人物、关系、语言和物品之收藏”。小说以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为线索,用他和家人20年间的收藏品来折射俄罗斯民族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命运。小说分为两卷:“欧洲”和“海外领土”。

前半部分有六个片断。“战前”讲述主人公小男孩的童年点滴,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二次大战爆发前属于小男孩童年的那一段时光。“战争”讲述了战争爆发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并以孩子的口吻对战争形势进行了分析。小男孩此时已经渐渐长大,他沉浸在和自己的流浪儿朋友寻找战利品和自制手枪的游戏中。这期间他读了一些书,可是德国人的到来使得家人把一切书都烧掉,并埋了值钱的东西。主人公开始写日记。“住宅”主要讲一家人离开乌杰里纳亚镇回到莫斯科,直到1953年夏天又搬到夏伯阳街,并开始记述战后的事情,描绘出战后莫斯科的世态人情。“父亲”介绍了主人公父亲的一些情况,父亲带来的关于美食的回忆,他爱听的歌曲,生活中小小的抱怨等。父亲证件“是那个变革时代的缩影”,父亲在工作上的清廉尽责,受人爱戴。“大叶卡捷琳娜街”以主人公的外公、外婆和妈妈为主要记叙对象,从外公外婆的相识结婚到他们去世。主要通过照片、首饰这些小细节来串起回忆。其中还历数了妈妈的追求者,及妈妈和爸爸的相遇。大叶卡捷琳娜街见证了外婆和外公一家多年的生活,1917年、1937年、1942年的种种动荡都被以记录琐事的形式反映出来。“关于大叶卡捷琳娜街:说明”主要以真理、谎言、我们、恶是不可避免的四个角度来对大叶卡捷琳娜街进行说明。以短篇幅容纳了大信息量,表达了自己对这条街的从心痛、鄙视到后来的理解、恋恋不舍的感情。

后半部分有四个片断。“七年制中学”写了主人公中学时代的思想轨迹,也包括对同学和老师的描绘。“乌杰里纳亚镇”写主人公在莫斯科市郊的乌杰里纳亚镇经过的度假时光。此时的生活被色情民间文学所充满,长大的主人公心里洋溢起对春天的渴望。他和伙伴认识了女孩子并且因此结下了仇怨。“国立电影学院”讲述主人公在国立电影学院的大学生活,反映了战后大学生的遭遇和生活状态。“最好的时光”写主人公从电影学院转到外语学院后的经历,他写诗并且认识了许多诗人朋友,他们一起举办顶楼诗会,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但这一切以1957年朋友的被捕而告终。

《兽笼》(1996)

作者阿纳托利·阿佐利斯基,1930年出生,1987年发表长篇《斯捷潘·谢尔盖伊奇》(1968)和《延迟发射》(1974)。另有作品《兽穴》(1994)、《兽笼》(1996)、《州话剧院》(1997)和《波罗的海式的娶妻》(1997)等作品。1997年中篇小说《兽笼》获俄语布克奖。

主人公巴里诺夫出生于艰难的国内战争时期,他奇迹般地从母亲的流产中活了下来。婴儿时代,光顾他家的小偷在慌张中将啼哭的他掐晕,第二次面临人生中的死亡。大清洗时期,曾在国内战争中当过俘虏,并为白军军官治过伤的父亲惶恐不已,母亲也因被发现了商人出身而失去了工作。他们离开列宁格勒到莫吉廖夫找亲戚,可是亲戚与他们划清了界限。巴里诺夫因此认识了自己的表弟克利姆。此后,一家搬到了明斯克,过着谨言慎行的生活。已成为年轻数学家的巴里诺夫被所属学校派往表弟所在的戈尔基农学院,因为和德国人一起上路,被怀疑为间谍而受到审讯,途中写下的一张字条救了他一命,并认识了肃反人员。卫国战争期间,他加入游击队,利用自己的化学知识制造土炸药打击敌人,并奇迹般地缴获了一箱内务部的绝密文件和几十万卢布的巨款。将文件和钱财藏匿后不久,游击队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为取款,他被德国人抓获,后又被当做死尸填埋。但他居然活着被人送到了游击队而获救,并在医院里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战争结束后,他才知道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父母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便死于德国人的轰炸,但他却成为英雄,被授予军衔和勋章,负责检查过往边境的车辆。他把从德国掠夺来要送给权贵的财物擅自拿出一批呢料分给了穷人,因此而得罪了权贵,被定为德国间谍而判死刑。但是巴里诺夫机警地和他们斗智,使得审讯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内务部两位军官为了箱子里的绝密材料,突然在半夜非法引渡他,这给了他逃跑的机会:车到偏僻处,他干掉了这两个军官。得到自由的他再次回到埋钱的树林里,拿了足够生活的钱,也幸运地从草垛里的尸体身上找到了一张身份证,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活。

他找到了克利姆,克利姆因为从德国回国带回了珍贵的遗传学资料而在十年中备受迫害,他也在寻找巴里诺夫。他们过着落魄的逃亡生活却致力于研究遗传的秘密,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共同命运的出路,在被同样令人厌恶的权力迫害时,能够战胜这种权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揭示遗传学的秘密。克利姆对苍蝇进行细致的研究,而巴里诺夫则广泛涉猎能够激发他想象力的多种领域。

直到有一天一个女贼进入了兄弟俩的生活。克利姆爱上了她,因而救了她把她带回自己的蜗居。之后,姑娘不辞而别。巴里诺夫担心这会暴露他们而运用自己的侦查本领调查起姑娘的背景。在寻找姑娘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母亲的密友尼基京,尼基京也在研究细胞学说和遗传因子。与尼基京分别后,兄弟俩离开了原住地迁到古道塔,在这里他们闹翻又和解,巴里诺夫突然觉得不能忍受克利姆的一切。在此地,他也由本末倒置的荒谬生活而参悟了他一直不能领会的基因命题。几经辗转,巴里诺夫终于发现了女贼叶莲娜住过的地方,从她的住处初步了解了她。兄弟俩继续着自己改换身份、躲避民警的逃亡生活,一边继续寻找叶莲娜。巴里诺夫终于找到了她,并且和她结了婚。由于叶莲娜的过去,跟踪叶莲娜的人将怀孕的她和克利姆杀死在克利姆的家里。巴里诺夫在为他们报仇之后再次去找尼基京。回到莫斯科的他见到许多故人,后来又加入到林场作业队,想要自杀没有成功,差点被枕木压死不过最终也没有死成。后来,他进入军医学院,结了婚有了孩子。时光流转,又是风雨如晦的一年,一切从头开始。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战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代战役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战役、秦汉时期的战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役、隋唐五代时期的战役、宋元时期的战役、明清时期的战役等。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热门推荐
  • 李氏家谱字派

    李氏家谱字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恋雪情缘

    恋雪情缘

    沐爷爷知道沐泽转校了,但为了撮合沐雪与林枫,他让他们进入同一个学校,可事情却没有随着他意想的情况发展。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真爱、她的克星、爱她的人、伤害她的人……一次意外,她失忆了,几年后的她变了,林枫成了她的未婚夫,但命运让他们的再次相遇,又会发生什么呢?一系列的爱恨纠葛和前尘往事浮出水面。
  • 王俊凯,你只可以是我的

    王俊凯,你只可以是我的

    "糖糖,你这五年过的好吗?""好?在被你刺伤,不得不去韩国治疗后,你觉得我能好到哪去?""糖糖,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受到了这么多苦,我喜欢的是你,不是她,你为什么不肯原谅我?""原谅,呵呵,王俊凯,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谈原谅,你口口声声说爱我,那在我受伤不得不去韩国时你在哪?在我孤独害怕的面对冰冷的手术刀时,你在哪?在我的爸爸妈妈被董小戚陷害入狱时,你在哪?在我人生中的低谷,我差点自杀,你又在哪?“糖糖甩开王俊凯的手,”糖糖,你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你变成了这样?“王俊凯看着糖糖的背影呢喃。
  • 妖将

    妖将

    一个小妖怪握紧拳头,如果注定弱小的话,那么就算是死,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在命运的逆流中,那些天地间令人绝望的妖兽,将会匍匐在我的脚下。而那些阻挡我的敌人,它们的头颅和森森白骨将垒砌成我的勋碑!而我也终将会成为众妖之主,一代妖将!
  • 一诺倾城只为君

    一诺倾城只为君

    他是万人敌的大将军,在边疆浴血杀敌,她是将军的孙女,为了逃婚,离家出走,边疆相遇,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时代变化,终于到了分开的时候。“我等你!”承载了多少情分!再次相遇,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警报!老师来袭

    警报!老师来袭

    【宠文】某只表示,学习压力太大,玩个游戏放松放松;哪曾想,玩个游戏也是需要脑子和运气值的;没脑子,over;运气差,over。玩个游戏几乎天天捡金币……也是上天给的一大特性……算了,正可谓条条大路通我家,还是另谋他路好了……可是……还是被损友阴了把……这个性格臭臭的路痴大神是哪来的QAQ处处遭压榨……==内个……老师……能不能不要动不动诱惑……Σ(°△°|||)︴要矜持~某男追妻攻略:娶女为妻,必先攻其身,得其心,从内到外宠到坏~
  • A Rebellious Heroine

    A Rebellious Hero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成功人才素质论

    成功人才素质论

    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深受欢迎的专题讲座的总结。作者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深入探讨了人才素质的概念,系统分析了成功人才应该具备的合格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等六大素质,并按照各方面素质的内在结构展开为若干具体方面,分别分析各个具体方面素质的要求、现状、存在问题和倾向、提高的基本途径;最后综述人才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趋势,为各级党政干部、各类青年人才提供了全面素质发展的蓝图。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依事说理,角度新颖,逻辑严密,是各类人才健康发展的必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