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600000005

第5章 《八佾》篇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也(3),孰不可忍也!”

【注释】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i,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评析】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

三家(1)者以《雍》彻(2)。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注释】

(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

【注释】

(1)林放:鲁国人。

(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

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

【注释】

(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评析】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诸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诸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原文】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女(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5)乎?”

【注释】

(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3)女:同汝,你。

(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5)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评析】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1)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2)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评析】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地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qia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注释】

(1)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2)徵:证明。

(3)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4)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评析】

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原文】

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

【注释】

(1)禘:音di,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评析】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原文】

或问禘之说(1)。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2)乎!”指其掌。

【注释】

(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2)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评析】

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评析】

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原文】

王孙贾(1)问曰:“与其媚(2)于奥(3),宁媚于灶(4),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5),无所祷也。”

【注释】

(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2)媚:谄媚、巴结、奉承。

(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评析】

从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的有关拜神的问题,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但内廷的官员与君主往来密切,是得罪不得的。

【原文】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

(1)监:音jia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评析】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原文】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o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评析】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1),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

【注释】

(1)皮:皮,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

(2)科:等级。

【评析】

“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1)之饩羊(2)。子曰:“赐也!尔爱(3)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

(2)饩羊:饩:音xi。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3)爱:爱惜的意思。

【评析】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这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评析】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原文】

定公(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原文】

子曰:“《关雎》(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1)《关雎》:雎:音ju。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评析】

孔子对《关雎》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雎》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原文】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3)战栗:恐惧、发抖。

【评析】

古时立国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庙,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鲁哀公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要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就不高兴了,因为宰我在这里讥讽了周天子,所以说了这一段话。

【原文】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3)摄:兼任。

(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矮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5)反坫:坫:音dia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评析】

在《论语》中,孔子对管子曾有数处评价。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也有对管仲的肯定性评价。

【原文】

子语(1)鲁大师(2)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从(4)之,纯(5)如也,皦(6)如也,绎(7)如也,以成。”

【注释】

(1)语:音yu,告诉,动词用法。

(2)大师:大:音tai。大师是乐官名。

(3)翕:音xi,意为合、聚、协调。

(4)从:音zong,意为放纵、展开。

(5)纯:美好、和谐。

(6)皦:音jiao,音节分明。

(7)绎:连续不断。

【评析】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全面,乐理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欣赏水平。

【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原文】

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4)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评析】

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评析】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尚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同类推荐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慈悲是一种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尘世间一草一木的爱。本书源于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以及讲学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两个特色,一是“向下”,法师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生活的智慧;二是“缓慢”,句句通俗易懂,紧贴内心,读来依依不舍。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热门推荐
  • 上邪,君莫恨

    上邪,君莫恨

    她与他从小青梅竹马,她与他相约三生……然,一场惊天的阴谋,他负她于长相崖!她七岁入宗门,十六岁成圣女,十八岁为宗主……然,一场诡异的巨变,她成了紫云宗最后一位宗主。她被宗门追杀,负恨走千里。她,恨尽天下,倾尽韶华,终不得苟欢。吾若不死,天地必将再生一场造化。从此,天地再无九仙诀,天地再无紫烟之人!那一世,浴火重生,我从天域而来,带着爱恨情仇,寻找那个遗失的圣女!千年的等待,我还是曾经的我,而你,却早已不是灯火阑珊处的人。千年的守候,换来的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一场空梦罢了。上邪,再见,紫云宗,再见……
  • 弑天圣尊

    弑天圣尊

    凌阳,一代霸主,遭人陷害致死。偶然发现自己附身在一个低位面层次的小人物身上,成为斩天剑主,弑杀天道,转动轮回。一起见证属于凌阳的传奇。
  • 超级表情包系统

    超级表情包系统

    什么!跟我装逼——金馆长板砖呼死你,还惹我,我小白人咒诅不死你,嘿,前面哪位,金馆长说你的屌飞了,陈岳飞泪流满面的看着表情包!老子只想要美女表情包啊。
  • 久远圣痕

    久远圣痕

    传说中,作为与此世埃阿斯对立之物而存在之世界,名为卡缪拉。而连接两界之节点,被称为‘大源’。所谓幻术师(Illusionist)即对此世真理之研究家,以及保护濒危物种和引导世界演进之人。据称,初级幻术师能利用自身力量营造一个或多个幻象或使用自然中游离的‘以太’作为凭依来引发幻术;而真正的幻术大师则能通过形态变化,性质变化,再组合,幻想乡等达到真正的‘幻想具象’与‘造物’。洛斌,一个平凡的起点仆街写手,来到了这样一个属于‘幻术’和‘宝具’的世界。这样的他,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里,又将如何凭借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拳打亚人精灵,脚踩幻神兽族,炮轰天空圣域,手把PLMM呢?敬请期待《久远圣痕》!宝具解放:临解、兵解、斗解、阵解、幻解、真解、无双、???
  • 随身空间种种田:重回12岁

    随身空间种种田:重回12岁

    张小寒重生回到12岁。母亲暴躁、脾气坏,父亲偏心、愚孝。弟弟娇纵、贪婪。奶奶嫌贫爱富,心机深沉;爷爷软弱,无主见。还有出嫁的三个姑姑,一个比一个难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里,张小寒感觉不到丝毫的幸福。唯一庆幸的是,读书的权利未被侵夺。不过,姐弟俩的待遇,天差地别。长辈不着调,家庭不和,弟弟被娇纵坏了,走上不归路,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前世,她因为这样的家庭,被人瞧不起,被人嘲笑,和相恋四年的男友分开,甚至最后被害了性命。这一世,有过往的记忆,有随身的空间,她绝对不会再让旧事重演,绝对不会再让别人摆布她的人生!十二岁,卖空间山货,挣钱藏私房;十二岁,努力读书,为谋好前程。十二岁,是在沉默中积累,是在勤奋中创造未来!!
  • 惊艳满朝:绝代天骄

    惊艳满朝:绝代天骄

    二十一世纪,她,天之骄女,绝色容貌,对外人冷如寒冰,却对他情有独钟;她和他有着杀手的身份,两人相恋,他却为了地位杀了她。她穿梭千年,回到古代,成了雪月国郡主,拥有万千宠爱,却因情而伤,冷若冰霜。他是雪月国的皇上,却假扮异国客人,被她所吸引,引她入勾,成为了倾世皇后。她冷若寒霜:皇上请让开,我看不上你。他却满脸妖孽:我乃当今皇上,我的王妃给我走吧。
  • 写给女人

    写给女人

    这是曾经激励过数千万人的著作,它如今也必将激励着你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奋力拼搏,享受生活。如果放弃一根小小的荆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幸福,相信所有的妻子都会回答:我愿意。但真正伟大的妻子并不仅仅如此。她还会成为伴侣背后的支撑,令其获得更大的成就;她亦会娴熟地打理生活,令幸福和美满遍布人生的各个角落。这部久负盛名的经典,不但能令无数女性获得更具活力、更高品质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亦能造就伟大的女人,培养伟大的男人。
  • 囹圄界

    囹圄界

    乾坤傲视图不愧为苍穹界宙一等一的心诀,但见红黄白绿蓝紫黑,七色小珠拱卫一颗青檬之珠,傲于气海之宇。他日,七珠化身七芳绝美,自此护佑新主,惩戒苍穹。新时代下,《囹圄界》将演绎一段主角与“七仙女”的故事。
  • 惊世孤者

    惊世孤者

    他有着自己的梦,他爱过,恨过,哭过,笑过,痛过也伤过,他也会流泪,会流汗,会流血。孤独的乐章缓缓奏响,瞭望远处天边尽头,那一抹倾尽人世繁华的淡紫,经历过死亡的人才能永远的进击,忍受住那无边的寂寥与世间的苍凉才能成为那令人高山仰指可望而不可及的谜一样的人,落日斜照,狄风将起,欲沐浴在迷失的余辉之中,带起一世倾城。秋叶凋零子落棋盘,连纵苍生,乾于天,坤于地,主万物之命,旨气运于世间!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殒情”,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随意从容中有一点矜持,机趣俏丽中有温和的底蕴,文采在不刻意中显现,情调在不夸饰中渗透,实在是耐读而又好玩。当你打开这本书,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吃草莓,酸酸的,甜甜的,有无可比拟的文化动力,它记载着生活的脉搏,潮流的律动,或许没有隽永的回味,却有十分的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