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600000019

第19章 《卫灵公》篇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u。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愠:音yun,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评析】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原文】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评析】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原文】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夫(2)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评析】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原文】

子张问行(1)。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3),行乎哉?立则见其参(4)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6)。

【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2)蛮貊: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音mo,在北方。

(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4)参:列,显现。

(5)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6)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1)!邦有道,如矢(2);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3)而怀之。”

【注释】

(1)史鱼:卫国大夫,名,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捲”。

【评析】

从文中所述内容看,史鱼与伯玉是有所不同的。史鱼当国家有道或无道时,都同样直爽,而伯玉则只在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所以,孔子说史鱼是“直”,伯玉是“君子”。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

“杀身成仁”近现代以来被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原文】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评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

【原文】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1),乘殷之辂(2),服周之冕(3),乐则韶舞(4)。放(5)郑声(6),远(7)侫人。郑声淫,侫人殆(8)。”

【注释】

(1)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

(2)殷之辂:辂:音lu,天子所乘的车。殷代的车是木制成,比较朴实。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时的舞乐,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的。

(5)放:禁绝、排斥、抛弃的意思。

(6)郑声:郑国的乐曲,孔子认为是淫声。

(7)远:远离。

(8)殆:危险。

【评析】

这里仍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夏代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殷代的车子朴实适用,周代的礼帽华美,《韶》乐优美动听,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涉及礼的问题,他还是主张“复礼”,当然不是越古越好,而是有所选择。此外,还要禁绝靡靡之音,疏远侫人。

【原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1)者与!知柳下惠(2)之贤而不与立也。”

【注释】

(1)窃位:身居官位而不称职。

(2)柳下惠:春秋中期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又名禽,他受封的地名是柳下,惠是他的私谥,所以,人称其为柳下惠。

【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评析】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1),如之何’者,吾末(2)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1)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

(2)末:这里指没有办法。

【原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1)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2)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释】

(1)没世:死亡之后。

(2)矜:音jin,庄重的意思。

【评析】

以上这些全都是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原文】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1)也,有马者借人乘之(2),今亡矣夫。”

【注释】

(1)阙文: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这叫做阙文。

(2)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人认为此句系错出,另有一种解释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而靠别人训练。本书依从后者。

【原文】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评析】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夫人格的人来说,此句话是至关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评析】

这一段讲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孔子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以众人之是非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要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经过自己理性的判断,然后再做出结论,二是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孔子必定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

【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评析】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评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唯一正确的态度。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评析】

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1)馁:音ne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原文】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2)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1)知及之:知:同“智”。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莅:音li,临,到的意思。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1)而可大受(2)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释】

(1)小知:知:作为的意思,做小事情。

(2)大受:受:责任,使命的意思,承担大任。

【原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评析】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原文】

子曰:“君子贞(1)而不谅(2)。”

【注释】

(1)贞:一说是“正”的意思;一说是“大信”的意思。这里选用“正”的说法。

(2)谅:信,守信用。

【评析】

前面孔子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这不是君子的作为,而是小人的举动。孔子注重“信”的道德准则,但它必须以“道”为前提,即服从于仁、礼的规定。离开了仁、礼这样的大原则,而讲什么“信”,就不是真正的信。

【原文】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1)。”

【注释】

(1)食:食禄,俸禄。

【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

【评析】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师冕(1)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2)师之道也。”

【注释】

(1)师冕:乐师,这位乐师的名字是冕。

(2)相:帮助。

同类推荐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
热门推荐
  • 冰心皇后

    冰心皇后

    为了未婚夫的性命,她被迫嫁入皇家,等来的却是无数个空闺夜晚,以及被当成物品般送给邻国,只为一时的安宁。她的命运不能掌握,但她的生命总可以支配吧。在可悲的换妻游戏里,唯有东海那波滔汹涌的海水才是自己最后的归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玄血异世

    玄血异世

    关于魂界的故事,有点虐,看完勿喷2333.(作者左耳钉原创,请勿抄袭)
  • 读心律师

    读心律师

    律师有了读心术,案件必胜诉!小律师李超意外获得读心术,能看穿对手隐藏的心思,于是卑鄙阴谋无处藏身,公平正义必然声张。李超以读心术帮助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成为律师大英雄,爱情、财富、地位、名誉随之而来……
  • 溺宠一生一世,恶魔校草看那边

    溺宠一生一世,恶魔校草看那边

    她是个孤儿,凭借一己之力考上这所数一数二的高中,却受尽白眼。原想老老实实过一辈子,却惹上了一头表里不一的恶魔。他,传说中的黄金单身汉。苍天饶过谁,他一头栽进了命中的劫,从此以后开始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看着眼前死皮赖咧赖在她家的人,秦挽笙一挑眉,“要么睡地板,要么滚!”某人一脸真诚“媳妇,我不想睡地板,我想睡你。”秦挽笙嘴角一抽“我看你还是滚吧。”这是一个小绵羊扑倒大灰狼的故事。
  • 五行圣剑之侠客天涯

    五行圣剑之侠客天涯

    六世情缘,皆因一梦,我梦我爱,我爱我梦...一剑乾坤,乾坤一剑,圣剑主人,还是人主圣剑?携手持剑,侠客天涯...
  • EXO淡淡的味道

    EXO淡淡的味道

    第一次写,见谅哈,不喜勿喷。。。。嗯(⊙_⊙)。
  •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

    本书介绍了有关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动物实验技术等内容。分为上篇实验动物和下篇动物实验方法学,包括实验动物分类、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等。
  • 云后之为爱而生

    云后之为爱而生

    在两国和亲中,帝后一见钟情,但在后宫妃子的挑拨下,两国纷争战斗中,青梅竹马的哥哥死于非命,浅云和逸尘之间的感情终于出现了裂痕。等天下归一,他却失去了她,最后他们是否还会再相遇?
  • 王源,我喜欢

    王源,我喜欢

    我一个平凡的女孩,喜欢比自己大一年的学长。。暗恋,他。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可是,9年后。回到了中国,他对我说:“我一直在等一个人,从英国回来!”
  • 我是探索者

    我是探索者

    地球有太多神秘未知的地区,事物。好奇的人类不断的探索,有的冠上了科学的帽子,有的依旧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