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请教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们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服务人员之所以永远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就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一事一清的好习惯。就像他所说,“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既没有耽误工作,还能更清晰、更专心地把面前的事情做好。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所面对的工作密度,永远也不会像这个服务员那样吧?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总是感觉到工作太多,忙不过来呢?总有人每天风风火火,急急忙忙,还不断地出错误。这一切,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学会一事一清。
对于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人们来说,多年来都已经养成了或好或坏的某种习惯,一旦想把那些坏的习惯消除掉,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瞬间化掉,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习惯比另一些习惯更难以改变。这一点,不仅坏习惯如此,好习惯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一旦好习惯养成了,它将牢固而忠诚。在习惯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习惯被重复的次数越来越多,存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它们也越来越像一个自动装置,越来越难以改变。
改变坏习惯有一种比较快捷的方式,那就是培养更多的好习惯。不要只是想着把坏习惯从它原来的位置清除掉,因为坏习惯消除掉了,如果没有好习惯来补充,一不注意,坏习惯可能又会回来了。就像一个人戒烟,烟瘾来的时候,总是要用瓜子或者糖果把烟瘾驱逐出去。如果只是靠意志戒烟,烟瘾来的时候,嘴里什么都没有,难度就会比较大。
要养成一事一清的习惯,也要讲究一点方法。比如一个习惯于同时做许多工作的人,我们就要先弄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什么心理驱使他这么做的?一般来说,喜欢同时做许多工作的人,往往抱着一种善意的想法,那就是尽快把工作做完。这种人一看同时面对许多工作,心里就会产生焦虑,总想着尽快把工作做完。可是,由于采取的方法是错误的,结果就出现了越忙越乱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就是先消除这种焦虑的心理。俗话说心急喝不了热粥,一口吃不成胖子,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件一件的来。开始的时候这种焦虑心理可能不大容易消除,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强迫自己去专注于一件事,在一件事未完成之前,坚决不去做第二件事。直到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再为其他的事情焦虑时,也就养成了一事一清的习惯了。
成功还是失败,就取决于你挤时间的能力
要想成为优秀员工,首先必须学会挤时间。与一小时相比,一分钟看似微不足道,但细细地算一笔时间账,你会发现,每天多挤出一分钟,累积起来就是一段不短的时间,足够我们成就不凡的人生。成功还是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挤时间的能力。
巴尔扎克说:“从个人的角度看,一个人拥有最大的财富就是时间。”没有时间,计划再完美,目标再远大,能力再卓越,也是空的。一个成功的人,善用他的时间,是最大的成功因素之一。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这么努力地工作,甚至忙得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我还是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是因为他们偷懒吗?是因为他们笨吗?都不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没有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那么怎样才能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最佳状态去办最难和最重要的工作,这将使你的工作效率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人和其他生物的生理活动都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人的智力、体力和情感都显现出一种周期性的变化。一个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人,应该是一个这样的人——能找出自己在一天中,什么时间工作效率最高,并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工作,而把精力稍差的时间,用来处理例行公事的事情上。只要你坚持下去,你很快就在你的同事中脱颖而出。
加拿大联合航运公司董事长凯特·赵就是一个善用时间的人。8岁时,凯特·赵跟随母亲移民英国。为了适应环境,她每天晚上都坚持和父亲进行英语交流,在父亲的提问下默写单词,有时还在早上起床后大声朗诵英语文章。到16岁时,她不仅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学业也相当优秀,最终成了加拿大联合航运公司董事长。
其次,有效地管理好每一分钟。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靠挤出来的。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时间多么紧凑,只要你会挤,就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时间。比如,在候车、等人、开会,甚至上厕所的间隙,别人都在无所事事时,你如果能“挤出海绵”里的水,利用它看报纸、与人交谈、访问调查,你就比那些白白把时间浪费掉的人有更多的收获。
为了解释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老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装满鹅卵石,问他的学生:“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学生们回答。
老师又拿出一袋碎石子,从罐口倒进去,问:“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学生沉默。
老师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倒进罐子里,再问学生,“这个罐子满了吗?”
“好像满了。”同学回答。
老师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填满了的罐子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我们的工作多么繁忙,行程安排得多么紧凑,只要督促自己,一定可以挤出很多时间,做许多事情,这就是工作中的时间管理的艺术。
再次,凡事要分清轻重缓急,一切以要事为先,全力以赴完成最重要的任务。工作一般分为三类:急件,必须马上办;优先件,尽量去办;普通件,有空去办。只有把主要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抓住最关键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此外,很多人快到下班时间就心不在焉了。其实,下班前的10分钟是一天的“黄金时间”,用好了,不仅能为你今天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还能为你第二天的工作做一个好的铺垫。比如,整理办公桌和备忘录,检查工作表,拟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你就会成为一个井井有条的人。
最后一点,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就做完,绝不拖延到明天,这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正如日本效率专家桑名一央所说:“昨天已是无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预约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货币,只有此时此刻才具有流动性。”
最可悲的人,不是软弱无能的人,不是穷困潦倒的人,不是一事无成的人,而是不懂得利用时间的人。如今,时间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衡量优秀员工的重要准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每个员工都必须把问题一次性解决
将工作负责到底,不仅要求员工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求他们竭尽所能为他人的工作奠定基础,提供帮助,将工作的效能提高到最大限度。
这是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
一次,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到,耶酥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来,用它在铁匠哪儿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三文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在工作中,很多人总是埋怨问题多如牛毛,要反复地去解决。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因为他们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仅仅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一个大问题里面的一个小部分。比如说,一个人因头疼到医院看病,医生只是单纯地检查了他病人的头部。只要暂时为他消除了头痛,他们就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彻底的全身检查。只有到病人的病情牵动全身,才会引起医生及病人自己的重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以致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表面上看,医生的所作所为似乎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就事论事”有些相似,但它们存在本质区别。就事论事是指,按照事情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因这件事而牵扯到其他事。而与医生相似的做法,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因此错过最佳“诊治”时间,甚至遗憾终生。要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光满足于小修小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问题一次性解决,不留任何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