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之众,即使全部屯住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也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所以,惟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屈节让步,自称外臣,亲写手书道:“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暴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惟大汗是命。与突厥约定,共定京师,则土地归我唐公,子女玉帛则统统献给可汗。”
退一步海阔天空。惟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在李渊艰难地从太原进入长安的这段时间里,李渊只留了第三子李元吉率少数人马驻扎太原,却从未遭过突厥的侵犯,依附突厥的刘武周等也收敛了不少。
李元吉于是有能力从太原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人员和粮草。等到公元619年,刘武周攻克晋阳时,李渊早已在关中建立了唐王朝,此时的唐王不仅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且拥有了新的幅员辽阔的根据地,而此时的刘武周再也不是李渊的对手。李渊派李世民出马,没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
另外,由于李渊甘于屈节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也借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不少声势。
李渊屈节让步的行为,看似为人所不齿,但是暂时的屈节让步,往往是实现“野心”的必要条件,赢取对手的资助,不断走向强盛,然后再使对手向自己屈节。李渊屈节让步的行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了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西行打进了关中。突厥在后来不得不向唐称臣,突厥可汗还曾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忍能成大器。只要你在做人的准则中牢记这一条,你定能成大器。汉朝时的韩信,若不是能忍得住那“胯下之辱”,怎能从一个贫困潦倒之人一跃而成淮阴侯?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造就出了古今多少英雄,那更不必说了。
可见,忍耐并非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修养,能够忍耐人性中恶的东西,也是一种自我磨炼。故此,可以断言——“忍”能使你成大器。只要牢记“忍”,足能有所成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做人马夫,最终赢得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大业。
“忍”能助你出人头地。这是古今官场的绝对真理。如果你能在非原则的事情上不与上司争得面红耳赤,不为上司的一点点小脾气而大动肝火,那么你会以最便捷的办法登上权力之峰。
“忍”能给你带来财富。商海中讲究“和气生财”,这一点我们用犹太人的经商法则来加以证明。在犹太人看来,对暂时不利于自己的小人要忍耐。他们的《塔木德》一书中有句话,“与其与狗争道被咬伤,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使你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这一精辟理念,告诉人们用忍让暂时躲避伤害,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做不但能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
生命中总是有着几多痛苦,几多折磨,几多困苦,几多险境……几乎每个人在生命的旅途上,都要受到命运之神的捉弄。
当你不甘心做命运的奴仆而又未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之时,必须学会忍耐——让所有的痛苦都在忍耐中得到淡化,所有的眼泪都在忍耐中化作轻烟。
能恕人之所不能恕,才能容人之所不能容;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会有为人之所不能为。
忍让是祛除病灾的良方。只有具有大才大略的人,才有大恕大忍之量。只有善于忍让的人,才能消除祸灾。忍耐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处世沉稳,面临厄运泰然自若,面对毁誉不卑不亢。忍耐使人刚直不阿,淡泊名利。忍耐可以使人以坚强的心态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走过人生。当你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隧道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一颗珍珠。
不和别人争面子
人们常说,“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都要。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自己为了要面子,而实际上往往是丢了面子,丢了面子是小事,但是为了面子而活受罪则实在是不划算的。
要给人留面子,你首先要养成绝对不去指责他人的习惯。指责是对人面子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站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在日后寻机报复。
有些人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去看别人的脸色,不管时机和场合,只为满足自己欲望,不顾及他人的面子,说个不停。
王芳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职员,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文字水平,都处在单位的一流水平,上司对她的能力也是充分肯定的。平时,王芳热情大方,率真自然,也是比较受人欢迎的。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芳的率真和不加掩饰过于情绪化,不论对谁,只要她看见不对的地方,就不加保留地指责出来,一点也不给人面子。这在职场中可是个大忌。前不久,单位提拔了一个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和业绩都不如她的女同事。王芳很生气,平时上司就对这位女同事特别关照,什么提职、加薪等好机会都会想着她,好事几乎都让她占尽了。眼看着处处不如自己的同事,一年之内竟然被“破格”提拔了三次,而自己的业绩明明高出她好多,但上司好像视而不见,只是一个劲地让她好好工作,而好机会总没她什么事。
这次,王芳真的恼了,她义愤填膺地跑到上司的办公室去“质问”,并义正言辞的与上司“理论”起来,可上司那儿早已准备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尽管这样,上司还是被王芳搞得非常狼狈。从那以后,王芳的情绪一度受到影响,还因此倍受冷落,同事也不敢轻易同她说话了。王芳很难受,又气又急又窝火,自己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工作干了一大堆,领导安排的工作也能高标准地完成,可为什么总是费力不讨好呢?看看那位女同事,也没干出什么出色的成绩,可人家不慌不忙的总是好事不断。
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不顺心、不如意的事,甚至还会碰到被冤枉、被欺负的事,在此关头,是忍还是怒,可能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就能决定你的祸福。有许多人,为了一些小利益的争执或是一些涉及尊严和面子的事而发生口角之争,互不相让,以至大吵大闹,进而大打出手,结果往往两败俱伤。有的为了物质利益上的争执,甚至闹出了人命案子,打死的一方肯定会阴魂不散,而另一方则要“杀人偿命”。
由此可见,忍字是多么的重要。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适当的忍让不但能化解灾祸,消除争端,甚至有时还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局。
据说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因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让张英出面干预。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写上一首打油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马上将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深感惭愧,也把墙让后三尺。因此,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子,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一场本来可能导致两家大动干戈的小小纷争,被张英的宽宏忍让所化解,最后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是一种再好不过的结局了,倘若一家认为自己丢了面子,那么结局便往往难以收场。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忍让是一种美德。朋友的误解,亲人的错怪,流言制造的是非,讹传导致的轻信……此时恼怒不会春天化雨,生气无助雾散云消,只有一时的忍让才能帮助你恢复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但忍让并不是懦弱可欺,正相反,它更需具备自信和坚韧的品格。“忍”字,至少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坚韧和顽强。晋朝朱伺在《晋书·朱伺传》中说:“两敌相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这里的忍,正是顽强的精神体现。其二是抑制。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胸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战书”的报国壮志,也曾写下过“忍志常须作座铭”。这种忍耐,不也正凝聚着他们顽强、坚韧的宝贵的品格吗?岂能说他们是懦弱可欺呢?
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对面走来了一位曾经对他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批评家。他站在歌德面前大声嚷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回答道:“而我正好相反!”边说,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歌德的幽默消除了自己的恼和怒,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从某种意义上讲,既为自己摆脱了尴尬难堪的局面,顺势下台,又显示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适时的忍让,恰当的“丢面子”不但无损你的利益和名誉,有时还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从心底里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是每个有淡定心态的人应该悟透的。
受点委屈,没什么大不了
“智慧”已经钝化,“天才”无能为力,“机智”与“手腕”已经失败,各种能力都束手无策、宣告绝望的时候,“忍耐”就是赢得成功的法宝。
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同时,忍耐也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
世界上许多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犹太籍、日籍的企业家、金融巨头亦将忍字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均在家中、办公室里悬挂巨大的忍字条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忍学是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的必修之课。
为什么如此提倡“忍”呢?因为,生活中如果我们只做高兴、喜欢的事,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些不快的、讨厌的,为我们的内心所反对的,但我们又不得不去做的事,却是需要勇气、需要耐性的。
梁文是负责一个项目的组长。他的助手阿强似乎对他颇有意见,但是对于问题的起因,梁文并不是很清楚。阿强的职责是帮助梁文协调会议和培训安排,可是梁文要阿强准备好发言材料时,阿强的态度却不大好。
在开会的时候,阿强也不配合,总是暗指梁文的工作能力不强,当梁文问他一个数据时,他说:“我已经给你提过几次了,难道你都不记得了吗?”这样的情形出现几次后,他俩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小组里另一位同事因病不能上班,他的工作必须由梁文分给别的同事,同事平时负责的那部分职责是由阿强安排的,梁文希望阿强告诉他一下,可阿强却没好气地说:“哦,难道你没有参加会议吗?”
事到如今,两人的矛盾已经十分公开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相处都有麻烦。梁文和阿强还要继续合作下去,可是要解决矛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接找他?阿强好似已对梁文有了戒心,效果一定不会很好。或者继续装聋作哑,希望事态能够好转,还是私下里和阿强对着干,利用一些机会给他穿小鞋?
这几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毕竟面对的是隐蔽、间接的行为,就像是在播放的收音机里发出的静电噪音一样。随着音量的增大,它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噪音就会越来越大。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种关系进一步恶化,危害将波及所有的同事。
梁文选择了一种解决方法,那就是先装作没事的样子,但是私下里找另一位同事帮忙。李刚和他俩的关系都不错,由他出面,是比较合适的,起码阿强不会对李刚抵触。经过侧面了解,原来梁文经常在阿强面前发一些无心的评论,有时不小心就伤了阿强,可阿强又是个敏感的人,虽然他不明说,但心里一直是有疙瘩的。好在李刚做了这样的中间人,之后梁文才对症下药,改善了与阿强的关系。要是当时他直接和阿强吵起来的话,估计对谁都不好,现在有了中间人协调,总算处理得不错,阿强也不再对梁文生气,毕竟还是要工作。
当工作场所出现类似不和谐的音符时,最好在事态恶化之前予以化解。同时,考虑一下,如果亲力亲为效果不好的话,能让外人帮忙也不错。千万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感受,有些时候受点委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同事相处的时间是很长的,为了有个好的工作环境做点儿牺牲也是可以容忍的。
眼前亏该吃就吃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为了留得青山在,要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