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位哲人说:“自知者明,自信者强。”自信心是淡定的原动力,是一切伟人、一切事业成功的第一条件。只有获得充分的自信,才能淡定地把自己的优势表达出来,更好地去开创一番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每个生命从不卑微
常听到别人说:“我很不自信,我常觉得自卑。”此话一出,就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再面临强大的对手,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相反,一个自信的人,他是不会承认对手的强大的,他更不会说:“我不自信!”相反,他常会说:“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久而久之,他就真的成了最好、最棒、最优秀的了!因为他以此为目标,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所以不会回头,不会犹豫和退缩!
尽管你职务不高,薪水不多,可是,离开了工作岗位,你和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不同。对任何人,都用一样的态度,而不必谄媚,不必刻意讨好。对任何人都不卑不亢,你就是你,你不比任何人矮一截,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决不能自以卑微。
一个人贫穷点没关系,地位低些也没关系,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的。或者说得极端些,不改变又怎么样呢?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对不起别人,穷些苦些又怎么样呢?但如果一个人自轻自贱,那就麻烦了,那就没有救了。一个自轻自贱的人,就算他的地位再高,财富再多,人家仍会觉得他有缺陷,仍会觉得他需要改变。当我们说一个人没有出息的时候,主要的不是说他没有做出成就、没有成家立业什么的,而是指那个人自轻自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自己耳光,不给自己脸面。
而自轻自贱的孪生兄弟,就是自卑。奥地利心理学家奥威尔在《自卑与人生》中说:“自轻自贱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说,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轻自贱的人。”自卑就是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作比较时得到的那种感觉,是一种自己感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丧气的情绪。有自卑感的人,常常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并因此而苦恼。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常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弃儿时的梦想,有时甚至为被人歧视而意志消沉,为不被人赏识而苦恼。其实,生命从不卑微,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
一位高考失利的青年,感到十分失意,就骑着自行车在大堤上乱逛,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一个坐在堤下的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后,他坐在了老人身边。那是一个春天的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像星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孩子在草里徜徉,在花里漫步,他们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只有这位青年是个例外。
那时候,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他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他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他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了看身边的青年,跟他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年轻人当时手里正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他举了举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老人没作声,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在老人的注视下他说了起来,他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时因一场病休学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最后也没考上大学。”他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但我不甘心,也不想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说到这里,他泪流满面,他心里装了太多的失意,那些失意像汹涌的洪水,终于找到了决口。
这时老人开口说道:“你知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草吗?”“不知道。”“它是蒲公英。”“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他说。“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在诗人的笔下?”“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他。
少顷,老人站了起来,跟他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他听从了老人的话,也站了起来,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去。大约二十几分钟后,他看见了一个足以让他一生都为之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是蒲公英,无边无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烂漫,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一朵小花,也可以这样辉煌吗?他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他涌来。他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从那以后,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一直在他眼里烂漫着,他仿佛从那里看见了自己。他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平凡的人生也可能充满着不平凡这个道理。
也许你很平凡,也很普通,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会在史册上永垂不朽,但是,你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就注定了在你个人的历史上也将是一片辉煌。因为,对你的父母来说,对你的爱人来说,对你的子女来说,对你的友人来说,对你的事业来说,你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确实很重要。
活着是种恩赐,每个人都是惟一,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更不容亵渎的。我们不需要仰视别人,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生命的海拔!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至于活得一无是处,谁也不能活得了无遗憾。一个人不必太在乎自己的平凡,平凡可以使生命更加真实;一个人不必太在乎未来会如何,只要我们努力,未来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一个人不必太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只要自己堂堂正正,别人一定会对我们尊重;一个人不必太在乎得失,人生本来就是得得失失。
战胜心灵深处的恐惧
大多数人的一生,是风雨交加,坎坷不平的。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对手和敌人,但是很多时候,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正如哲人罗兰所说:“最强大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战胜别人之前,先得战胜自己。”
是啊,当一个人内心没有恐惧时,他会对世界都无所畏惧。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偏偏会夸大遇到的困难,并且小看自己的实力和潜力,从而产生恐惧,于是就有了困难这一说。是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可是很多时候并不是困难本身把我们打倒的,而是我们在面对它时自己把自己吓倒的。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要活活地被压死,这不是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都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很替他担心。后来,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人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面对生活,每个人都会产生某种恐惧。恐惧没有钱,恐惧没有出路,恐惧没有人理解,总之恐惧有很多,但最可怕的是对贫穷和衰老的恐惧。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奴隶一般来使唤,因为我们对贫穷十分恐惧,所以,我们希望积聚金钱以备年老之需。这种普遍的恐惧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促使身体过度劳累,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我们所极力要避免的困惑。
当一个人刚刚走到生命旅程中的第四十个年头——到这个年龄之后,他才算刚刚心理成熟——但却又不断压迫自己,这真是一大悲剧。一个人到40岁时,只是刚刚进入一个能够看清楚、了解及吸收大自然奥秘的年龄而已。大自然的奥秘是写在森林、潺潺小溪及男女老少的脸孔上的。然而,这种惧怕的恐惧感却对他压迫得如此厉害,以致于使他变得盲目并迷失在各种冲突与欲望的纠缠中。
恐惧是一种全球性的消极心理,它到处压迫着人们。因此,我们要拒绝恐惧,不要让恐惧深入你的心底,不要总想使你恐惧的东西,一旦产生了恐惧心理,应当迫使自己拿出勇气来与之对抗。
从前,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座种植园里住着一家黑人。一天,黑人家里的一个10岁的小女孩被遣到种植园主那里索要他们的50美分工钱。
园主放下自己的工作,看着那个黑人小姑娘敬而远之地站在那里,似乎若有所求。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黑人小姑娘怯声声地回答:“妈妈说想要50美分!”
园主用一种可怕的声音和斥责的脸色回答:“快滚回家去吧,不然我用锁锁住你。”说完便继续做自己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到黑人小姑娘仍然站在原地等着,便抓起一块木板向她挥舞道:“如果你再不滚开的话,我就用这木板教训你。趁现在我还……”谁知,他的话还没有说完,那黑人小姑娘突然飞快地冲到他面前,扬起脸来用尽全身的气力向他大喊:“我妈妈需要50美分。”
慢慢地,园主将木板放了下来,手伸向口袋,摸出50美分给了那个小姑娘……
这就是勇气的力量!因此,如果你担心自己的事业,就不应当想到自己是怎样的弱小无能、怎样的不堪重任,否则,你终将会失败。应当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过去的经验应付现在的问题。只要有勇气与信心,再加上以下三种方法,你就能从心态上战胜恐惧。
首先,你要进行自我激励,不断地在内心对自己说:没什么可恐惧的,我一定可以做好。自我激励就是鼓舞自己作出抉择并且付诸行动。激励能够提供内在动力,例如本能、热情、情绪、习惯、态度或者想法,能够使人行动起来。
其次,行动起来,用事实克服恐惧。很多事情没有做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恐惧,一旦做起来,就不会恐惧了。特别是事情做成功了,就可以克服恐惧,树立起信心。
再次,把事情的最坏结果想像出来,如果最坏的结果你都能够承受,那么就没有必要恐惧了。比如,下岗了,又能怎么样?我还可以有基本生活保障,不至于活不下去,我还可以干自己能够干的事情等等。
勇敢地做自己的上帝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信心是“不可能”这一毒素的解药。透过百万成功人士的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事业有成,无坚不摧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或缺的。
环视世界上的成功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一切胜利皆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与信心。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信心不但能给人带来财富,还可使人在政治上大获成功,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就深知其中的诀窍。
从22岁到54岁,罗纳德·里根从电台体育播音员到好莱坞电影明星,整个青年到中年的岁月都陷在文艺圈内,他从来没想过要从政,更没有什么经验可谈。这一现实,几乎成为里根涉足政坛的一大拦路虎。然而,共和党内保守派和一些富豪们看中了里根的从政潜质,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于是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为生的影视职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当然,里根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与他的知识、能力、经历、胆识分不开的。因为信心毕竟只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若离开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难以变希望为现实。但凡想大有作为的人,都须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脚下走出一条远行的路来。下面两件事的发生,让里根坚定了角逐政界的信心。
第一件事是他受聘担任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使得他有大量机会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他从中获得了大量信息,从工厂生产、职工收入、社会福利到政府与企业关系、税收政策,等等。里根把这些话题吸收消化后,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反映出来,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此,该公司一位董事长曾意味深长地对里根说:“认真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体会,为自己立下几条哲理,然后身体力行地去做,将来必有收获。”这番话对里根产生弃影从政的信心功不可没。
第二件事是他加入共和党后,为帮助保守派头目竞选议员、募集资金,他利用演员身份在电视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可供选择的时代》的演讲。专业化的表演才能使他大获成功,演说后立即募集到100万美元,之后又陆续收到不少捐款,总数达600万美元。《纽约时报》称他的演说为美国竞选史上筹款最多的一篇演说。里根一夜之间成为共和党保守派心目中的代言人,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
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了,里根在好莱坞的好友乔治·墨菲,这个地道的电影明星,与担任过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新闻秘书的老牌政治家塞林格竞选加州议员。在政治实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乔治·墨菲凭着38年的舞台经验,唤起了早已熟悉他形象的老观众们的支持,从而大获成功。
结果表明,演员的经历不但不是从政的障碍,而且如果运用得当,还能为争取选票、赢得民众发挥作用。里根发现了这一秘密,决定在塑造形象上做文章,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五官端正、轮廓分明的好莱坞“典型美男子”的风度和魅力,还邀约了一批著名的大影星、歌星、画家等艺术名流来助阵,使共和党的竞选活动别开生面、大放异彩,得到了众多选民的支持。但里根的对手、多年来一直连任加州州长的老政治家布朗却对里根的表现不以为然,认为这只不过是“二流戏子”的滑稽表演。
他认为无论里根的外部形象怎样光辉,其政治形象毕竟还只是一个稚嫩的婴儿。于是他抓住这一点,以毫无政坛工作经验为由进行攻击。
而里根却因势利导,干脆扮演一个朴实无华、诚实热心的“平民政治家”。里根固然没有从政的经历,但有从政经历的布朗却恰恰有更多的失误,并给人留下把柄。二者形象的对比是如此地鲜明,里根再一次清除了障碍。
里根在竞选过程中,曾与另一位竞争对手进行过长达几十分钟的电视辩论。面对摄像机,里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表演才能,妙语连珠、挥洒自如。在亿万选民面前完全凭着当演员的本领,占尽上风。相比之下,从政时间长、但缺少表演经验的对手却显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