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崇尚俭朴的生活,经常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一天,有个富人嘲笑他:“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不卑不亢地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嘲讽刻薄的话语被安徒生以牙还牙的机智幽默顺势一转,便狠狠地回敬了对方。反攻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对方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人们总是把激烈的语言交锋称为唇枪舌战,有时候两片嘴唇一个舌头,比真枪实弹的威力还要大。然而,针锋相对的反击虽然精彩,却无法赢得对方内心的好感。就人际关系而言,它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与他人争论。
人际关系专家告诉我们:绝大部分的争论,结果都会使双方比以前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争论中没有赢家。不管你是否在争论中占了上风,本质上你都是输了。即使你在争论中把别人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又能怎么样?你可能会暂时高兴,但对方因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会对你产生怨恨的心理。并不会对你真正地口服心服。
因此,我们在做人做事时,要避免与他人发生争论。就像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假如你总是争论,辩驳,或许你偶尔能赢!可这种胜利是空的,因为对方内心的好感你是永远得不到的。”
如果不能赢得对方内心的好感,那我们的争论是否也失去了某种意义呢?难道我们用尽脑筋,费尽唇舌,就是为了要那种语言上、表面上的胜利在争论中,也可能你是有理的,但如果你想凭争论来说服对方改变他的意见,那你就错了。
林肯曾经这样批评一位和同事吵架的青年军官:“任何想有所作为的人,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私人争执上。你承担不起争执的后果,如发火、失去自制等。在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要多让对方一些;即使在明显是你对的事情上,你也要让一下。与其和狗抢路,被它咬伤,还不如让它过去;否则就算是你把狗杀了,你还是已经被它咬了。”
那么,该如何避免与他人作无谓的争论呢其实,一个人避免发生重大错误的大好时机,往往是在他听到不同意见的时候。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一个人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周全,倾听一下别人的不同意见,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有不同意见,往往说明了问题也许存在着你想不到的方面。许多人在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出于保护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的需要,第一反应往往是反感、反驳。其实,这样只会给人留下狂妄自大、气量狭小、听不进不同意见、没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印象。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要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知道,闹情绪、发脾气根本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只能激怒对方,加剧矛盾的升级。
你应先仔细倾听,让别人发表意见、把话说完,切不可立即作出回应,更不要拒绝或争论。否则,没有沟通的基础和依据,只会出现误解,增加彼此沟通的障碍。只有先多听听,听了以后才有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听完后,仔细考虑对方的意见,用心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因为一旦拥有共同语言,双方就容易沟通了。分歧缩小了,才能达成共识,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事实证明是你错了,那你可就难堪了。
当然,如果是别人错了,你也不必嘲笑指责,这样会伤害其自尊心,只能导致人际关系更为紧张。待事情过后,一般而言他也会感觉到自己的错误。
一旦你发现确实是你自己错了,就应该诚实而虚心地承认和道歉,不要试图掩饰。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形象,还可以减少对方的不满和自卫心理。
其实,无论结果谁对谁错,都应对对方真诚地心存感谢。因为关心,所以才会产生意见。如此则说明互相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样的话,与其与对方持对立的立场,倒不如把对方看作是能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人。或许在磨合的过程中互相还会成为朋友。
无论说话做事,我们都应从容以对。如果时间允许,为什么不给双方多一些时间呢?不要急于行动,适当地停下来,将事情再多想想,更仔细地考虑一下。有时争论的气氛特别紧张时,不妨找个借口让大家轻松一下,分散大家的注意力,给双方多一些时间思考。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手法是“把一种面临争辩的事情暂且搁下”。你不要小看这拖延的措施,它可以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功效,那就是让双方都有机会去反省自己的错误。绝大多数人在问题未能解决前,都会自己花点时间来想一想的。如果错误确属自己,那么下一次就要有所纠正;如果错误在于对方,对方自然也会做出适当的改正或让步。
掌握了以上这些技巧,我们一般就不会随便地与别人发生无谓的争论了,自然,便也不会放任自己白白地流失别人的好感和善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