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孔子书院的弟子呆住了,赶忙摆手道:“师兄不必如此,我们前来清场是属于出任务,自有书院内部给予奖励,师兄万万不可如此”
王易没有收回去,坚持道:“你还是收下吧,都是大宗门,我也很清楚,这种没什么危险但是还费时间的任务最是折腾人了,而且宗门内部的奖励也不会太高,收下吧,不必担心什么,我跟你们的大师兄是顶好顶好的关系,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这些,便算是我代替你们大师兄赠与你们的便好了。”
见这位弟子虽然意动,但是还是不打算收的样子,心中暗叹大宗门弟子的素质,不过还是故作不悦道:“你再这样,便是不给我面子了?”
“既如此”这位弟子见王易这样说,知道如果真的不收,那问题可就真大了,能不给王易面子的人很多,但是万万轮不上他自己的,“孔乙学就谢过师兄了。”
“嗯”王易点点头,继续道:“麻烦你了,你过去把这些元石跟你的师兄弟们分分吧,我在这继续研究一会儿”
“是”孔乙学二话不说,就接令离开了,只留下原地王易摇了摇头,继续把目光放在了四周的六座建筑,其实那个储物袋里的元石并不算多,也就是大几十万下品元石的样子。其实对于王易这样的富二代来说,元石还是下品这东西现在真心不怎么用的上,留下那么几万中品元石当零花就够了。不过对于这些有些苦逼的中低层弟子来说,大几十万下品元石,够他们买到足够的材料,炼制出来一件相当不错的法宝了。
不过,这里负责清场的孔子书院还有太一道弟子应当为数不少,每个人其实分不了不少,但是本来这些工作就是宗门委派的任务,宗门内部肯定是有奖励的,在宗门奖励之外拿到一些小小的安慰奖也算是好事。
把这些自己不怎么用的上元石散出去,收获到清场弟子的合作的态度,没准还能获得优待,对于有些缺时间的王易来说,任何可能的助力都值得拉拢,任何可能的阻力都需要排除,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如果能用几十万元石买来一个小时的时间,他愿意倾家荡产再多换来更多的时间!
很快地,王易就被自己的机智感动了,很简单,这些负责清场的弟子很快就送过来一堆各式各样的玉简,还包括数也数不清地各种相关材料。这些材料,是东帝城图书馆决计找不到的,因为它们都是想要探寻太和之谜的修士数十年数百年如一日搜寻的,细致简直到了一个极致。
就比如,一份专门研究风水龙脉大势的修士的研究,就发现太和街区整个街区的风水其实是所谓的右倚山,左指河,背靠漠漠黄沙,面朝浩浩森林的地貌,这种地貌并无什么出彩之处,但是在特定情况下,这种没什么出彩的地貌就具有了非凡的味道。因为在这种地貌之下,龙脉大势不强但有迹可循,而且龙脉虬结之处各有异象。
再比如,有一位星相学专精的修士,他就指出,整个太和街区在历史上的某个时间段曾经接受过多得有些异常星辰之光,而且那个时间段,整个星域似乎略有不宁,星辰闪烁速度加快,亮度不均匀,似乎是星辰之力被大范围褫夺的现象。
这些东西有些王易看不太明白,有些则略略能看些清楚。看了这些之后,王易就明白为什么三万年前,宗门联盟东帝城主府不再对探索太和之谜施加人力物力资助的情况下,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民间的修士坚持不懈地对太和之谜进行研究,原因很简单,他们真的发现不少东西,他们真的找到了破解太和之谜的希望。
至于这些东西负责清场的弟子们是怎么拿到的,呵呵,问大家一个问题,城管将小商贩的流动摊位强行没收走,如果这些小商贩没能找到机会取回这些流动摊位,那这些流动摊位最终会到谁的手里呢?
所以,这些关于太和之谜的材料就是这些负责清场的弟子最终拿到的。在王易付出了自己不用的元石之后,这些弟子知恩图报地将这些他们自己用不上的材料交给了王易。王易原本只是想要这些清场的弟子负责一点,让自己能够更加安生地研究,没想到,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帮助。
所以说,吝啬,是办不成事情的;而慷慨,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得到了这些材料,王易转瞬之间就成为了足以跟那些在这里研究了数十年上百年的探宝者相提并论的人了。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那些研究了数十年上百年的修士也没有得到什么真正有用的信息,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些擦边的不算关键的信息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清场的弟子一清场,那些探索者就乖乖离开的原因。
毕竟那些想要投机取巧靠着太和之谜发达的人都已经走了,现在留下的,更多的是真的想要得到太和之谜答案的真正的探索者,当他们知道大宗门介入的时候,心里甚至没有自己得不到宝藏的不愉快,只有谜题可能得到解决的雀跃。
所以,这些可敬的探索者甚至于通过这种撒泼打滚的方式将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送到大宗门手里,希望太和之谜早日被解开,这个谜底可以早些公之于众。
嘛,反正王易喜欢把人往好的地方想,至于是不是,谁在乎呢?
将六座建筑在地图上标注过之后,又在上面画过了几道阵纹,王易就结束了在这个小广场上的工作,转而飞向了之前跟孔乙己、凌虚子一起待过的祭祀皇天后土的祠堂。
之前就说过,本来,祭祀皇天后土的应当是庙宇,祠堂是用来敬奉祖先的,但是古妖族有这样一种习俗,他们惯于将神明认定为祖先,这样似乎给予他们一种自己正是神明子嗣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个祠堂,王易推断出,太和很有可能有古妖血统,甚至于接受了古妖文明的传承。
只不过其实人族也有将皇天后土迎回祠堂的习惯,所以当时王易才没有刻意地从这个方向去想,直到后面发现太和路途中完全是依靠着古妖道标,王易才事后诸葛亮一般的发现其实太和得到古妖传承的事情在祠堂中便已经显示出来了。
进入祠堂之后,当先看到的便是围绕着对方的供台作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的皇天像和后土像。其实皇天与后土最初是妖族的神灵,但是长期接受着妖族文化的人族也敬奉着这代表着原始信仰中天与地的两位神灵,在成为整个大陆的主宰之后,人族倒也没有刻意地移风易俗,而是听之任之,反正在仙道昌明的世界,神明也就那样,根本不值得特意限制。
抚摸了一下给王易带来一场大难,并且险些让王易被废掉的这个符号,轻轻叹了口气,其实这个符号当初黑衣公子也发现了,几乎在转瞬之间,他就已经明白了这个符号很有可能有问题,但是他并不懂得古妖文,准确地说,整个玄元大世界,懂得古妖文的,不过两个手掌,其中一个手掌还得是考虑到妖域的情况下。
而王易看到这个符号之后,虽然仅仅是一瞬间,他周身的元力其实波动了起来,虽然立刻就平息了下来,但是时时刻刻盯着祠堂的黑衣公子就发觉了,所以才会有后面的事情。
至于王易是怎么知道的,当然黑衣公子说的。说起来,这丫还是个话痨来着,当时王易可是心里念叨着“这丫快死了,我不跟他一般见识”一万遍丫一万遍才耐着性子听他讲完的,当然,到了后面,黑衣公子说到一些秘辛的时候,王易就没有这种心态了。。。。。。
轻轻抚摸了一下这个符号之后,王易毫不留恋地离开祠堂,飞往距离最近的瞭望台。
没过多长时间,瞭望台就到了。说是瞭望台,其实是一个观星台的形制。观星台有三层,第三层自是一个巨大的观星镜照着漫天星空,第一层则是接待处,还有一些日常的设施,诸如桌椅之流,其实三层的观星台,最重要的就是第二层。
第二层是将漫天星辰的运行情况记录下来的铸星台。它至今为止已然运转了数万年了,现在依旧运行良好。就体现在铸星台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越积越多的玉球之上了。
这些玉球,尽皆是观星镜观察到的星象变化凝结成的产物,主要是铸星台来负责这个工作。每两个甲子,铸星台就会将这两个甲子之内的星象变化凝结成玉球,“生产”出来,正是通过这个装置,前面所说的那个研究星象学的修士才能够得到如此之多的资料从而验证他的发现。
瞭望台上的符号在观星镜上,不是面对着星象的物镜,而是人们观看的目镜,在目镜上有一个介子大小的符号,不仔细去找还真的很难发现,也亏得孔乙己找得到这个小小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