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底,作为个体建筑公司总经理,刘某为了给工人开工资过年而向林福久借贷,林福久以“我的朋友”名义发放高利贷200万元。但是达成协议的200万元现金中,有15万元以“很有收藏价值”的三幅画和一个檀香扇相抵。
通过违规经商和以权勒索,林福久积累了巨额钱财,以此为资本,大放高利贷,以钱生钱,是林福久进行“可持续”敛财的重要手段。
2002年10月29日,刘未能如期还款,找林福久商议延期。林福久提出再加60万元利息,延期到2003年8月29日。这样,刘某最终还款360万元。
专案组从林福久的外甥王春江处搜査出的大量借据,借贷款总计2100多万元,虽然都以王春江名义出借,但钱都归林福久所有。其中借款最多者累计借贷1500多万元。
经査,从1993年至2003年间,林福久先后向他人放高利贷累计高达3000多万元,利率从2分到5分不等,利息收益达1260多万。
“府福养老院”位于鞍山市千山区唐家房镇,当地人通常称为“林家庄园”。养老院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整体建筑气派壮观,院内楼阁亭台,斗拱飞檐,小桥流水,别有洞天,一派精致小巧的苏州园林风格。养老院里有花窖、养鱼池、游泳池、单体别墅、主楼客房,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表面上,这是一个福利机构,事实上却是林福久的私产。养老院的合作公司曾向林福久借贷累计1500多万元,经私下商定,借款产生的利息就以合作公司的名义转为养老院投资。
2001年7月,林家庄园动工兴建,过年时一向只给母亲100元钱和一双袜子的林福久的悭吝本性,在这一工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税侦分局的干警们由此开始集中进行水泥建材生产企业的专项税务调査,在全市范围内打了一场“水泥战役”,此时他们的局长正需要水泥。林福久派人从鞍钢水泥厂拉走混凝土1000余立方米,总价值近40万元,而林福久只付了10万元钱。厂长崔子君催要余款,林福久愤怒地质问说:“就那么一点混凝土,10万元还不够吗?”
工程预算为1000万到1200万元,而最终完成了施工建设,却只花费了750余万元。案发后,有关部门对养老院的评估结果表明,养老院实际价值1300万元。
林福久的权力,仅在此处就兑现550万元。
拙劣而“成功”的伪装
2002年林福久被调整到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当局长,突然失去了税侦分局炙手可热的权力。他心灰意冷,准备为日后的生意作打算,决定从名义上为法定代表人的外甥王春江手中收回养老院。
2003年3月,林福久把“府福养老院”的所有资产收归己有,事实证明,这是个愚蠢的举动,为专案组后来的调査提供了铁证。
就容易被上级官员所注意到的方面来说,林福久自我掩饰得还不错。在工作单位,林福久大力树立自己的廉洁形象来掩盖他的贪婪。从检察院税检处当处长时开始,他建立了一套“廉政建设登记制度”,税侦分局办公室保存着一本《廉政登记簿》,专门用来记载林福久拒贿赂退礼金的廉政事迹。
据统计,多年来,林福久共上交的廉政金有100多万元。
但是上缴的这些廉政金的去向,仍然控制在林福久自己的手里。
税侦分局办公室主任介绍说:“从1997年5月到2001年5月,林福久共向我交了18笔廉政款,共计人民币42.7万元,还有一块价值1.26万元的雷达表,还有1万美金。后来这些钱大部分都被林福久从我手里要走,由他返给当事人。之后他再交给我一个条子(退钱证明),我这边账就平了。林给我条子时说是当事人写的。”
这一伪装却足以使得林福久安稳地坐在局长办公室里,继续他的腐败生涯。
即使是2002年离开了税侦分局,林福久仍然相信自己的关系网牢不可破,看到邵正杰案发,心中虽有忐忑,也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来临。他已经拥有了5000万财富,开始梦想建造东北最大的养老院。他了解却没有警惕的是,控告他的信件正在不断地向上传达着民怨。
2003年,鞍山市和辽宁省纪委决心彻底査处。鞍山市有关领导甚至气愤地说:“鞍山市的税收简直都被林福久弄没了。”11个月后,这个腐败病例被确诊。
淳氏支票,借机索贿
淳于长,西汉成帝时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他凭借皇帝的宠信,捞取权势,又凭权势获取大量财物,成为贿累巨万、贵倾公卿的一代赃官。
淳于长的父族并无权势,但他的母亲却极为显赫。他的姨娘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皇太后王政君,他舅舅王风是大司马、大将军,其他五个舅舅同日封侯,号称“五侯”。
淳于长凭借母亲的显赫权势,轻易地捞到了黄门郎的职位,可以出入于宫廷之中,往来于显贵之间。他千方百计地讨好成帝,获得成帝的信任,被提升为卫尉,掌握皇宫的禁卫部队,当他得知成帝欲立赵飞燕为皇后,王太后则不同意改立皇后时,便在太后面前尽力斡旋,又为成帝出谋划策,使改立皇后之事获得成功。成帝对他更加宠信,封他为关内侯。从此,淳于长成为成帝身边少数几个宠臣之一。
从此,淳于长凭借权势开始收受贿赂。他广泛交结诸侯和各地官员,给他们提供信息,为他们升官进行引荐,条件是看他们能送多少财宝。仅一两年时间,皇帝的赏赐加上各地官员的贿赂,就使淳于长家财“巨万”。
许皇后被起飞燕取代之后,淳于长与许废后的姐姐私通,并娶其为“小妾”。许废后通过姐姐请淳于长在成帝面前说情,想复为婕妤。淳于长知道许废后私财很多,便利用这个机会诱使许废后向自己进行贿赂。他答应许废后在成帝面前为其说情,并许诺一定劝成帝立其为“左皇后”。许废后满心希望全寄托在淳于长身上,不断地向他贿送厚礼。而淳于长总欺骗许废后,说皇上正在考虑这件事,于是许废后继续把自己多年积蓄的珍宝送给淳于长。在一年多时间里,淳于长诱骗许废后的金钱和其他珠宝竟达“千余万”。
根据各书记载及今人研究,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描绘出和砷的兴衰史。和砷,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时,家境并不好,《清史稿》称:“少贫无籍,为文生员。”他与弟和琳曾入选咸安宫官学读书。史载和砷很聪明,学习也用功,通晓满汉文,后来又学会了蒙古文、藏文。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他19岁,承袭父亲常保三等轻车都尉,生活开始好转。他参加科举考试未中,从此再也没有赴考。他的父祖辈是开国功臣,他终于被朝廷起用,于乾隆三十七年授予三等侍卫。这正是他仕宦之途的起点,很快,他就时来运转。
据说,有一次他随侍,乾隆帝乘肩舆,阅一份边报,看到地方官失职处,不禁生气,脱口就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意思是说,虎与兕从槛里跑了出来,收藏在匮里的珍贵美玉和龟甲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随侍的人员茫然不解其意,而和砷凭他的好记性,马上想起这两句话出自《论语》,从容不迫地说:
和砷专权,包揽肥缺
“皇上的意思说,守土的地方官是不能推卸其责任的!”乾隆帝听到此话,很感惊讶,忙侧过头探视,原来是一个俊秀的青年侍卫,深感满意。回到宫中,他就召见和砷,细问身世,和砷应答如流。召见后,和砷就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还有一种说法: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东巡祭孔,乘骡子驾驭的小轿车,和砷在车旁随侍。路上无事,他就跟和砷说起话来。乾隆帝问:你是什么出身啊?答:文员。又问:你下场科考过吗?答:庚寅年(乾隆三十五年)曾赴考。问出的什么题?答:孟公绰一节。问:还能背得出你的文章吗?和砷边走边背诵,一字不漏,快捷异常。乾隆帝听完,点点头,说:凭你的这篇文章可以考中嘛。就是以此次路上谈话为转机,和砷真的腾飞起来。
不管哪种说法,可以确信,是一次偶然的机遇,和砷表现得机警、敏捷、聪明,说话很得体,即博得了乾隆帝的常识,回京后,就提拔和砷为干清门侍卫,再擢为御前侍卫,授予正蓝旗满州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官至户部侍郎,不出三个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再授内务府总管大臣,至年末,又出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总管内务院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这年,和砷才26岁,竟然身兼多种要职,最能显示其地位与身份之崇高,莫过于当上军机大臣,进入国家军政决策的核心,又得肥缺内务府总管。朝廷中那些钻营一生的官员也未必能获得军机大臣这个位置,他却在谈话四年后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这真是个奇迹。
和砷的官运并未到此结束。乾隆四十三年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四十五年(1780年),再升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总裁、兼理藩院尚书。史书说和砷“宠任冠朝列矣”。他还在晋升。四十六年,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事务;次年,加太子太保,充经筵讲官;四十八年,充国史馆正总裁和文渊阁提举阁事;第二年,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户部;五十一年(1786年),晋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户部事,时年才37岁。和砷升官,简直是火箭的速度,直线上升。尽管他的地位达到了极限,直到他破败前,他的官职和荣誉有增无减。从他所任官职,凡朝中军、政、财、文、人等各种权力及各肥缺,几乎让他一人包揽了。清朝不设宰相,他却是真宰相,时称“和相”。不仅如此,他的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帝招为额驸即驸马,把最受乾隆帝宠爱的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其子。和砷与当朝皇帝结为亲家,这是何等荣宠的事!他的地位与权势无与伦比,不只在乾隆朝,即有清一代也没有第二人。
盛世乾隆喜听颂辞,年事既高需有人“解闷”,和砷深明此理,尤擅此道……
和砷有何德何能,竟获此无以复加的高位与殊荣呢?其实,他既无一件军功,也无特殊贡献。论才能,他根本不知兵,略通文,又非才华横溢。论资历实践,科举未中,亦非正科出身,这在官场中根本没人瞧得起。但他却得到乾隆帝的极度宠幸,原因何在?说起来,很简单。和砷初登政治舞台时,清朝已达到鼎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而乾隆帝已步入老年,力主“持盈保泰”,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他要与臣民共享太平之福。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人到老年,难免有些寂寞,很想有个贴己的人在身边陪他消遣解闷。和砷很适合乾隆帝的口味。他为人机灵,“善谑”,很会说笑话,不失诙谐幽默。仅举一例:有一次,安南国王向乾隆帝进贡一座金狮象,先经和砷之手,他发现底座是空的,故作惊讶:“惜其中空虚,不然可得黄金无算也!”逗得在场的人掩口失笑。老年的乾隆帝,有和砷在身边,不时地说点幽默话,人便感到轻松,“龙心”大悦,自然就喜欢起和砷来了。这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和砷凡事都必揣度乾隆帝的心态,“善伺高宗意”,投其所好,总能得到乾隆帝的赞许。这里,也举一例:他本来挟私痛恨大学士李侍尧,暗査他有贪赃事,向乾隆帝奏报,他奉命调査,将査实的事如实报告。他揣度乾隆帝的心意,惜李侍尧之才和贡献,必从宽处理,即率先提出,判其斩监侯。诸大臣都主张斩立决。果然,乾隆帝同意和砷的意见。类似的事很多,这给乾隆帝一个错觉:唯和砷最能体会他的意图,因而更加信任和砷。乾隆帝以治国功成,骄傲自满,平时总是溢于言表,喜欢听赞颂他的话,况且年事已高,不思进取,凡说好听的话,他都高兴,如揭示存在的问题,他就反感,甚至会发怒。和砷深通此中道理,一味逢迎,赞扬乾隆帝的文治武功,报喜不报忧,尽报些让乾隆帝高兴的事。于是,乾隆帝对和砷情有独钟,不断加恩,宠幸之至,非和砷莫属。
和砷借助权势,公开勒索纳贿,致使“政以贿成”,清朝由盛转衰……谚曰:“和砷跌倒,嘉庆吃饱。”
从清朝给和砷盖棺定论,到当代学者研究,和砷基本上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他的问题,概括地说,一是借助权势,擅作威福,顺他则昌,逆他则亡。只要不顺从,他必设法排挤,甚至置人于死地。事例之多,不胜枚举。以李氏朝鲜使臣在北京所见,一针见血地指出:“阁老和砷,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已,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赂谄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在北京,从上层到底层,无不“唾骂”他。二是贪污纳贿,其数量之巨,令人难以想象。仅据其被逮后所定罪状,其中贪污的白银逾千万两,夹墙内藏赤金达2.6万两、私库赤金6000两,地窖银百余万两。在通州、苏州等地当铺资金为10万余两。其他,搜括的珍珠手串比皇宫还多数倍;用楠木盖房,式样仿宁寿宫;他为自己预建坟墓,设飨殿,开隧道,称“和陵”。和砷财产之多,不只是清代头号大贪官,在中国历史上也够上头号贪污犯。
和砷的家人奴仆也富得惊人。他们凭借和砷的权势,疯狂敛财。据统计,和砷的家奴多达1200余人,为他管理钱庄、店铺、馆舍、经营土地、服侍他日常生活,包括为他警卫。如家奴刘全有资产20余万两,他与另一个姓马的家奴,共有房产182间,金银古玩值368.6万两,至于衣物、器皿、洋货、皮张、绸缎、人参等,总计值银155万两;另有土地600余顷,当铺千处,本金120万两。和砷宅中太监呼什图,抄其家时,现金就达10余万两,抄出谷物11065石。奴仆暴富如此,和砷之富有,可想而知。当和砷被治罪时,他与奴仆私产皆没收充公。难怪当时流行一句谚语:“和砷跌倒,嘉庆吃饱。”
和砷聚敛财富的主要手段,就是向各级官员大肆索取贿银、盗窃国库财物。江苏吴县有个叫石远梅的人,专门贩卖珍珠,每个珍珠外面用赤金包裹成丸状,大粒值2万金,次等万金,最便宜的也值8000金?官员争相购买,向和砷进献,为的是保官升官。上门进献也非易事。有位山西巡抚派其下属携银20万两,专程赴京给和砷送礼。可是连去了几次,也没人接待。一打听才明白,即拿出5000两银,送给接待的人,这才出来一个身穿华丽衣服的少年仆人,一开口就问:“是黄(金)的,还是白(银)的?”来人说是白的,少年仆人吩咐手下人将银子收入外库,给来人一张写好的纸柬,说:“拿这个回去为证,就说东西已收了。”说完,扬长而去。送去那么多银子,连和砷的面也没见上!和砷擅政20余年,像这样的事,俯拾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