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砷,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其父常保本是不知名的副都统,和砷少年时贫穷而无所依恃,至乾隆中叶,还不过是八旗官学生,只中过秀才。以这样的基础,和砷要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乾隆三十四年和砷却沾了祖上的光,开始摆脱困境。他的高祖尼雅哈那有军功,故他在父亲死后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之爵。这一世爵给和砷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三等轻车都尉的岁俸为银160两,米180石,和砷有了这笔固定的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了。但这还不是主要的,这一世爵给和砷在政治上带来了更大的好处,为他提供了一条接近万岁爷的便捷之径。因为他的高祖是开国功臣,其后人就有可能随侍帝君,因此和砷袭三等轻车都尉不久,便于乾隆三十七年间受三等侍卫,其职责是协助侍卫处扈从皇帝。
乾隆四十年是和砷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和砷巧逢机缘,得见天颜,奏对称旨,甚中上意,从此便攀龙附凤,飞黄腾达。
一曰,乾隆帝大驾将出,仓促间黄龙伞盖没有准备好,乾隆帝发了脾气,喝问道:“是谁之过?”皇帝发怒,非同小可,一时间,各官员瞠目相向,不知所措,而和砷却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他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言干脆。
乾隆皇帝不禁一怔,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人仪态俊雅,气质非凡,乾隆不仅更为惊异,叹道:“若辈中安得此解人!”问其出身,知是官学生,虽然学历不高,但毕竟乃读书人出身,这在侍卫中也属凤毛麟角了。乾隆皇帝一向重视文化,尤重四书五经,对一些读过四书五经的满族生员,当然更加另眼相看。所以一路上便向和砷问起四书五经的内容来。这和砷原本不学无术,可对四书五经倒稍能记忆,居然“奏对颇能称旨”。至此,和砷进一步引起了乾隆帝的好感,遂派其总管仪仗,升为侍卫。从此和砷官运亨通,扶摇直上。一次偶然的机遇,便为和砷铺平了升迁之路。
耐人寻味的是,和砷登上政治舞台之前的第一声叫喊,便是整人之语。仓促间一时未能找到黄龙伞盖,这本来是小事一桩,然而和砷却小题大做,以一副义正词严的架势指责起“典守者”来。“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一语双关,它不仅是对“典守者”的指控,也有自荐其能的含义。
当然,每一个脾气品性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好恶,这就是为什么要投其所好的原因了。但是有一个喜好是所有上司或主子共有的,就是喜欢显示自己的高明。厚黑处世过程中,要投对方所好,一定要多给他提供显示其高明的机会,这是比直接吹捧更管用的“吹捧”。
清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谈文讲史,对文史的整理工作非常重视。相传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怕有谬误,常亲自校核,每次校核出一件差错来,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中很是痛快。
大臣们为了迎合他的心理,就在抄写给他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勘正”,这实际上是变着法儿让乾隆高兴。这样做,比当面奉承他学识高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书稿中也有乾隆改正不到的,但经他改定的书稿,就没有人敢再动了。所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常讹解,有不少就是这样形成的。可是像和砷这样的大臣,只顾变着法儿讨乾隆的欢心,却不会管这些,以致谬种流传,贻害后人。
和砷之流最了解乾隆的这个特点,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曲意奉迎,选取最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
和砷除了对乾隆曲意承迎外,对乾隆身边的人,特别是对乾隆喜欢的人,也百般讨好。
诱其参与,事半功倍
当你采取投其所好的办法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后,接着就要使对方为你办事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诱导。一旦将对方诱导进你的计划之中,还可以进一步巩固你们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处世打下基础。第一,在取得对方信任的前提下,从奉托小事人手,一步一步地诱导对方为你办大事。
例如,美国人雷特是格里莱创办的《纽约论坛报》的总编辑,身边正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的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他需要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他成为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伊州从事律师职业。
雷特看准了约翰是把好手,可他怎样使这位有为的青年抛弃自己的计划,而在报社里就职呢?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去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做。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雷特凭着这一策略,猎获了他物色好的人选,而约翰在试一试、帮朋友忙的动机下,毫无压力地、兴致很高地扭转了他人生航船的方向。事前,雷特一点也没泄露他的意思,他只是劝诱约翰帮他赶写一篇小社论,而事情很圆满地成功实现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处世的规律,那就是: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在运用这一策略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别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别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发起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了。
凡是领袖人物,都懂得这是使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时候,常常要费许多心机才能运用这个策略,有时候又很便当,像雷特猎获约翰一例,他只是稍许做了些安排。
第二,如果能诱导对手参与一项不可告人的秘密计划,你与他的关系会更加深入,甚至会逐渐地谁也离不开谁。
例如,战国时期,楚平王看到本国人民安居乐业,属国诸侯都已臣服于他,便自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了,可以安逸享受了。他同所有荒唐的君王一样,非常喜欢人奉承。他特别喜欢善于溜须拍马的费无极,并让费无极做太子建的老师。
太子建看不惯费无极的为人,在父王面前不断反映费无极的丑事丑闻,提醒父王注意。
转眼间,太子建到了该娶妻成家的年纪。为了加强与秦国的联合,楚平王决定派费无极携金银珠宝等聘礼到秦国去为太子建迎接新娘子孟赢。
秦哀公看到丰厚的聘礼非常高兴,遂让公子满护送孟赢到楚成婚。陪嫁礼物装车百辆,随从侍女数十人。
费无极见到孟赢长得眉清目秀,便产生了坏念头。回到楚国之后,就立即去向楚平王报告,并特别向楚平王形容秦女孟赢是如何如何的漂亮,如何如何的动人。
楚平王向来贪求女色,听费无极这么一说,心里就痒痒的,迫不及待地想将孟赢弄到自己宫中。可是,孟赢毕竟是为自己的儿子要来的,纳入自己宫中,不仅不合情理,有乱伦之嫌,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从此伤害父子感情,于己于国都不利。平日里很有主意的楚平王这时左思右想却不知怎么才好。
最后还是诡计多端的费无极给楚平王出主意说:“大王,陪同孟赢来的侍女里有一个齐国女子,长得也不错。我已经与她商量好,让她冒充孟赢,嫁给太子,将孟赢留给大王。您看行吗?”
楚平王听后喜出望外,眉开眼笑说:“太好了,你用心去办吧?”楚平王偷偷地娶了孟赢为妻,自以为没人知晓,但外边已吵吵嚷嚷,闲话满天。
费无极担心一旦太子建发觉新婚妻子被调了包,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又给楚平王出主意,派太子建到城父(河南省宝丰县)去镇守。
楚平王听到费无极的这个建议,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深深感到让太子建到边境上镇守比在自己身边更好,遂下令让太子建到城父去。
太子建一行离去之后,楚平王就把原来的夫人,也就是太子建的母亲蔡姬送回蔡国去了,立孟赢为夫人。阴险的费无极也因此来到了楚平王的身旁,成为他的谋士。
溜须拍马,终得马骑
溜须拍马者如果没有一点实力,就只有全靠对方的恩赐了,而这种情况是处世中最常见的,这时就必须加倍溜须拍马,坚信只要坚持这样做,终究会得到马骑的。的确,在生活中,一个实际工作越无能的人,越要尽力巴结靠拢“主子”以争取自己的地位,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唐朝有个宦官叫田令孜,进宫后一直未得要职,只是给诸王养马。但此人读过一些书,很知道些古人巴结权贵的厚黑之术,于是他把主意打在小皇子李儇的身上。李儇容貌端庄,智性却迟钝怔呆。田令孜绞尽心计,利用养马职权之便讨好李儇,和他建立起了亲密的感情。凭着多年的宫廷生存经验,田令孜判定极有可能立李儇为帝,因为他年幼无知,昏庸软弱,是宦官的最理想的人选。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田令孜自然也如愿以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
秦公子异人通过吕不韦的牵线,认华阳夫人为母。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异人第一次见她时,特意穿了一件楚国人的服装。华阳夫人不胜感叹,说:“我儿也知道我是楚国人,一定喜欢楚服,才做了这样的打扮吧,真是个孝子啊!”她又说:“我一看到这种服装就引起对故国的思念,你就叫子楚吧!”自此,异人就改名叫子楚。后借华阳夫人之力当上了秦国的国君。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任满之前,塔夫托到处放风,吹捧罗斯福。他逢人便说:“我是罗斯福内阁中最忠实的成员,我十分敬佩罗斯福,他的政策之英明更令我佩脤。老实说,在我未与罗斯福谋面之前,他的政见就是我的政见了。”他还更肉麻地谀媚老罗斯福:“历史上,只有两个总统可以和您相提并论,一个是华盛顿,另一个是林肯。”果然,老罗斯福被塔夫托吹得飘飘然了,完全相信塔夫托久经考验,是自己人。于是,他全力举荐塔夫托聘任下届总统候选人。在老罗斯福的大力支持下,塔夫托可以说是毫不费力地击败了民主党的候选人布赖恩,成为第二十七届美国总统。做完了这一切,老罗斯福欢天喜地放心去非洲打猎了,因为他完全有理由认为塔夫托是他的化身,一切都会像他在任时一样。殊不料,风云突变。塔夫托一上台就扔了敲门砖,踢了垫脚石。罗斯福刚刚离开,他就迫不及待地排挤政府内罗斯福的人,安插自己的亲信。
送高帽子,平步青云
俗话说得好,“高帽子不嫌多”,但这只说对了一半。这样做是在进行一种人情铺垫,在为为人处世埋设伏笔,所以说才可能“终得马骑”。但是使用这一计策还有一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即在关键时刻对症下药地送上一顶真正管用的“高帽子”,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唐贞观八年剑南道巡査大使李大亮出巡,发现一个叫李义府的人才学出众。于是举荐其才,对策中第,补为门下典仅,由此,李义府便跻身于朝廷。在此期间,又得到黄门侍郎刘洎和侍御史马周的赏识,此二人又合力向唐太宗举荐。唐太宗召见他,令他当场以“咏鸟”为题,赋诗一首。李义府脱口吟道:“日里扬朝彩,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李义府的咏鸟诗充分流露出他想做朝官的急切心情。唐太宗听后颇爱其才,便说:“与卿全树,何止一枝。授予他监察御史,并侍晋王李治。晋王立为太子,他又被授予太子舍人。因其文翰不凡,与太子司仪郎来济被时人并称为“来、李”。李义府曾写《承华箴》上献,文中规劝太子“勿轻小善,积小而名自闻。勿轻微行,累微而身自正。”还说:“佞谀有类,邪巧多方,其萌不绝,其害必彰。”
看来,李义府正是一个厚黑大师,自己本就是一个佞邪之辈,却能大义凛然地发表一篇宏论,这正是在自己的“黑心”上蒙一层仁义道德的做法。太子将此箴上奏,太宗很欣赏,下诏赐予李义府帛四十匹,并令其参与撰写《晋书》。其实这是一种最高明的“捧”和“恭”,因为这里隐藏着这样一种逻辑,我是一个正人君子,主子非常敬重我这样的正人君子,那么,你的德行修养自然也很高了。
太子李治继帝位,李义府升为中书舍人。后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李义府的青云直上,颇引起朝臣们的注意,特别是他由刘洎、马周引荐而来,又与许敬宗等相连结,虚美引恶,曲意奉迎,长孙无忌奏请高宗贬他到壁州做司马。诏令尚未下达,李义府已有所闻,急忙向中书舍人王德俭问计。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其貌不扬,诡计多端,善揣人意。他向李义府献计说:“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
于是,李义府马上行动,当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宿时,李义府代替王德俭值夜,立即上表高宗,谎称立武昭仪为皇后是众望所归,请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高宗闻后正合心意,马上召见了李义府,不仅赐给他宝珠一斗,还将原来贬斥到壁州的诏令停止不发,留居原职。武昭仪也秘密派人向他表示感谢。不久,李义府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输等人结为武昭仪的心腹。是年七月,李义府又超升为中书侍郎;十月,王皇后废为庶人,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李义府又自中书侍郎拜为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并赐爵广平县男。
向皇上奏报“立武昭仪为皇后是众望所归”,这顶“高帽子”送的正是时候,真是一条妙计得逞,立即青云在上。
厚黑教主李宗吾曾说过,切不可只听到“厚黑”两字,便却实行,这样会碰得头破血流,如此,还不如作个斗升小民更自在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你的脸皮的厚度,因为,拍马献媚确实有侮自己的人格,所以很多人无法坚持到底。看来,这一策略能否管用,关键看你能否彻头彻尾地“厚脸黑心”。唐朝最初是严禁宦官干政的,但到了唐中宗时,宦官人数急剧增多,达数千人。由于中宗无能,韦后干政,宦官中开始出现有权力的人,大宦官开始干政。到了唐玄宗开元末年,宫中的宦官竟多至三千人,其中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一千多人,其中还有人到了三品将军的职位。唐玄宗李隆基早年英明勇武,颇有明君风度,但到了晚年,昏庸霸道,只图享乐,不思进取,多任用宦官把持实权,政治日趋腐败。
尤其是高力士,由于从小就与唐玄宗有交情,后又得以亲自服侍唐玄宗,再加上十分乖巧,深受唐玄宗的宠信,以至须臾不离,言听计从。开元末年以后,百官奏章都要经高力士过目,朝中小事悉委高力士全权处理,大事才奏知唐玄宗。李林甫、安禄山、高仙芝等人的将相之位,都是靠高力士一人荐举而得。高力士简直成了唐玄宗权力的化身,太子称他为“二兄”,诸王公称他为“阿翁”,驸马称他为“阿爷”。高力士财产之多也极惊人,京城内外最好的田地和房屋,几乎一半属高力士私人所有,不要说公卿,就是王侯也无法同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