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900000031

第31章 分手即成永诀: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1)

波罗的海之滨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堪称“袖珍”国家,其领土总面积加在一起只有17.49万平方公里,人口还不到800万。在地缘政治的演变中,这三国裹挟于大国之间,历史上多次被东西方列强占领和并吞。在这些国度的历史记忆中,沙皇俄国及至后来的苏联主要是以入侵者和征服者的形象出现的。因此,当苏联衰微解体之际,积郁已久的民族自主意识便迸发出了势不可挡的力量,波罗的海三国几乎是在悲壮的凯歌声中冲出了苏联,并且坚决不委身于俄罗斯的“后院”,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西方世界。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国家间关系的主旋律是调整和重建,其基本走向是从不确定到相对确定,从不正常到相对正常。

一、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关系的演进

现今的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可以远溯至沙皇俄国时期。恰恰是波罗的海三国外敌入侵频仍、饱受屈辱的历史,预设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关系发展的独特性。

(一)“波罗的海之路”

在波罗的海三国之中,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与俄罗斯本土接壤,而立陶宛则仅同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相连。19世纪上半叶,沙皇以武力征服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三个民族。1917年二月革命后,这三个民族成立了自己的国家。十月革命后,1918—1919年,建立过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个苏维埃共和国,后被当地民族主义势力推翻。1920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承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为独立国家,直至1939年苏联驻军之前,波罗的海三国曾经历了20年的独立国家历史。

1939年8—9月,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友好边境条约和秘密议定书。据此,波罗的海三国被划为苏联势力范围,苏军于10月进驻波罗的海三国。1940年6月,苏联增派军队,并责令三国改组政府;8月,在苏联的政治和军事威逼下,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政府宣布改组为苏维埃共和国,同时“符合法律程序”地加入苏联。三国被并入苏联后,苏联采取相当严厉的措施迫害对此“持不同政见者”,这三国中数万名“不可靠”的居民陷入流离失所和性命不保的悲惨境地。尽管当时慑于威权不得不“臣服”于俄罗斯,但这段历史始终是波罗的海三国人民心中一个一触即痛的“病疙瘩”。

1987年8月,苏德条约签订48周年之际,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的首都同时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议苏德条约和强加给这三国的加入苏联的决定。1989年8月29日,三国的民族主义组织——人民阵线在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共产党领导人的支持下,发起了蔚为壮观的抗议活动。在这次名为“波罗的海之路”的行动中,有200多万人手手相接组成长达600多公里的人链。在连续15分钟的时间里,抗议者高唱三国独立时期的国歌,“俄罗斯人从波罗的海滚出去”的口号不绝于耳。

随着苏联政治经济改革危机的加深,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势同开弓之箭,无可阻挡。1989年7月,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率先通过主权宣言,宣布其法律高于苏联法律。进入20世纪90年代,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步伐加快。立陶宛共产党、爱沙尼亚共产党和拉脱维亚共产党先后于1990年2月、3月和4月宣布建立独立的党组织,不再受苏共领导。接下来,立陶宛于3月所进行的自由选举产生了苏联境内第一个非共产党人控制的最高苏维埃。翌日,新的最高苏维埃正式宣布立陶宛独立,并改换国名、国徽和国旗。1990年3月,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也于3月通过了向独立过渡的宣言;同年5月,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发表恢复拉脱维亚共和国独立的宣言。

至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已大势所趋。1991年8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宣布承认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独立;同年12月25日,苏联宣告解体,此前的各加盟共和国相继成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纠葛,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终于走上了向往已久的“波罗的海之路”,俄罗斯同这三个国家开始建构新型国家间关系。

(二)敌人还是伙伴

独立之初,处于社会转型初期的原苏联各国都面临着种种棘手的国内外问题,加之原苏联财产分割、边界划分、俄罗斯军队撤出和俄语居民地位确定等问题掺杂其中,包括来自西方世界的影响,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关系的演进体现出很大的复杂性。

苏联解体到1993年上半年,刚刚获得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弥漫着相当浓厚的反俄情绪,一方面,义无反顾地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全盘倒向西方;另一方面,同俄罗斯清算陈年旧账讨回公道的要求和举动在各国成了最得民心的做法。俄罗斯在国内问题一筹莫展的情势下根本无暇顾及,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外交姿态采取的是抑或“无动于衷”,抑或“横眉冷对”。而在一些普通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波罗的海三国是俄罗斯的敌人,因为这些国家“恩将仇报”

率先闹独立,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苏联解体;此外,脱离苏联后采取亲美、亲西方政策,“反叛”俄罗斯;而最不能容忍的,是这三国中的俄语居民(在拉脱维亚占30%、在爱沙尼亚占25%)被认为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些都使得俄罗斯同波罗的海之间所存在的芥蒂和矛盾相当复杂和难以释放。

1993年下半年到1997年,波罗的海三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大的变化,较为务实的领导人在大选和议会选举中战胜民族主义倾向较强的力量。随即,三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缓和同俄罗斯的关系,各国官方与民间层面对待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都持较为积极和现实的态度,一些困扰双边关系的具体问题得到了解决,尽管这一进程伴随了诸多“分家产”式的争执和讨价还价。

经过这些波折和磨合,相互借重,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逐渐进入政策设计者的视野。1998年以来,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逐渐转入到了比较正常的国家关系状态,其重点转到发展经贸关系上面。俄罗斯还于2000年把同波罗的海国家建立睦邻关系列入对外政策构想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双方在北约东扩、对两国关系历史的评价等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但双方还是从现实需要出发,通过谋求扩大合作来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

从总的趋势看,出于地缘政治和相互利益考虑,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之间的关系不会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但也不可能沦为势不两立的敌人,将基本保持类似于“例行公事”的一种状态,甚至包含了些许“不得已”的味道。

有俄罗斯学者评论说:“如今,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就如同一根棍子的两端。一方面,新独立的三国积极奉行扩大与欧盟合作的方针;但另一方面,无论从地理还是从历史角度,它们都同俄罗斯有着难以割离的联系。”曾任苏联最高苏维埃国际事务委员会秘书、后任拉脱维亚人民和睦党领导人的尼古拉·涅伊兰德说:“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着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同俄罗斯是什么关系——是敌人还是伙伴?对于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次序而言,拉脱维亚仅排名第30位;但对于拉脱维亚来说,同俄罗斯的关系应当摆在优先的位置,俄罗斯是我们重要的伙伴。”

二、北约东扩背景下的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

北约东扩是影响俄罗斯与波罗的海相互关系的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而且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效应。从目前态势来看,对波罗的海三国而言,好事多磨夙愿成真,但加入北约后的“补课”任务决非朝夕之事;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大势已去,如何面对现实、趋利避害,使国家利益在允许的范围内实现最大化,此乃各方思考的一个长期命题。

(一)“沙滩上划出警戒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屡遭侵占的波罗的海三国始终拥有相当强烈的寻找“靠山”的愿望。而从地缘政治和外交空间的实际情况考虑,加入北约顺理成章地成为波罗的海三国的首要选择。毋庸讳言,这其中不乏防范和“抵御”俄罗斯的意图。独立后,波罗的海三国在政治、经济、价值取向等方面全面转向西方,外交上主要表现就是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看来,只有加入北约,才能彻底消除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进而拥有真正可靠的安全保障。正如爱沙尼亚总理安·塔朗德所言,波罗的海三国应该充分认识到必须努力与西方的政治、经济以及确保安全的组织接近,否则自己的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障。

从表面上看,加入北约实属波罗的海三国的“内政”。但世人皆知,北约原本是东西方冷战的产物,其指向的主要目标就是苏联。从这一意义上看,北约快步东扩不能不令实力不再、霸气犹存的俄罗斯感到不安和愤懑。在地缘安全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俄罗斯对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一事颇为关注。

事实上,俄罗斯的种种担忧也并非无病呻吟。总起来看,俄罗斯反对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的主要理由有:

第一,三国加入北约将会大大伤及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因为它们领土与俄罗斯直接接壤,距离莫斯科、圣彼得堡及其他中心城市非常近。兰德公司高级分析家罗纳德·阿斯姆斯和罗伯特·努利克表示,尽管西方普遍认为,多数俄罗斯人已经接受三国独立的事实,但仍将其视为有着微妙联系的“准外国”,对其投入北约怀抱还是心存疑虑,一百个不放心。因为这三国处于地缘战略要道,是进出圣彼得堡的咽喉,也是前往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重要路径。

第二,三国加入北约可能导致欧洲的进一步分裂,因为这意味着北约在欧洲确立并巩固新的分界线。

第三,面对着新的军事威胁,俄罗斯将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其防御能力,这会导致俄罗斯再一次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

第四,三国加入北约会大大损害它们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俄罗斯不想看到它们将与俄罗斯进行贸易、货物过境运输等经济活动所得收入用于为了加入北约而进行的对军事结构改造上,更不想看到北约军队驻扎在由俄罗斯军民修建的军事重镇、营房、防空站和海军基地里。虽然不得不面对波罗的海三国已经分离出去的现实,虽然承认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安全保障方式,但是,俄罗斯还希望波罗的海三国能够成为与自己联系比较密切的不结盟和中立的国家。

独立之初,波罗的海三国“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与西方世界的各方面关系,以打开北约国家的“心门”,获得“入场券”;另一方面,力促俄军从本国境内撤出,削弱俄罗斯制约波罗的海三国融入西方的砝码。1994年,北约在布鲁塞尔召开了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领导人会议,会上制订了东扩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对此,波罗的海三国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1994年,三国先后同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的框架协议。

而对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俄罗斯曾多次态度坚决和千方百计地予以阻止,甚至威胁说北约扩大成员可能“导致关乎世界命运的地区出现军事政治形势不稳定”。1995年9月25日,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发出警告说,如若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俄罗斯将加强军事力量。1996年7月2日,叶利钦在致克林顿的信中表示,俄罗斯绝不允许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独立报》

甚至载文称,如若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武装部队将对其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2001年9月,普京表示:“北约继续东扩是历史性错误,只有头脑发烧的人才会认为侵略威胁来自俄罗斯。”俄防长伊万诺夫则抱怨,德国统一时,很多人说北约不会东扩,但俄罗斯被欺骗了,他们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

此情此势也使得北约尽量低调地在当事国间寻求微妙的平衡,避免东扩路途上出现不必要的闪失和差池。一方面,“认真考虑俄罗斯的立场”,因为“这决定着北约东扩的成功与失败”;另一方面,以条件不达标为由,“拖住”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的步伐。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佩里明确表示,“在我看来,波罗的海三国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不过,它们正在努力争取具备这种能力”。

然而,俄罗斯的阻抑和北约的现实主义做法等所有的障碍似乎都只能增加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的决心。对佩里的一番言辞,三国外长先后做出了回应。拉脱维亚外长瓦尔季斯·比尔卡夫斯说:“如果我们现在说的是没有准备好,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准备。我们已经明确表明我们愿意加入北约。”立陶宛外长波维拉斯·吉利斯说得更坚决:“立陶宛认为,所有希望加入北约的国家必须被同时接纳。”爱沙尼亚外长也提出:“塔林希望北约对那些目前尚非成员国但却为此而努力的国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认可。”总之,要“尽快和不惜一切代价加入北约”。1996年11月26日,波罗的海三国总统在里加会晤期间发表联合宣言称:“我们坚信,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可以保证欧洲的长期安全和稳定。”几番进退攻守的外交斡旋之后,俄罗斯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在侧重强调和倡议俄罗斯可以通过签订睦邻和相互保证安全协议书的方式,向波罗的海三国提供安全保护的同时,进一步将这三国加入北约的问题置于俄罗斯与西方的整体关系中量度。1997年底,时任俄外长的普里马科夫在回答《独立报》记者的有关提问时表示:“问题不在于用坦克做出回应,而在于当北约接纳波罗地海三国为成员确实发生之际,我们应当重新考虑同北约的整个关系……”由此,1998年1月,美国分别与波罗的海三国签署伙伴关系宪章后,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长塔拉索夫在新闻发布会上措辞委婉地表示:“俄罗斯对宪章的态度将取决于宪章的实施程度,取决于我们的伙伴采取的步骤将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保障波罗的海地区乃至整个欧洲大陆安全和稳定的共同利益……俄罗斯提出的加强信任和稳定的大量倡议能够成为加强波罗的海地区安全的具体而坚实的工作基础。”但自从“9·11”事件后,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国内经济复苏“底气”

同类推荐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 为联合国发言

    为联合国发言

    本书将由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其工作的界定开始,围绕联合国发言人在纽约总部的典型工作、战争时期的业余活动,陪同秘书长出访,联合国和欧盟的联合发言人、战区的信息市场、新闻发布会、与记者的关系等许多层面一一展开。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党员标准就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它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部分组成。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对党员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的要求,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党员标准,哪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热门推荐
  • 许情深

    许情深

    曾经的青梅竹马,可竹马却是不情愿的竹马,命运纠纠节节,最后却还是绑在了一起。
  • 那抹触摸不到的花草香

    那抹触摸不到的花草香

    她虽从小被遗弃,却不甘命运,自力更生,一直强迫自己做到最好,但因性情多变,较冷漠,不爱交朋友。除了她,唯一的朋友——璐。薰衣草,让她俩遇上了他们三个,他们会发生什么?天意永远是不如意的,情敌的插足…突然的“身份”,使她卑微起来…但时间还是心疼她的,她真正的身份竟是……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 相隔的彼方

    相隔的彼方

    无辜被卷入陌生的世界,为了生存,开始冒险。
  •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智慧,向大众读者轻松漫谈种种日常心理。本书汇集了很多根本性的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其中包括恐惧心理、禁欲问题、纵欲问题、情绪混乱、失眠问题、神经过敏、偏见问题、犯罪心理、自卑心理、怪癖问题、自大心理、依赖心理、歇斯底里病症、好奇心理、神经衰弱、游戏心理和迷信心理等,本书自出版后就在美国长销不衰,一版再版,是林语堂首荐给所有中国人的励志经典。
  •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美绘版)》既有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有开拓心智的童话、寓言、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幽默故事等。故事脍炙人口,增进知识,益智有趣,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锻炼孩子的意志,启迪孩子的心灵。这本故事集是送给孩子们的一束繁花,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哲理和趣味性,陪伴着孩子走过天真快乐的童年岁月。
  • 都市穿越:杀人别挡道

    都市穿越:杀人别挡道

    她们本是唐朝一个秘密组织里的杀手,却因为一次行动失败被主子亲手杀死。一觉醒来,涅磐重生,居然穿越了!呵呵,还是穿越成小女生,行,你牛,看本姑娘怎么在这奇葩的世界里活出一片精彩!小剧场:“两位老大,不好了,沐肖少爷沐凯少爷裸奔啦!”某两女淡定的“哦”了一声,又继续吃零食。某跑腿又继续说:“可是,老大,他们是大着你们的名义裸奔的啊!”纳尼?某两女暴走。老大,你们刚才的淡定嘞?淡定?淡定个毛线,兄弟们,抄家伙!……
  • 天风决

    天风决

    ”夜黑风高杀人夜“。叶天,孤身一人,称霸天下,但注定一生无妻。但又创作绝世功法天风决。
  • 女人的战争

    女人的战争

    韩七月篇——谈了个富豪男友,没想到领证前夕,被男友老妈请流氓给伦了。邱艳珍将我和他的老公堵在房门口,一脸暴怒的看着我。“韩七月,你个贱人,五年前勾引我儿子,现在又来勾引我老公。”我嘴角一勾,走到她的面前,凑到她耳旁冷眼一笑。“谢谢夸奖!我不光要夺走你的老公,还要夺走你的一切。”为嫁进段家,我步步为营,机关算尽,不惜重金求子……当我在更衣室穿上婚纱的时候,却被一陌生男人拉进了厕所,我冷眼瞪他。“那晚,我不是给你两万了吗?“你说我活不好,我自降身价……”男人诡异一笑,直扑上来。
  • 只愿守护,莫沫独步

    只愿守护,莫沫独步

    9999年前,天地大战。荒古圣地,圣坛大陆,秋。他一人站在那,周围横尸遍野。他倚在一把被鲜血染红的长剑上,一步一步,走向圣坛。他伤得极重,却依旧感觉好像身躯挤满了天地。走到中央,他一把抓住了什么。仰天而倒。他用尽全力,将紧握着什么的手移到心脏的位置。喃喃说:……堕入轮回,……永留此念……光影幻灭。一世又一世飘零。到了9999年后的今天,一个叫莫沫的男童在晨曦与暗夜交界之时诞生,一场惊险的路程又一次轰轰烈烈地开启。
  • 入骨戏:江山如画

    入骨戏:江山如画

    他们都是天生的戏子,难辨真心。他执着她的手,给她至高无上的尊荣,却盛极荣宠,只为让她跌下来摔得粉身碎骨;她绾着他的发,给他无尽温柔缠绵,却步步为营,想得到他的命……他们渐渐无法看清自己的内心……她精心策划的一场大火焚尽了一池梦。他将她关进大牢,亲手赐下一杯毒酒……当一切阴谋散尽,她站在最高处含笑看着他。他恍然发现原来自己苦苦追寻的根本不是什么凰图霸业,而是只为寻找一个人。“若再次相见,那时,我容颜不复,江山不在,你可还愿陪我坐看暮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