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300000005

第5章 龙之源(4)

鹰的形象特征除钩喙利爪外,还有阔大的翅膀,于是,由春秋战国至秦汉,就出现了长有双翅的飞龙,其翅翼,就多取材于鹰。汉以后,人们认为龙不要翅翼也能飞,故长翅膀的龙就少见了。但鹰的元素被体现在龙爪上,即“爪似鹰”。

14.雷电

卜辞中的“神”字,曲折“像闪电之形,当为电之本字”。“电”能成“神”,盖源于雷电的功能与声形。雨水是先民生产生活的命脉,雨水往往有雷电相伴随,而雷电的声音和形状又是那么的奇妙无常令人恐怖。这样,雷电被神化,被崇拜,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至于雷电之神与龙的关系,王充在《论衡·龙虚篇》中分析说:“雷龙同类,感气相致”;“龙闻雷声则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蛟龙见而云雨至,云雨至则雷电击”。

而《山海经》里出现的“雷神”,正好是一副龙的形状:“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海内东经》)。《奚囊橘柚》(《说郛》卷三十一引)载:“轩辕游于阴浦,有物焉。龙身而人头,鼓腹而遨游。问于常伯,伯;:

‘此雷神也。有道则见,见必大雷雨而拔木,君亟归乎!’须臾雨大至,雷电交作,阴浦之木尽拔”。

古代蒙古人认为“雷电出自某种类似于龙的动物”,据说有人还亲眼看见过这种动物“从天上降到地上,以尾击地,蜿蜒而动,并从口中喷出火焰”(拉施特主编《史集》第1卷第1分册第256页,余大钧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东北的赫哲族相信闪电劈树是天龙现身。鄂温克人认为最初的雷神是龙。这条龙身上有数不清的鳞片,每个鳞片,都盛有一百担水,下雨便是神龙抖动鳞片洒下的水滴(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第32页,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汉族民间也常说闪电是“龙王显灵”,雷电击人是“龙抓人”。《履园丛话·祥异》录了一篇《蜘蛛网龙》的故事:“海州大伊山中有千年蜘蛛,能嘘气为黑风,居民每望见,其风如黑烟蓬蓬,人皆严闭户牖。行路者则面墙伏壁,不敢触,恐其毒也。……嘉庆十三年(1808年)七月十八日,忽大雷雨,有两龙来击之,蜘蛛吐丝布网,缚住两龙,两龙窘,格斗半时,滨海皆漫。又突出火龙两条,焚其网,前两龙始遁去。须臾,雨收云散,龙与蜘蛛皆不见”。此故事中的龙,只有用闪电解释才能讲得通。

《周易》中有“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卦爻,有学者考释说,这里的“龙”,指的正是雷电。春分秋分之间,阳气争雄,阴气干扰,两者碰到一起,便激耀成雷电:发出的声音为雷,闪耀的光芒为电,展示的形态便是龙了。因此,龙常见于雷电发时,雷、电、龙是“三位一体”的(赵天吏《说龙》,《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周易·说卦》篇还有“震为龙为雷为玄黄”一句,这里的“震”,指的是叱咤苍穹的疾雷,而玄黄是说电光一明一晦,晃晃闪耀。

古籍中用这样的语言描述龙的特点:“一存一亡,一短一长”(《论衡》)。“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说文》)。“能为高,能为下”,“昭乎其高”,“(乎其下”,“薄乎天光”,“斐然成章”(《说苑》)。在自然界中,闪电和龙的这些特点最吻合。连诗人李白都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他吟哦道:“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草书歌行》)。

在雷电与龙的关系问题上,朱天顺先生持“龙源于雷电”说:“幻想龙这一动物神的契机或起点,可能不是因为古人看到了与龙相类似的动物,而是看到天空中闪电的现象引起的。

因为,如果把闪电作为基础来把它幻想成一种动物的话,它很容易被幻想成一条细长的、有四个脚的动物”(《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我认为,雷电参与了龙的容合,是毋庸置疑的,但次序不一定是“先天后地”,即先有对雷电等天象的崇拜和想象,然后才在地面上寻找对应的动物,而是“先地后天”或“天地同步”。

15.云

作为一种自然天象,云的盘卷翻腾变化不居的形状,以及和雨水的密切关系,是不可能不引起古人注意的。云雨的聚散浓淡多寡匀偏,直接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古人对云的敬畏和崇拜是很自然的。因此,古人在集合龙这个“雨水之神”的过程中,不可能将云排除在外。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小山遗址出土的泥质加砂陶尊上,可见到最早的云龙。江苏吴县草鞋山和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出土的陶鼎盖上,都刻饰有蛇形卷云纹。同期及之后出现在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物等材质上的云雷纹、星云纹,看上去也都有几分“龙”形。

史籍中也不乏对云和龙关系的描述。《周易·乾》言“云从龙”。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说:“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十三经注疏》上)。《淮南子·天文训》讲“龙举而景云属”;《春秋元命苞》讲“龙举而云兴”。为什么会这样呢?《淮南子·地形训》的解释是:“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青龙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为青云。……赤龙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为赤云。……白龙入藏生白泉,白泉之埃上为白云。……玄龙入藏生玄泉,玄泉之埃上为玄云”。《论衡·龙虚篇》的解释是:“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没有龙,云无以举而兴;没有云,龙无以神其灵。

那么,云为什么会“感龙”呢?三国时代的管辰在《管辂别传》言:“龙者,阳精,以潜乎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唐代的韩愈在《杂说》里讲:云“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云在天地间弥漫飘荡,遮太阳,蔽月亮,使晴天变成阴天,又能感应雷电,变化作雨,润泽土地,使山谷清流不断:这可真是又神灵又奇怪的啊!

学者何新曾提出“龙源于云”说(后放弃):“最初的龙形不过是抽象旋卷状的云纹。而后来逐渐趋于具体化、生物化,并且展开而接近于现实生物界中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形象”。“龙就是云神的生命格”(《龙凤新说》,《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版)。我认为,云肯定参与了龙的容合,但类似于雷电,不一定是“先天后地”,而是“先地后天”或“天地同步”。

16.虹霓大雨过后,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古人便猜测,这是司理雨水的神灵在行云播雨之后,又要到江海湖泊里去汲水了。司理雨水的神灵非龙莫属,那么这弯弯的、垂下头去的虹,不是龙的化身又会是什么呢?或许这个样子本来就是龙神形象的一种,只是在行云布雨时才变作翻腾的云团、曲折的闪电那些个样子的。也或许,虹乃是龙的模特儿之一,龙是参照了虹才成“龙”的。

于是,古人在造字时,就将虹造成身躯拱起的双头龙的形状;还有,虹和闪电既然都是龙的化身,那么,将虹造成接近于闪电形状也没有什么不可,这样,籀文中就有了像闪电的虹字。谈及虹时,古人也都注意到了虹和水的关系。如,“出虹,自北饮于河”(《殷虚书契菁华》)。“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汉书·刘旦传》)。“虹有两首,能饮涧水,山行者或见之”

(《山海经·疏》)。等等。民间也有虹是龙在喝水的说法。

文物资料也为“虹为龙”提供了印证。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龙首璜形玉饰”,似乎就有“虹”的样子;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纹玉璜也弯成了虹的形状;周代青铜器上有弓起身子双垂龙首的虹霓纹;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虹被画作微拱背脊的兽形龙,其间还有被称作“双虹”的图形,体现的也是虹霓之象;而汉代画像石上的“雷公雨师龙形虹图”,将双首垂地的龙形虹,同雷公、雨师刻画在一起,寓示着龙、虹、雷雨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虹与龙的关系问题上,胡昌健先生持“龙源于虹说”:“龙的原型来自春天的自然景观——蛰雷闪电的钩曲之状、蠢动的冬虫、钩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现的雨后彩虹,等等”。“其中虹是龙的最直接的原型,因为虹有美丽、具体的可视形象”(《论中国龙神的起源》,《中国文物报》总第25期)。我的观点是,虹肯定参与了龙的容合,但不一定是“最直接的原型”,因为龙的原型是多元的,说虹“最直接”,理由不充分。

17.星象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森安太郎在《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王孝廉译,台北地平线出版社1974年版)一书中提出龙的起源与星象有关,认为《史记·天官书》中讲的苍龙星象是“作为龙星而成龙的星象”。80年代末,冯时首次明确提出龙源于星象,他说:“龙的世俗形象,也可以说它的艺术形象乃是多种形象逐渐杂糅的综合体,而它的原始的真实形象则来源于星象”(《中国早期星象图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2期)。之后,他又多次提出,“最早的龙是作为星象存在的”,东宫苍龙七宿“真正体现了龙的原始含义和原始形象”(冯时《龙起源考》,《龙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读书》杂志2005年第4期刊登刘宗迪《飞龙在天》一文,也持相同观点:“华夏苗裔世代敬奉的龙的原型”,“远非后人心目中活灵活现、张牙舞爪的神兽巨龙,而是夜空中的皎皎龙星”。

二十八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选取的,用作观测天象和日、月、五星在空中运行情况标志的二十八个星宿。二十八宿平均分为四组,称作“四象”,每象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相配。东方七宿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组成,因其联结线像一条龙,故以“苍龙”为名。其他三象则分别称作“白虎”、“朱雀”和“玄武”。

关于二十八宿产生和形成的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商代已经产生,周初得以确定,根据是《周礼·秋官》所记:“以方书十日之号,十有二辰之号,十有二月之号,十有二岁之号,二十有八星之号”。也有人说二十八宿在黄帝时代已成体系,夏朝初期就有记载,证据是《尚书·尧典》中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段话。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出土后,有学者根据其按东龙西虎方位摆置的蚌塑图案,和一个摆在北边方位的北斗图案,判断此墓葬构图为“中国最早的天象图”,“这样就把我国传统天文学四象体系的起源提前了近四千年”(孙德萱李忠义《濮阳西水坡蚌壳龙虎图案研究述评》,《龙文化与民族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观象授时对原始农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依据包括星象在内的天象的变化来指导农事生产和社会生活,应该说是农耕社会的一大特点。而龙,作为中国最早的,具有农业神品格的神物,和星象是不可能不发生关系的。但龙起源于星象的观点值得商榷。

第一,将距今约64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说成是“中国最早的天象图”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考古界已发掘出距今达8000年的辽宁查海龙形堆塑和龙纹陶片,从龙型堆塑的造型和陶片龙纹的形状看,取动物(主要是蛇)的成分多,与天象(尤其是星象)距离较远;也就是说,你可以将西水坡龙解释为星象,却不能将比西水坡龙还要早1600年的查海龙也解释为星象。还有考古出土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各种各样的原龙,也都不能用星象来解释。刘宗迪在《飞龙在天》

一文中曾有一问:“凭什么说这些出现在上下几千年、分布于天南地北的千姿百态的‘龙’,就是汉语古代文献中记载和描述的龙呢”?此问完全可以反过来问:“凭什么说这些出现在上下几千年、分布于天南地北的千姿百态的‘龙’,不是汉语古代文献中记载和描述的龙呢”?

第二,生物状态的龙和作为星象的龙有个谁先谁后的问题。对此,冯时先生的解释是,考古发现的那些具有生物形象的龙,是先民们“根据身边熟悉的事物而对天上的龙星进行比附”的结果,“是对东宫星宿所呈现的自然图像的复制和艺术化”(《龙起源考》,《龙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刘宗迪先生的解释是,“龙星升天则昆虫出,古人因此就按昆虫的形象进行想象和命名,将之构想为虫的形象并命名为‘龙’”(《飞龙在天》,《读书》2005年第4期)。这样的解释有“把次序说反了”之嫌。这里有一问:先民们为何要把天上的星象称为龙?而不称为其他什么东西,比如“虫”?也就是说,“苍龙”之“龙”,从何而来?符合逻辑的说法是:先民在对龙的形象有所认识并知道其发音后,才会将他们看到的二十八宿中东宫七宿的形象比附、称呼为龙。也就是说,龙之形和龙之音在先,然后才会有龙星之得名,而龙之形和龙之音的出现,只能是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等动物,和雷电、云、龙卷风等自然天象多元容合的结果。

第三,星象对原始人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不能否认,但对原始人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绝不仅仅是星象,蛇、鳄、鱼、猪、马、牛等动物,云雨、雷电、龙卷风等天象,都对原始人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影响,其影响的程度,甚至比星象还要初始些、直接些、普遍些、深刻些。也就是说,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雨、雷电、龙卷风等天象的认识和神化,要早于对星象的认识和神化,至少也不会晚于对星象的认识和神化。

据此,我认为,星象进入了龙的容合过程,人们常讲的“飞龙在天”、“二月二,龙抬头”等,都可以以星象,即苍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不同时间所呈现的不同形态来解释,但星象只能是龙的容合对象之一,而不是唯一。

18.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范围小、时间短、风力强、破坏力大的猛烈旋风。一般与强雷暴云相伴出现,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中心气压极低,风速可达每秒几十米至百余米,甚至几百米。龙卷风的外形像一个下垂的大漏斗,在地面上发生时,称“陆龙卷”,拔树,揭房,器物、农作物、动物及人常被卷至空中,带往他处,危害严重;在水面上发生时,称“水龙卷”,能将水吸至空中,并呈上大下小的锥柱形。

龙卷风进入了龙的容合对象之列,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发生过龙卷风(比较而言,华东、华南的沿海、近海地区龙卷风的发生率更高一些)。这便为古人将龙卷风与龙联系起来思考、想象,提供了可观的“实相”基础。

第二,龙卷风的形状与龙的形态相似。龙卷风一旦生成,便上接雷雨云,下端或悬在空中,或延伸至地面或水面,且高速旋转着向前移动。看上去,很像一条巨龙腾在空中。因此,民间多将龙卷风称为“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第三,龙卷风一旦刮起,便有如雷的吼声相伴。而雷是龙的容合对象,先民们相信,雷声就是龙声。

第四,古人记载、描述的一些“龙象”,用龙卷风来解释,能够讲得通。

如:“莫子蒙在吴兴,挈家游苕溪。时六月上旬,荷花极目,饮酒啸歌,尽清赏之致。日下昃,望数里外火煜煜起,少焉渐近,阴风掠面甚冷。舟人;:

同类推荐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本书通过各个城市的历史概况、男人、女人、名人、商人、城市文化、风俗、性格特征等诸多方面描述了42座最具有代表性的性格城市,并品读这些城市人的性格。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 中国艺术经典3

    中国艺术经典3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热门推荐
  • 妖精的九滴泪

    妖精的九滴泪

    女主:欧阳月儿帝国高中生身家过亿老爸大名鼎鼎帝国董事长却被人陷害入狱临走前对欧阳月儿说不要替我报仇哪知对手连欧阳月儿都不放过......哇塞好痛什么妖国穿越啊买噶的女尊王朝(妖国公主)男1魔界屠裂自从第一次见到他心里就放不下她男2妖国封炎见过她就决定要嫁给她话说穿越真心不错收获九个美男当王夫王夫们我来啦
  • 霸道总裁,倔丫头

    霸道总裁,倔丫头

    一个是庞大势力,呼风唤雨的霸道总裁。一个却是被人逐出家门,落魄的小女生。却发出强硬的誓言:“霸道总裁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哭着求我的”
  • 统御星战

    统御星战

    他,无法无天如何得以统御星战!他,如何驾驭鲜血与荣耀浇铸的身体!这是一个传奇,一个铁血流氓的称霸历程!
  • 盛世毒医:绝色小娇妻

    盛世毒医:绝色小娇妻

    风月希是二十一世纪风家的大小姐,她炼药修炼,继承风家的武门绝学,是风家的顶梁柱,将风家事业领至巅峰,不料却被自己至亲至爱的男友和妹妹同时背叛至死,一朝穿越,她成为了苏家的痴傻嫡长女苏梦婉,至此,人人口中的废物草包炼丹药,铸法器,收幻兽,成为人人仰望的天才少女,不过一个闷骚邪魅的王爷却对她纠缠不清:“梦婉,你差点把我丢了!”某人无所谓的说:“没事没事,把你丢了我也清静,再说了,你不是有自动寻路功能嘛。”某王咬牙切齿:“我好不容易回来,是时候好好管教管教你了吧!嗯?”说罢,抱着某人滚到了床上,开始了他所谓的“管教”……
  • 柯南世界之黑羽凌

    柯南世界之黑羽凌

    【黑羽凌】普普通通的人生,却被这一次打破,女主人公又会遇到什么困难?会如何解决?三次元与二次元,到底说能说清这一切?看着满地的樱花池下,凝望天中的红月溪边;原来这才是人生,不平凡的命运,只能由我自己掌握。【已完结】
  • 妖怪实录影

    妖怪实录影

    为了追溯自己的过去,少年毅然选择激发自己的血脉。踏上寻找自己身世的旅途,驱妖师的血脉,妖怪的鬼影,一切的一切的一切,是你的救赎,还是我的审判?驱妖之后,我的泪,为谁流?
  • 火影纪

    火影纪

    意外重生,家族弃子,独创人生,逍遥天下,我为谁狂
  • 黑涩的太阳

    黑涩的太阳

    一个少年,从杀手,慢慢转变成一个复仇者……
  • 花飞夏落

    花飞夏落

    一个夏季,花在盛开,九月是开始,也是梦的结束,儿时的约定,一辈的守护。他只为她一人,倾心相待。多少的擦肩,花色很美,蝶心总是在逆境中微笑,她有爱情,友情,亲情。她坐在长椅上,望着心之所爱之人,离自己越远,只求他一个转身的距离,宫冥慢了一步,长椅上呆着一朵野菊,他来晚了,他未曾告诉她,一句我喜欢你。花回轮着一年又一年,蝶心听了这句话,笑了,但也哭了,其实我一直都在啊...
  • 嫡女心计之腹黑权妃

    嫡女心计之腹黑权妃

    她是神秘部队猎枭中唯一的女特战,代号红狐,一次任务让她葬身大海!再次睁眼,已然穿越异世,成了目睹亲娘惨死被亲爹送葬的可怜孤女苏兰玉……刮骨换血,十年噩梦缠身,为求安心,她踏入权力争斗的中心,装傻卖萌,玩弄权术,誓要让造就噩梦的他们万劫不复。亲爹心狠爱权?她便将他手里的权力一点一点瓦解。庶妹娇蛮欺辱?她便让她尝尝对心爱之人求而不得的凄苦滋味。他是天启国有名无权的帝王,为了拿回实权,机关算尽,步步为营,却算漏了自己的心。温柔呵护,舍命相陪,他的宠爱便是陪在她身边,看她翻手弄权,覆手为谋。倾心相爱,生死相随,她的爱情便是助他荡平天下,携手立于顶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