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600000016

第16章 浒湾

艾婆去浒(音xu许)湾卖柿子。

艾婆住在临川石街,石街在抚河边上,浒湾也在抚河边上。但浒湾在那边,石街在这边。艾婆去浒湾要走四、五里路,到王家渡过渡。过了渡,就到抚河那边了。那边也不是浒湾,要到浒湾,还要走十三、四里路。这样算起来,从石街到浒湾,有十七、八里路。

这个数倒转来,就是艾婆的年纪了。

艾婆是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这么大的年纪挑了柿子去浒湾卖,就很惹人注意了。一路上都有人认得艾婆,他们知道艾婆去哪里,但还是明知故问,都说:“艾婆你去哪里呀?”

“浒湾。”艾婆说。

打招呼的人就说“艾婆你身体真好,七、八十岁了,还能走这么远的路。”

“现在不行了,早几年,我还走到过抚州。”艾婆说。

“现在让你去抚州,你也走得到。”打招呼的人说。

“老了,走不到了。”艾婆说。

不是所有打招呼的人都这么说,也有人会跟艾婆说:“艾婆你也是,儿子在抚州当教授,赚几千块钱一月,你还去浒湾卖什么柿子。”

“我喜欢哩。”艾婆说。

艾婆确实喜欢,艾婆一年要去好多好多次浒湾,尤其是柿子熟了的时候,艾婆去得更勤了。艾婆挑着担子晃悠悠往浒湾去,那担子也不是什么真正的箩筐,它只是两只篮子,前面一只,后面一只,一只篮里放几十个柿子,最多十几斤。隔几天,又有柿子熟了,艾婆又放在篮子里,挑了去卖。没有柿子的时候,艾婆也会担些薯呀芋头什么的去浒湾。艾婆其实不是要去浒湾卖什么东西,她只是喜欢往浒湾去,在路上走走,在浒湾看看,艾婆觉得比坐在家里有意思。但那些薯烂便宜,芋头也便宜,艾婆又挑不了多少,有时候一天卖下来,刚好够来回过渡的钱。别人也是明白这些的,便有人说艾婆你何苦哩,在家歇着不好吗,又卖不到几个钱,还不够过渡哩。这样点明了,艾婆就不好意思了。再担着薯和芋头出来,艾婆就有些不自在了,那情形好像她肩上挑的东西是偷来的。卖柿子就不同了,熟透了的柿子不卖就会烂,而且柿子比较值钱。这样,艾婆去卖柿子时,就有点理直气壮了。

现在,艾婆就理直气壮地挑着柿子走在河堤上。

走了不久,一个扎两只辨子的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追了上来。艾婆认得小女孩,一个村的,叫艾子。艾子也挑着两只篮子,里面放着柿子。明显,艾子也是去浒湾卖柿子。艾婆在她走到跟前时说艾子你不要去学堂呀。艾子说不要,今天星期天。艾子说着走到艾婆前头去了,还说艾婆快走呀。艾婆说我老了,哪走得你那样快。这里说艾子快,艾子就更快了,晃晃悠悠挑着柿子往前去了。那走,跟跑一样。

艾婆年轻时也是这个样子,艾婆现在在后面看着她,觉得那就是自己。

艾婆那时候也叫艾子,艾子贪玩,从石街出来,就是堤,那堤在秋天也是树木葱茏,而且花开遍地。艾子那样小,就晓得赏风景,艾子总是放下担子坐下来。一条河玉带一样飘向远方,到了远方,一条河就好像被烟雾笼罩着,迷迷蒙蒙。出太阳的时候,到处还迷弥着淡淡的雾,迷人得很。艾子后来读了两年书,先生跟艾子说过,古人曾用“千里风烟卷画开”来形容抚河。艾子想这千里风烟的景色,就是她见过的这种景致吧。由于贪玩,艾子总在路上担搁了好多时间,为了赶时间,艾子有时候只好挑着柿子往浒湾跑,弄得两只篮子像秋千一样晃着。一担柿子晃到浒湾,总有好多烂了,少卖了好多钱。为此,艾子回家总是挨骂。一次,艾子跑急了,跌倒了,两只篮里的柿子差不多全烂了。艾子吓坏了,不敢回家,坐在堤上发一会儿呆又哭一会儿。天快黑了,一个老太婆走近艾子,问她说天晚了,小女崽你回家呀。艾子说我的柿子全跌烂了,我不敢回家。老太婆心好,给了艾子一块钱。艾子抹了一下眼泪,就笑了,然后往家里跑。过了渡,艾子就看见来接她回家的大人,艾子把钱递给大人,跟他们说我今天卖到一块钱。大人接过钱,问艾子说你篮子哩。艾子便想起忘了拿篮子回来了,吓得她赶紧往回跑。

这事艾婆一直没忘掉,走在堤上,艾婆经常会想起这事,艾婆想这事想了总有几百回了吧。

想着走着,艾婆就到王家渡了。

过渡的船还在岸边拢着,艾子坐在船上,见艾婆来了,艾子说艾婆我们等你过渡哩。撑船的是个后生,见艾婆来了,赶紧过来牵着艾婆,还说艾婆你又去浒湾呀。艾婆说去卖柿子。说着,就到船上了。后生要开船了,跟大家说老人和孩子坐好,开船了。艾婆说坐好了。又说小王你跟你爷爷的爷爷一个样,我从你爷爷的爷爷开始就在这儿过渡,那时候我还小,只有艾子这么大,你爷爷的爷爷那时候也有我这么老了,但还能撑船,我来过渡,他总是牵着我上船。开船时也总要交代老人和孩子坐好,有时候我们身上忘了放钱,他也让我们过渡。一转眼,我就老了,像当年你爷爷的爷爷一样老了,日子快呀。艾婆又说先前是你爷爷的爷爷在这里撑船,接着是你爷爷的父亲撑船,再是你爷爷和你父亲撑船,现在又是你撑船。想起来,就是昨天一样。艾子坐在艾婆边上,艾子说艾婆,以后呢,谁撑船?艾婆说以后小王的儿子撑船。说着话船就拢岸了,撑船的小王牵了艾婆上岸,然后又要牵艾子,但艾子不要牵,小王才牵着艾婆上岸,艾子就跟在后面了。

两个人上了岸,一起往堤上走,上了堤,艾子跟艾婆说我先走了。说着,走快了,走到艾婆前面去了。

艾婆跟在后面,看着前面的艾子,艾婆仍觉得那就是自己。

过了渡到浒湾还有十三、四里,仍沿着堤走。十三、四里说远也不远,走走看看,就近了。离浒湾一近,艾子就看见浒湾的好几个码头。那时候公路不发达,从抚州到浒湾,多半坐船走水路。同样,从浒湾去南城南丰,也得坐船。有船就有停船的码头,浒湾的码头有好几个,其中最大的码头边有一幢大屋,那屋向河,屋上有两个字。艾子不认得字,但艾子知道那是“浒湾”两个字。一天艾子走在堤上,一个人问艾子问说浒(音hu虎)湾还有多远。艾子没听说过浒(hu)湾这个地方,艾子摇头。但后来,艾子明白浒(hu)就是浒湾。浒湾有很多小学,小艾十一、二岁了,还没读书。她到浒湾来卖柿子,总会到那些小学去,听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其中前书铺街有一所小学,艾子 去得最多。一天艾子走近学校,听到学生们拖长声音读道:“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一个先生,在学生们念完了后说,这首词是王安石作的,王安石是临川人,但他的老师杜子野是我们浒湾人。杜子野是位饱学先生,在我们许湾和临川交界的蛤蟆山建龙甲 科书院,专心读书。他教了很多学生,王安石就是他的一个学生。王安石这首词,写的就是当时的浒湾。王安石后来做了宋朝的宰相,他为了感谢他的老师,把蛤蟆山改为下马山。他每次走到下马山下,都要牵马步行。艾子完全吸吲了,艾子也想读书,想知道这些。艾子回家后就跟大人说她要读书。艾子的大人没有答应。大人跟艾子说女孩子不要读书。艾子告诉大人,说浒湾的学堂里有好多读书的女孩子。大人还是没让艾子读。艾子读不到书,就天天去浒湾。没有柿子卖,也去。去了,就站在教室门口,看那些孩子读书。多去了几次,艾子就让一个先生注意上了,先生问艾子说你总是站在这里,你是不是想读书呀。艾子点头。先生说你让你大人带你来读呀。子艾说我大人不让我读。先生说你住哪里呀。艾子说我住在石街。先生说那么远呀。艾子说不远。过了渡就到了。先生说哪天我去跟你大人说一次,让他们给你读书。一天先生真去了艾子家,先生很会说话,艾子的大人居然被先生说通了。后来,艾子就天天去浒湾上学,早上出去,晚上归来。艾子就是在读了书后知道浒(hu)湾就是浒(音xu许)湾的。一天一个学生问先生,说为什么总有人把我们浒(音xu许)湾叫成浒(hu)湾呀?先生说浒(音xu许)湾原本是叫浒(hu)湾的,这个浒(hu)字是水浒(hu)的浒(hu),水边的意思,我们浒(音xu许)湾就在河边上。但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我们浒湾。乾隆皇帝当时是坐船来的,码头上有浒(hu)湾两个字。乾隆皇帝脱口而出把浒(hu)湾念成了浒(音xu许)湾。皇帝是金口玉牙,他说出口的字别人不能更改,这样,别人也只有这样念了。艾子听了,明白了。艾子说这样呀,难怪有一天一个人问我浒(hu)湾有多远,我都不知道浒(hu)是哪里,你说我傻不傻。

艾子在浒湾小学只读了两年就没读了,这年日本兵攻占了金溪。日本兵往浒湾方向进发时,被浒湾民团拦住了,两军在黄石岭打了一仗。黄石岭在浒湾去金溪的路上,也就是石街对面不远的地方。艾子在晚上听到噼噼啪啪的枪声。艾子和大人,都躲在屋里墙脚下。到天亮时,有人告诉艾子,日本兵把浒湾民团打败了,浒湾城里都是日本兵。艾子就不能再上学了。到半年后艾子再去学校时,看见她读书的那所学校被烧了。

艾婆每次去浒湾,都会想起这些。好多回,艾婆觉得这些事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天走着,一个人问艾婆,那个人说浒(hu)湾还有多远呀?艾婆听了,觉得自己回到了十一、二岁了。艾婆摇摇头,跟那个说我没听过浒(hu)湾这个地方。但说过后艾婆觉得不对劲了,听过嘛。很小就听过,艾婆于是改了口,跟那人说:“叫浒湾,不叫浒(hu)湾。那人说这字明明念浒(hu)嘛,水浒的浒。艾婆说这字原本念浒(hu),但以前乾隆皇帝下江南,把这个浒(hu)字念成浒了,皇帝金口玉牙,不能改的,我们这儿就叫浒湾了。

艾婆这样走着想着,十三、四里路不是太远,晃晃悠悠就到了。

走在浒湾街上,艾婆的感觉总是很好。她不时地叫一声卖柿子。浒湾街上有人认得艾婆,跟她说又来卖王冻冻呀。王冻冻就是柿子,这是浒湾的土活。读书人,不这么叫,叫柿子。艾婆不知为什么,也喜欢学读书人的叫法,把王冻冻叫柿子。不时地有人来买柿子,问艾婆几多钱一个。艾婆说一块钱五个。问的人说一块钱六个卖不卖?艾婆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是老人来买的话,艾婆就卖。在浒湾,很多人都知道艾婆好说话。一些老人来卖柿子,也不问价,只拿一块钱给艾婆。艾婆晓得是熟客,拿六个柿子给人家。

现在,艾婆走到前书铺街了。一个老人,递一块钱给艾婆。艾婆想也没想,给了老人六个柿子。接着一个年轻人来了,艾婆也给了他六个柿子。年轻人骑着摩托来,衣服穿得很整齐。艾婆喜欢说话,问年轻人说你不是浒湾人吧。年轻人说不是,我是抚州来的。艾婆说到浒湾来做什么呢,走亲戚吗?年轻人说不是,我来看浒湾的书铺街,古时候浒湾的印刷业很发达,明末清初的时候最鼎盛,那时候浒湾印的书远销江南各省,最远的,销到朝鲜越南。艾婆说你是个读书人吧,你说的不错,以前我们浒湾前书铺街后书铺街还有李家巷都是书铺,这些书铺前面卖书,后面是印书的作坊。我那时候在前书铺街口的小学读书,下了课,我总往书铺街跑。在那些书铺里一本一本翻着书看,有时候也跑到后面去看他们印书。艾婆说着,又让自己变成艾子了。艾子记得,以前她往书铺街跑,先生从不责骂,若往河边跑,先生就会打板子了。先生有时候也会带艾子他们到书铺街玩。先生总跟艾子说“临川才子金溪书”这句话。先生说临川和浒湾交界,那儿出了很多才子,王安石汤显祖晏殊晏几道等等多得很。但先生又告诉艾子,这些临川才子最喜欢到浒湾来买书,王安石汤显祖晏殊晏几道都到过浒湾,他们是读了浒湾的书才变成才子的。他们写了书,也拿到浒来刊印。王安石的《临川集》就在浒湾刊印过。先生说着,随手从书铺上拿起一本《临川集》,并翻到一篇《伤仲永》的文章,跟艾子说金溪以前有个方仲永,从小就有诗名,五岁时写过“大海四四方,乌龙盘中央,若遇天才手,飞出好文章。”这样的好诗。王安石回乡省亲闻说此事后很高兴,特意到金溪看望他,鼓励他好好学习。但方仲永后来不求上进,也不读书,变成了一个平常的人。王安石听说,非常难过,写了这篇《伤仲永》。艾子那时候还看不懂先生手里的文章,但这个故事她记住了。艾子那时候每天都往书铺街跑,前书铺街,后书铺街,还有李家巷,都会去。再远一些,艾子会到宋家园去,那儿有一个戏楼。一天戏楼里演汤显祖的《牡丹亭》,有几句唱词,艾子一直记得: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艾子后来还在前书铺街的书铺里看见《牡丹亭》这本书,尽管看得半懂不懂,艾子还是买了下来。

不知为什么,艾婆只要一走到书铺街,就会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这也是艾婆为什么老喜欢到浒湾来,到了浒湾又喜欢来书铺街的原因。现在,艾婆就回到了从前,她眼里,只有自己的影子,而忘了那个跟他说话的年轻人。那年轻人,开始还听艾婆说得好好的,但突然间艾婆不说了,眼里一片迷蒙。年轻人便迷惑地看看艾婆,起身往书铺街去,去钻书铺街那些大大小小的巷子了。

过了一会,艾婆也走在那些巷子里,在巷子里卖柿子。

那个艾子,也在巷子里卖柿子。艾子后来看见艾婆了。艾子说艾婆你也在巷子里卖柿子呀。艾子说浒湾的巷子真多呀。艾子说我都要在巷子里迷路了。艾婆笑笑,艾婆说浒湾的巷子有前书铺街后书铺街李家巷占家塘仁里街 共九条大巷子,每条大巷子又有横横直直的九条小巷子,一共有九九八十一条巷子。艾子说这么多呀,难怪我都蹿不来了。艾子说蹿不来,但还是蹿走了,倾刻间转过一个巷子不见人影了。

艾婆便一个人走在巷子里,还喊:“卖柿子。”

一个女孩,从巷子里出来了。艾婆以为是艾子,便喊艾子,说你这鬼丫头怎么又蹿出来了。但喊过,艾婆发现那不是艾子。艾子挑着两只篮子,这女孩没挑篮子,只打一把花伞。但这女孩确实像艾子,如果把这女孩的伞拿走,在她肩上放两只篮子,那这女孩活脱脱就是子艾了。

那个到浒湾来玩的年轻人,这时候站在女孩的前面,艾婆往年轻人跟前走过时,听到年轻人念道: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的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艾婆听过这首诗,艾婆还是艾子时,也打着伞在巷子里走过。艾子打的伞是浒湾冯大生油纸伞,浒湾除了书出名,还有冯大生的油纸伞出名,苏州杭州都有人到浒湾来买伞。这伞淡淡的红浅浅的绿,十分好看。不管是晴天雨天,浒湾大大小小的巷子里,来来去去总飘着许多红的蓝的绿的伞。艾子看着那些伞就喜欢,后来也赖大人买了一把。一天打着伞在巷 子里走着,看到一个读书模样的年轻人也念着丁香什么的。艾子当时要赶去上学,打着伞走了。但丁香什么的几句,艾子一直记着。艾婆没想到过去了好几十年,这个年轻人又念着这样的诗。艾婆有些好奇了,跟年轻人说:“你在念诗吧,这诗我听过。”

年轻人说:“这是戴舒望的诗,你真的听过吗?”

艾婆说:“我年轻的时候打着伞在巷子里走,一个先生在我后面念这首诗,我一直记着。”

年轻人说:“你以前一定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艾婆还是不懂。

说着话时,那打伞的女孩走近了,艾婆问着她说:“你打的是浒湾冯大生的油纸伞吧?”

女孩说:“冯大生油纸伞,冯大生油纸伞是什么伞?”

艾婆说:“以前我们浒湾最出名的伞。”

女孩说:“我们浒湾不是书出名吗,油面也出名,还有伞出名吗?”

艾婆说:“有,早先冯大生的伞卖到苏州杭州,到处都有人打我们浒湾的伞。“

女孩一脸的惊奇。

下午三、四点钟,艾婆才卖完柿子。走出小巷,艾婆又走上了河堤。

艾婆要回家了。

下午起了些风,吹得堤上的芦苇在艾婆跟前欢快地跳舞。抚河里吹起了白白的浪,哗哗作响。河的尽头看不分明了,一片烟波。这景至让艾婆想起了“烟波古浒湾,诗书满人家”这句话。这话也是先生说给艾婆听的。艾婆只读了两年书,艾婆觉得这两年书读得太有味了,像吃到甜甜的柿子,甜到了心里。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艾婆看见一个女孩坐在堤上哭。女孩也是十一、二岁的样子,哭得满面泪水。艾婆走过去问女孩哭做什么。女孩哭着说大人给我打油的十块钱掉了。艾婆说找呀。女孩说找了。艾婆说再找。女孩说找不到了,这么大的风,钱不知吹到哪里去了。艾婆说这怎么办呢。艾婆说着时,从身上拿了十块钱来,艾婆说我给你十块钱吧,你去打油,然后回家。女孩就不哭了,抹一抹眼泪,女孩脸上有了笑意。

艾婆也笑,挑着空篮子走了。

过了王家渡,就到傍晚了。秋天,白天短,迷迷蒙蒙天就快要黑了。有两个人,从前面走了来。艾婆见了,问一声:“你们做什么去?”

两个人说:“去找艾子。”

艾婆说:“找我呀?”

两个人说:“找艾子。”

艾婆说:“我是艾子呀。”

两个人就笑,跟艾婆说:“艾婆,你老糊涂了呀?”

同类推荐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
  • 智囊(中华国学经典)

    智囊(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未曾会面的约见》是一本散文集,共99篇。内容集结了作者的所见所闻,甚至一些颇显推理的故事。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热门推荐
  • 指人

    指人

    一群生活在南极冰川极地的奇特指人,由于对世界的认知和掌管看法不一,分成两个村落。还有一神秘的组织,在对村落的信息传递上起到桥梁的作用。最终谁能掌控这片冰地的未来?是五指人还是六指人?自认为弱小的番还有他的小伙伴能为五指村未来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 神域幻影

    神域幻影

    神殿崩塌,末世之初。诸魔乱世,英雄何在。
  • 星辰武祖

    星辰武祖

    穿越时空,拥有废体的辰东。
  • 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

    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彭野,一个即使没有手表也能知道时间的男人,一个在草原上识别八十八个星座的男人,一个拥有神射手般枪法的男长,一个为了心爱的女人能屈能伸的男人,一个无所不能的男人。程迦,一个在荒野中落单却淡定坐在车顶抽烟的女人,一个帮着羞涩小伙子大胆示爱的女人,一个中了枪也一声不吭的女人,一个因为彭野而终于知道什么是爱情的女人。 有风的地方,就会想起彭野,如狂风般强硬;有海的地方,就会想起程迦,如大海般柔软。仍记得,他指间一斜蓝天日出,鹰在穿梭。他对鹰说:“程迦,明天是个好天气。”他说是,就当然会是,因为——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
  • 绝美主播爱上我

    绝美主播爱上我

    路见不平,冒着九死一生地生命救下绝色女主播,得到《末日修真英雄系统》;从此一个时代的超能英雄诞生,为保护要保护的人强势逆袭。英雄系统N说道:你就是世界的拯救者;你就是各路美女的终结者!
  • 曳烛光

    曳烛光

    她,性情冷漠,毫不在乎,所有一切都是她利用的工具,穿越到古代发现自己被诬陷,被退婚,被毁容,她发誓要在这个陌生的国度活得风生水起,谁知遇上了他,同样的冷漠,同样的孤僻,却不知何时他的心已经为她敞开....她淡然:再来烦我,小心我的毒针。他同样的淡然:我知道你舍不得。她笑了,如同妖冶的莆靥花。
  • 雷尊剑神

    雷尊剑神

    他本是世俗凡人,屡遭不幸,人生失意,奈何苍天不眷顾,惨遇歹徒谋财害命!穿越抑或重生,来到修真界,便暗下决心,要在这片血雨腥风中,决胜而出!他,本是凡夫俗子,为生计苦苦挣扎,一路坎坎坷坷,却意外修仙,修真路上血雨腥风,他终将如何。。。
  • 重修凤山县志

    重修凤山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冰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冰

    本书详细阐述了冰的构成、形态、性质还有如何对冰情进行观测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和认识。
  • 脉纹传说

    脉纹传说

    “我要成为一名纹脉师。”一个稚嫩的孩童对着一个老者说道。“为什么?”老者摸摸孩子的头问道。“为了不被人欺压,为了每天吃饱,为了让我的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孩童眼神坚定的看着老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