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900000006

第6章 上简单的课,做不简单的人(3)

朱老师之所以能成为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宗师,有些理论确有独到见解,诸如“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云云,治学思想,有自己的一套打人的把势。然而,过分提及“三纲五常人伦秩序”,如概括性的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观点,压抑人性,流毒千年,那是一把看不见的杀猪刀,屠宰了千千万万的子子孙孙。

清代著名哲学家戴震,在《与某书》中说:“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然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将理学比作酷吏,两者皆杀人,一个以法律杀人,另一个则杀人于无形之中。于是,清代末年,出现了谭嗣同、邹容、宋恕、孙中山、陈独秀、吴虞、胡适、鲁迅、巴金、曹禺等一批反封建反礼教的革命斗士。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称之为“五四运动”。运动前夕,先锋舆论媒体《新青年》杂志,连续刊登吴虞撰写的《吃人与礼教》等多篇文章,强有力地抨击封建礼教和旧文化,并喊出嘹亮震撼的口号——打倒孔家店。

原始儒家思想,思无邪,非常厚道,实用也实在,没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孔子无罪,人伦秩序,压抑人性,这些理论也不是他老人家提出来的。朱学原是一种学术思想,由于很对统治阶级的胃口,许多想法与上峰极为吻合,所以它才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统治阶级“拿来主义”将其原有思想直接异化,适合其需要。理学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对当时社会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过分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限制了中国人的思维。自此,昔日那个积极的、血性的、健康的、向上的中华民族,由攻转守,变为消极的、保守的、病态的、迷茫的民族。

朱熹代表作《四书集注》,被官方修订放大为《四书集注大全》,以朱熹本人思想为主,收录朱熹门人的理论以及其他一切符合统治阶级思想的哲学理论,全国推行,为科举考试之教科书。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批判明代官方教材“抄袭成书,内容陋劣,经学之废,实自此始”,看来顾老师一点都不糊涂。

明代确定朱熹理学为官方教材后,出现了两位大师级人物——薛瑄和吴与弼。

薛瑄与弟子张鼎、阎禹锡和私淑段坚等形成河东之学,再由段坚门徒周蕙及其再传弟子吕等,形成明中期的关中之学,这是理学的分支之一。另一分支,也就是吴与弼的理学,门人有陈白沙、娄谅、胡居仁、罗伦、谢复、胡九韶、周文、杨杰等。学生们又分为两派,以陈献章为代表,得吴老师静观涵养之理,开启白沙学派。娄谅、胡居仁得吴老师笃志力行之精神,创立余干学派。另,吴老师这里又是姚江之学(阳明心学)根源始肇。

6.近代时期

进入清朝,特别是鸦片战争爆发后,促使清朝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洋务运动,洋务人士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态度。后,清朝末年又出现了新儒学。

以上哲学发展简史,有着一个极为清晰的发展脉络,也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哲学看不见摸不着,但一直存在,指导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

第二,每种哲学思想都经历了漫长岁月,无数哲人智慧积累,前仆后继,形成体系,是群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政治选择思想,哲学服务统治。第四,难易程度因人而定,认为哲学难,有时很简单;认为哲学简单,有时很玄奥。

折腾人的学术热点

儒家思想创立伊始,经过千年变化,几度浮沉,最终确定为中国人的思想核心。犹如一款软件的诞生,经过使用,不断地改良升级,但总有经典的一款。阳明心学是儒家思想分支,好比一棵果树,有若干枝干,有的枝干有花无果,有的枝干硕果累累。阳明心学这一枝,果实丰沛,影响深远。只可惜,在它的产生地未能落地生根,反而在别处土壤姹紫嫣红。

儒家思想经典著作,主要有儒家十三经,即《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其中,《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经典著作是孔子他老人家编著的,每本著作教育范围和意义大不相同。

如《诗》《书》明志:简言之,一个人为啥活着?这是很多人在人生路上百转千回之后,来自心底最沉重的一问,人到底为了什么活着?问题一旦上升到哲学层面,会变得复杂起来。对于此,孔子他老人家为诸位提供了参考文献《诗经》和《尚书》。《尚书》里面记载尧、舜、禹、夏、商、周的历史故事,看看先贤们是怎么活着的。另外,《诗经》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结,孔子对《诗》有一句经典的评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人到底为了什么活着呢?读读诗经,看看史书,或许能从中找到人生的真谛。

又如《礼》《乐》明养:在《诗》《书》中能够找到一个人为了什么活着,《礼》《乐》则告诉我们,人怎么活着?混吃等死、坑蒙拐骗、丢人现眼、急功近利云云,人各不同,各有自己的活法。这两部著作,体现出了儒家思想实实在在的想法,告诉了我们该如何活着。先要解决个人修养问题,不说人见人爱,至少不能人见人踹。时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极为迫切,礼仪不可缺少。另,《礼记》中明确提出了“三纲八目”的人生目标,此后文详述。这些不是封建糟粕,更不是思想禁锢。仔细琢磨琢磨,儒家思想非常实在。“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他老人家厚道地告诉我们,追求金钱没什么错误,活着离不开钱。社会在发展,很多儒家经典思想也在与时俱进,时下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学好专业技能,把你的手艺搞得呱呱叫,方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知识分子,除了修身养性外,《礼》《乐》还告诉了我们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随着社会不断向高级文明发展,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再如《易》《春秋》明知:这两本著作旨在教会读书人谋生的技能。假如从前面四本书中找出了“人为什么活着”和“人怎么活着”,那么这两部著作则是告诉我们“人(读书人)活着的基本技能”。学而优则仕,大凡取士,最起码也得有两把刷子。领导问什么,你总得对答如流,触类旁通,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此,方觉得你是个人物,才有可能享受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的待遇。这叫做学问,也就是读书人谋生的技能。《易》如果是一部算卦的书,不会流传至今。孔子他老人家轻易不教人这个,属于上乘武功秘籍。《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前481年)的历史,因为这部书的时间与历史时代吻合,所以史学界将东周分为两段,即春秋和战国。《尚书》是史书,《春秋》也是史书,但《春秋》属于近代实事,意义类似于今天的行政综合知识。

花开两朵,单表一枝,且说儒家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格物致知。儒家各学派的学术切磋焦点,几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格物致知”源于《礼记》中的《大学》篇,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短短一百九十八字,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中国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皆在这一百九十八个字。此处是吾乡,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摆在眼前,即便你不知有此一说,这辈子也在其中,并非踽踽独行,在人生的路上,你并不孤单,因为有千百万的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共同前行,一起裸奔。

《大学》篇明确提出了个人道德修养境界和人生奋斗目标,即“三纲八目六证”,三大纲领,八小条目,六个补充,读书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证:止、定、静、安、虑、得《大学》开篇提出了“三纲八目”的全文总纲领,然后逐条解释,也不知因为疏漏还是其他原因,文中提及的“格物”和“致知”,没有明确解释,并且先秦古籍也没有出现过“格物”、“致知”,无参照物,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了儒学思想的千年谜题。很多大儒发现了这个漏洞,纷纷根据自己的阅历学识理解体会,注上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于是各位大师纷纷钻空子,“格物致知”遂有了多种版本。时间一长,形成习惯,关于此的注疏是学者能否成为大师的学术标志。

最早做出注解的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他注解为:事物之来发生,随人所知习性喜好。唐代孔颖达与之心得一致,较之更加细化。

唐代李翱注解为: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北宋司马光注解为:抵御外物诱惑,而后知晓德行至道。北宋程颢注解为:穷究事物道理,知性不受外物牵役。北宋程颐注解为:穷究事物道理,致使自心知通天理。南宋朱熹注解为: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南宋陆九渊注解为:修持心性不为物牵,回复天理之知。明代王阳明注解为:端正事业物境,达致自心良知本体。明代王艮注解为:规范反省自身行为,了知德行根本。明代益智旭(明代高僧,俗名钟益)注解为:修持唯心识观,转意识为妙观察智。

明代憨山德清(明代高僧,俗名蔡澄印)注解为:感通外境万物,致以化为自心真知。

诸位大儒对“格物致知”的注解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当初孔老师的一个疏漏,导致后世争论不息,每个人的哲学思维截然不同,就这句话来说,一百个人会有一百零一种解释,无法统一。究竟哪种注解才最近接孔老师的本意?后世儒家学者模棱两可,也提不出来新鲜命题,遂从历代注疏中寻找心中最接近孔子本意的那一个。经过激烈争论,朱熹胜出,他的格物致知注解成为主流说法,即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和道理”。之所以能成为主流思想,盖因元代中期朝廷将朱熹的《四书集注》定位官学,公务员科举考试的教材。

到了明代,有臣建议朱元璋认南宋大儒朱熹为祖宗。历代皇帝都希望能成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英明伟大的帝王,想方设法地往自己脸上贴金。朱元璋与朱熹虽为同乡,但他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朱元璋一代性情帝王,断然拒绝了大臣的建议,老子就一农民,贴金给谁看?但这并未影响朱熹《四书集注》的官学地位,并一直延续到清代,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还受其影响。

在朱熹理学为明代官学的历史条件下,王阳明振聋发聩的呐喊,能否惊醒国人儒家思想原始的本性,翘首期盼,拭目以待。

同类推荐
  • 铿锵大唐

    铿锵大唐

    本书是一本有关唐代诗人名士的轶事趣闻,分门别类记述名人轶事,诸如“红叶题诗”、“雀屏中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几百条。本书可增广见闻,有知识性,有可读性。
  • 肖邦

    肖邦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 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 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王莲凤编著的《肖 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主要以其成长历程 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 人)》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 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 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本书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热门推荐
  • 伐鬼记

    伐鬼记

    一个濒临崩溃的世界、一方需要拯救的世人、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同一个目标、不一样的信念。一个承诺,一辈子的履行悟心,身兼武、佛、魔三道之术的少年,能否突破无上,斩邪魔,倒乾坤?一切尽在《伐鬼记》
  • 迷棺

    迷棺

    一口青铜棺材的出土引发了一件件的血案,这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件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以侦探的视角一同探索这世界灵异之谜。“阴风刺骨,百鬼夜行,冥阴之地,怨戾横生!”
  • 蛮之民

    蛮之民

    这是我曾经的梦想,如今,涅槃。。。如今续写他的辉煌!
  • TFBOYS之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TFBOYS之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当三个少年遇上了三个少女这时开始,心里的萌芽开始生长从此只为对方而倾心转身,停留,等待只为等你那一句话【本人四叶草,若写的不好,不要见怪】
  • 女人对爱狠一点

    女人对爱狠一点

    本书收录了《薄荷的N种表情》、《傻瓜,你还欠我一个拥抱》、《在你手心缠绕的秘密》等恋爱故事,并在每个故事后面附有恋爱心理指导。
  • 百战奇略(中华国学经典)

    百战奇略(中华国学经典)

    《百战奇略》是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不仅继承和发展厂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而且搜集和存录了大量古代战争战例资料。它搜集了自春秋迄五代1645年间散见于21种史籍的各种类型的战例百则,并且这百则战例,大多都有战争发生的时间和资料来源,为后人检索战争资料,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提供了极大方便。
  • 魔地

    魔地

    还记得今年杏花酒刚出酿“臭老头你的神通呢?”“臭小子,好好洗,衣服没洗好明天去采一天药!”“臭老头你不会没神通吧?““滚蛋,别想着偷懒,自己堆的衣物自己解决。”“臭老头,你的衣服占了一大半,真不害臊。没神通的臭老头,真不知道你怎么带我来这儿的!”“小子,我的神通比那些所谓的神仙人物高得多。”“臭老头,你就吹吧!”那一天,村中恶霸3人,抢了周天的药,踢翻了舍蛇子的酒。蛇舍子并无神通!
  • 石梦无迹

    石梦无迹

    有河名葬桥,有楼名祭梦。因果自难抛,故处有故梦。很容易,便能等过千百年甚至是更久远的年月,却迟迟等不来要等的人。我挣不脱,也该我来承担,始终解不了的因果。像锁链一般纠缠着,开锁的钥匙我却不记得遗失在了哪一段记忆里。你引我入的梦,丧失的喜怒哀惧,皆偿与你。忘却了当初,幻梦般存在。夺舍的命数,藏匿的过往。等不到救赎,听闻的一切,告诉我孤独。矜湮为什么会哭?因为等不到那个人。矜湮为什么会等不到?因为等的太累了。矜湮为什么会累?因为看不到等待的尽头。——岁月转身太慢,让我忘了初衷。你让我等太久,忘了你的模样。
  • 去者谏,来者追

    去者谏,来者追

    “我会一直爱你,从北京到巴黎”“我这个人啊,曾走马观花,曾葡萄美酒,他们都说我这样的人可真让人羡慕,然而我的生命却一直如荒原一般寸草不生――直到我遇见了你,那个美好的,像太阳的你。”“默默,你知不知道,只要你能看我一眼,我就有了勇气走完剩下的一百步,哪怕你从未听过我的名字。”“林安默,我可以整个人都是你的,你不要吗?”
  • 煌渊

    煌渊

    随着一声响彻天际的钟声响起,虚空传来所有专注于《煌渊》的玩家们都听得见的一道声音:“是于深渊造就神位,还是于地狱挣扎苟存?为神者,必将冲破煌渊囚笼!苟存者,必永世不得回归现实!”随后玩家们被拉入真正的煌渊。《煌渊》没有复活系统的游戏,如果在游戏中死亡那么在现实中的自己是否会死亡?惊恐,不安,愤怒充斥人们心头,当他们叫骂着这破游戏之时,害怕战斗的死亡恐惧之际。角落里身着魔法师袍的洛芸只是静静的提上一杆新手长矛,随后独自一人朝着远方前行,只余夕阳下被拉长的斜影。站在高峰之巅的林枫看着眼前的雄伟景观在心中呐喊:“吾必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