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牌法坚壁清野
王阳明到了赣州,兑现了他的承诺。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十六日,开仓放粮,赈济流民。
王阳明搭起炉灶,开始工作。新官上任三把火,王阳明是干实事的主儿,不搞形式主义,他没烧火,直接放了炮。到任不久后,王阳明组织本府兵力讨贼。每次战略部署堪称完美,如何进攻、如何合围,甚至官军在被动情况下如何突围,每个细节考虑周详。
纵然如此,每一次出击不是扑个空就是无功而返。土匪也有侦察连,但他们的消息太灵通、太准确,灵通得邪乎,准确得不正常。
王阳明吸了口气,心里有了答案——有内奸!内奸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所有的本地官吏和衙门中的工作人员,均有嫌疑。他的军事行动、兵力部署,一字一句地传到敌方那面。土匪的触角伸到了衙门里,剿匪工作阻力大,只能说任重道远了。
土匪是羊还是狼,全看你手里拿着的是青草还是屠刀。有决心,一定会有结果,王阳明开始追查。老王即刻召开军事会议,准备出兵讨贼,战略部署,悉数传达下去。将士们热情不高,也不反对,他们很清楚,行动等同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有内奸还要去讨贼?新来的巡抚大人,也不过如此。
“去,盯着那几个人。”散会之后,王阳明下了命令,随从们会意分头去盯住本地官吏,看看他们的去向。到了晚上,随从们回来把信息交给王阳明汇总。如此几次,老王很快锁定了目标。
这天,阳光出奇的好,天蓝得不像是真的。老王进了军门寝室,例行慰问,老秘书受宠若惊,急忙斟茶倒水,他不清楚王大人来干什么。老王不渴,也没跟他废话,从怀里掏出一把尖刀“哐当”扔在了地上。阳光从窗户进来,照在刀上,反射着冰冷冷的光。看到这一幕,老秘书还算镇定,脸不白,心不慌,满眼疑惑地看着王大人。
王阳明也盯着他,淡淡地说:“你是要全尸,还是我帮你碎尸?”满腹疑惑的老秘书听到这句话,蒙了,不明所以,但听王大人的语气不像是在开玩笑。就在老秘书愣神儿的工夫,王阳明大喝道:“官吏通贼,该当何罪?”这一声来得太突然了,老秘书本能地跪在地上,心虚。他那脸像是揉成团的纸又摊开似的,褶皱纵横,煞白一片。当内奸是要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老秘书显然不称职。
内奸找到了,就此处理老秘书,治标不治本,杀了一个,还会有第二个冒出来。杀,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王阳明解决问题通常用最小成本换取最大利益,老秘书被策反了。为了彻底解决内奸,切断土匪情报源,老王于城中立十家牌法。
这种组织形式古已有之,秦汉以前叫什伍之法,隋唐称乡里之制。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全国实行保甲法,即保甲制,为王安石“富国强兵”变法中的重要内容。条例规定,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常住人口)或客户(流动人口),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流巡查,维护治安。战时,编入国家禁军(正规军),其目的是防止民变和节省大量军费开支。在此之前保甲法尚不健全,王阳明填补了这些漏洞,在其基础上推出的十家牌法,将保甲制度至臻完善。
十家牌法很苛刻,切断了土匪与人民之间的信息联系,但贯彻施行有阻力。有官员问:“如此严苛之法施行起来,大人,您觉得好吗?”王阳明反问:“你觉得不好吗?”王阳明也感到了阻力,来自本地人民和身边的官吏。他一遍一遍地安抚官员,一遍一遍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利弊,有听明白的,也有没听明白的,可是谁都没有他的心情沉重。看来,老王得写信了。次日,告示贴出。
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
文/王守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南赣巡抚)
【原文】本院奉命巡抚是方,惟欲剪除盗贼,赡养小民。所限才力短浅,智虑不及;虽挟爱民之心,未有爱民之政;父老子弟,凡可以匡我之不逮,苟有益于民者,皆有以告我,我当商度其可,以次举行。今为此牌,似亦烦劳。尔众中间固多诗书礼义之家,吾亦岂忍以狡诈待尔良民。便欲防奸革弊,以保安尔良善,则又不得不然,父老子弟,其体此意。自今各家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心要平恕,毋得轻意忿争,事要含忍,毋得辄兴词讼,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吾愧德政未敷,而徒以言教,父老子弟,其勉体吾意,毋忽!
【翻译】本院奉命巡抚南安府、赣州府、汀州府、漳州府等地,欲剪除盗贼,保境安民。本人才疏学浅,能力平庸,虽有爱民之心,未有惠民之政策,所以烦请父老乡亲们辅佐配合,但凡有益于民的方法,及时告诉我。经过商量之后,可行的,那就实施。你们多书香世家良民子弟,行十家牌法是为了促进社会安定,实为无奈之举,我也于心不忍,请诸位予以体谅。
从今日起,此为非常之地的非常时期,乡亲父老们务必要遵纪守法、恭俭持家、邻里和睦,好好学习,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不要像庐陵人民似的,动不动就告状。建立乡里预警体系、提升人民的防范意识,让我们携手来共建和谐社会。
【原文】轮牌人每日仍将告谕省晓各家一番。十家牌式、某县某坊、某人某籍、右甲尾某人、右甲头某人,此牌就仰同牌十家轮日收掌,每日酉牌时分,持牌到各家,照粉牌查审:某家今夜少某人,往某处,干某事,某日当回;某家今夜多某人,是某姓名,从某处来,干某事;务要审问的确,乃通报各家知会。若事有可疑,即行报官。如或隐蔽,事发,十家同罪。
【翻译】十家牌格式包括,哪个县的,哪条街的,户主姓名,左右邻居是谁。十户为一牌,执牌人每十天轮一次值班,即每户一天。轮牌人一定要仔细核对十家人员,如果今天晚上哪家户主不见了,要写明情况,去了哪里,去干什么事,什么时候回来。如果某家来客人了,要问清姓甚名谁,从哪里来,干什么事情。填好信息,客走则数据作废。汇总信息,及时通告衙门,如有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出,十家连坐。
古代城乡人口管理小考:唐代实行里坊制,把城市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全城实行宵禁。唐《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早上五更三点后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流窜的,触犯“犯夜”罪,笞打二十。“六更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诗句描写的就是唐长安城没有夜生活的情形。
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里坊制被打破,宵禁取消。据《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大宋宣和遗事》等文献载,为满足市民夜生活的延长、商家追求更多利益,开封城里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即24小时营业)。今日之生活很多能都能在宋代找到源头或雏形,如商业一条街、民间剧场等。
明代总结历代管理经验,于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施行的户籍制度,就是今天户口簿的雏形。
《明史·食货志》曰:“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及郊祀,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祭毕而藏之。”朱元璋“籍天下户口”,因为人口和土地是农耕帝国的两大经济支柱,失掉其一,国家必然动荡。为加强人口管理,有些地方把户口编成“小黄册”,其他地方效仿。城镇乡村同时实行这种管理制度,建制单位不同叫法也不一样。譬如乡村叫“里”,明代规定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其中十户粮多有钱的为里长,十户中有一甲首。衙门设置里长、甲首。十位里长轮班,每年一人,十年一个周期;城中称“坊”,城乡结合部为“厢”。坊、厢均设有坊长、厢长,配合收税、征兵等公共事务,防火防盗等工作由坊、厢内的居民按丁轮流值班。
【原文】各家牌式:某县某坊民户某人。某坊都里长某下,甲首军户则云,某所总旗小旗某下。匠户则云,某里甲下,某色匠。客户则云,原籍某处,某里甲下,某色人,见作何生理,当某处差役,有寄庄田在本县某都,原买某人田,亲征保住人某某。若官户则云,某衙门,某官下,舍人,舍余。若客户不报写庄田在牌者,日后来告有庄田,皆不准。不报写原籍里甲,即系来历不明,即须查究。男子几丁、某某项官,见任,致仕,在京听选,或在家。某某处生员,吏典。某治何生业,成丁,未成丁,或往何处经营。某见当某差役。某有何技能,或患废疾。见在家几丁,若人丁多者,牌许增阔,量添行格填写。一妇女几口,一门面屋几间系自己屋,或典赁某人屋。一寄歇客人某人系某处人,到此作何生理,一名名开写浮票写帖,客去则揭票;无则云无。
【翻译】各家牌式总体内容:填写好哪个县哪条街,户主姓名,里长姓名,甲首姓名;如果是军人家庭,写清楚服役部队;如果是匠户家庭,写清楚什么工种,及所在坊里的领导姓名;如果是外来人员,写清楚原籍住址、职业、工作单位以及在本地住宿情况,是否买房买地,是否有担保人。假如外来人员不写清楚房产情况的,视充公处理。数据不全者,按照来历不明处理。如果是公务员,写明单位地址、担任何职、主管领导姓名、在岗还是辞职退休。每家每户具体内容:全家几口人,有男子几人,是否成年婚配、在何处工作、工作经历、有何特长、是否残疾;家里有几个妇女;住房情况,自己的房产还是租赁他人,使用面积有多大,常驻还是暂居,以上数据,备案存档。
这就是十家牌法,比现在查户口还严格。十家为一牌,列各户籍贯、姓名、年貌、行业,每户门前置一小牌,查实造册报官备用。每日每家执牌挨户察纠,遇面生可疑人,即行报官。其法翻出每户祖宗八代,什么成分,一目了然,想跑都跑不了,并且一家犯法,十家连坐,形成了有效的相互监督。王阳明把十家牌法增加完善,后世多为重视。如清雍正四年(1726年)吏部遵旨议行保甲法,灵活运用,有效控制地方。侵华日军坚壁清野,为有效控制占领区用的亦是王阳明的十家牌法。
老王的文章一向言辞犀利,有情理,含情脉脉;有威胁,锋芒毕露。给个甜枣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再打两巴掌。这篇是他少见的温柔文章,给人以施行十家牌法实乃情非得已的感觉。文出有情,法出有理,都是为了最后的目的——师出有利,彻底根治土匪顽疾。
老王,准备好了就开干吧,土匪已经等不及了。
土匪头子詹师富,不笨也不聪明
十家牌法一出,坚壁清野,有效地控制了信息,这只是稳定后方的基础工作。剿匪,还得有兵力,老王有点兵但不多,虽然战斗力很高,但真刀真枪跟土匪火拼起来,基本作用是填河。想要彻底根治盘踞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广东北部、湖南南部三十多年的土匪顽疾,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那是绝对不行的。
王阳明在做坚壁清野工作的同时,向四省发了协防通告,并调集四省兵力,准备围剿。四省兵力,听着挺唬人,仿佛很巨大的数字,实际上没多少。
老王深知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以一当十的二千精兵,远比十万废物有战斗力。王阳明选兵极其严格,他要求接到通知的州府,每县出十余人,少的八九人。要求精壮汉子,具有军事素养者优先,弓箭机弩等武器自备,纯属空手套白狼。接到通知的州府即刻选拔军士,巡抚大人得罪不起,听说他在赣州搞得挺好,由此可见朝廷这回是动真格了,下定决心要清剿土匪。但凡在军事上有不配合者,王大人完全可以军法处置。于是,各州府士兵由领导带队,自备干粮武器,前往赣州。
众多军士中,有一个狠角色,吉安知府伍文定,与王阳明同年进士,赐同进士出身,三甲一百一十九人,全国第二百一十七名。原籍湖北,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读圣贤书,但长得凶狠,纵然满腹经纶也看不出书生意气。学习之外,喜欢舞刀弄枪、骑马打仗。一听王巡抚征兵,他比谁都积极,亲自带队跑了过来。两湖地区,古为荆楚之地,中原周王朝对他们极为鄙视,管他们叫南蛮子。楚国也不服,跟周天子较劲好几百年,民风剽悍,留下了不服气的传统。现在当地人还把不服气说成“不服周”。伍文定就这样一人,早年在江苏做过推官,主管司法,长期接触社会阴暗面的人,手段相当残忍狠毒,对付谁都这样。魏国公徐(徐达五世孙,成化元年袭爵)夺占民田,伍文定勘归于民。徐重贿刘瑾,伍文定的命运与王阳明相仿,同样被送进了锦衣卫的诏狱,这是他最辉煌的记录。进诏狱的都是牛人,能活着出来的都是狠人。现在,两位都进过诏狱的官员并肩作战,势不可当。
兵力集结到赣州,江西、福建各五六百人,广东、湖广各四五百人,加在一起两千多人。要知道单单盘踞在广东惠州府北部的池仲容兵力就有上万之众,各方匪盗总计兵力至少在王阳明的十倍以上。这还不算,老王亲自挑选,又淘汰了一批,这支部队的实际人数只有原人数的三分之二。
上兵伐谋,足够了!一切准备就绪,开战!王阳明召开军事会议,分析当前情况,先打谁,怎么打?当前局势共有五股土匪形成了气候:第一,谢志珊、蓝天凤部,盘踞在漳江源头,南安府崇义境内(今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老巢在桶冈、横水、左溪;第二,高快马部,盘踞在韶州府乐昌境内(今广东省韶关市乐昌);第三,池仲容、池仲安部,盘踞在惠州府西北部,老巢在头(今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源镇),这是土匪中最强的一股势力;第四,卢珂、郑志高部,盘踞在惠州府龙川境内(今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五,詹师富、温火烧部,盘踞在福建漳州府与广东潮州府交界的永定、大浦一带。五股势力中,池仲容部实力最强,谢志珊居次,其他差不多。还有一些如黄金巢、叶芳等小股匪众势力。
从这份土匪名单中,引出了三个问题,是为南赣剿匪军事行动的三大核心纲领:
谁是“杀鸡给猴看”中的“鸡”?谁是需要拉拢的?谁是必须铲除的?
王阳明巡抚辖区地盘不小,包括江西的南安府、赣州府,福建的汀州府、漳州府。四块地盘,南临广东省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西临湖南郴州,这一片地形复杂,山川交纵,距离各省的行政中心较远,管理力度薄弱,基本是三不管的区域,俨然成了匪盗滋生的天然沃土。这五块主要土匪的势力范围,相互交错,遥相呼应。
第一个问题,王阳明给出了答案,他手指头落在福建漳州:“先打詹师富,拿他祭旗。”
福建詹师富成了“鸡”,老王打算杀了他那只“鸡”给猴看。先打福建土匪,一目了然,其他四股势力相互能够照顾到,只有福建的詹师富、温火烧部与其他部距离较远,没有支持,实力也不是太强。旗开得胜,对剿匪大军也是一种鼓励。常言道柿子先挑软的捏,可官军碰到的却是一个青柿子,吃起来酸涩难咽。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二十六日,剿匪官军正式开赴前线,与此同时广东潮州府调兵协防,辅助围剿。
两路大军出动了!福建方面由知府钟湘、福建按察司佥事胡琏、参政陈策等率队,广东方面由佥事顾应祥、都指挥杨懋等率队出发,剑指詹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