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900000013

第13章 威武二哥朱厚照(1)

只拿五毛钱的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非同寻常的一天,大明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朱佑樘驾崩了。这件事,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王阳明在京城这几年除了讲学,闲来无事,先让他歇一会儿,关注下帝国威武二哥闪亮登场和新一届领导班子。恭俭有制,勤政爱民的朱佑樘,古今皇帝中唯一只娶一位老婆的帝王,临终前,他叫来三位内阁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托孤:“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诸位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说完撒手人寰,终年三十六岁。

从此帝国“人治时代”结束了,伟大的“神治时代”来临,从这以后上台的皇帝个个神叨叨的,一个比一个邪乎。朱佑樘只有一位张氏老婆,孩子不多,只活了朱厚照一根独苗。五月十八日,十五岁的少年朱厚照继皇帝位,年号正德。传说这是最能闹的一位皇帝,有中兴之主的天赋,可惜没用到正地方,所以“荒淫无耻、昏庸朝政、朝纲紊乱、民不聊生”等诸多帽子扣在他头上,成为后世帝王警戒之典范。然而,朱厚照却有着惊人的一面。

有这么个小故事:有个孩子,大家都说他傻。同时给他1块钱和5毛钱,他永远拿5毛钱。有人不信,做了个实验,那孩子果然选择了5毛钱,众人哈哈大笑,孩子果然傻啊!此后经常有人拿钱戏耍那个很二的孩子。有人就不理解了,通过观察发现这孩子智商并不低,完全能够分清楚1块和5毛,知道仨多俩少。于是就问他为何不拿1块钱呢?孩子说:“假如我拿了1块钱,你认为那些大人以后还会玩这种给我5毛钱的游戏吗?”

朱厚照就是那个看似很傻的孩子,人们习惯管这样的孩子叫“二哥”。孔子他老人家编著《春秋》一书,记载鲁国历史,本是历史著作,但文辞或褒贬嘲讽或曲意回护,这就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春秋笔法”。臧否事物,褒贬不一,个人主观性倾向愈发严重,以至于影响到了文史作品。中国的文学形象通常脸谱化,学术称之为“扁平性格,且过分夸张”。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坏人,一眼便能区分开来,缺乏人性的复杂多面性。这种写作方式会把一种文学形象刻画到极致,形象经典,使读者印象深刻。譬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好勇斗狠,机智果敢,打不过就托关系找人。细读《西游记》你会发现,其实它是一部官场小说,讲述了作者的仕途经历。再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像这种白面奸雄专门欺负刘备那个老实人,不能干任何有益人民的好事。小时候,我们看过《地道战》《地雷战》等经典抗战影片,那里面的人物形象一目了然,地下党通常长得浓眉大眼,汉奸特务全都贼眉鼠眼。久而久之,这种笔法形成了文史作品的单一片面表达方式,缺乏人性具体展现。英明的,使劲伟大;忠臣的,变态忠贞;奸臣的,往死里祸害群众,即便有“好人好事”,也会被弱化,甚至删除。朱厚照是典型的例子,他喜欢玩,除了当皇帝外,你让他干啥都行。一个再坏的人亦有值得称道之处,何况朱厚照生于帝王家,受的是中国最高水平教育,经常在宫里晃悠,耳濡目染,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是弱智白痴,除非像宋代皇帝有遗传精神病。朱厚照形象被扭曲还有一个重要观念原因——重武轻文。撇开历史,此完全可以通过逻辑分析得出。明代军制是文臣领兵、宦官监军、武将作战,这种分配代表了三方利益集团,文官集团、皇权、武官集团。要知道大明虽然姓朱,但管理江山的一直是文官集团。明代虽不像宋王朝重文抑武那么严重,可是重文轻武的观念一直存在。王阳明在《陈言边务疏》中明确指出“中国工于自守,胡虏长于野战”,造成此种现象的不是武人没血性,而是制度问题。老王留个心眼,没有言明罢了。朱厚照崇尚武力,骨子里流着老朱家的血性,这种尚武精神使他重用江彬、许泰、钱宁等武将,在他统治时期武将地位与日俱增,超出了文官地位,狠狠地欺负那些书呆子们。但是,任凭武将多么嚣张,历史终究由文官手中的笔来书写,不是用武官大刀砍出来的。撰写历史的是文官,他们自然要褒扬文官的价值,贬低武官的作用。朱厚照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加上确有荒诞事迹,自然免不了口诛笔伐。搞死搞臭搞到底,历来是文官们的杀手锏。

书归正传,且说朱二哥鲜为人知的传奇。朱厚照的父母是模范夫妻,他爹勤政,感情专一,生下了四个孩子。他是老大,两岁立为皇储,次子朱厚炜,不幸夭折了,还有两个小公主也挂了。朱厚照小时候长得那叫一个冰清玉洁,有帝王风范,玩到八岁,大臣上奏请皇太子出阁读书,接受皇家高等教育。朱厚照聪明到什么程度呢?今天讲的课明天他能倒背如流,他提出的问题异常尖锐,经常能难住老师。几天的工夫把宫廷繁冗的礼节全部记住。孝宗朱佑樘有几次视察学业,朱厚照竟率领所有侍从官员趋走迎送,娴于礼节,俨然一代明君的范儿。这就是朱厚照聪明过人之处,给父亲和大臣做个表率,让他们放心,之后才能干他喜欢的事。

孩子好动,朱厚照也不例外,相比之乎者也,他更喜欢骑马射箭。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曾有过梦想,比如六零年代的人希望能成为雷锋、七零年代的人希望能成为王进喜、八零年代的希望能成为郭靖、九零年代的希望能成为李宇春……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朱厚照也有。他每次拉弓射箭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征战沙场,成为霍去病马伏波那样伟大的将军。当然,正德十二年他实现了这个理想,重创蒙古小王子部。染上这种“恶习”后,他自然没那么多精力放在学业上,好比,体育运动强的学生,文化课通常垫底。朱厚照遮遮掩掩地玩到十五岁,突然有一天,他爹死了,他接到了一个比读书更可怕的任务——做皇帝。

多少人梦想做皇帝,可对朱厚照来说那是一种折磨,他心里有阴影,他爹朱佑樘是被活活累死的。此外,以十五岁继承大统,虽按照明朝人均寿命,十五岁已是成年人,按照现在的说法十五岁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鲁索说“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正解。青少年心理的明显特点是容易情绪化、情感强烈、两极分化。要么特别乖特别聪明,要么特别叛逆,特别不服天朝管,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十五岁的王阳明,不一样离家出走了吗?何况朱厚照是帝国最高统治者。

上台伊始,朱厚照先后干了几件大事,显示出了他惊人的政治天赋。首先,大赦天下、葬父自不用说了,这是好几千年留下来的惯例,让天下子民感受到新任领导的仁德。其次,弘治十八年八月,尊明宪宗王皇后为太皇太后,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尊重人伦秩序。再次,正德元年,祭天、尊孔、赈灾、减负等。最主要的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团队,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预机务,参与政务裁夺,江湖人称“八虎”。

刘瑾等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完全是朱厚照的意思,换了谁只要站在新君这一边,同样能够发迹。于情于理,八虎都会崛起。一点不新鲜,人之常情。古训有云“亲贤臣,远小人”,皇帝之所以喜欢与“小人”在一起,是因为这帮人能把皇帝伺候舒服了,哪个领导愿意终日面对没笑模样的死人脸。成功人士通常会拉难兄难弟一把,中国乃人情社会,人情大于法。从政治方面考量,历代皇权与相权冲突的例子屡见不鲜,明朝太祖皇帝废除了宰相,但有了后来的内阁,换汤不换药,文官集团照样强大无比。皇帝以一己之力无法与文官集团对抗,所以拉过来宦官。朱元璋明令禁止“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世的王振、曹吉祥、汪直、梁芳、刘瑾、魏忠贤狠狠地抽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就好像清代禁止后宫干政,不照样出了慈禧。朱厚照所处情况就是这样的,老臣强大,新君弱,皇权严重受到威胁,所以他迅速提拔了八虎。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在所难免。

朱厚照的闪光人生

朱厚照刚上任,阁臣的奏疏上来了,文官集团代言人内阁首辅刘健上疏,摆出一副“天下兴亡皇帝有责”的嘴脸,直言不讳,列举新领导五大罪状,每一条看起来都那么触目惊心。

这五大罪状分别是:

一、皇帝单骑出宫,不带随从(关心皇帝安全,靠谱)。二、皇帝在宫内乱转(皇宫是他家啊,不在家里转,难道去火葬场)。

三、皇帝去北海划船游玩(谁周末不出去散散心)。四、皇帝喜欢打猎(同上)。五、皇帝乱吃零食(管得太宽了)。

少年天子朱厚照看到这封毫无营养的奏疏,心里作何感想?尤其最后一条,先帝活着时候尚管得不宽,你算老几?如果他拍案而起,撕毁奏疏,那么他就不是朱厚照。这封奏疏意义非比寻常,如同投石问路,试探下新君的反应,同时给他来个下马威,告诉他你爹健在的时候都得任凭摆布,何况你个好动的小崽子。文官厉害之处在于他打着各种“江山社稷”的政治旗号,力压皇权,使你无法反驳,骂得你一点脾气都没有。朱厚照虽然心里有气,表面上装作一团和气。翻开刘健的履历看一看,四朝元老,托孤重臣,面对这么吓人的资历,即便有气也得忍着。朱厚照不能翻脸,机会不成熟,只有等待,等待他们厮杀那一天的到来。朱厚照拿出他憨厚的面孔答应了大臣们,转过身来加紧提拔巩固自己的团队。刘瑾掌司礼监、丘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张永督十二团营兼神机营、魏彬督三千营,各据要地,严阵以待。

渐渐地朝臣们发现朱厚照依旧故我,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把他们的“忠言”当成屁给放了。这还了得,对文官集团来说那是莫大的耻辱。他们的确值得骄傲,仕宦一辈子,经过血雨腥风,什么场面没见过,焉能在朱厚照这个孩子面前阴沟翻船。带着这种情结,阁臣继续上书,诸如兵部尚书刘大夏、吏部尚书马文升等规劝皇帝,要以江山社稷为重,人间正道是沧桑。

朱厚照的反应与原来相同,答应得可好听了,一转身忘了,该干吗干吗去。朱厚照拿出游戏的心态与阁老们展开周旋,阁老们居然一时适应不了朱厚照的玩法。皇帝的表现令阁臣们大失所望,马文升、刘大夏都干过兵部尚书,两个老同志岁数大,脾气倔犟,一看皇帝这个鸟样,想起孔子那句“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辞职书无怨无悔地递了上去。朱厚照迅速批复——同意!原本辞职是假,而是以退为进的一种要挟手段,没想到假戏真做。两位大臣无比郁闷地收拾行囊,走人。

按照惯性思维,很多人栽在了这个上面,比如内阁首辅刘健。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政治天赋,尤其喜欢游手好闲的朱厚照,怎么能有这么犀利的反击手腕?刘健等人分析来分析去,背后人物愈发清晰——刘瑾等八虎。如果不是他们支招,皇帝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智商。刘健分析透彻,直接找到了目标,也没废话,发动文官集团,集体弹劾八虎。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户部尚书韩文帅带头上《代劾宦官状疏》,李梦阳代笔写的,文采斐然,请诛乱政内臣刘瑾等八人。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全体文官表示一致赞同。朱厚照没同意,再上疏,还没同意。“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气得内阁三位老家伙七窍生烟,辞职!辞职!坚决辞职!

朱厚照批复,刘健、谢迁离职,李东阳留下。文官集团与新君团队的斗争最后结果,朱厚照赢了!他是这次斗争的策划者、直接参与者,最后的胜利者。

朱厚照一直被人忽略,他上台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托孤重臣,实力强大。三番两次上疏,先温言细语,后来直接就骂皇帝王八蛋,对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他一旦受到限制,无力分身,悠哉的生活也只能憧憬膜拜了。那么想要与强大的文官集团斗争,只有建立自己的党羽。学习已是痛苦之事,现在当了皇帝貌似还没有上学时潇洒自在。该怎么削弱文官集团的力量?聪明绝顶的朱厚照想到了——让两股政治力量互掐!

第二,新君上任,被人轻视,所以树立威信,迫不及待。两股力量互掐,掐来掐去,总要有人出来调停,那个人是谁?毋庸置疑,自然是朱二哥。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比如说朱厚照是接班的班主任,八虎是他的邻家发小,总在一起玩,关系非常融洽,但学习都不好。而阁臣们是一群尖子生,经常在某某竞赛中拿名次,能为升学率做出很大贡献。小朱老师当班主任这时候,没有竞赛,貌似也未考虑到升学问题,他只想如何提高自己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树立权威。小朱老师有先天残疾,因为接他爹的班,人微言轻,学生中随便叫出一个都比他岁数大,比他有水平,怎么才能教导这帮学生呢?问题很棘手。

上任伊始,小朱老师的一系列举动,旨在尊重文化人,与诸位同学搞好关系,同时提拔了那八个发小,当个体育委员啊、生活委员什么的,悉数渗透班务当中。开班会时,他们也参与。这样一来,班长刘健、副班长谢迁、学习委员李东阳等尖子生不乐意了,于是班级的两股势力相互摩擦,继而掐架。打得头破血流,狼烟四起……最后总得有个结果,总得有个人来评判,老班主任朱佑樘已经去了,只能去找新班主任裁夺。小朱老师在给他们调停矛盾时,地位不断升高,久而久之,他成了平衡双方的关键力量,不知不觉间树立了权威。

小朱老师的最终裁夺也值得注意,他把刘健、谢迁、刘大夏、马文升等炸刺儿的学生开除学籍,削弱了文官集团的力量。留住了李东阳、杨廷和等尖子生,一是为了确保升学率和竞赛中拿名次,二是保持尖子生的力量,以此掣肘他那些发小们。朱厚照没有开除所有尖子生,这一做法,可见其别有用意。

这就是朱厚照的过人之处,这一年他只有十六岁。十六岁是少年,但已经不是孩子了,少年嘉靖照样弄掉了四朝元老杨廷和,十六岁的康熙照样灭了鳌拜。刘健、谢迁等人致仕,由于人缘好,作风硬朗正直,是众多文官们的楷模。

大家纷纷上书,挽留他们,第一批上书的有艾洪、吕、刘等人,收拾了人家的领袖自然要激起文官的反抗。聪明的朱厚照以玩乐为由躲得远远的,一副被蒙在鼓里的样子,全权交给刘瑾处理。窃以为朱厚照与刘瑾此时此刻的想法完全一致,对于上疏的官员只有镇压,不可能收回成命。好不容易才把刘健、谢迁踢出内阁,绝不能让他们咸鱼翻身。

刘瑾把得罪人的事儿揽了过来,对于这些上疏的官员,廷杖处理。北京的官员被打压了,南京那面又激起了民愤。十三道御史薄彦徽、葛浩、贡安甫、王蕃、史良佐、李熙、任诺、姚学礼、张鸣凤、蒋钦、曹闵、黄昭道、王弘、萧干元,给事中李光翰、徐蕃、牧相、任惠等,别嫌乎名字多,说不定哪一位就是您的祖先。众官上疏谏曰:“刘、谢好人,刘瑾王八蛋。”刘瑾都快吐了,处理方法完全一样——打,往死里打!南京给事中戴铣当场被打死。其他官员廷杖三十,削职为民。且说御史这帮人确实狠,一个个非人类,明知是死,也敢赤膊上阵。御史蒋钦被打了三十廷杖,还不消停。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张箭,男,1955年生于成都。1978年夏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读本科,1982年夏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应届考取川大世界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1985年夏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分配在川大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今合并为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工作。
  •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耿耿忠心效桑梓

    耿耿忠心效桑梓

    王竹溪,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被业界称为“百科学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王竹溪先生的学生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坐标,用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从从王竹溪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叙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使读者对王竹溪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回顾先贤所走过的历程,继承王竹溪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爱国传统,发扬他坚强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继承他严谨求精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作品,百科学者王竹溪的人生轨迹更值得当代国人认真学习和研读。
热门推荐
  • 暗黑公主的冰山王子

    暗黑公主的冰山王子

    一个不喜欢阳光,一个聪明温雅,一个调皮捣蛋,一个冰冷高傲,一个温文尔雅,一个沾花惹草。她们六个人会产生怎样的爱情火花,他和她又有着怎样的未来。
  • 指定乾坤

    指定乾坤

    血夜中走出的山村少年,为救姐姐踏上不归之路。修行,修行的是道?还是这片天?穹庐之下皆是蝼蚁,却怎知蝼蚁本就一世界。叹长生,话仙路,登极境,主苍穹……
  • 重生都市纵横

    重生都市纵横

    陈雨从原来的世界被驱赶出来,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偶然获得了一个落魄少年的身体,饱受欺辱。一切从这里重新开始。宇宙之大,空间无数,大千世界,唯我独尊!PS:异世界强者玩转都市,扮猪吃虎又有一丝小猥琐。等级制度:感气,汇气,练气,创气。感灵,灵婴,聚灵。灵混沌,灵极天。
  • 凡梦劫

    凡梦劫

    这是一个由梦开始,由我结束的故事。在我遇见你之后的四年里,爱穷一生。命运于我,左手青春,右手伤痛。你是首屈一指的韩流偶像明星,你是奋力拼搏的追梦少年,你是粉丝心中的完美情人。你活在聚光灯下,隐忍所有心酸,你不愿被时间遗忘,而我更不配夺走。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转瞬发现只是一场梦。这也是我梦中期待的结局,至少伤心的只有我,至少我不会失去,至少他不会流泪。最终梦醒,梦归梦,人归人。谨以此文献给和我怀着一样美梦的“梅格妮”。
  • 诸天大千

    诸天大千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少年得无上功法,证阴阳大道。
  • 末日武神

    末日武神

    武道,王道,天道,人道,巅峰之道!武魔,心魔,天魔,人魔,魔中之魔!武极巅峰,魔中王者,狂暴的对决,疯狂的杀戮,崭新的体系,勾勒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网游之幽冥剑士

    网游之幽冥剑士

    2025年《云侠》大型虚拟网游发布,因为一些事情退出GCA的全国虚拟第一名“幽剑”重磅回归,是名流千史还是默默无闻?
  • 勉为其难娶了你

    勉为其难娶了你

    南宫琪本来想好好的与李靖过平淡生活,但是因为李靖母亲的反对最终分手,本来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爱情本来就不会一蹴而就,可是李家欺人太甚,南宫琪没有能力反抗,于是出卖自己给卫勉,以达到有资本去报复李家,最后却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后悔的她离开了这种城市,卫勉却不放过她,以合约没到期为由将她寻回,南宫琪又做回了笼中鸟,合约到期时意外怀孕,本想打掉,却被人劝住争取一下孩子父亲的意见,本来只是过个形式,却不料卫勉提出结婚,给孩子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南宫琪要答应吗?
  • 处世的艺术全集

    处世的艺术全集

    爱比克泰德: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生活的艺术》是其追求一种朴实、自然的人生的体现。昂苏尔·玛阿里:波斯王子、著名文学家,其《教诲录》被誉为“伊斯兰百科全书”式的散文作品。巴尔塔萨·格拉西安:西班牙著名伦理学家,《处世的智慧》被誉为“最别具一格的10本书之一”。拉罗什福科:法国著名的伦理作家,流传于世的《箴言录》曾被视为“渎神”之作而被禁销。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文学家与思想家,《生活之路》是他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查斯特菲尔德:英国著名外交家与政治家,其著名家书《一生的忠告》成为一本世世代代的家教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