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800000004

第4章 中国兵法的战略智慧(3)

二是能和于君臣。君臣辑睦,关系和谐,上对下信任,下对上忠诚,少猜忌多沟通,行政顺畅,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是能和于同僚。军队将领之间、文臣武将之间、各级官僚兵士之间的“辑睦”,平时就事论事,战时协调一致,互相支持,敌国自然不敢轻易打歪主意。

但是历史上,将相和的例子太少,文武相斗、朝廷党争的故事则不胜枚举,君臣猜忌的故事也是所存颇多。少见的只有廉颇、蔺相如能够捐弃前嫌,李世民、魏征能够彼此相得。而如何做,才能够保有“和于朝廷”的常态呢?

《尉缭子·原官》从法度的层面阐释了君臣、将相之和:

守法稽断,臣下之节也。明法稽验,主上之操也。明主守,等轻重,臣主之权也。明赏赉,严诛责,止奸之术也。审开塞,守一道,为政之要也。下达上通,至聪之听也。知国有无之数,用其仂也。知彼弱者,强之体也。知彼动者,静之决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总原则为八个字:各安其分,各尽其责。尉缭子认为,信守法度,考核决断,是臣子的职责;明令法度,检查考验,是君主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职责,统一刑赏轻重,是君主、臣子都应具备的谋略能力。只有下面尽职,上面尽责,平日管理国家时,掌握国家财力的虚实,才是保持国力强盛的基础;战争应对敌人时,了解敌方的弱点,才是保持自己强大的根本。

军队将士能和,可以攻无不克;朝廷君臣能和,可以战无不胜;国家军民一心,可以不战屈人。管仲曾用兵政合一、农战合一的视角,强调军民之和:

用道来养兵,百姓就会和谐共勉,用德来养兵,则百姓就会团结一致。和睦共勉、团结一致就能够整齐划一、协调一致;协调一致就能够凝聚力量,和谐团结、凝聚力量,就没有谁能够伤害到自己。为将者用道义和德行去对待士卒,必然能获得士卒的拥护,从而使得整个团队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这样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一表述,实际是把治国、治军、治民融合起来,以国民的团结促进军民的团结,以君臣的团结促进军队的团结,简直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原始版本。

国之强,在于固本;政之强,在于辑睦;兵之强,在于同心;民之强,在于和众。物力能蓄,人力能用,兵胜于朝廷,自然在情理之中。

伐交制胜:联合小国,借助大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用力于关键处,外交上纵横捭阖,辅助军事造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战而胜,不武而武,是为上上策。

《孙子兵法·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交是介乎战略和战术之间的行为,古代的外交由“行人”负责,国君亲自选派,今天的外交与国防则各有所属,不妨将伐交视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伐交制胜是利用政治、外交、经济、社会等手段,为国家战略行动服务。《管子·霸言》不仅承认伐交的合法性,还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称之为“因国”:

夫善用国者,因其大国之重,以其势小之;因强国之权,以其势弱之;因重国之形,以其势轻之。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

说白了,就是借力打力:借助大国的力量削弱小国,借助强国的力量瓦解弱国,借助重国的力量压低别国。强国多的时候,就联合强国兼并弱国,成就自己的霸业;小国多的时候,就联合小国蚕食大国,成就自己的王道。

管子正是充分利用诸侯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寻找到称王称霸的关键。他还说强国多时,谁先出头谁遭殃;小国多时,谁后出头谁没戏。参战国多,谁后加入谁称霸;参战国少,谁先号召谁称王。尽管《管子》一书非管仲所作,但它立足于国际关系审视国家政策,是管仲协助齐桓公称霸的重要谋略之一。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齐师败绩。宋鲁之战,鲁又取胜。齐鲁抗衡,鲁国连胜两局。齐国战场不胜,只能决胜于权谋了。于是管仲开始利用小国关系来做文章。先是杀鸡给猴看,灭掉了谭国。然后在齐桓公五年(前681年),提出齐国要与宋、陈、蔡、郑等国在北杏会盟,商讨安宋之计。有的诸侯无动于衷,其中遂国接到邀请,居然没有参加会盟。齐国虽然暂时打不过鲁国,还是打得过小小遂国的,管仲立刻出兵灭遂。鲁国一看,齐鲁之间的国家都与齐国结盟了,便接受齐国的建议,准备两国和好,在柯会盟。

第二年,宋国内乱,背叛了齐国。管仲请齐桓公邀请陈、曹一起伐宋,又请求周王室派兵。于是周王的王师、齐、陈、曹共同伐宋,宋国一看形势不妙,立刻服软。这样,鲁、宋、陈、蔡、卫已屈服齐国,山东地区就剩下郑国了。管仲又让齐桓公趁郑国内乱介入调解,扶植新君登位,与齐联合。

一个一个摆平之后,管仲便邀请周王室参加,与宋、卫、郑在鄄会盟,后又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在幽会盟,周惠王派召伯为代表,赐给齐桓公侯伯爵位,齐国由此成为公认的霸主。

在这个过程中,管仲把《管子·霸言》里的论述运用得炉火纯青,将因国而伐交运用得淋漓尽致。

伐交,就要想办法瓦解敌方的盟友,增加自己的实力。宋代兵书《武经总要》概括得很精当:“伐交者,绝敌之援,使不能合也。”就是孤立对方,使之没有朋友、没有援手、没有帮助,最终无力抗衡。《兵法百言》之“勾”描述得更直白:

勾敌之信以为通,勾敌之勇以为应,与国勾之为声援,四裔勾之助攻击。

这里所说的“勾”,就是招引、引诱,是通过必要的手段,令对方为我所用。勾敌之信为用间,勾敌之勇为反间,与国勾之、四裔勾之则是典型的伐交。就是想办法通过外交手段令他国、周边政权为我所用,或为声援,或为协助,使我的力量倍增,敌之力量削弱。特别是在关键时期,即便只是使第三方作壁上观,保持中立,也达到了削弱对方外援的目的。

前文提到的斗廉所言“师克在和”的战例,背后也有伐交的考量。唐人赵蕤所著的《长短经》亦称《反经》是这样描述的:

昔楚莫敖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以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于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从之,遂败郧师于蒲骚。

此处重点论述五国之间相互关系,认为枪打出头鸟,郧国既然为诸国首领,自觉兵强,若一举击溃,其余四国失去了所仗的势,必然退军。

伐交有三种,一是以军事行动来伐交,如管仲以盟代兵,以兵促盟;二是以伐交辅助军事行动,如楚国伐郧而离散五国联盟;三是以伐交替代军事行动,这几乎是纯粹谋略上的高明了。烛之武退秦师、鲁仲连义不帝秦、郦食其下齐七十城等,皆是兵不血刃,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代替数万雄师。

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晋、秦联合夹攻郑国,郑国孤立无援,危在旦夕。无奈之下,郑国派烛之武夜见秦穆公,试图离间秦晋之好。烛之武很认真地跟秦穆公分析,秦国灭郑国不仅徒劳无功,而且后患无穷:

第一,秦距郑路途遥远,郑不可能作为秦国的边境;说白了就是秦国不可能占有郑国。

第二,既然不能占领,攻下郑国,只好拱手让给晋国了。晋国有了郑国这块肥肉,实力自然增强,相比较而言,秦国的势力削弱了。

第三,假如秦国保全郑国,郑国可以和秦国结好,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接待,这对秦国有利而无害。

第四,最关键的是,秦对晋惠公有过好处,晋惠公答应用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结果呢?不仅不给,反倒马上修筑工事来防备,这次秦国劳师远征,何利何弊,不用闭眼睛也能想清楚啊!

第五,最要命的是,晋国什么时候满足过?东边灭郑之后自然会西侵。除了秦国,他还能动谁呢?

烛之武处处站在秦穆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得入情入理,秦穆公一想:也是啊,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盟国多份力,干脆同郑国结盟得了。晋国一看秦军这么干,这仗打得窝囊,也干脆收兵撤退。

不得已而治军,则善用兵者,在于使对方的盟友不能联合;善用谋者,在于化敌为友,使己方力量倍增。国家之间的争斗,关键在于利益。敌我双方的较量,锱铢必较,有利则动,无利则退,因而未出兵之时,需要庙算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何者可为我用,何者可为我敌,何者可为我防,何者可为我助,都需要一一考虑清楚。稳住强国,联合小国,借助大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用力于关键处,外交上纵横捭阖,辅助军事上的示形、造势,达到以战略行动化解危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战而胜,止戈为武,是为上上策。

二、尚武而出师有德

中国兵法讲究武德,一是指“以武为德”,将“武”看成一种德行。表现在军事行动中,即自觉遵守相关战争礼仪与交战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交战也有规矩,再残忍的战争也讲究规则。相传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所写的兵书《司马法》中就说:

古时候追击逃跑的敌人,不会超过百步,跟踪退却的敌人,也不会超过九十里的距离,这是为了表明礼仪;不逼迫失去战斗力的士兵,并且哀伤怜悯他们,是表明军队有仁爱之心;排列好队伍敲锣打鼓,是为了表明军队忠信诚实;在战争中争夺义,却不争夺利,是为了表明军队的气节。

这种说法,现在看起来有些迂腐,但其表明了古代军礼中有些规定,是出于最基本的人道主义。

周朝是讲究这些武德的,只不过打来打去,到了春秋时期,兵不厌诈、习以为常。兄弟宗盟,脸都撕破了,还讲什么礼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宋国与楚国在泓水交战。宋国军队已经摆好阵列,楚国军队正在渡河,大司马公孙固就建议宋襄公:敌众我寡,应趁着楚国未全部过河,猛然出击。宋襄公断然拒绝这种做法。公孙固心有不甘,在楚国渡河完毕即将摆好阵势的时候,再次请求出兵,又被宋襄公拒绝。等到楚国排列好之后,双方开始交战,宋军大败。宋襄公侍卫全部被杀,他的大腿也受了伤。宋国都城百姓都责备宋襄公,认为是宋襄公错过了大好时机,导致如此结果。但宋襄公却认为,按照周制,打仗要讲理,用兵之道是不靠险阻、不乘人之危取胜,他不会进攻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后人也许会嘲笑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跟敌人在战场上讲什么礼节。我们若理解他执意遵守的“不以阻隘”恰是周礼中的内容,只能叹惜时过境迁。春秋之后“兵以诈立,以利动”,宋襄公不知变通,抱着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于古为义,于今为笑。

二是指“以武卫德”,这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意义。即通过武力来维护仁政、德行,或者说维护国家秩序、国际秩序。此处的“武”,是“师出有名”的“正义之师”。《尚书·甘誓》记载,在甘即将进行一场大战,夏启召集了六军将领,说:“六军的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此后举凡作战,往往都发布檄文,揭露讨伐对象的种种不义暴行,并表明自己的正义性、合法性、合理性,在道义上赢得最大程度的支持。

《周礼·夏官司马》认为,武力是保卫国家秩序的最终手段,规定了周王及方伯有权使用“九伐”之法,对诸侯国发生的种种不义行为进行征讨:

若诸侯国中有以强凌弱,以众欺寡的,就削弱他的势力;有杀害贤良和百姓的,就出兵讨伐他;有对内暴虐百姓,对外欺凌邻国的,就囚禁此国国君;有土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的,就削减此国的土地;有凭借险要的地势,而不服从礼法规定的,就派兵攻打他;有杀害无辜亲族的,就治罪于他;有放逐或是杀害其国君的,就要诛杀他;有违反君主的命令,轻视国家法令的,就断绝他与邻国的交通;有行为悖乱人伦的,行为如同鸟兽的,就诛灭他。

周王出兵,或者委托称霸一方的方伯出兵,不是出于兼并,而是为了维持诸侯的秩序,保护西周初年所构建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封建制度。这种思路,被后世逐渐发展成为存亡继绝、维护正义的武德思想。楚庄王也曾说,军事行动的目的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种,前六种都是出于自守安邦与维护正义,后一种有些失之偏颇。在这样的背景下,攻打一个不爱护其百姓的国家,是合理的;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是率先发动战争,也是合理的。只要军事行动的目的,不是满足一己私欲,而在于维护天道公理,也就是《荀子·王制》所说的“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这就是所谓的武德要求。

止戈为武:要以战止战,不要以战养战,这是从政治高度对战争进程做了约束。既要把握战争的合理性,果断出击,又要把握战争的特殊性,适时收手。

《左传·宣公十二年》有一句话:“夫文,止戈为武。”言外之意,制止战争才是真正的威武。从字形上来看,“止”与“戈”合起来,便是“武”字的原型,由此产生对“武”字的解释: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很像今天所说的“武力保卫和平”。

古代常用“征伐”、“讨伐”等词来表示战争的合理性与武力的必要性。《吴子》还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

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

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

不要一提到作战,就是捉对厮杀,就是你死我活,那是士卒的理解。从定国安邦的角度来看,战争有很多种打法,也有很多途径,更有很多手段。其中,“道”是用来探求事物本源的“义”是用来行事立功的;“谋”是用来趋利避害的;“要”是用来保护和守护国家基业的。若作战意图不合乎道,举动不合乎义,却又大肆张扬、不知收敛,祸患自然会降临到头上。高明的人用兵,必用道来号召,用义来规范,用礼来约束,用仁来抚慰。所以,古代兵法津津乐道的事情,是成汤出兵讨伐夏桀,夏民欢欣喜悦;周武王和众讨伐纣王,殷人并不反对,这正是因为成汤、武王的行为合乎道义。

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理解呢?

第一,进行战略决策时,应该“绥之以道”。即按照“道”来规范行事。孙中山曾说:“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的“天下大势”,指的就是“道”,它是宇宙、社会与人生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关于“道”的含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道家讲的“道”,指的是世界的客观规律;另一种是儒家的“道”,指的是正道、王道,即合乎礼、义、仁、智、信的规范。儒家学说体系中,用“有道之君”、“无道昏君”来分判正邪。但在道家看来,并不存在“有道”、“无道”的问题,“无道”也是“道”。兵家所谈到的“道”,也不能单纯地说是儒家的“道”,或者是道家的“道”,而应放在典籍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吴起所说的“道”,前边指的是万物本原的“道”,后边则是正道的“道”。

同类推荐
  • 杀手K的最后一支雪茄

    杀手K的最后一支雪茄

    新的时间……他,被惊恐的目标们,被神秘的雇主们,称为“神”。他的确是神,无可超越的神。他只身炸掉了日本组织“天皇之子”一百一十层高的大厦,名扬日本地下世界。但他也陷入了生存死局,一份“死神计划”,追杀与反追杀,仇恨与生存的抉择,纠缠不已。国际安全中心东亚安全局亦介入调查,更混乱的局面展开……迎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 雷霆特战队

    雷霆特战队

    卧底暴露,雇佣兵设陷,雷霆特战队陷入敌人陷阱,狙击手猎鹰断后,最终陷入绝境……疯狂训练只为胜利曙光,雷霆霹雳斩断万千凌魔,超级狙击手绝地求生出生入死,为国效力,一切尽在雷霆特战队。
  • 超级特种军人

    超级特种军人

    爱玩网络射击游戏的李晨光,在他18岁的生日晚会结束后就回到他的房间里,玩起了网络射击游戏。就在他刚玩游戏不久,窗外电闪雷鸣,好像就要下倾盆大雨的样子。他的母亲曾告诉他:不要在雷雨天里玩游戏。可是他现在正玩的高兴呢,怎么会听妈妈的劝告呢!突然,一道闪电从窗外进来了,他失去了知觉了······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接下来,他会发生什么事呢?他最终会不会回到自己的世界呢?
  • 古代军事典籍

    古代军事典籍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典籍》生动介绍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孙膑兵法》、《尉缭子》、《三略》七部经典军事古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穿越之乱战

    穿越之乱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战争的烟火开始不局限于现在,而是未来,看似平淡无奇的现在,然而在穿越的带领下战争无声无息的在从前打响,星球战火蔓延,百姓生灵涂炭,贫民百姓的卷入使得战争的覆盖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活在当下的人民开始无缘无故的死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战争的现在安静的比炮火还要可怕。
热门推荐
  • 老板是条鱼

    老板是条鱼

    倒霉女学生偶遇人鱼族高富帅,本以为是一场跨种族的浪漫爱情的开始,没想到却是一段被人鱼支配的苦逼的生活的前奏,看蒋渔如何在人鱼的压迫下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吧!
  • 三国之古武枭雄

    三国之古武枭雄

    古武世家单传子弟霍辰因缘穿越来到东汉末年,为了华夏帝国的强大,为洗后世列强所给的欺辱,以及不让那些历史上的悲剧女人重蹈覆辙。霍辰毅然走上了一条建立一个强大国家的道路。霍辰以自己对历史的熟知和自身的能力,收名将,说谋臣,揽天下美女,一统天下,改革吏治,强兵简政,发展经济。而后重开海路丝绸之路,西进非欧,东灭岛国,南下诸蛮,成就不世之最强帝国!
  • 刘邦

    刘邦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曾经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一位地方小混混,居然在秦末大乱的天下中,与诸英豪争强斗胜。他打败了有史以来强悍勇猛的对手项羽。一个每战必败、攻无有克的软脚虾,凭什么打败蛟龙称王?时至今日,仍然使我们好奇:他是怎么变成“弱势大赢家”的?刘邦万事不如人,但是他独能用人。他知道自己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韬略不如张良,阴谋不如陈平,但他却能将这些能人掌控于手中。而且刘邦用人,并不是轻易相信,而是建立在对手下深刻的观察的基础上的,看上去庸庸碌碌,实际上洞若观火,大智若愚。
  • 混在异界当强盗

    混在异界当强盗

    ‘‘为贼者,贼亦有贼,为盗者,盗亦有盗,兄弟们告诉我,我们的宗旨是什么?’’台上木天对着台下一众兄弟问到。台下众兄弟异口同声,‘‘劫富济贫,抢劫一切该抢的,救济一切该救的。’’(无节操上限)
  • TFBOYS之樱夏之吻

    TFBOYS之樱夏之吻

    她为了自由,逃到了重庆,一次偶然和他相遇,她住进了他家,逗比女孩和冷酷男会发生怎样的搞笑故事呢!
  • 带着空间捡破烂

    带着空间捡破烂

    董飞云从小到大的愿望是子承父业,成为最大的破烂王。然而一次英雄救美,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 虚实轨迹

    虚实轨迹

    异世的公主召唤出人类高中生使魔,由此展开一段美妙的邂逅!奇幻的魔法世界,虚实之间的诡异双瞳。踩过万人骸骨,踏上无上巅峰!且看象征奇迹的龙泉,如何在异世揭开重重的迷雾!
  • TFBOYS之遇见最好的你

    TFBOYS之遇见最好的你

    易烊千玺,他外冷内热,在遇见她之前,他没有对任何女生动过心。直到,那年夏天,她出现了,她的出现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变成了一个更成熟的男孩。宁苹果,她乐观直率,再遇见他之前,她也没有对任何男生动过心。直到,那年夏天,她无意中看到了他的视频,便一心非他不嫁,因为他,很特别。她叫他梨子,他叫她苹果。冥冥之中,两人的偶然相遇,造成了一段刻苦却又搞笑的爱情经历。三段不一样的爱情,三个不一样的故事。易烊千玺和宁苹果,王俊凯和胡思思,王源和沐夏他们的三段爱情故事结局又是如何呢?
  • 红颜妖娆一世

    红颜妖娆一世

    前世的她淡漠。上天再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发誓将活得逍遥自在,不求名留青史,只求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生!可是,男神太多,究竟谁才是她一生的救赎,一生的良人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忘不了的青春,放不下的你

    忘不了的青春,放不下的你

    陆雨霏一直暗暗崇拜的“青梅竹马”林京帆告白了他们清晟高中的校花后,陆雨霏心情极差,与隔壁班的梁浩昌发生摩擦,正因为如此,两人得以相识,并成为知己。但毕业之际两人因为一些纠纷与对方疏远,陆雨霏默认接受了林京帆的告白。梁浩昌则对陆雨霏的闺蜜孙茜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