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开始想要找一个固定的点,这样才可以让那些有需要的人找到我。
第二天早上像往常一样出门摆摊,像过去那几十个日子一样,有各种各样的人来摊前,而我在膝盖和颈椎绑上艾灸盒,开始看书,在我看莱,有需要的人自然会过来,没需要的人就算看了也是白看。
经常出门运动的一个伯伯买了一条绑膝盖的带子,一个阿姨买了一个铁盒,摔伤腰的老奶奶说她经常温肚脐,送了一条温灸肚子的腰带给小姨丈,小姨的儿子说先拿给他奶奶用,因为他奶奶腰酸,那时我在想,一个会买的人就应把一整套都买去,颈椎、双膝、肚子、腰,总共是15个盒子,就可以给自己一个舒服的感觉,懂得照顾自己的应该这样买才对。
这些年来,我所阅读的很多很多文字可用以下来描述:我们的境遇是按自己的思想创造的。这话的潜台词就好像是,如果我没创造出我想要的生活,我真很丢脸,因为我失败了。我想的是这个,而事实上出现的是那个,这个真的让我很不知所措。它们还说,我们通过我们的想、我们的说,以及所有它们列举的那些不同方式去创造,我应该富有成就、兴旺发达。没有做到就好像犯罪了一样。
当然,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不能贫穷,我不能有疾病,完全不再有任何的匮乏。而我的“自我”对此的理解是,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金钱,通过理想的亲密关系,通过吸引到我的灵魂伴侣;我不应该接受任何比这差的结果,我不应该降低自己的要求,我应该拥有我想要的车,我应该拥有……而这样说实际上是说我没有。只要我对我的“自我”这么说,我的“自我”马上就会同意到:是这样。我没有我想要的车,我要一辆更好的车,我要更大的房子,我要拥有更多的朋友,我银行要有更多的存款,所有这些我全部都要……
如果我没有那些,我就是错的。
那意味着要赚成千上万的钱,那意味着成为富翁,那意味着……,并且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些——不仅仅我。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些,因为这是每个正常人都应该做的——没有匮乏,没有贫穷。
不应该有苦存在,不应该有疾病存在。富裕富足是我们的自然状态,全然的爱是我们的自然状态。但这些说法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呢?
对我而言唯一存在的,是我作为此刻出现的一个认为而存在。在那之前,根本就没有存在,完全没有任何存在。
除了我发现的自己此刻相信的认为,在那之前,没有任何东西存在。
我能忆起自己做白日梦的时候,同时并不会把那梦里的内容当真。我在白日梦里对自己说:“噢,看钟!天哪,我晚了。”在我说“噢,天哪,我晚了”之前,我并不存在。当我说了之后,我存在了。
在遇到问题之前,“我”并没出现。换句话说,如果一切进行得很顺利,我并没意识到“我”。
当我卖艾盒艾条很顺利时,很多人都来围观和购买,我一套一套地卖出去,卖得很快,没有“我”,一切自动自发,就像呼吸,“我”根本没出现(我根本没想到我),直到没有人跟我买了,我才认为我遇到了问题,只有在这时候,“我”才出现。
一个认为出现了,哪怕它是“今天生意真好”,那也足以让我离开那“无边无际的空间”,并不一定要负面的认为。在一个不存在的空间里,一个看法出现了,我发现自己回到了现实世界。不过与我认为的相反,我发现自己实际上离开了现实世界。我说“噢,我晚了”或“今天天真好”,当我说这些的时候,我离开了现实世界,进入了幻象世界。我的自然状态,是那看法之前的状态。这就是我创造世界的方式,我干的十分出色。
我是一个热爱美好的人,美好对我而言,就是那“无边无际的空间”,我不会为了认同“这里应该有一个卖艾盒艾盒的”或“他们应该跟我买艾盒艾条”的认为,而离开它。环顾四周,看看当我不掺和时,什么被创造了出来?我创造的方式是完全不掺和,因为那是真正的帮助。
凡是我有意地、按计划所创造的东西,有什么真正达到了我的预期?建造的房子,终究会塌;创造了财富,可我死了。我认为应该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即便按计划创造了,我感受到的却是空虚。
在计划的路上,在做计划的过程里,整个计划被创造了出来,而计划的目的,只是为了阻止我体验。
当我在心理机构学心理学时,我误以为我在创造什么,我让“我”这个谎言得以继续。这就是为什么那时的我那么执着完成两年的心理学课程的原因。
我认为走完两年我就创造了一个榜样,我认为是我在创造,于是,创造成为了让“我”得以继续存在的机制。这就是那两年的“我”的旅程,那就是“计划”的体现。计划并不通向一个目标;一个认为接着一个认为接着一个认为接着一个认为,那就是……噢,天哪!我在按一个不理解自己的计划而活。
我注意到了计划给我带来痛苦,我说我知道什么最好,我说有一个“我”。
当生活完美时我总是得到我想要的。我没受困扰。我活得很轻松。而天堂跌到地狱仅仅是因为一个让我不轻松的念头,我认同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驱逐着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趋近坍塌。直到我开始拥有一个“不知道”的心态,
我开始看到我面前的事——我意识到我没做的事。
我之前所学到的心理学和所读到的书,仅仅是将我引导到眼前的这个地方,这是个开始。在我非常痛苦试图寻找出路的时候,我按照莫愁说的去做,按照书上说的那样去做,我已经竭尽全力地做了我有可能做的一切,我以为这样我就能成为我认为我需要成为的样子,我做了一切,当我的内心成长到不再需要靠这些的同时,我感受到一份美好的共鸣,我大概知道这一切所真正要传达的是什么,我渴望亲近我的本性,而我的本性就是如实的存在,这份渴望把我从痛苦的角度吸引开来,让我不再需要去关注那些让我痛苦地源头,我奔向前去,渴望不止,知道不能再给我我所需要的东西,然后我听到另一种说法,我感到更深的共鸣,我不得不又移向那里。
所有的认为或信念都是这样的。信念/认为是三角的顶,两个底角,一个是拥有,另一个是想要。这就是“自我”的三角——自我三部曲:我认为我可以拥有什么东西,我认为我想要什么东西。就是这样,这就是全部。这就是“自我”,“自我”的三部曲。认为能拥有,认为想要。就这样,这就是全部。
我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我的困惑:我认为我想要某个什么,我认为我会失去某个什么,我认为我有什么可失去的。就这样。我认为我拥有某个什么?放下吧,换句话说,把它倒转过来,我不想要某个什么,我不会失去某个什么,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我不需要拥有某个什么。我只需在精神上放下它,然后它来也好去也好,都不会影响到我。
我认为我想要某个什么,我认为需要高中同学,我认为我想要得到他,我认为我可以拥有他。但在我放下它之前,他无法成为我的。我不需要高中同学,直到我放下了“我需要高中同学”的认为。“我需要高中同学”,放下后变成“现在我需要我自己”,而不是需要这、需要那,不是我计划中应该的样子或我应该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