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和他的那个工友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互相都不了解。因此姓郭的那位叔叔跟老爸判话,来判断老爸的道行深浅。顾名思义,判话即为行内话。
以前哥哥出远门的时候,路过一个算卦摊,摆摊的是一个老头。那老头笑呵呵的问道:“你从哪来啊?”哥哥笑而不语,没有接话,看了看那个老先生便走了。老爸说,那个老头估计是内行,是在试探你呢?我一直很不理解,人家好意问,直接回了不就是了。不想具体,说个省份也行啊,怎么能不理别人。后来知道,原来还有判话一说。
老爸之前当然教过哥哥,哥哥也知道怎么回事。不过毕竟年轻,学识有限,一笑而过倒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想必那老先生有镜,也能看出来几分,已知一二;不然也不会冒然相问。既然如此,哥哥不回反而更有深度。
郭叔叔问老爸的时候,双方都互相了解了一些,只是没有深度接触。因此判话,可以了解的更深入一点,说白了就是切磋。张叔叔问老爸的更直接:“你从哪方而来?”老爸这边属东门,爷爷那边属中门。因此老爸回说:“东方”。要是爷爷这边的话,当说中方。
“东方有多大面积?”,“四十八倾。”
“土能生什么?”,“万物都打土中生。”
“你来时遇见什么?”,“豺狼虎豹,甚是厉害!”
“你不怕伤害与你?”,“我有龙虎护身。
“你来时多少?”,“一十六两。”
“你去时多少?”,“两个半斤。”
“你可指你的一?”,“一为性。”
“你可指你的二?”,“二为命。”
“你可指你的三?”,“三为三宝。天上三宝:日、月、星;地上三宝:水、火、风;人上三宝:神、气、精。”
……
……
郭叔叔和老爸对完话,虽不知道具体深浅,但已知双方都不浅。想来也怪,当初谁发明判话的已经不可知。以前问过老爸,这话这么简单,要是道行很一般的人知道了以后,不是也看不出来。谁知,老爸说:“一个人有多少深度,他老师就会教给他多少。有时候,连他们的老师都不知道这些,更何况他们呢?”
对此,我一直是很怀疑的。我总觉得即使不是每个人都会,至少大部分人都会这个判话。直到有一次,爷爷告诉我,他在别人家碰见一个老头,也是修行多年。那老头看到爷爷后,知道爷爷道行不浅,便问爷爷:“你从大路来啊,你从小路来?”爷爷听了之后,有些生气,斥了一句:“你都不沾边!”爷爷说:就这也是修了多年的,估计连他老师都不知道判话怎么判的,还问从大路来啊从小路来。
我一直不明白爷爷为什么会怒,后来想想,或许可以这样解释。这就相当于问一个将军在哪当连长一样,听着可笑但还是有人会去做。老爸和爷爷虽属不同门派,但巧在同为郭老门下,因此判话也大致无差。
也许是因为是门内出身的原因,见到的多了,反而觉得不值钱了。就像这判话一样,很多人学艺多年都得不到,甚至是他们的老师都不甚知道。看来,选择老师也是很重要的。老爸走过这么多年的路,也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门内人,才有此论断。有不知道判话的,有知道的但对不全的,当然也有郭叔叔这样的。
老爸时常问我判话记住了没有。我总是不屑:不就是判话嘛,记住了就说明本事高了吗?我不愿意去做一些虚浮的事情。老爸告诫我:“最起码别人会高看你。”我说:“我什么也不会,高看什么呀?”老爸看看我,什么也没有说。
仔细想想,老爸不无道理。至少可以知道判话是有来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