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的成立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大会主席团的主席是普列汉诺夫,列宁为副主席。大会的主要议程就是通过党纲和党章。会议争议的焦点是,在党的纲领上要不要写上无产阶级专政和有关党员资格问题。会议投票表决的结果是:在党纲问题上列宁的意见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在党员资格问题上列宁的意见被否决了。
在最后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时,由于部分反对列宁的代表退出大会,而使拥护列宁这一派代表变成多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从此形成两派,即多数派和少数派,布尔什维克是俄文多数派的音译,孟什维克为俄文少数派的音译。
1912年1月在第六次全俄代表大会中把孟什维克等少数派清除出党,自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了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名称在原名后面加括号标明“布尔什维克”。1918年改名为俄国共产党,简称俄共(布)。十月革命胜利后,各国共产党都以俄共为榜样。
四月提纲
1917年4月16日,列宁经过长期流放以后,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他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发表了《四月提纲》,提纲指出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政权在第一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在第二阶段应该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纲并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明确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7月中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俄国临时政府在前线遭到惨败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后,使民众群情激愤。7月17日,群众自发地展开了反对临时政府的示威游行。参加游行的人数达50余万人。他们要求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夺取政权,但遭到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苏维埃的拒绝。军事当局派军队枪杀示威群众,死56人,伤650人。七月流血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破裂,革命与反革命的搏斗到了最后的时刻。这时,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转入地下,并决定秘密举行武装起义。
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俄国的国内外矛盾更加尖锐。并成为战争中最薄弱的环节。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了武装起义。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按照命令迅速占领彼得堡各战略要地和重要部门。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攻。8日清晨,起义者占领冬宫,升起红旗,16名临时政府部长束手就擒。就在炮轰冬宫的7日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已归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苏维埃国内战争
1918年初,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军队入侵苏俄,占领了大面积的土地。苏俄内部的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纷纷叛乱,苏维埃共和国四面受敌,全国大部分领土为反革命所控制。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创立红军,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共和国”的口号,并同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到1918年底,红军在东面把敌人打回了乌拉尔地区,在南面赢得了察里津保卫战的胜利。到1920年底,反苏武装的基本力量已被歼灭。苏维埃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统治。
布列斯特和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并向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国建议,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英、法等协约国拒绝了这个和平建议,德国却宣布同意和谈。
两国在俄国边境的布列斯特举行谈判。2月9日,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讨价还价后,德国向苏俄发出最后通牒。让俄国割让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外加30亿卢布的赔款。当时,代表苏俄与德国谈判的是外交委员托洛茨基。列宁曾事先指示过他,如果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就应该在条约上签字。可是,在德国发出最后通牒的第二天,他却向德国宣布:苏俄决定退出战争,继续复员军队,但不签订和约。说完。就带领谈判人员回了国。
面对苏维埃政权的强硬态度,德国政府立即宣布:8天后恢复军事行动。在这8天中,苏俄党中央连续开会讨论是否恢复对德和谈的问题,但以反对而结束。8天后,德军向俄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俄军溃退。苏俄党中央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列宁的提案:电告德国政府。苏俄同意按他们的条件签订和约。5天后,德国政府回电,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不仅要求扩大割让国土的面积,而且把赔款数增加到60亿卢布。并限令苏俄在48小时内答复。
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内部展开了激烈争论后,大家通过了列宁的提案。1918年3月14日,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了对德和约,这就是《布列斯特和约》。《布列斯特和约》使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得以为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作了准备。1918年11月11日,德国作为战败国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天,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未作任何修改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即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和市场机制,建立正常的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农业方面俄共(布)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上实现了由“共耕制”到“合作制”的战略转变。实行粮食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工业方面,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在商业方面废除了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并废除了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实行以技术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制。在管理权上实行由高度集中开始向多层次分级管理过渡的新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工农联盟得到加强,苏维埃政权更加巩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一种成功的探索。
苏联的成立
1917年11月15日。苏维埃政府公布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主张各民族在平等、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真诚的、巩同的联盟。1922年,在各个方面均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都提出了关于国家的联合问题。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成立条约,宣布根据自愿和平等的原则成立统一的联盟国家。苏共二大宪法规定,联盟有统一的国家政权、军队、法律和国民经济体系,有统一的国籍:各加盟共和国又有自己的国家政权机关、宪法。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到1956年,苏联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5年12月18日至31日,联共召开了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方针和政策。制定了工业化发展的总路线。从1926年起,苏联人民开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其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实行高积累、高速度,迅速消灭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此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苏联工业化时期的正式开始。到1937年,国内所需的机床基本自给;拖拉机开始出口。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确立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