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2500000020

第20章 李琼久与冯氏兄弟

冯先生

李琼久的艺术道路一路走来,前有吴成之、梁鼎铭引路,后受冯建吴、石鲁兄弟影响。

上世纪三十年代,李琼久在四川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冯建吴门下深造,自此结下师生情缘。之后,冯先生凡回乐山老家探亲,必邀李琼久和乐山画家聚会,两人一直保持长期亲密接触。尤其上世纪六十年代,李琼久陪同冯建吴峨眉山写生,经点化,让他彻底摆脱传统八股画法,终于找到自己的路。后来,又受其弟石鲁启示,经数年探索终成大器。李琼久常说:“冯先生小我三岁。‘年相长,道高长’,这是冯先生写给我的一副对联,是对我的鼓励。我叫他冯先生,他是我的老师。”

1974年,笔者赴四川美院深造,临别,李老师赠我1972年所作的六尺金口河山水画一幅,并说:“你带这幅画到重庆,请冯先生点评一下。”

敲开校园宿舍楼冯老师房门,他见同乡学生造访不胜之喜。我转达了李老师的问候,继而展开李琼久画作,冯先生细细端详。我接着说:“李老师让我带来请您评点。”冯先生显得有点激动,一边看一边道:“画得好,有笔墨,有气势,这几年琼久长进不小。”稍后说:“构图倒还饱满,似乎还欠点什么。”由于平时对冯老师比较熟悉,笔者便直言:“欠点什么你添上去不就更完善了吗 ”审视良久,取下画来,冯先生在画的左边大树旁,谨慎地略加几笔小树,复挂墙上,顿觉丰富了许多。搁笔稍息,冯先生余兴未尽,在躺椅上斟酌良久,突然挥笔题词:“琼久此幅笔酣墨饱,气势磅礴,非草率之作也。杜甫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笈此为赞。志全以为如何 时年七四年十一月冯建吴题于重庆。”并在左下角钤上大大一枚“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压角章。

先生意殷,学生欣然,冯李师生情深,成就画坛一段佳话。

“峨眉太高,我何小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石鲁为旗帜的长安画派系列作品面世,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给李琼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李琼久从传统中蜕变出来,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与冯建吴、石鲁兄弟有直接关联。

说到李琼久与石鲁的交往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说起。

“文革”动乱中,怀着对艺术神圣和对石鲁的仰慕,1973年笔者利用出差之机,携李琼久先生的一批画作图片以及好不容易才弄来的两瓶泸州老窖特曲,赴西安拜望被折磨得半疯半癫的石鲁。

在陕西省文联家属院低矮的小土屋中,笔者见到石鲁时,他满面蜡黄憔悴,胡须散乱,躺在病榻上。见四川老乡前来拜望,显得有些欣喜,立即坐起,欠了欠他那骨瘦如柴的身子说:“谢谢,谢谢。”我一边奉上礼品,一边说:“这是老家的特产,带来你品尝一下。我们都很崇拜你的艺术,这次是代表老家的画家和我们老师来看你,希望你好好保重身体,早日康复。”一番安慰,老人兴奋起来,深情地说:“我没有什么表示,给你画一张画带回去吧 ”笔者当然求之不得,然而看到老人已病入膏肓,这般光景,十分不忍,便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目前还是少操劳,保重身体最重要,等你康复以后,我一定前来讨要。”接着取出李琼久的画照奉上,“这是李琼久老师的画,要我带来请教你,并转达对你的问候。”他坐在床上仔细翻看,眼睛突然有神,用他那带着浓重川腔的陕西话说:“画得很新,有气象。”接着追问,“他有多大岁数了 ”答:“六十几了,是你哥的学生,比冯老师大三岁。”石先生有些惊异:“我还以为是年轻人画的呢。都六十几的人了,还能画出这样年轻的画,有创意,不简单!”又反复细观,说:“你说是我哥的学生,我看没有哪一笔像他……”临别,石先生再三叮嘱,一定要向李琼久问好。这便是两位艺术家第一次的神交。

1975年苏国超携李琼久一批画作到西安拜访石鲁。苏国超回忆道:“‘文革’中,我带了些李老师的作品到西安拜望石鲁先生,他看了十分高兴,并特别要留下来让他好好看看。一段时间后,我重访,想取回李老师的画,他没有还我。于是,我一定要收回挂在他家墙上的那张《八十四盘》。临别时,他要我向李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我说,带话不如带字,最好你给李老师的画上题几个字。于是,石鲁便题了‘横绝峨眉巅’五个字,下款为:‘石鲁欣题于长安,为青风而书。’关于‘青风’的解释,石鲁告诉我,说他感受李老师画中有一派青春的风尚。他赞扬李老师的作品有生气,有笔墨,有生活。1977年他们在西安初次相遇时,李老师画了一幅《峨眉金顶》,在画面四分之一的空白处石鲁题了‘峨眉太高,我何小也’。这也许是大师的自谦,但也说明李老师的画作曾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知足者长乐》,苏国超著)

但是,真正促成李、石二人亲密接触的还是时任西北大学校长的郭琦先生。原来此公也是四川乐山牛华镇人,早年出川参加革命,在西安工作,由于一生酷好书画收藏,与家乡人石鲁过从甚密。久闻家乡出了个书画大家李琼久,十分仰慕,千方百计托人打听,后经往返西安至成都列车工作的凌琦引荐,结识了苏国超,终于寻访到李琼久的踪迹。通过郭琦热心从中穿针引线,在一段往来中加深了石、李二人的友谊。1975年11月24日,在李琼久写给苏国超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叙述:“郭琦收到我的画后,立即给石鲁看了,并说在四川画家中是比较能创新的。郭说,《八十四盘》不及国超那幅好。石鲁说,不然,两幅画是用不同笔法画的,给你画得很认真。给你(苏国超)的画上题字,石鲁同意日后写。”

1977年,李琼久赴京参加中国画创作组时,未见石鲁便怏怏不快,放心不下,一直惦念着病榻上的老友。次年1月终于盼到石鲁来京的消息,兴奋得像过节一样,急匆匆地亲自到车站迎接,并满怀深情地将心中喜悦提笔告诉给在川的朋友们:“今天23日,星期一,石鲁夫妻和儿子已安抵北京,住友谊宾馆(我原住的那间屋子4204号),看起来他精神还好,因为风驰劳顿略有倦意。今天去接他的有老丁、老夏、画院的人,也有饭店的老刘、郑乃珖先生、老岑和我。……如冯老(冯建吴)在成都,你可以告诉他:他(石鲁)来北京还有陪来的陕西省委斗批改办公室两位同志(继续监视石鲁的行动——笔者注)一道。多年来受‘四人帮’迫害,今天真算是把他抢救出来了。他来京震动极大,不但北京而且全国画坛为之震动,充分体现了党对一个干部是何等的重视。虽然多年的苦难,今天也算出头了。这也是全国人民以及全国艺术界一件大喜事。今天他能来京,也是他艺术生命的重生。原来‘四人帮’准备把他搞死,刚派人到西安时首先抢救人,几乎(中央)一天一个电话问他的病情,原来十分危险。大家都非常担心,后来一天天逐渐好转,才稍平静一点。昨天回到宾馆,听说他今天乘136次列车16时34分来京,大家都十分高兴,我和老岑乘车到车站迎接……后来总算见到了他。他已经坐上来接他的小车,身着呢子衣服,形象枯瘦,面色发黄,山羊胡须已剪短了,但显得花白得太厉害了。见到我他说:‘你身体还好吗 吃得消吗 真比我强多了。’大家都希望看他一眼,和他拉拉手……”(1978年1月13日给苏国超的信)

几月后,在给苏国超的信中又写道:“据说闵老师(石鲁夫人)有报告给文化部,文化部准备转邓副主席,先抢救人然后再说,马上到西安了解……”几经折腾,不久石鲁终于落实政策,当能过上平静日子时,身体健康已受到严重伤害。

1980年李琼久在乐山成立嘉州画院时,石鲁率长安画派李世南、李梓盛、康师尧、修军等发来贺电,热烈祝贺鼓励。次年6月李琼久专程赴西安看望病中石鲁,二人相见促膝畅谈,岂知就此竟成最后诀别,所幸还留下一张合影追念。其间谈话内容旁人不得而知。不过从近十年二人交往沟通中,可以鉴证他们秉性相投、个性相合的亲密友谊。

石鲁曾多次题词,十分敬重李琼久的才华气质,正如郭琦在《画坛怪杰石鲁绝笔之作》一文中所述:“有次他题词赠友人的书法,写的是‘惜墨如命,动笔为魂’。我了解他对这个朋友的称许,很尊重的。”(友人指李琼久)

石鲁为李琼久书画作品中渗透出的一派朝气蓬勃、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气所打动,为这位蜀中狂士纵横潇洒、雄强刚大的作风所折服,欣然题写“横绝峨眉巅……为青风而书”。在“峨眉太高,我何小也”中,这位长安画派掌门人,一方面自谦不失君子之风,表达了对同窗学长的钦敬,同时也高度肯定和褒奖了李琼久艺术取得的杰出成就。

李琼久比石鲁年长十四,但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同窗小友却心怀敬意。早在六十年代初,当第一眼看到他的《转战陕北》《南泥湾》等画作时,就掩饰不住心中那份激动,反复研读,精心揣摩,不但命弟子们好好学习,甚至自己还心慕手追,认真临习。

一个大破大立、大刀阔斧、勇猛开拓,一个横冲直撞、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个慷慨激昂、愤世嫉俗、冷峻悲怆,一个纵情高歌、达观潇洒、游乎四海;一个笔底野怪乱黑、求冷峻惨烈之凄美,一个雄奇险秀、夺热烈奔放之壮美;一个吞古化今、开辟天地为一代画坛怪杰,一个海纳百川、独步天下为一世丹青通才。继往开来二人紧紧携手,强烈的个性气质,惺惺相惜。两位杰出的天才艺术家至真至诚的友谊,成就了二十世纪一段画坛佳话。

同类推荐
  •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的残疾人,更是一个传奇。她是动荡的20世纪中的一道绚丽彩虹。她虽然又盲又聋,但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勇敢地克服了在学习道路上遭遇的诸多障碍。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通过努力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她的文字,时至今日仍然打动着读者的心。她不仅是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 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 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公元前78年11月10日的早晨 罗马城的上空乌云密布 从拉丁和杜斯古尔那边的山里吹来的寒冷晓风 不断刺着人的脸庞。看样子今天又不会是个好天气了。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精选吕碧城、唐瑛、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名媛才女,从其家世、爱情、事业入手,品鉴其才华,评析其思想,讲述其传奇经历,给现代女性以身心灵启迪。透过精彩文字、传奇故事,看民国女神怎样集传统与现代、婉约与时尚为一体,打造独特的人生风景,铸就不朽的传奇。
热门推荐
  • 借阴寿

    借阴寿

    你们穿着寿衣睡过觉吗?千万别试,我被爷爷逼着我穿过一次,那一晚……
  • 十年终一世安然

    十年终一世安然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不论上辈子、上上辈子花了多少年才换的今世的盘根错节,只知道他们的这一生没有那么多百年千年,不能错过,不忍辜负。于是,他和她用了十年,终修得一世安然。十年,即为开始,亦为结束。
  • 九天黄泉

    九天黄泉

    什么是终极,什么是道?少年初入江湖,却一次又一次步入别人的棋盘之中,他曾经是谁?他灵魂中徘徊的生命又是什么?“我只是希望父亲和大家都能回来......”
  • 英雄联盟之外挂走天下

    英雄联盟之外挂走天下

    这外挂,真牛逼啊我现在打爆天下无敌手了哈哈哈。请宿主快速升到王者。哦哦好的外挂大人
  • 暴游记

    暴游记

    他在咕噜咕噜举杯喝着什么,是酒,因为他喝的很认真,这世间,除了酒还有什么会让人喝得很认真呢?又不是,因为没有酒的味道,可喝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已明白,人如酒,人生如喝酒!又是谁在喝酒?是心!他也已明白,无论这酒有多么的烈,这酒有多么的香,这酒又有多么的醉人,他总会将这酒喝完,喝尽,喝得一滴不剩,因为人生总会过去!但他只需要知道一个道理,醉酒的人,是不会知道自己不是醉酒的!他又是谁?曾经的他是个废物,现在嘛……
  • 世界就是如此崩坏

    世界就是如此崩坏

    昔日特工,今日绝世王者,明日的救世主。末世因他而起,末世因他而落。他却钟情于她。且看一代特工如何灭世、救世,又是如何追妻。
  • 说话办事心计学

    说话办事心计学

    《说话办事心计学》,成功总是垂青于善于说话和巧于办事的人!可以说,会说话会办事是一个人在生存和竞争中获胜的必备本领。当你真正掌握了说话办事的“心计”学,你就拥有了成功人生的资本,就一定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 万界战记

    万界战记

    悠悠万古,茫茫天宇,万界生灭,众生争渡。悠南小界,历劫不灭,摇摇欲坠,日薄西山。少年逆天崛起,战万界,踏天骄,只手破天,只为那一抹逝去的笑颜。
  • tfboys之四叶草的恋爱故事

    tfboys之四叶草的恋爱故事

    当三姐妹遇上三小只会发生什么呢?看本小说,告诉你写作方法
  • 超级网店红包

    超级网店红包

    我叫林东,在某一天,就迷迷糊糊就得到了红包系统。这系统果然十分的牛叉,里面居然不是神仙用而是外星星球的人,里面有着很多神奇的物品,但在我的眼里就是神物,还带各种技能。跟我比有钱?对不起,我的一个红包后,什么钱,那都是浮云?跟我比武力?咳咳~我站在那里,让你随意的打,就怕你累死了。跟我比女人缘?对不起,我随便一瓶香水在身上一喷,那些美女都开始倒贴倒过来。林东语录:男人要想拽,还是需要靠红包系统,虽然不是万能,但没有的话是万万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