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800000029

第29章 子女的教育(1)

日本人对子女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们会放任孩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教育会逐渐严厉,甚至他们常常羞辱孩子,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这也导致日本人成年之后,面对社会时会感到严重焦虑。日本人的行为极具矛盾性。

日本人教育子女的方式并不像西方人想象的那样,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远不及日本人谨慎和严格,美国人也从不会让孩子把父母的每个期待都当作是世界上的最高命令。他们养小孩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授乳和睡眠时间表,在时间未到之前,不管婴儿怎样哭闹都无济于事。如果婴儿吮吸手指或抓自己身上的某个部位,母亲们就会敲敲婴儿的小手来加以制止。而且,母亲也常常不在孩子身边。母亲外出时,婴儿必须留在家里。在婴儿还不愿吃其他食物时,美国的家长也要让他断奶,如果小孩习惯用奶瓶,那就不给他奶瓶,让他自己吃。有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不论孩子喜欢与否,都必须吃。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因而,美国人就会很自然地设想是不是日本的小孩从小就受到更加严格的管制呢?只有这样,才能学着长大后克制自己的欲望,并在为人处世时中规中矩、小心谨慎。

然而,日本人的做法并非如此,日本的人生曲线与美国正好相反。日本的人生曲线就像一只浅底儿U字形。儿童和老人是最自由的,随着孩子日益成长,父母对孩子的管制会逐渐严格,在结婚前后的一段时间,他的自由度达到了最低点。并且这样的情况要维持数十年,然后曲线会逐渐上升,等到了六十岁,他就又和儿童一样可以无所顾忌了。在美国则正好与此曲线相反。幼儿的时候,家长管教得很严格,随着孩子的增长,管束会逐渐放松。当他找到工作能自食其力、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庭后,他就几乎可以自己决定任何事情了。在美国,人生的鼎盛期应该是充满自由和主动性的,随着时间推移,当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日益减退以至成为他人负担时,这时就又会受到约束。美国人从未想过要用日本人的模式来安排人生,因为对美国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与现实背道而驰,是非常不合情理的。

不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的人生安排,他们的共同点是在事实上确保每个人能够在人生的鼎盛期尽可能地融入该国的主流文化。在美国,社会给每个年轻人在人生鼎盛时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在日本,人们通过最大限度地约束个人的方式来使公民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尽管人在青壮年时期体力最充沛、权利欲望最强,但对日本人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日本人深信,只有对个人的约束才能修身养性,过度自由散漫是干不成大事的。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人的一生都是在各种管制之中度过,日本人往往是在人生的鼎盛期受到最大的约束,而在幼年和老年时期则是“自由的领地”。

溺爱小孩的民族都非常希望能有自己的孩子,日本人就这样。当然,与美国的父母一样,首先他们宠着小孩是一种快乐,但日本人要孩子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某种情感上的满足,更主要的是如果没有小孩而断了家里的香火的话,就会成为人生的失败者。每个日本男人至少都要有一个儿子,以便自己死后有人能在厅堂供上自己的牌位,每天上香祭拜;延续家族香火;有人来维护家族的名誉和财产。由于传统的社会原因,父亲需要儿子,就跟幼儿需要父亲一样,儿子将来也是要做父亲的,但并不是从此就撇下父亲不管,而是为了让父亲更加放心。在一段时间内,父亲仍然是“当家的”,等到儿子长大后家里重要的事就是儿子说了算。如果儿子长大后父亲还把持“当家权”的话,世人就会说父亲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正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使命感才使成年的儿子不再依靠父亲,和西方国家人们的思想一样,依靠父母是可耻的、不体面的。这种羞耻感出现得可能比美国人还早。

日本女人也非常想生个儿子,不仅仅为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也因为只有当了母亲后才有地位,未能给家族留下一男半女的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稳定的,即使没被休掉,也别指望能当上婆婆,并对儿子的婚姻指手画脚、或对儿媳颐指气使。为了家族的香火,她的丈夫可能会收养一个儿子。但按照日本人的观念,不能为丈夫生孩子的妻子始终是个失败者。日本的女人都希望能多生小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半期,日本的人口平均出生率是千分之三十一点七,远远高于东欧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国家,美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出生率是千分之十七点六。日本女人怀小孩的年龄一般都很早,多数是在十九岁就生孩子。

在日本,分娩与性交一样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分娩时,妇女在产房不能大声尖叫这样会让外人知道。母亲要提前给婴儿准备新被褥和小床,新生婴儿睡上新床才会吉利。家庭条件差的人家如果买不起新床,也要把被单和棉絮整理干净,看上去像“新”的一样。小孩的被褥一般都非常轻,也不像大人的那样硬。人们都说小孩只有在自己的娃娃床上才会睡得更香,但潜意识里人们让婴儿与大人分床睡恐怕还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认为一个新的生命应该睡在“新”的床上。婴儿的睡床一般都和母亲的床靠得很近,但并不和母亲同床睡,只有在小孩长大一点懂得自己要求后他才可以与母亲同床睡。日本人说,一般得到小孩满周岁后,他就懂得伸出双手要大人抱了,这时母亲才会慢慢搂着婴儿入睡。

在日本,婴儿出生后的头三天是不许吃奶的,因为他们觉得那不是真正的奶汁。三天后,婴儿就可以随时含着奶头了,有时是真的在吃奶,有时只是喜欢这样。日本女人也喜欢给孩子喂奶,她们将哺乳视为最大的生理快乐之一。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婴儿也最容易感受到母亲的这种乐趣。乳汁不仅能供给小孩营养,同时还能传递喜悦和快乐。婴儿出生后的头一个月,不是放在小床上睡觉,就是由母亲抱着。只有在满月了以后,才能抱着婴儿去参拜当地神社。拜过神社后小孩的灵魂才与身体合一了,这时才能带着他在外边自由行走。一个月后,母亲就会用一根双重的带子把婴儿背在背上,用带子系住孩子的腋下和臀部,绕过双肩,在胸前打个结前来固定。天冷时,母亲就用自己的外套把孩子全部裹上。家里年龄大点的小孩,不管是哥哥还是姐姐,都要负责看管婴儿,玩垒球或踢石子时也要背着婴儿一起玩。尤其是农民家庭和贫困家庭,多数是靠小孩来看管婴儿。这样,“日本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孩子圈中,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聪明、有趣,也能享受那些大孩子玩游戏的乐趣一样”。日本人在包裹婴儿的时候让他们四肢伸开,这种方式与太平洋诸岛及其他地方流行用披肩裹婴儿的方式非常相似。人们习惯把孩子看成被动的,认为用这种方法包裹婴儿,长大后他们就能够随时随地、不拘姿势地睡觉。日本人就是这样。但是,日本人在用布带裹婴儿的时候并不是像用披肩或包袱裹婴儿那样,完全将他们置于被动,婴儿“会像小猫一样趴在你的背上,为了安全起见背上的绷带绑得足够紧,但婴儿……他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找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很快,他就能找到这种姿势,而不只是被动地绑在别人肩上。”

母亲工作的时候就把婴儿放在他自己的宝宝床上,要上街外出时就把婴儿背在自己的肩上。母亲会边走边跟婴儿讲话,哼着小曲,教他和别人礼貌性地打招呼。如果她向别人还礼时,她也会晃着婴儿的小头和小手向别人致意。养小孩是要费很多心思的。每天下午,母亲都要带着婴儿一起洗热水澡,然后抱着他在膝上玩耍。

三四个月大的婴儿都要用尿布,而且布质非常粗厚,日本人常抱怨说他们的罗圈腿是尿布造成的。再大一点,母亲就会教小孩自己撒尿,觉得小孩要上厕所的时候,母亲就把小孩抱出门去,嘴里吹着口哨,等着孩子撒尿,小孩听到这种口哨声就知道该撒尿了。人们都觉得,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婴儿都很早就学会了如何撒尿。如果尿床了,有时母亲会打小孩的屁股,更多情况下是先严厉训斥一番,再更加频繁地带他到室外教他撒尿。婴儿拉不出大便时就要给他洗肠,或给他服泻药,母亲们说这样是为了让婴儿更舒服些,学会大小便后就可以不用那种不舒服的尿布了。这种尿布之所以不舒服,不仅仅因为它粗厚,而且每次尿湿后日本人没有及时给小孩换尿布的习惯。而婴儿还太小,自然不懂得学会撒尿与摘除不舒服的尿布之间的关系。他们只知道这是每天不能逃避的任务。而且母亲在让小孩撒尿的时候都会尽量让婴儿的身体离得远点,把他抱得紧点。这种从小就必须服从的习惯使日本人长大后更易于接受日本文化中的繁文缛节。

日本的婴儿通常都是先讲话,后走路,不鼓励爬。传统的习惯是,婴儿不满周岁不能叫他站立或走路,以前所有的母亲都不准自己的小孩在未满周岁的时候走路。近十几年来,由于一份官方名叫《母亲杂志》的刊物大力宣传母亲应鼓励婴儿早走路,这份杂志价位低、普及面广,所以这种思想才逐渐被普及。母亲们一般会在刚刚学走路的小孩的胳膊下系根带子,或者手扶着以防摔跤。但是,相对而言,婴儿还是想早点学会说话的。当人们在逗婴儿讲话的时候,他所用的每一个单词其实都在逐渐起着教育的目的,人们并不是要让婴儿从平日的讲话中模仿说话,而是教他们单词、语法和敬语,这是小孩和大人们都易于接受的方式。

日本的小孩在学会走路后,往往就会干出各种恶作剧。例如用手指捅破窗户纸,或者会自己掉到地板中间的火炉里去等等。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发生,大人常夸大室内的危险。在日本,人们认为踩门槛是非常“危险”的,是日本人的禁忌。因为日本的房子没有地下室,主要是靠梁和柱把房子支起来的。小孩踩了门槛,家里人就会很严重地认为整个房屋都会坍塌变形。孩子们不能在两张榻榻米的连接处嬉戏玩耍。榻榻米的尺寸是固定的,房间会按它实际的面积大小分为“三铺席房间”或“十二铺席房间”。孩子们经常听到这种故事:古代的武士会从铺底下抽出刀剑把坐卧在铺席连接处的人刺死。只有厚厚的、柔软的榻榻米才是最安全的,有间逢的铺席则是危险的。母亲不让小孩做某事的时候会说“危险”或“不行”,另一个阻止小孩做某事的常用语是“脏”,日本人的家庭是以整洁闻名,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会要求他们要注意整洁。

日本小孩在下一个孩子出生以前都是一直不断奶的。近来政府在《母亲杂志》上提倡婴儿最好在八个月以上断奶,少数中层阶级的女性已经在按这个方法了,而大多数日本人仍然保留着过去的传统。日本女性打心眼里认为给孩子喂奶是最大的快乐,即使是近代的缩短孩子哺乳期的母亲们也认为哺乳是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必须做出的牺牲。她们接受新的理论,认为“长期喂奶对孩子身体不好”,并说不给孩子断奶的母亲是自我放纵,没有自制力。她们批评道:“那些母亲们说没法让孩子断奶,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是因为她下不了决心”;“她就是想让孩子一直吃她的奶”;“她就是为了自己愉悦”。正是这样一大批不愿断奶的母亲的存在,八个月断奶的做法不可能普及。不能普及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日本还没有一种专门给刚断奶幼儿的特制食品,断奶的孩子应该吃些粥状的食品,而在日本都是从吃母奶一下子就转到吃成人食品。日本人很少喝牛奶,也没有为婴儿特制的蔬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当然有理由怀疑政府提倡的“长时间哺乳对孩子身体不好”说法是否正确。

婴儿能听懂大人说话以后就可以断奶了。吃饭的时候母亲抱着婴儿与全家人一起进餐,边吃边喂给婴儿食物,断奶后婴儿的食量逐渐增加。小孩从出生就没断过奶,所以刚开始还是比较恋奶、不爱吃东西,母亲就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些点心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有时母亲们甚至在奶头上涂上胡椒面,所有的母亲都会嘲弄幼儿说,如果要吃奶,就永远都只是个小娃娃,“看你表弟,他才是个大人哩!他的年纪和你一样大,却不要吃奶”;“瞧!那小孩在笑话你呢。你已经当哥哥了还要吃奶。”两三岁、甚至四岁大还恋奶的小孩们,如果听到比自己年纪大一点的孩子走过来了的话,就会马上放开妈妈的奶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不仅在断奶的时候,在其他的很多事情上家长都会用激将法鼓励小孩们早点懂事。从孩子能听懂说话时起,很多场合家长都会用激将法。男孩哭鼻子时,母亲会说:“你又不是个女孩子”,“你是个男子汉呀!”或者说:“你看,那个小孩都不哭,你为什么老哭。”当客人带小孩来串门时,母亲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摸着那个小孩的头说:“你不如给我当儿子吧,我一直都想要一个这样聪明伶俐的好宝宝,比我们家的那个乖多了,不像他都长大了还很淘气。”这时,她自家的孩子就会飞奔到她的面前,一边用拳头打母亲,一边哭着说:“我不乐意,我不乐意,我不喜欢这个小孩,我听妈妈的话。”一两岁的孩子特别爱闹或者大人说话不认真听时,母亲会对男客人说:“哎呀,求你把我这孩子带走吧,我们家实在不想要他了。”客人也会跟家长逢场作戏起来,站起身来就要把孩子带走,孩子就像疯了一样,哭着喊着要妈妈救他,母亲看差不多达到了效果,就会和颜悦色地把孩子带到自己跟前,并要求仍在抽泣的孩子发誓,今后再也不调皮捣蛋了。有时候,孩子五六岁了,父母也会用这种滑稽剧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大人们还会用其他的方式来捉弄小孩。母亲会抱着孩子的父亲说:“我不爱你,我爱你爸爸,因为你爸爸比你好。”这时,孩子会万分嫉妒,一个劲地要把父亲和母亲分开。然后母亲就说“你爸爸不像你,他从来不在家里乱喊乱叫,也不乱跑”。于是,孩子立即回答说:“不对,你弄错了,我根本就不是那样的,我不乱喊乱叫,也不乱跑。我是一个好孩子。现在,你喜欢我了吗?”玩笑开得差不多了的时候,父母就会窃喜。不论男孩女孩,他们都爱用这种方法。

小时候的这种经历导致了日本人普遍害怕嘲笑和轻蔑的心理。不敢确定小孩多大后会明白大人们是在拿他开玩笑,但他们早晚会明白,等他懂得以后,这种受人嘲弄的感觉会与害怕失去安全和亲近的恐惧感交织在一起,一旦受到别人嘲笑,他就会有心理上的阴影,感到恐惧。

同类推荐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热门推荐
  • 率土

    率土

    三国?领主?造城?不,我要争霸!个人?联盟?团队?行,但要为我所用!这里没有金手指,没有穿越,只是一个游戏玩家在三国背景的游戏里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的故事。QQ群:559247633
  • 培养孩子的伟大励志故事全集

    培养孩子的伟大励志故事全集

    本书以故事为出发点,结合孩子的特性、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做了精辟、简短的阐释。书中精选的故事有趣耐读,而且富含哲理,意义深刻,是家长激励孩子,培养孩子能力的不错选择。
  • 忆南山

    忆南山

    乘一叶扁舟,入景随风,望江畔渔火。转竹林深处,残碑小筑,僧侣始复涌。苇岸红亭中,抖抖绿蓑,邀南山对酌。纸钱晚风送,谁家又添心痛。独揽月下萤火,照亮一纸寂寞。丝竹声悠悠,教人忘忧,若南柯一梦。星光青斗透,时无英雄,心猿已深锁。林中抚琴曲委婉,琴声听懂我悲欢。满树雨繁多傲然,南山烟雨却痴缠。追忆那些什么,你说的爱我?花开后花又落,轮回没结果,苔上雪告诉我,你没回来过
  • 杀手也会哭

    杀手也会哭

    杀手不全是冷血无情的,他们也有情感,只不过是外表有些冷罢了。不让人亲近,因为,他们可能随时牺牲在实行任务的途中。愿杀手也有爱情,有人心疼有人爱
  • 冷傲诸天

    冷傲诸天

    天乐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却因为一场“意外”,他得到了一款叫鸿蒙至尊的系统。从此诸天万界任他游。
  • 校园风波录

    校园风波录

    从初中开始,学生们,开始打架,早恋,上网,喝酒,各种恶习开始出现。本文写出了主人公路永康和他的小学同学在初中一点一点强大的故事。
  • 東京喰種之抉择

    東京喰種之抉择

    在喧嚣的都市里,一个少年孤独的走着,他曾经也有幸福的家庭,但是有一次,食尸鬼袭击,杀死了他的亲人,他为了报仇,毅然加入CCG,做了大量的实验……
  • EXO繁星之我的手机男友

    EXO繁星之我的手机男友

    某天张艺兴突然发现自己买的手机竟然会变成人,预知后事如何,请看此书~(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 木神传

    木神传

    传闻有一些神秘的存在监察天下,狩猎神灵。世上,神人已不可见,最高修为的天境巅峰,也都在压制自己的修为。为了打破这个传说,验证到底可否成神。各大种族高层相互算计,引诱其他种族的高手成神。各大位面种族冲突加剧,高层的算计之下,整个世界经过数万年的休养生息,再次密布战争的阴云。
  • 天杀流横满惊殇

    天杀流横满惊殇

    衡阳山两小无猜,流横庄倾心相付,邛极一生望天怜,迟心妄想永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