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800000024

第24章 道德的困境(1)

日本人的人生观都是围绕着忠、孝、情义、人情等范畴,但是他们依照这些范畴产生的行为都是单向的,都是强调对天皇和主人的忠,对自己的父母的孝,对有恩者的情义。而且日本人很讲究在这些方面的自我修养,他们可以忽视健康和肉体的承受力,但是却要不断打磨道德的这把刀,保证它闪耀光芒而不能生锈。

在日本人的人生观中,忠诚、孝、情义、仁和人情都是重要信条和组成。日本人认为,“人的所有义务”就如同地图上的每个行政区域一样,被明确地划分为很多部分。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人生就是由“忠诚的世界”、“孝的世界”、“情义的世界”、“仁的世界”、“人情的世界”等很多世界一起组成的,构成的每个“世界”都有其特有而详细的准则和要求。因此,如果一个人评价别人时,不应该看他是否有完整的人格,而应该以具体的事项,用“是不是孝”或“是不是有情义”来判断这个人。日本人不像美国人那样评价一个人“不正派”,而是更加明确地指出这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做得好不好;日本人不说别人“自私”、“冷漠”,而是会明确指出他在某个方面违反了规则。他们所认为的正确行为,是符合规则并且被认可的行为。一个人尽孝所做的事是一种方式,而为了朋友的“情义”以及为“仁”所做的是一种方式,这在西方人看来完全是难以想象的。此外,当规章因为内部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时,日本人也被要求无条件地按照新的规则改变。在没有受到主君侮辱以前,家臣要对主君尽最大的忠诚以示“情义”;如果家臣受到侮辱,那么他起来谋反也是可以被接受的。1945年8月以前,“忠”这个规则一直要求日本国民坚持和敌人作战到最后的一兵一卒。但是,当天皇在广播上宣布投降,“忠”的要求就随之发生了改变,日本人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外来者表现出了合作的态度。

西方人对这些变化一直感到很困惑。根据西方人的经验,人应该随着自己的本性来行事。我们可以像区别“绵羊和山羊”那样,根据一个人是否忠诚、是否背信弃义、是否愿意合作来区分好人与坏人。我们根据人的表现把人加以分类,并且期望他们的行动能始终保持一致。不管他一个人是慷慨大方,还是小气吝啬;是愿意与人协作,还是生性多疑;是保守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些将其进行区别。我们希望每个人都信仰某种特定的政治观念,并且坚决反对与其不同的观念。根据我们在欧洲战场的经验,欧洲人中也有合作者和抵抗者,我们当时认为合作者不会在胜利后改变其立场,结果这种认为是正确的。在美国国内政治纷争中,我们也承认有新政派与旧政派之争,而且我们断定,即使出现了新情况,这两派仍然会根据自己的本性而行事。虽然也有某一个人改变立场的情况,比如由非教徒变成天主教徒,或者由“激进派”变成保守主义者等,但是这种转变应视为正常现象,因为他们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新人格。

西方人对这种品行一致的见解,并不是总能得到事例验证的,但这种绝对不是幻觉。抛开文明程度的差异,在大多数文化中,不论原始的还是先进的,人们都把自己描绘成为某一特定类型的人在行事。如果人们期望获得权力,就会以别人服从其意志的程度作为判断自己成败的标志;如果人们希望自己受人喜爱,他肯定知道在不参与社交的情况下是难以成功的。人们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严厉而正直的人,或者是具有“艺术家气质”,或者是优秀的家庭成员。他们的性格一般都具有表里一致的优点,因为这会使人的生活井然有序。

日本人从一种行为转向另一种行为时在精神上不会感到痛苦,这种能力是西方人难以获得的,也是让他们难以置信的。因为西方人从来没有体验过如此极端的可能性。但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这种在我们看来矛盾的东西已深深植根于他们的人生观中,就如同表里一致植根于我们西方人的人生观中一样。对于西方人来说非常重要的是,日本人所划分的生活的“世界”不包括“恶的世界”。这并不是说日本人不承认存在恶的行为,而是他们把人生看成是善与恶相互斗争的舞台。他们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戏,而在这场戏中,对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一种过程与另一种过程进行衡量和比较。至于每个世界和每个过程,其本质都是好的。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其真正的本能而行事,那么每个人都是好人。如上所述,日本人认为中国的道德规范只适合于中国人的需要,这也证明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他们日本人完全不需要包含所有的伦理律条,因为这些是无用的。引用乔治·桑索姆爵士的话来说,日本人从来不愿意正面谈及恶的问题。按照他们的观点,恶的行为即使不从宇宙的高度讲,也足以很容易说明白。每个人的心灵都闪耀着道德的光辉,就像一把崭新的刀,但是如果不经常磨砺就会生锈。日本人说的这种“自身的锈”和刀上的锈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因此,人必须像磨刀那样磨炼自己。即使自身生锈了,心仍在“锈”的下面闪亮,只要稍加打磨就能重新光芒万丈。

日本人的这种人生观也反映在了日本的民间传说、小说和戏剧中,这也让西方人很难理解。除非像我们常做的那样,按照我们的善恶观念和性格一致原则对其加以改写,否则还是难以理解的。但是,日本人看这些情节却不是这样的想法。他们的评论则是围绕主人公陷入“情义与人情”、“忠与孝”、“情义与义务”的矛盾之中。主人公的失败是沉溺于人情,忽视“情义”的义务,或者是因为不够忠、不够孝,或者是迫于“情义”而忽视正义,或者迫于情义而牺牲家庭。这种形式描写下的矛盾,仍然具有约束力的两种义务间的矛盾表现。这两种义务都是“善”,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就如同一个债务人面对两笔债务时所面对选择一样,他必须选择先偿还某些债务而暂时忽略其他债务。

日本人对故事主人公的这种看法与西方人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人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好人,因为他选择了善的方面,并且与恶的一方作斗争。如同我们常说的“有道德的人最终会胜利”,所以故事会有一个圆满结局,善良的人得到应有的好报。日本人则更加欣赏让人难以两全的情节,即在人情与世故的双重债务面前内心矛盾,最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只好死了之,所以他们对《重大事件》怀有很大的兴趣。在其他许多文化中,这类故事可能会被认为是教人接受残酷的命运;而在日本,却刚好与之相反,这是成为启迪精神和坚定决心的绝好故事。主人公为了完成自己肩负的某种义务,必须竭尽全力,并且要忽略其他的义务,但最后他们还是要和所轻视的“世界”进行清算。

在日本算是一部真正的民族史诗的就只有《四十七士物语》,虽然它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却没有其他作品可以与之媲美。日本每个少年都知道这个故事的梗概,而且对一些细节也很熟悉。它不断被人诵读,翻印成书并被拍成现代电影。“四十七士”的墓地也自古以来成为朝拜圣地,成千上万的人前往拜祭,并且留下拜帖,这使得墓地周围变得一片白色。

《四十七士物语》一书始终围绕着主君的“情义”这一中心。在日本人看来,这本书描写的是“情义”与“忠”的矛盾、“情义”与“正义”矛盾,当然最终是“情义”在矛盾冲突中取胜的。此外,这本书还描写了单一“情义”与无限“情义”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1703年,那时是日本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按照近代日本人的看法,那个时代的男子都是大丈夫,对“情义”一点都不含糊。四十七位士为了“情义”而牺牲了名誉、父亲、妻子、姐妹、正义等一切,最后壮烈自杀尽“忠”。

按照日本当时的规定,各地的大名要定期进宫觐见幕府将军。幕府将军任命了两位大名主持仪式,浅野侯是其中之一,他们两位都是地方上的大名,但是在宫里还不得不向在幕府中身份比较高的大名吉良侯请教。故事的主人公是浅野侯家最有才智的家臣大石,如果他当时在浅野侯身边的话,肯定会帮助他主人进行周密的安排。但是,很不巧,大石回老家去了。浅野侯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没有向指导自己的吉良侯赠送厚礼。而另一位大名则在精于世故的家臣的指导下,借着向吉良侯请教的时机送去重金。于是,吉良侯就对浅野侯不满,故意让他穿上与仪式完全相悖的服装。浅野侯在仪式上按照吉良侯的指示穿戴着错误的服装。当浅野侯发现自己受辱时,他就分开众人拔刀砍伤了吉良侯的前额,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拉开。从“名”方面来讲,他因受辱而向吉良侯报复是一种好的德行;但在幕府将军面前动刀伤人违反了“忠”。浅野侯对“名”的规则作出了正当地反应,但是他要表现自己的“忠”就必须按照规定“剖腹”自杀。浅野侯退出宫殿之后,换好衣服,做好了剖腹的准备,只等那最聪明、忠诚的家臣大石回来。两人相见之后,相互对视了许久道别。浅野侯按照仪式要求坐好后,用刀剖腹自杀。浅野侯死后,因为不“忠”而备受谴责,他的亲属中也没有一位愿意继承他的家业。就这样,浅野侯的封地被没收了,他的家臣也成了浪人。

从“情义”的义务来讲,浅野侯的家臣有义务和主人一起剖腹自杀。但是,从对主君的“情义”方面来讲,要对得起君臣的“名分的情义”,他们就必须对吉良侯复仇。于是,大石认为剖腹尚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义,主君受辱后因为被其他人拉开而未能雪耻,他应当完成主君未完之事,他们应当杀死吉良侯为主君复仇。但是他们要是这样做了,又违背了对幕府将军的忠。按惯例,复仇的人必须事先确定行动,如果在商定好的期限前不能完成复仇,就必须放弃一切行动。吉良侯与幕府关系较好,但是幕府是绝不可能批准浪人们的复仇行动。大石知道这条道路行不通,于是他把那些浅野侯曾经的家臣召集起来,这些浪人总共有三百多人,他对他们却不说刺杀吉良侯的计划,这些人都比较一致地同意剖腹自杀。但大石明白,这些人并不是都有很深的“情义”,因而报复吉良侯这种大事不能对所有人讲。大石想出一个好办法,他通过询问大家应该怎样分配主君的财产,以此来区别哪些人只讲单纯“情义”,哪些人具有深厚“情义”。在日本人看来,这件事与他们的家属获得利益相联系,从中可以看出那些人是真的同意剖腹自杀。浪人们对财产分配标准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家老在家臣中是俸禄最高的人,和他一派的人都主张按原来的俸禄高低分配;和大石是一派的人则主张平均分配。大石通过这件事情,很快就弄清楚哪些人只是单纯“情义”。后来,他赞成家老的分配方案,并且让这些在意见中获胜的人离开了。家老带领那派人离开了,最终他们因此获得“武士败类”、“没有情义的人”、“无赖”等恶名声。只有四十七个人“情义”坚定地和大石站在一起,大石与他们立下盟约,为了达到目的要排除信义、爱情或“义务”等一切障碍。“情义”成为他们的最高行为准则,这四十七的人歃血为盟。

他们要达到目的,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能让吉良侯有所察觉,于是他们四散离去,装作没有一点名誉追求的样子。大石天天混迹于妓院,并且借着过放荡的生活为由,与妻子离婚。在当时的日本,准备违法的日本人常常采用这种手段,以此保证其妻子和家人在行动后不致受到牵连,这种方式也被认为是正当的。大石的妻子伤心地离开,他们的儿子却加入到浪人的行列。

当时江户(今东京)的人都猜测他们准备复仇,敬重浪人的人都坚信他们会刺杀吉良侯。可是,四十七士却全都否认有这样的打算。他们装作没有“情义”的人,他们的老丈人们对他们的可耻行为感到愤怒,有的将他们扫地出门,解除了婚约;他们的朋友也看不起他们。一天,大石的挚友看到喝得酩酊大醉的大石在和女人胡闹。大石对这位挚友也否认自己对主君的“情义”,并且说:“为什么复仇?这是胡说八道,人生苦短就应该及时行乐,还有什么事情比饮酒作乐更好。”挚友不相信大石的话,把他的刀从刀鞘抽出来,原以为刀刃一定很锋利闪着寒光,这样就可以验证他所说的都是假话。可是,大石的刀已经生锈了,挚友不得不相信大石说的都是真话。于是,他再在街上遇见大石时,就当众向他吐唾沫,并用脚踢他。

在这些浪人中,有个人为了筹集复仇的资金,把自己的妻子卖到妓院。这位妻子的哥哥也是浪人之一,知道妹妹也知晓了复仇的秘密,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并且让大石同意他参加复仇行动,竟准备用自己的刀杀了妹妹。一位浪人为了保守秘密,杀死了自己的岳父。还有一个浪人为了能打探到消息,把自己的妹妹送到吉良侯家当女仆兼小妾,这个女的在整个复仇计划完成之后,不得不自杀。因为,尽管她侍候吉良的目的是为了打探消息,但是留在他身边就是耻辱,她必须以死来雪耻。

十二月十四日的夜晚,大雪纷飞,吉良侯在家摆酒宴,卫士也都喝得大醉。浪人攻进了吉良侯府,杀死侍卫,径直冲进了吉良侯的卧室。但是,卧室里却没有吉良侯的影子,但被褥里还有一些余温。他们判断吉良侯就藏在府里的某个角落里。最终,在放木炭的小屋里他们发现有一个蹲着的人。一个浪人隔着小屋的板墙将长矛刺了进去,可是拔出来的矛尖上却没有血迹。事实上长矛刺中了吉良侯,但在长矛拔出时,吉良侯用衣袖擦去了血迹。吉良侯的这种小把戏没有挽救自己,浪人们把他揪出来。他说自己不是吉良侯,只是吉良侯的家老。这时,有人想起在幕府将军的殿堂上浅野侯曾砍伤了吉良侯的前额,前额上肯定有伤疤。浪人们根据这个伤疤,最终认定他就是吉良侯,并要求他剖腹自杀。吉良侯拒绝了剖腹,这也证明他是个卑劣的人。于是,浪人们用浅野侯剖腹时的刀砍下了吉良侯的首级,按照仪式把刀洗净。浪人完成了任务,他们带着两度染血的刀和吉良侯的头,走向浅野侯的坟墓。

江户的人都被浪人的行为所感染,他们十分地激动和高兴。那些曾经不理解他们的家属们争先恐后地前来和浪人们拥抱,向他们表示敬意;各藩的诸侯也在沿途热情招待他们。他们到达浅野侯的坟墓,把首级和刀献于墓前,并且还写了一篇奉告亡君的祷文。这篇祷文保存了下来,原文大意如下:

四十七士在主君御灵前拜祭……在主君想要报而没有能报的仇未完成以前,我们实在没有颜面来给主君扫墓。我们苦苦等待复仇成功之日的到来……我们今天现将吉良侯首级献于灵前。这把刀是主君以前所珍爱的,我们曾短暂地借用,今天也一并献上。希望主君能用此刀再次砍断仇敌头颅,以洗雪主君的遗恨。谨祷。

同类推荐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
  •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笑傲大陆之炎神

    笑傲大陆之炎神

    异界大陆,谁为争霸?看少年谢寒如何手持噬魔神剑,面对重重考验成为一代炎神。
  • 假话国历险记

    假话国历险记

    海盗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嫌海盗的名声难听,就想出个办法,把字典全部改过:海盗变成了圣人,圣人变成了海盗;面包叫墨水,墨水叫面包;早晨起床说晚安,睡前道你早……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正直真诚的人们要坐牢。一天,假话国来了男孩小茉莉,还有一个小画家,一只三脚猫……他们都不愿说假话,不愿人们受欺压。小茉莉用自己高亢的声音震跑了假话国的国王,震塌了“疯人院”,也解救了许多无罪的、敢说真话的人们。
  • 天豹图

    天豹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茧成蝶:恶魔总裁低调呦

    破茧成蝶:恶魔总裁低调呦

    在上班前一天,敷了过期的面膜,让脸上长满了痘痘,居然让我“网络美少女票选前十”之一的氧气美少女,变得这么丑,要怎么见人啊!不但如此,还被公司同事,说成鬼,这么大的气,要我怎么忍的下去,去看医生要三个月才能好,要我怎么熬啊!最糟糕的还是,在庆祝新人的晚会上,酒喝多了,把606看成609,把霸道总裁给睡了!哦!天,我要怎么办。当然有衰就有福,看我怎么恢复颜值,变身总裁夫人,强势归来。敬请期待哦!
  • 亿往情深:老公,等等我嘛

    亿往情深:老公,等等我嘛

    专情霸道腹黑属性的小竹马,等着我!对不起,前世眼瞎错过你,谢谢你,今生依然爱着我,今生如若初遇,我们一直一直在一起!老公,别急!等等我嘛......“嗯?!刚去哪了?”床上睡眼迷离的顾辰轩看向颖宝。“没.....”不待话说完,只被用力一扯,颖儿一个趔趄扑倒在顾辰轩身上,不待她反应,扣住腰,封住了她的唇。“禽兽!”
  • 宠兽王者

    宠兽王者

    前十年,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十二岁之前,他生活无忧无虑。······一场意外,让他提前了解了过往。一场意外,让他失去最后亲人。尘凡,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两只宠兽的帮助下,走向了自己的成王之路。
  • 神才谷主

    神才谷主

    天降神才于豪门,手心中掌握着生死命运,试问谁敢惹他?“嗯?我怎么有七套帅气的服装?”“嗯?我怎么有七辆法拉利?而且还是四人座的!”“嗯?我怎么有翅膀了?还有七种颜色!”“嗯?你要嫁给我……嘿嘿,得看你表现了!”身覆奇特技能的叶青,行走于都市,好不装逼,特别是那掌心的三棱军刺,甚是耀眼!
  •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跨越我的城来爱你:私密爱人

    跨越我的城来爱你:私密爱人

    网络原名《小镇情人》。一个寂寞,孤单、空虚,没有爱情,缺少呵护,缺少温暖的女人,如果她再勇敢一点的话,那她一定会出轨。一个忧郁、浪漫、沧桑,渴望爱情,渴望永恒的男人,如果他遇到一个至爱的话,那他一定会为爱情而痴狂。前世的注定,今生的冤家,上天在对的地点,却在错误的时间安排了他们相遇。当她已经是一个有夫之妇,当他还是为爱情而孤单寻觅时,他们却发现,彼此才是今生想要在一起的人。于是,她勇敢的跨出了那道冰冷的围墙,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自己最爱的人;而他,则抛却世俗偏见,勇敢的接受了她的真爱。与之同时,他也对她付出了自己不顾一切的爱。只是两颗挚爱的心,在情感的旋涡中,在欲望的海洋里该如何能够抽身?在无奈可悲的现实中,该又如何抉择?该如何收场?有谁见过这样狂热、干净、唯美的偷情吗?大概是第一次吧。有谁见过这样纯真、浪漫、凄美的爱情吗?大概也是第一次。有谁听过爱上一个人,离了她就活不下去了吗?有,他对她就是这样。有谁听过爱上一个人可以真正为他连性命都不顾吗?有,她对他就是这样。一场跨越家庭与道德的不伦之恋,缠缠绵绵,刻骨铭心。却是爱越深痛越深,最终欲罢不能,无法自拔。她用她无私的爱,帮助他成就了他一切所能成就的事情。只是到最后,他们是否有福份去共同拥有那些成就、、、她用她伟大的爱,再次给了他一次新的生命。只是到最终,他们是否能够有命可以活着永远相守在一起、、、此爱,那淡淡的忧伤痛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