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000000078

第78章 韩愈(1)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属河南)人。自谓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幼年家贫,由嫂抚养,刻苦读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因上表谏止迎佛骨而被贬为潮州刺史。官终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道合一”,提倡散体,使唐代散文从骈俪文风中解放出来,被后人誉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传世。另有《韩昌黎文集校注》,清人马其昶校注,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阜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鉴赏】

《师说》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古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官为四门博士。这篇文章是写给学生李蟠的赠言,也是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不重师道、“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一种公开批判。

文章开篇点题,“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老师的职责和作用。接着从“解惑”这一点深入阐述,认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也不能解决。所以单从释疑解惑这一点来看,从师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师既然很有必要,那么用什么标准来选择老师呢?作者从年龄、地位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择师与年龄、地位无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道”是从师的唯一标准。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见韩愈写这篇文章,提倡敢为人师,以闻道作为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与流俗的笑侮进行了坚决斗争的。文章的第一段从古代传统、老师的作用、人类的认识规律等方面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重要性,并提出了选择老师的标准。

接着,他从不从师的恶果、不从师的表现和师道不复的原因等方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流不重视师道的恶劣风气。作者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他们在对待老师这个问题上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就是由于对待从师求学的不同态度所致。接着,作者紧扣从师这个问题,用人们对待孩子和对待自身两方面的不同做法加以对照,指出这种人的愚蠢可笑,实际上也就是对不肯从师的恶习进行嘲讽和批判。

作者在这一段里,采用层层剥笋的写法,用了三个对比:一是用“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待师道的不同态度和得出的不同结果;二是为了孩子的启蒙而求师和为自己解惑而耻于求师;第三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善于互相学习与士大夫“耻于求师”。三个对比,一层深似一层,说服力很强。

接着,论述从师学习应抱的正确态度和能者为师的道理。先以孔子为例,说明“圣人无常师”,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作者认为,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这四个人里面,郯子是春秋时郯国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官职的名称;苌弘,周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音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问过周礼。作为圣人的孔子尚且拜不同的人为师,一般的人就更应该这样做了。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学比不上孔子。那孔子为什么还拜他们为师呢?由此提出孔子的一个著名观点“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说明圣人是十分谦虚好学的。韩愈进一步深入下去,提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所长,这种以能者为师的道理,显然是很正确的,至今仍能给我们以启迪。

文章的最后说明写作动机。作者于结尾处,在前面批判士大夫之流不肯从师学道的不良风气的基础上,表扬能实行古人“师道”的李蟠,一贬一褒,一反一正,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和对古人师道传统一定会得以流传的信心。

这篇文章,论点鲜明,论证有力,在写法上很值得我们细心体会。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是显著特点之一。文中谈到古与今,圣人与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当世之人与李氏子蟠,等等,都是正反两方面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引证大量事实进行比较,使文中所论述的是与非更加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另一个特点是散、骈相间,增强了气势。这篇文章基本上用的是散句,但也间或出现一些偶句。散句本身也时有变化,读起来给人一种于流畅之中含有顿挫的节奏感。在偶句的使用上,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等,这些偶句,读起来令人感到整齐匀称,铿锵有力,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这篇文章针对时弊,痛加批判,有破有立,见解独到,成为流传至今的古代尊师名篇。

(诸天寅)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唆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挟,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郁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竞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鉴赏】

《进学解》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韩愈时年45岁,仕途多艰,很不得志。两年前,他担任河南县令,因大力整顿当地驻军的纪律,法办欺压百姓的士兵,得罪了顶头上司,被调到长安任职。在长安他担任兵部属下的职方员外郎,是个管理有关边塞城镇档案资料的闲官。元和六年,他有事途经华州(今陕西华阴),听说有个县官犯法,华州剌史只把他调到另一个州当司马。韩愈认为这是包庇,就告发到朝廷的监察机关。经过调查,虽然重新处分了那个县官,但朝廷有人嫌韩愈多事,就让他第三次到国子监去当博士,等于免了他的官职。这一系列遭遇,再加上博士生涯的清苦,使他愤愤不平,满腹牢骚。于是,他写出这篇文章,借以发泄胸中的郁闷。

韩愈采用了辞赋体裁,显示其写作目的是发泄和讽谏。从汉代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开始,辞赋中便有一类专门发牢骚的作品,其特点就是借自嘲以讽喻。同时辞赋还可以进行虚构,这也是汉赋的传统,结构上往往是主客问答,行文很是灵活方便。本文就采取了问答对话的形式。全文三段,先是国子先生对学生进行教诲,其次是学生责难先生,最后是先生批驳学生。

本文的题目,意思是关于学生进学校学习问题的辩解。第一段写博士先生教诲学生,主要内容有三点:第一,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按照儒家观点,学生上学的任务是学习经史知识和培养道德品行,所以先强调学习态度必须勤奋努力和善于思考,反对嬉笑玩耍和因循苟且。第二,着重指出当今朝廷政治英明,爱惜人才,“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无微不至。第三,告诫学生只要一心求精求成,不必担心前途会遭遇什么失察不公。显然,先生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是一番好意,但是强调学生赶上了大好年代,前途一派光明,是否切实可信,引起了学生的怀疑和异议。先生的话还没说完,有个老学生就很尖锐地提出:“先生,您在欺骗我们呵!”文章由此转入了第二段。

第二段写这个老学生全面叙述分析了博士先生的学业品行和在政治活动中的遭遇,指责先生的教诲自相矛盾,自欺欺人。首先,学生按照先生的要求,来衡量先生的成就,指出先生学习业务十分勤奋,攻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埋头书堆,精心领会,对于弘扬儒家学说著有功绩,努力排斥异端佛老,“回狂澜于既倒”,达到不遗余力的地步;先生的文章写得无可挑剔,继承发扬了《尚书》、《诗经》、《楚辞》以至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优良传统,“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内容博大精深,文辞波澜壮阔。先生的品行更是高尚,年轻时就敢作敢为,壮年后更是处世得当。先生的文章学业和道德品行完全合乎先生提出的要求。如果按照先生所言,正赶上了好时代,那就应该仕途通达,事业有成,生活富贵,一切如意了。然而事实如何呢?真实情况是,先生公事得不到上级信任,私事得不到朋友援助;仕途上前跌后倒,动不动就遭祸。接着又指出先生衣食不济的窘境。学生从先生的“业”与“行”两个方面驳斥了“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论点。作者的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第三段写先生对学生的指责进而批驳,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与不平。其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工匠、医生为喻,说明量才录用是宰相的职责;第二层以孟子、荀卿的遭遇,说明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一定被当世所用;第三层是说自己在学问和修养上都远不及孟子和荀卿,今日“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据《唐才子传》载:“愈才高难容,累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从命意看,本文可视为《送穷文》的姊妹篇;然而本文态度严正,立论严谨,是作者治学、写作、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经验与成就的总结,也隐含了对社会弊端,主要是识别、任用、对待人才方面的弊端的批评。

韩愈这篇文章对于改变他的命运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据记载,一位宰相读了这篇文章,大为赞赏,就把韩愈从国子监调任史馆修撰,负责编撰唐代国史。当时规定,史馆修撰必须由朝廷官员充任,所以韩愈又被授予刑部郎中的官衔,获得了上朝站班的资格。从此,韩愈正式成为朝官,在仕途上荣升了一大步。可见这篇文章的效果是非常突出的。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可以说是反面文章正面做,全文正正反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师生辩论纯属虚构,却写得很有深度,揭示了朝廷用人不明不公的弊端,具有明显的针砭作用。

同类推荐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当文化在中国还没被教授的讲坛和学者的理论弄糟时,我还能够感受一些它所能传达的纯粹的力量。而今当之文化在商业包装、媒介炒作、市场绑架下而尊严丧失殆尽的时候,这种力量也随之消失了。
  •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本书是《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书中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美文。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本书主要内容有:《22年前的24小时》、《漠风雕镂的“古城”》、《黄河边上的那条白狗》、《记一件有意义的好事儿》、《长山(外一篇)》、《南中国有个叫周庄的水乡》等作品。
  • 活出意义来

    活出意义来

    包括:灾难的献礼、独自成长、忽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了、思念是一种痛、被困石中、饿肚子三天又三夜、死熊变活熊、巨兽诞生、异血之恋、海那边、、横渡并穿越长长的夜激流、醒来醒来等……
  • 东园公记

    东园公记

    本书是林鹏先生新近编写而成的散文集,大部分的文章是跟林先生当兵时期的经历有关,可读性强,可供文学爱好者品读。
热门推荐
  • 无极控天

    无极控天

    一念斩灭星辰,一眼洞悉万界!抬手苍穹碎灭,漫步万物俱寂!这是一个元气的世界,有群雄争霸,有万宗林立。少年苏凡身封强大生物,且看他如何为父报仇,救其其母,一步步踏上武道巅峰。天地苍茫,今朝谁主沉浮?
  • 似浅似深

    似浅似深

    《似浅似深》是自己创作的一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结的自我感悟,没有过多的人生道理,也没有过于温馨的鸡汤情节,只有一些从细碎生活中得到的对于自己有些帮助的念头和想法,并不代表每个论调都是正确的,也不表示每个篇章都能被大家所接受,只是偶然间捕捉到的那些似浅似深的生活感悟、情感感悟。
  • 虚无圣门

    虚无圣门

    光团降落到一个教室的上方后就停止不动了。它们像是有灵的生物般,分别来到那些学生中,将被选定的人一个个笼罩在其中,而那些早已进入梦想与周公闲谈的奇葩们却一无所知。好像一切都犹如梦境,根本就没发生过,可是被选中的人却开始了一段新的“重生之旅”。
  • 死亡游戏死迹

    死亡游戏死迹

    狂野之都(游戏开发圣地)的KIS公司研发了一种游戏叫做【死迹】,这个游戏开启了狂野之都前所未有的风波,一个近亿人在玩的游戏,成为了一个无形的杀器。。。
  • 无耻胖仙

    无耻胖仙

    这是一个无耻胖子的修仙故事。且看他如何一步步的百战成仙,且看他如何一个个的猥琐仙女。
  • 七月公主复仇之路

    七月公主复仇之路

    从小受尽各种欺凌,在14岁时父母离去,当她知道父母是被强势的家族杀手杀害时,她就已经决定踏上一条复仇之路。五年后,我们注定相见“莫氏家族”,等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沧海无极

    沧海无极

    沧海化桑田,岁月涸枯竭,轮回亦毁灭。乱世中,群英荟萃,诸圣群起,万族林立。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 荒武战神

    荒武战神

    “佛说: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世人皆知你我永不相见,却不知你是我永生的相守”
  • 独步剑尊

    独步剑尊

    【精品玄幻】神玄大陆,宗门林立,武道为尊,遵从弱肉强食法则。少年叶枫,自鸿云国踏出,一路上,遍地杀机,腥风血雨,为红颜、为母亲,历尽艰辛,夺天地造化,闻名古风域,傲视东洲万域,威震大陆五洲四海。推荐新书《重生之漫步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