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6600000015

第15章 作家论(1)

一、作家何不为?何为?“作家”的意义?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一书中认为,一般说来,文学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传统的文学阅读主要解决的是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它总是试图从作者那里获得对作品的解释。

而美国批评家维姆萨特与比尔兹利合作发表了《意图谬见》(1946年)一书,对此予以批判,申明文本中心论的观点,否定作者对作品研究的参考价值。维姆萨特认为“就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来说,作者的构思既不是一个适用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理想的标准。”[ 《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9页。] 那种把作家的创作意图作为评判作品的主要依据的观点是一种“意图谬见”,它“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这是哲学家称为‘起源谬见’的一种特例,其始是从写诗的心理原因中推衍批评的标准,其终则是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 《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0页。],结果是取消了作品本身,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就诗人的创作意图而言,如果他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那么诗就已经表明如果再以诗以外的意图去评判诗便是多余的。反之,如果作家不能在作品中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意图,那再以他的意图来评判作品则不足为凭。

新批评派理论家韦勒克也认为,“意图说”、“传记批评”经不起推敲,首先,作家的思想观点与性格特征都不能通过作品来印证。作家不能成为他笔下的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美德和罪恶的代理人。而这一点不仅对于戏剧人物或小说人物来说是正确的,就是对于抒情诗中的那个“我”来说也是正确的。作者的生活与作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文学作品是对作家主观思想感情的重塑和变形,因而后者已失去了原来特有的个人意义,此乃文学创作的根本特征。而且,即使作品表达了作家生活经验,也不是实际的生活经验,不如说是作家的“梦”,所以,用作品来印证作家的生活也就不以为据了。

的确,完全以作家的观点来解释作品,那种认为作家有权利解释自己的作品或者只有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解释才是唯一正确的解释的观点是靠不住的。在当代文论视野中,作家并不高于读者,而是和读者处于同样的水准上,他既不是思想的牧师,也不是道德的法官,既不是审美的上帝,也不是阅读的主神,他只是一个在审美的世界里讲出了自己个人性的话语,他所能期待的只是在个体性的世界里因这个人性的语言而和另一个个人平等地相逢。

但是,这不是说作家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并不重要。作家不能赋予作品以意蕴,但是作家的确以它独创在劳动赋予作品以有形的形式,进而使其内容可见。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当代文论中普遍的错误,这个错误即使是在我们当代的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以及他们编著的文艺理论著作中也不免不了,这个错误是什么呢?那就是把作品的形式、内容、意蕴不加区分地放到《作品论》中来讲解,认为“意蕴”是作品的一个层面,和“形式”、“内容”一样是作品固有的属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的看法是,意蕴是既不能在内容中找,又不能在形式中找,但是既存在于形式中又存在于内容中的,因为它不是作品的固有属性,而是作品在被阅读,被接受时产生的,它产生在读者那里,而不是在作品中,也不在作者那里。何以如此?意蕴是读者在通过作品的外在形式,领略了作品的内在内容,进而在这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对作品的审美意味的进一步发挥、阐扬、升华。从这点上看,意蕴的发源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作者,尽管读者在这个时候是深深地受制于作者所赋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但是,却并不能说这意蕴就是来自于作者的,这样就抹杀了读者的能动性,抹杀的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和意义了。

因此,就意蕴层而言,作者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这发言权应当归于读者。实际的阅读经验也是可以支持我们的这个见解的,比如对穆旦的诗,有神论着可能从中看出对神的崇仰和渴慕,无神论者可能从中看出对大众的亲近和同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时候并不需要作者出来解释他想说的是什么,读者完全有权利对作品的意蕴做出自己的解释,他不需要作者对他做出规范。在意蕴层,读者是主神,作者在这个层面上给读者发挥、升华、阐扬的空间越大、越自由越好。

由上述论点,我们如果从“意蕴”这个层面理解艾布拉姆斯、韦勒克等人的论述,把他们的论述限定在“意蕴”的层面上,就会发现,他们的论述并不极端,相反是有道理的了。

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观点发散到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层面,变成了彻底地取消作者,那么真理就变成谬误了。那么,作者赋予作品什么呢?一、形式,二、内容,意蕴是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张力中产生的一种意味,这不是作者赋予作品的,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蕴层不属于作者;但是作者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是有发言权的,如果一个读者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全没有把握力,我们只能说他缺乏文学阅读的基本技巧了。为什么呢?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者在生活中获得的对社会现象和本质的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认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素材、题材的内容,二是作为主观倾向性的内容,这是作者赋予作品的,读者必须在作者赋予的层面上加以把握,而不能随意发挥,比如《水浒传》,从素材、题材上讲它的内容“农民起义”,这个时候读者就不能把它理解成是“平定暴乱”,从倾向性上讲作者强调的是“义”的观念、“忠”的观念,这个时候读者不能简单地说作者的倾向性是“反封建”、“反皇权”。因此读者在内容的层面上有义务去理解作者到底想说什么,而不能随意发挥。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赋予的内容,尽管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现象和本质进行观察的结果,但是这结果和生活本身是有距离的,文学家的观察和科学家的观察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总是试图取消自己的主观倾向性,让自己的观察一步一步地接近事实本身,尽量地做到客观,文学家则不一样,他先天地就是主观的,他所观察到的那个生活现象和本质总是通过他的眼睛主观地观察到的那个带上了他的记号的生活现象和本质,也就是说,在传达这个生活现象和本质的过程中他让其带上了自己的主观倾向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钦提奥会说:“历史家有义务,只写真正发生过的事迹,并且按照它们真正发生的样子去写;诗人写事物,并不是按照它们实有的样子而是按照它们应当有的样子去写,以便教导读者了解生活……这种写法对于历史家们是在所不许的。”大多数时候作者为了突出其主观性、倾向性常常会对生活真实内容进行改造,让生活的真实上升到艺术的真实。鲁迅在给徐懋庸的信中写道:“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这也就是狄德罗所说的文学家“在事实上不如历史家,在逼真上却胜过历史家”的意思,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生活的本质真实,而不必拘泥于生活的表象的真实,从这个角度说,作家写的是按照生活的必然逻辑可能发生的事,而不是生活中实然地发生过的事。[【意】钦提奥:《论传奇体叙事诗》,《世界文学》,1961年第8页。][ 《鲁迅全集》,第12卷,第19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这是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一个区别:艺术真实是带上的作家主观倾向性的生活真实。这方面德莱登的强调可以让我们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他说:“布苏[ 布苏(1631-1689),法国批评家,写有《论史诗》(1675年)。]为史诗作者所制定的第一条法则,这条法则是由于同样的理由适用与一切的诗剧作者,是决定作品的寓意;即是说要作者肯定所想暗示给人们的是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例如荷马的寓意是团结可以保国,分裂则可以亡国;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普斯王》中的寓意是人在未死之前没有一个称得上快活的。寓意指挥着剧本的全部行动向一个中心集中;那个行为或故事是建筑在寓意之上的例子,它想我们的经验证明寓意的真实性;故事构思完毕,这时——而不是在此之前——有着性格、品质和热情的人物开始上场。”[ 德莱登:《悲剧批评的基础》,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4期。]实际上德莱登是强调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对作品具有提纲携领的作用,只有明确的主观倾向性才能带来明确的集中的有力量的艺术构思。

作家要在自己的内容中注入主观倾向性,并依据这主观性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这就导致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另一个区别,艺术真实是经过了作家加工提炼之后的生活真实。

在这个方面没有什么人说得比莫泊桑更好了,他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地进行,有的事情急转直下,有的则老是停滞不前。艺术则不同,它要事物进行的有预防有准备,要善于运用聪明而不露痕迹的转换手法,要利用那最恰当的结构上的巧妙,把主要事件突出地表现出来,而对其他事件则根据各自的重要性把它们作深浅程度适当的浮雕,以便产生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特别真实所据有的深刻感觉。……因此写真实就要根据失去的普遍的逻辑给人关于‘真实’的完整臆象,而不是把层出不穷的混杂的事实拘泥地照写下来。”这里莫泊桑所说的“层出不穷的混杂的事实”其实只是作家写作的素材。所谓素材,是未经作家整理加工改造之前的生活原材料,在这个阶段这些原材料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良莠不齐的。素材只有经过作家的加工改造才能上升为题材——在素材基础上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整合而变得集中、凝练、富于意味的文学化了的生活内容,是经过作家挑选、开掘之后的倾注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和思想倾向的生活内容。[ 莫泊桑:《小说》(1887年),《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3期,第190页。]

换角度而言,艺术真实对作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作家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观察家,还应当是一个生活的思想家,他不仅仅实录生活,而是提炼生活、改造生活、挖掘生活、概括生活,总而言之,他必须具备重新编织生活使生活真实上升到艺术真实的能力。

有了内容,对于作家来说,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赋予适合这内容的形式了。所谓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得以存在的方式,我们常常在数重意义上使用形式概念,一是文学作品内容得以组织起来的结构,二是内容得以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三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态的统一,既指内容的结构形态,又指内容的一切外部表现形态。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单有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不够的,同样具有观察力和思考力的人,有的成了文学家,有的成了历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等等,何以如此?区别在于他们赋予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所思考到的内容以什么样的表达形式。对于文学家来说,这形式一定是文学性的。文学家不是通过单纯的逻辑思辨性的形式直接呈献他的所感、所想,而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象征意象、夸张幻象的方法,通过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利用情节结构、人物性格、抒情意象等形式要素表达他的所思、所感的。

因此形式创造力如何,便成了衡量文学家是否有才华的根本性标志。伟大的文学家一定是创造了独特的文学表现图式的,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的文学家,这只要我们看看马尔克斯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表现图式的创造,斯汤达对于浪漫主义表现图式的创造性发挥就可以理解了。歌德有一词在与爱克曼对话时谈到诗人的本质时说道:所谓诗人,“就是对情境的生动情感加上把它表现出来的本领”,歌德非常清晰地说出了作为一个作家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生动的情感”,二是“把它表现出来的本领”。前者可以看作是歌德对作家的观察生活的能力的要求,后者可以看作是歌德对于作家的“形式创造力”的要求。

二、天才论、技艺论、学习论

作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作家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作为一个作家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历史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大致有三派。一派持天才说,一派持技艺说,一派持学习说。

一、中国古代文论家王充把一般文人分为这样几种:儒生、通人、文人、鸿儒等。通过对鸿儒的赞扬,王充提出了品评作者的标准。王充认为品评作者的高下不能以作者的知识量为标准,而应当看他是否能博通能用。东汉时期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死读书的儒生,一些人一辈子钻在故纸堆里,埋头和死人对话,而不能活用,对于这样的人,王充说他们不过一些学舌鹦鹉,能够看看草,识识木,却不能把草采来做成草药,把木头伐来做成建筑材料。王充提出文章作者必须有“才智”和“实诚”两种品格。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否定了文章可以通过勤学而来、摹仿古人而来的说法,强调作家必须具有一定的天赋,写作要有真诚的情感。这种观点,在西方也不乏其例。

同类推荐
  • 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

    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

    人生有许多的感情需要表达,在适当的时候,遇到适当的好人,体现一种价值,真是一种幸事啊!文以载道,首先所写的文章应该是褒扬人世、人性的真、善、美,我的文章,今天看来仍然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内心里却总是怀着敬畏之心,感悟一种真真实实,一路走来的善良……写下来,仿佛从这些文章里作用到我的内心里,我会轻松许多,因为这本书得到了一种认可与垂青。就好像园子里诸多的芹菜似,被施了肥,浇了水,铆足了劲,葱郁向上的生长着。
  • 中华对联(第十卷)

    中华对联(第十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 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 长城之外的草香

    长城之外的草香

    在北国,风雨过后,霜雪前后,极目望去,蔚蓝色天空下是蔚蓝色的故乡,但是,无论往昔或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是多色彩的。《蔚蓝色的故乡:长城之外的草香》作者以不同文本、从不同视角书写着这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辽阔美丽的故土,且都写得很有个性;审美视野一直延伸开去,博大而深邃,却又平易而质朴,绝非只适合文学爱好人士阅读,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 慕尼黑之恋

    慕尼黑之恋

    走出弗雷德里克街,能听到隐隐的涛声,这是绕城的因河在夜色中奔流。河畔灯光幽暗看不到人影,河面范动着白色的波光,河对岸山影绰约,一派寂寥神秘的景象,与弗雷德里克街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人间的繁华和冷寂,在一个小城里,就展现得如此鲜明。
  • 温泉

    温泉

    诗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好摆着,不要轻易试图解答它。因为综观古今中外,诗的原料和配方、用途和销路实在太多了,任何答案再怎样差不离,都无不利少而弊多,无不推重了一部分诗而抹煞了更多的另一部分诗。那些从概念到概念、不以任何创作经验为依据的陈腐见解且不说了;一些饱学之士曾经对中外古诗人的佳作进行过深广的研究,并据此下过各种定义,这些定义大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少能够帮助我们读懂过去读不懂的作品。但是,你总不能说,古人已经把诗写绝了,作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诗已经到此为止了。而且,老实说,诗归根到底哪里只是为了让人懂得就够了?看来,那些比较科学的定义也未必多么有助于诗的进一步开拓。
热门推荐
  • 点金符尊

    点金符尊

    符文难画怎么办?有点金手,基础功能:身体精确掌控,多难对我也不难!符文难理解怎么办?有点金手,基础功能:分析,分析符文,包教包会!符文太多难记怎么办?有点金手,基础功能:数据储存,别客气,尽管存!另有消耗能量才能开启的高级功能:凝炼,分解,合成!不要太厉害啊!宅男袁通,携带点金手穿越神符大陆,改造世界,走上巅峰!
  • 我难过的是你

    我难过的是你

    许衍熙前世为皇后的奴仆,为情而死,如今,穿越到现代许衍熙身上,奈何,原主人太多情仇,好吧,这一生她一定要为自己做一回主。可是,还有个碍事的,一眼就知道她是冒充的,怎么办,身体里的灵魂还存在,她迟早会觉醒。
  • 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如玉剑如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为了那一段纠结错位的情,结义兄弟互相残杀;为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情,冷血杀手甘愿与全天下为敌;为了那一段此生难舍的情,金枝玉叶不惜变成红粉魔头;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红颜薄命?
  • .真夜谭

    .真夜谭

    有一段迟来的告白像蒲公英般地散开伴着微风降落到你的窗台原谅我曾在你身边却还做着无所谓的等待明明生怕着你会离开却又忌惮自己的失败而现在……只追随在你的身后怎么能看到你的泪流明知你在梦中颤抖却不敢安抚你的额头我不想再自作伟大也不会说凄美的情话直到拥抱你的刹那才了解什么叫放不下
  • 天杀之名

    天杀之名

    一个超出现代顶尖科技的游戏世界,一名因不知名的原因而被选中的少年,虚拟,现实,究竟何为真实?玄幻,游戏,又该如何面对?玄气,热血,智谋,少年们将在游戏世界中闯出怎样的未来,又能否通过这未知的玄幻游戏世界......敬请关注此书《天杀之名》.其实这部的分类应该是游戏玄幻,因为讲述的是主人公们穿越到玄幻为框架的游戏世界中。
  •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爱上鬼大叔

    爱上鬼大叔

    一朝遇鬼,牵扯出尘封多年的往事,原来我居然就是那个人人惧怕的恶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 狂神系统

    狂神系统

    【最热血火爆系统玄幻文】奇葩打劫,灵异车祸,带着系统重生异界,天才鬼才妖孽美女绝世佳人又如何,挡我仙道者一率屠之。阴山老祖曾说过:纵横三千仙国,放眼九界十地,谁能挡他?
  • 灵药仙途

    灵药仙途

    隐,何谓隐,隐之一道博大精深,隐无形无色。隐之极致是谓瞒天,瞒地,瞒轮回!炼丹是否只有火炼一途和精深的水炼之法?而世间最神秘的莫过于丹炼之法!何谓丹炼,丹炼实为以丹炼丹!
  • 金蟒匕

    金蟒匕

    原本在连云山中生活的齐云川,却因为妹妹落入敌人手中导致其身患怪病,从而必须与敌人作对,而当齐云川随着事情的发展一层一层的揭开敌人的神秘面纱的时候,他才发现一切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而陪伴了他许久的金匕首也有一个他不知道的名字---金蟒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