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000000003

第3章 导言(2)

作为一种写作学习方法,这里讲的又不局限于填词一道。《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林黛玉教香菱学近体诗,说:“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那香菱照着办,很快作诗就上路了。鲁迅也说过,大作家的全部作品都告诉着我们怎样写。所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是不会过时的。

此外,对于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的人,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训练。

文学研究尤其文学批评,欣赏仍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就文学遗产而言,西方最发达的部类是再现型的戏剧小说,中国最发达的部类是表现型的古典诗词。美学家朱光潜、李泽厚等,不约而同地告诫文学青年,对西方文学要读它的戏剧小说,对中国文学要读古典诗词。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人将鉴赏与研究作了截然的划分。

原来鉴赏与研究之间,有一个绝深绝崭的鸿沟隔着。鉴赏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这首诗好,说那部小说是劣下的,说这句话说得如何的漂亮,说那一个字用得如何的新奇与恰当;也许第二个鉴赏者要整个地驳翻了他也难说。研究者却不能随随便便的说话;他要先经过严密的考察和研究,才能下一个定论,才能有一个意见。譬如有人说,《西游记》是丘处机做的,他便去找去考,终于找出关于丘处机的《西游记》乃是《长春真人西游记》,并不是叙说三藏取经,大圣闹天宫的《西游记》。那么这部《西游记》是谁做的呢?于是他便再进一步,在某书某书中找出许多旁证,证明这部《西游记》乃是吴承恩做的,于是再进一步,而研究吴承恩的时代,生平与他的思想及著作。于是乃下一个定论道:“今本《西游记》是某时的一个吴承恩做的。”这个定论便成了一个确切不移的定论。这便是研究!(郑振铎《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

此文所谓“研究”,实是狭义的一种,即考据,并不包含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考据的目的在于提供准确可信的资料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而由考据到批评,鉴赏实为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这其间并不存在“绝深绝崭的鸿沟”。为什么“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鲁迅《诗歌之敌》)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并不能鉴赏,而用了对待科学的方法对待诗歌,等同于“一个植物学家”、“一个地质学家”“把文学当做一株树,一块矿石一样的研究的资料的”(均见郑振铎文)。

鉴赏力是文学研究者必备的一种功力,缺乏这种功力,甚而致有“文盲”之讥。“价值盲的一种象征是欠缺美感;对于文艺作品,全无欣赏能力。这种病症,我们依照色盲的例子,无妨唤做文盲。”“训诂音韵是顶有用、顶有趣的学问,就只怕学者们的头脑还是清朝朴学时期的遗物,以为此外更无学问,或者以为研究文学不过是文字或其他的考订。朴学者的霸道是可怕的。圣佩韦在《月曜论文新编》第六册里说,学会了语言,不能欣赏文学,而专做文字学的功夫,好比向小姐求爱不遂,只能找丫头来替。不幸得很,最招惹不得的是丫头,你一抬举她,她就想盖过了千金小姐。有多少丫头不想学花袭人呢?”(钱钟书《释文盲》)

那么,欣赏或鉴赏何以能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中间环节呢,根本一点在于,欣赏或鉴赏虽然带有很强的情感的因素,在这方面它近于创作;同时也并未排除知解和评判的成分,这一方面又近于批评。那么,考据、欣赏、批评三者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为了省词,这里先引用行家的话: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准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例如要了解曹子建的《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他和甄后的关系;要欣赏陶渊明的《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订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未了解决不足以言欣赏,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但只是了解而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了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朱光潜《谈美》)

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才够得上称得上文艺鉴赏。(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

从程度上说,鉴赏是批评的第一阶段,鉴赏在认识过程上比较批评的程度浅,我们考察一种艺术品时,必然是由鉴赏才精于批评的。……一个艺术爱好者,绝不应该止于鉴赏,应该作进一步的批评,因为只有批评,才能认识艺术的真面目,才能对艺术有正确的评价。(征农《批评和鉴赏的区别是怎样的》)

总之,考据是了解的基础。只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方能进一步品味作品,进入鉴赏;进一步便是作出“好”与“不好”的评判,探究其所以好、所以不好的缘由,这便进入批评。所以,考据——鉴赏——批评,实为文艺研究的三个层次。鉴赏是其间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鉴赏与批评虽然是两码事,但二者并无截然的鸿沟。甚至可以说,无批评的鉴赏和无鉴赏的批评一样是不可思议的。“赏析”一词之所以广泛得以应用,正在于它于此有所发明。究其出处,乃在陶渊明诗。《移居》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约而言之曰“赏奇析疑”,曰“赏析”。可知“赏”与“析”原为二事,赏即欣赏,是感性直观的、审美的,析即评判,是理性分析的、思辨的,但二者又可互相渗透融合无间。“赏析”一词较之通常所谓的欣赏、鉴赏,在揭示欣赏与批评之关系上,似乎更加深刻,更能显示欣赏活动的此项本质特征。

3.说七讲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赏析确乎是因人而异的,在这方面诗歌较之小说戏剧尤为显然。情况千差万别,但大致还是可以理出一些头绪。

有的差异是由于了解得不够或误会引起的。汉儒说诗,以为《关雎》是写后妃之德,与今人将其还原为情诗来读,那审美感受与评价自然是差之天远。近人黄裳《珠还记幸》中记载了一件有趣的往事。他托人请李一氓写字,得到一首诗,云:“电闪雷鸣五十春,空弹瑶瑟韵难成。湘灵已自无消息,何处更觅倩女魂。”他猜这诗作于“十年****”中,是首披着美丽外衣的政治诗,香草美人,寄托的是对革命理想的重重追怀求索之情。后见李一氓自己的说明,才知是首悼亡诗,此仿李商隐体,虽属无题,实可解说:“第一句指一九二六年潘汉年同志参加革命到一九七七年逝世;第二句指工作虽有成绩而今成空了;第三句指死在湖南不为人所知;第四句指其妻小董亦早已去世。说穿了,如是而已,并无深意。”于是才知道自己的猜测错了。于是对此诗,便有了新的认识,理解要切实得多。

至于由人们的出身教养、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的不同所形成的鉴赏趣味和鉴赏力的差异,从而导致鉴赏的不同,那是更为普遍的现象。林黛玉的《题帕诗》在我们看来也许算不得怎样的感情纤细,但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或非洲腹地的黑人必然是不知所云;诚如石油大王不懂捡煤渣老婆子的辛酸,一般的农夫,谁又懂得《梁甫吟》呢。就戏曲而言,湖北人爱的二黄,四川人未必感兴趣;四川人喜欢的高腔,湖北人也未必十分欣赏。老年人读《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年轻人对《红楼梦》更易入迷。就诗而言,一般读者偏爱唐音,但不少学者就深嗜宋调(那是严羽指责为“以学问为诗”的)。同属流浪者之歌,旧时士大夫雅好“何日归家洗客袍”的吟咏,现代读者却欣赏“何其臭的袜子,何其臭的脚”的歌唱……如此纷繁复杂,几乎令人莫衷一是。

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鉴赏趣味的广狭与鉴赏力的高低往往是成正比的。艺术上的“偏食”,会导致审美力的贫弱;而真正博雅的鉴赏者,其心驰神往不一定非“阳春白雪”不可,他倒往往能兼做“下里巴人”的知音。唐代诗豪刘禹锡,就很能领会巴渝乡土民歌妙诣,并加工创作《竹枝词》,为七言绝句增添了一大专体,繁荣了风俗人情绝句的创作,不失为对唐诗宝库的一大贡献。新诗前驱者之一的刘大白,对旧诗的造诣也极深,少作《眼波》诗云:“眼波脉脉乍惺忪,一笑回眸恰恰逢;秋水双瞳中有我,不须明镜照夫容。”虽属戏笔,可见精妙。但他却识得那首人们认为不值一哂的张打油《咏雪诗》(诗云:“宇宙一笼统,古井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在描写上自有好处:“四顾茫茫,一白无际,只剩得古井一个黑窟笼,越见得宇宙的一笼统了。第三句虽只平常;但是第四句一个肿字,却下得绝妙。从这一个肿字,衬出上句黄狗身上的白,是肿的白;而本句白狗身上的肿,是白的肿。真能活画出浑身是雪的两条狗来!”(刘大白《旧诗新话》)

最煞风景的,是不知“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有别法,非同文也,而引起对诗与诗人隔膜的批评。例如不知离形得似,夸饰恒存,而指责杜甫“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武侯庙柏》)写树围与高度不成比例(沈括《梦溪笔谈》);强解李白“白发三千丈”(《秋浦歌》)之“三千丈”为头发之总长;不知通感为何事,而派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为“流毒”:

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着解。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或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窥词管见》)

不知诗人可以“视通万里”,而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为失真:“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不知绝句多偏师取胜,即小见大,须睹影知竿,而骂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为“措大不识好恶”(许《彦周诗话》),这些批评在当时或后世留下许多争端。赏析不同,以至于此,似乎真是主观随意的事体,无怪要被排出文学研究的领域了。

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即从前举若干例子大体可以看出,其间又并非无是非、高下可言;并非可以各是其是,毫无标准。“生理趣味(如食性)可以说是‘趣味无争辩’,而审美趣味恰恰相反,它要求一种普遍必然有效性。你觉得美的地方,他觉得不美,就必然引起争辩。因为它要求普遍的赞同。尽管人们的审美趣味各有不同,标准也不一样,但却不妨碍人们按照其社会意义作高下优劣的评价,因为它所体现的已经不是个人的生理要求,而是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美学教程》,中国社科出版社)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赏析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里当然有自由,但自由出于对必然的把握。诗词赏析,需要相当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专门的诗学知识和相当的生活体验,及大量的阅读欣赏之实践。而欣赏一定之法,存乎其中,虽然它并不像少林寺的拳术或中医中药的祖传秘方那样容易传授,却也可得而言之。诗词欣赏活动,大致上可以分为七个层面,依次为:一、识字(诗词语汇的知识);二、知人(对于作家的了解);三、论世(必要的历史知识);四、诗法(基本的诗学常识);五、会意(相应的生活体验);六、吟诵(因声求气的玩味);七、比较(大量的赏析实践)。

清代桐城派于文章主张考据、义理、辞章的结合,赏析亦如之。知人、论世均属考据的范畴,识字也含有相当的考据成分。识字、诗法和会意均程度不同地有着义理和辞章的考究,而吟诵与比较,则又非上述三项所能完全包容。

七个层面在欣赏活动中,完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这个整体的不同层面,它们在本书中的排列顺序,主要根据主体(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一般“操作”程序而定,即此而论,也容许因人而异。总之,这种排列并不反映它们本身层次的高低,换言之,这种排列顺序具经验性质,不具有唯一确定性。如果按作品的审美结构的层次(文字声音表象层、历史内容层、象征意蕴层)作对应的划分,这七个层面,有的属于同一层次,有的属于不同层次,在阅读欣赏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而言,识字、诗法、吟诵三项,属于文字声音表象层;知人、论世两项,属于历史内容层;会意项属于象征意蕴层;比较项体现作品与环境的关系。

识字、诗法、吟诵,偏重于对作品本身的感悟,涉及诗词创作“话语”及话语规则问题,属于文学内部范畴;知人、论世,偏重于对作家、时代的认知,具有实证性质,属于文学外部范畴;而会意,则偏重于读者的自由发挥,属于接受美学范畴。它们在方法上的相互补充和联系,是缺一不可的。

就读者的审美心理要素而言,则这七个层面又可分为两类,一、识字、知人、论世、诗法、比较过程中,认知和理解的因素,占有较大成分;二、吟诵和会意中,情感与想象的因素,则比重较大。两种类型不仅共济互用,而且彼此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本书将结合具体实例,分七讲演说一番。倘能使读者粗知诗词赏析之门径,并有意识运用于诗词赏析之实践,作者将十分欣慰。“诗无达诂”这一古老话题,庶几不可尽信,读者在对诗词反复涵咏的过程中,必能得到求是知新的愉快。

同类推荐
  •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本书介绍了秦汉、六朝、唐代、宋代、明清的诗歌。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我们将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汇集成篇,希冀青少年朋友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已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就让我们写下一笔笔感恩的寄语,给父母送去一丝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希望这些美文带给你感动的同时,也将教子的智慧一并赠予你:用爱培育孩子!爱是远胜于金钱千百倍的馈赠。
  • 晚潮

    晚潮

    《晚潮》作者周应英先生,生于一九三六年,湖南岳阳人。世居汨罗楚塘,与屈子祠为邻,幼年就读于该祠湖南汨罗中学,后经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在屈子祠中学任教多年。一九八〇年始调岳阳师范即今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任高级讲师。因而他的为人、教学、诗词无不受到爱国诗人屈
  • 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如“天道无为”的思想论述对当时和后世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庄子的智慧》是作者近年研究庄子思想的又一力作,全书共分十一个篇章,资料丰富,且多有创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也为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热门推荐
  • 娜又如何

    娜又如何

    一个从布满荆棘的深渊中向上攀爬的女生,该何去何从?若无法摆脱,那我们就一起堕入地狱吧!救她的人希望是你,也必须是你。
  • 太上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太上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驱魔专家

    驱魔专家

    这是一代驱魔人的故事,,,这个世界里有僵尸,有道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士昏礼

    士昏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繁灵耀华

    繁灵耀华

    当人心产生变化,肉体随着灵魂堕落为妖,本该宁静的大地,开始了血雨腥风。为了扭转世界的轨迹,各国成立了与其对应的组织----白罪。故事发生在白罪组织里,逐步揭开,这个扭曲世界的真相。
  • 逆规宇宙

    逆规宇宙

    现实世界的每一条定律都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当你可以无视某一种规则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呢?逆规世界是讲述了一群拥有逆规则的人类斗智斗勇的故事。主人公的出身平凡,也没有奇遇,完全依靠自己的拼搏来成就自己的梦想。这里的战斗不再是魔法,不再是斗气,而是你熟知的化学方程式,牛顿定律,战斗不仅仅需要力量更需要智慧!
  • 《爱从打闹开始》

    《爱从打闹开始》

    ‘总之大学生活就凑合凑合过吧。’这是开学典礼,突然闯入的男生--徐翼所说的,可却让本来演讲的李子萱尴尬,从此李子萱特别关注徐翼的一举一动,以至于发现了他的一些秘密,各种与他相关的事向我袭来,甚至我周围的人也因为我受到了创伤,子萱做出了决定....做出决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做决定的勇气都没有,在伤与被伤之间,子萱选择了.......知道吗?爱你就是要守护你,既然爱了就决不轻易放手,这是爱我的人用他们的青春告诉我的,这只是另一场阴谋的开始...
  • 陆贾新语

    陆贾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界魔神

    四界魔神

    太史元年,魔族兵分三路,进军三界,挑起一场惊世之战。战火燃烧百年,三界生灵,死伤无数,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决战之日,神帝集三界众生之元力,击败魔帝,重铸封印,战火终熄。神、魔二帝双双殒命,重入六道轮回,两千年后,转世再生。灭世之劫,即将到来。......各方势力倾巢出动,寻找转世神、魔二帝,战争的序幕,已经缓缓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