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000000024

第24章 第五讲 会意(1)

在赏析的众多因素中,会意可以说是最活跃的因素。识字、知人、论世、诗法,目的在于对诗歌的客观意义予以确解;而会意,则是运用读者自身经验,对诗意能动地加以阐发。前者可以使我们读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而后者则可以成立我们自己的哈姆雷特。所以,虽然莎翁笔下只有一个丹麦王子,却不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读者的一千个哈姆雷特,万变不离其宗,即不离莎翁笔下的那个哈姆雷特。张中行《红楼点滴三》一文提到一位北大教授林公铎,自视很高,喜欢立异。上课常常发牢骚,说题外话。譬如讲诗,一学期不见得能讲几首;就是几首,有时也喜欢随口乱说,以表示与众不同。他讲杜甫《赠卫八处士》,结论说,卫八处士不够朋友,用黄米饭招待朋友,杜公当然不满,所以诗中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意思是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到胡适兼任系主任、动手整顿的时候,他就被解聘了。

讲诗者应引以为戒。

1.看作品因读者而不同

鲁迅说:“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常言道:“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好的文艺作品,必然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其好坏程度,也有赖于此种体验的深浅。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正由于诗人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观察宇宙间万事万物,故他虽不是鱼,却知鱼在水中之乐(《庄子·秋水》);虽不是鸭,却能发“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高论。

创作过程,简言之,是由生活到诗;而欣赏的过程恰好相反,读者须从作品的文字、声音开始,而最终感受作者激情,看到一段生活。其所凭借的,仍是真实的人生经验。这种以读者的情志与经验,去追溯诗中表现和反映的情志与生活内容的心理活动,就是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简称会意。会意到佳处,每觉古人先获我心。《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有一个“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情节,写的是黛玉在和宝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分手后,正欲回房,走到梨香院角,忽听见那十二个女孩子在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关于“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须作一点解释。林语堂说,艺术不表现人的欲望则成何意味!“良辰美景”若不加“奈何天”三字神化之,则缺乏诗味。“盖人不加以欷歔惋叹则辰不良而景不美也。世上岂有辰自良而景自美乎?”(《我的话》)然而全句到底作何解呢?按《诗经·唐风·绸缪》云:“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良辰美景”即相当于“今夕何夕”,“奈何天”则相当于“如此粲者何”,语译之即:面对如此良辰美景,真叫人不知如何是好。颇能传达出一种心动神驰的微妙情绪来。如果黛玉没有与杜丽娘类似的幽闺自怜的经历和潜伏的春心,特别是与宝玉谈论《西厢记》的情事,未必对那“偶然”听到的几句戏文“心动神驰”。如果她没有那份学养,又如何能连类而及地将许多诗词一并记起,伤痛得不可开交?这便是“会意”的作用了。唐代诗僧景云《画松》一诗便是对“会意”的形象描述: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思量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诗中写到读“画”者是怎样由“画”见“真”,即联系个人生活经验去联想,玩味,把握画境,而终于与作者的意图猝然相逢,得到一种发现的乐趣。这一过程在赏析诗词,也是十分近似的。

文艺创作表现情态和反映生活,又绝不像镜子那样简单和确定,诗歌创作尤其如此。在实用文体中,作者总是将字词的意义在运用中尽量固定,即遵循形式逻辑的“同一”原则;而诗人恰恰相反,他往往要利用结构的特质,赋予字词以更多的意义,使诗变成一种多层面的复合结构,这就从客观上具备了一种可能,即读者反复阅读一部作品,总可温故而知新。这种知新,并不是指发现更多的同一种东西,而是指发现了新的层次上的东西。王昌龄《塞下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沈德潜)。其所以如此,就在于高明的诗人没有简单地说“誓不还”,而运用了一个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体味,从而具有多义性的“终”字。同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句,“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施补华)。古代诗词杰作又往往具有哲理的深度,诗人往往通过审美的形式,把某种宁静淡远的情感、意绪、心境引向去融合、触及或领悟宇宙人生奥秘,从王维的五绝《鹿柴》到张若虚的长篇《春江花月夜》,不同的读者往往各各得到不同层次的审美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见浅者从中体会到自然的真趣,见深者谓其深契禅机。诗歌创作自身规律和诗词作品审美属性的复杂性,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供了客观的可能。

“看作品因读者而不同”的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欣赏的主观方面。欣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欣赏力的等差,而欣赏力的等差是由读者的性分、学养、经历和心境诸多因素决定的。人的性分取决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的培养,性分不同,审美趣味大相径庭。古人所谓“观听殊好,爱憎难同”(葛洪《抱朴子》),拉丁谚语所谓“趣味无可争辩”。“譬如放浪于形骸之外,视世界如浮云的人,他视法国高蹈派诗人,和我国的竹林七贤,必远出于《神曲》的作者和屈原之上。性喜自然的人,他见了自然的作品就不忍释手。”(郁达夫《文艺鉴赏之偏爱价值》)在文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李杜优劣问题,大都与个人性分所近有关,只不过不是人人乐于承认。倒是《浮生六记》中那位聪敏过人的女性,对自己偏爱太白诗有明智的剖白: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闺房记乐》)

今日的文艺大赛往往多人裁判,且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目的正在于去掉偏见,取得折中公允的评分。年龄、身份与学养也很有关系。对于同一棵松树,在一个画家、一个樵夫、一个行人、一个木匠的眼中,观感必然不同;同一部《红楼梦》,十七八岁的青年和四十开外的成人看来,意味也大相径庭,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黄庭坚跋陶诗云:“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智。”同一个人,因年龄学养关系,对一部作品的观感尚不能始终如一,又怎么可能与另一个读者契合无间呢?

在欣赏中,读者总是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作品所展示的生活相验证,而作者与读者的人生经验,读者各人的人生经验便不完全相同,赏析差异也就难免。如杜诗《羌村三首》中的两句: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读者在理解上就有争议,一说是“娇儿绕膝,以抛离之久,畏我复去耳”(吴见思《杜诗论文》),主此一说的还有金圣叹、杨伦及近人萧涤非;一说是“不离膝,乍见而喜;复却去,久视而畏。此写幼子情状最肖”,主此一说的,有卢元昌、浦起龙等。诗人的用意当然不可得兼,只能是其中一种。但由于诗句本身导致歧义,而这两种解法,都包含着论者自身的生活体验,都是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辨明作者用心已十分困难,同时也没有这个必要,聪明的办法还是各随所解。所以: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紧要、极精彩处,读者不能感到。后来自己经验了类似的事,这才了然起来。例如描写饥饿罢,富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懂的,如果饿他几天,他就明白那好处。(鲁迅《致董永舒》)

没有相应的生活体验,便难产生相同的感应。杜甫的诗在经过抗战期间的人们读来特别亲切有味,而在今天的青年男女,则很少十分喜欢的。唐人绝句有这样一首:

虫思莎庭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

朝来始悟朝回客,暗写归心向石泉。(羊士谔《台中寓直览壁画山水》)

一向都没有看出的画意,如何“朝来始悟”?其原因也就在观画者已有了仕途厌倦的经验,产生了新的感应。生活之树常青,人生经验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故优秀的诗作,能调动读者经验,提示新的意义,历久弥新。

2.功夫在诗外

写作需要相当的生活功力,乃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作诗也不例外。有一种说法,谓创作小说须有相当的人生阅历,而作诗则“不必多阅世”(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其实似是而非。阅世作为一种创作积累,对诗人和小说家一般莫二。唐诗最早的选家之一唐人殷璠就讲到崔颢作诗因此长进的逸事:“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与鲍照并驱也。”(《河岳英灵集》)陆游晚年回忆自己的创作经历,教导儿子有两首诗,尤是现身说法: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读诗稿有感》)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稍悟,渐欲窥宏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

陆游这里所谓诗外的功夫,便指生活功力了。

既然读者应有与作者相应的生活体验,才谈得上透彻的理解,可见诗词欣赏,也有赖于人生的功力,否则如不能识货者,难免买椟还珠,如入宝山空手而还。南宋吕祖谦论读史说:“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知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读诗也须如此。《读杜心解》作者浦起龙说:“吾读杜十年,索杜于杜,弗得;索杜于百氏诠释之杜,愈益弗得。既乃摄吾之心印杜之心,吾之心闷闷然而往,杜之心活活然而来,邂逅于无何有之乡,而吾之解出焉。”所谓“心解”,亦得力“会意”。须知读诗应具一种生活的想象还原能力,即在审美对象的世界中找回生活。好诗往往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善读者阅读时也须“心有灵犀一点通”,觉“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金圣叹解诗每有发明,如《北征》中几个很平常的句子: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他却读出了兴味:“前回首凤翔,是去君已远而忽然重顾;此坡陀远望,是到家将近而忽然先望,都是一样奇笔。‘岩谷互出没’五字,便是一幅平远画,写得鄜州远已不远,近还未近,已是目力所及,尚非一蹴所至,妙绝。我已水涯,仆犹木末者,我心急步急,仆心宽步宽。仆本不自知其迟,然不因仆迟,我亦不自知其急也。看他用‘已’字、‘犹’字,都是心急中写出。”余解类多如此。他的《唐诗解》与《杜诗解》,虽短于知人论世,却是以会意见长的。他评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道:“喜极反泪,此亦人心之常,勿作文章顿跌法会去了也。”可见其读诗善会意,善活参,难怪当时人就“叹为灵鬼转世”,而他也自负道:“此是王宰异样心力画出来,是先生(杜甫)异样心力看出来,是圣叹异样心力解出来。”这异样心力,即来自生活功底。

近年我去敦煌,乘大客车沿河西走廊往返七日,考察了武威(古凉州)、张掖(古甘州)、酒泉及敦煌。陇西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亲历唐人出塞之路,认识了河西走廊和戈壁滩,对唐人边塞诗有所解会。从兰州乘车西行,不久就穿行于茫茫戈壁,左面是绵亘不断的祁连山脉,晴天可以看到山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山那边便是青海。乃知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写的河西走廊南望的景色,“雪山”便是祁连山。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万仞山”,也便是祁连山。从而我相信王昌龄是来过陇右的,也许他走得没有岑参那么远,但至少到过凉州一带。因为如果没有实地的观察,对诗中写的地理方位不甚了了,何能写得如此扼要!祁连山脉在左构成一壁,万里长城在右则构成另一壁,有此二壁,则“走廊”的概念也就十分清晰了。

河西走廊上的每一座城都是一个居民点,一个绿化带,城中是驻军和市民,绕城有树木和田舍,从当年流行的《凉州》《甘州》一类歌曲可以想象这些古城在汉唐时的情景。从此城到彼城,中间隔着沙漠。正因为这样,才有岑参的“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碛中作》)之叹。也正因为这样,唐诗人才把这些边城称为“孤城”:“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唐后的诗人也沿用了这一语汇:“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几家同在一孤城”(吴兆骞)。戈壁并非流沙,而是荒滩,沙碛,地面全是粗沙碎石,间有耐旱的茅草丛,一望荒芜,难怪“碛”字从“石”,难怪“碎石”一词在岑诗中出现的频率之高。什么“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什么“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读这样的诗,得有点实地感受才成。王维边塞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如真看到“长河落日”景象,那他一定还未到达洮河,离凉州还远着,因为一到河西,就不会再有“长河落日”景象了。同行有位先生说当大家打瞌睡时,他已经亲眼看到了“长河落日圆”的景色,那“河”完全是云霞形成的一种假象,但十分的逼真。他相信王维当年看到的,就是这种自然的奇观。

同类推荐
  •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为戴望舒的诗歌译作。全书精选了十九世纪末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的知名作。
  •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诚信的力量,人的尊严,被分解的目标,生命的况味,做一个高心智的人,感悟父爱等。
  •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所记多是怀德含芳的文化名人,有纪念怀想、回忆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故友知己的深情厚谊,文中所记颇有许多造诣深厚的艺术界、收藏界名家。散文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眼界高远,思考深刻。文中涉及种种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思考,文博界相关的名人轶事,有极强的社会教育意义和可读性;文从字顺,间有佳句妙词,值得品味。《周赏集》是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录了郑欣淼多年来创作的长短八十多篇文章,约20万字。
  • 经典古诗文800句新解

    经典古诗文800句新解

    本书共收录中国历史上经典古诗、词、文800句,并将其分为生命真谛、修身养性、求知治学、感情世界、养生舰体五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小专题,每句均有译文和新颖的解析。书中还收录了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起在不同场合的公开讲话、讲演引用的部分古诗词文名句,并加以详细说明。
  • 李佩甫

    李佩甫

    《李佩甫》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展示建国以来文学创作的实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们陆续编辑出版“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这套丛书,拟选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做出重要成绩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代表作(包括儿童文学创作),每人一集,每集大约二十五万字,并附有作家照片、手迹和主要作品目录,以便与我社同香港三联书店合编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丛书。读者从每一集里,可以看出某一作家的基本创作面貌及创作实绩;各集合在一起,大体可以总览我国当代文学创作(长篇小说除外)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男配君等等我!

    快穿之男配君等等我!

    为了能复活,陈雅南选择穿越一个又一个小说世界,在攻略男配的情况下顺便完成女配的一些心愿从而获得复活能量。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练成一个全能的大神。陈雅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尽请期待吧!(随笔小说快穿文,结局不虐,无限定男主,尽量以不黑原女主为主的小说。喜欢就收藏吧!)
  • 青春自我放逐

    青春自我放逐

    纯真、暧昧,青涩、懵懂;热血、张狂,霸气、阴冷。萧华、吴天、李明,林静,周宇。偶然与你相识,改变我所有。既然不能拥有你,那么,就让我拥有,这个世界吧!兄弟我有,美人负我又何如。佳人在侧,负尽天下吾怕谁。一个平凡又非凡的狠人,周旋于“文刀”与“古月”。平寂的高中,掀起波澜。风雨过后,一切如昨。只是,多了激扬的记忆,飞翔的青春。
  • 花落翩翩:岁月荏苒

    花落翩翩:岁月荏苒

    岁月总是悄然走过,当你不经意间蓦然回首时,它已消失在灯阑珊处,那点点滴滴的回忆总是在眼前绽放,总会唤醒我们内心曾有的美好。日历被时光一页页翻过,岁月循着它的轨迹交替,我们不能挽留时光,但藏在心底的那份醇香,依然潋滟着热情、友情、感动,迤丽而悠长……
  • 有你的天堂(完)

    有你的天堂(完)

    《有你的天堂》番外《砧板上的幸福》已在腾讯读书网完结,喜欢的朋友可千万要记得去捧场哦!新读书群:61885094投票+收藏+书评=支持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留下脚印!
  • 四方谷:小哑巴倒追呆萌男

    四方谷:小哑巴倒追呆萌男

    乔忻晏虽然在江湖上没有什么名气地位,但是为人正直,待人彬彬有礼……一场大火,烧毁了乔忻晏所有的美名!四方谷的小哑巴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为人善良热心,讨人喜欢……那场大火,同样烧毁了她所有的善念!
  • 忍者学霸

    忍者学霸

    装逼学霸系统降,一生学霸逆袭路;超神武术系统降,双生系统互与融。装逼忍霸系统现,身怀忍术为守护;明道学霸装逼路,暗道忍者诡八方。------四十天后小说会改名字
  • 初中之恋

    初中之恋

    那一年,我们初三,那一年,我们的趣事
  • 忆念痕伦

    忆念痕伦

    人生总有许多不如意,在经历那么多以后,风唯并没有忘记那段伤痛,一直持续到她跳入海中的那一刻,她微笑了,不知是家庭的悲剧还是爱情的悲剧或是她性格造就的命运.........
  • 最后一个修仙者

    最后一个修仙者

    1994年冬漫天大雪,一个婴儿被人遗弃在一个道观门口,婴儿的哭声将道观里的一个老道吸引了过来,老道打开门抱起婴儿,抬头看了看天,说道也许这是天意吧。
  • 冰剑传奇

    冰剑传奇

    聂灵抚着手上的冰剑,而面前矗立着的,是霸绝天下,凶冠神州紫眼虚皇,冰灵盘碎,靛青剑断,体内的剑气带着血箭由四肢百骸中一道道迸出……不知道中了多少剑了,真的……要死了吗?导师凌风的养育之恩,魔客厉寇的舍命之托,都……完成不了了吗?心碎之后,方可舍剑,心死之后,方能忘剑一直沉寂在聂灵背上,承载着无尽冤魂与嗟叹的魔剑,此刻,终于爆发。“此刻,我明白了!”本应鲜血流尽而亡的聂灵抬起了头,直视阮灵止,气势再无一丝颓废,"舍生向死,拔剑灭世!"那阮灵止一直端坐着的剑气领域中心的虚空中,再次透出毫无感情波动的四个字“暗——裔——八——剑!”绝世杀气——震慑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