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主要讲述了关于萧衍是如何称帝、在他的执政前期和中期如何治理国家以及萧衍在执行国家政策之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萧衍建立的王朝从502年到557年,一共56年的时间,但是单单萧衍这一个皇帝,就在位了48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但是萧衍最大的爱好就是佛教,这种爱好可以说是和他的生命相始终的。在他建立王朝的最初几年之中,他还是将国家的大事放在首位的,但是等到了他感觉国家经过二十五年的建设,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心就开始变质了。
我看过一部比较厚的历史研究的书籍,这本书里面讲述的每个朝代的皇帝人性的优点和缺点确实很说明问题,别的不说,就说一下我们本讲的主人公。我们本讲的主人公和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一样,同样是武将出身,但是区别确实很大。
萧道成属于没有信仰的皇帝,所以他建立起来的天下,本身就不带有所谓的教派性质,每位官员都兢兢业业的办好事情,所以萧齐在最初的两代君王领导之下,发展的还算可以,至少没有出现权臣上台的情况。
但是萧衍不同,因为他既是一位文学家,又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这样一个皇帝,注定是要悲剧的。虽然我不好妄自评议文学家的不是,因为我不是文学家,充其量也就是认识一些现成的诗词罢了,在我看来,文学家与我们史学家不同的一点在于有的时候很拽。
当然,爱好文学不用怕,萧齐和萧梁的最初几代皇帝都是爱好诗词的大家,但是我着重要讲的是后者。如果一个普通人信仰佛教,那还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信仰自由,但是万一信仰佛教的是一位皇帝,那么这个国家就要被他带垮!把自己的信仰凌驾于国家信仰之上,恐怕这对任何一个王朝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不信,大家请看蜀汉之诸葛亮。
萧衍就犯了这个大错误。根据贞观九年(635年)修成的《梁书》(作者姚察、姚思廉)记载,萧衍第一次到同泰寺“舍身”出家是在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换算成公历,应该在4月中旬),这一次出家仅仅三日,返回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通。接下来就如同“addiction”一样,每隔两三年就会出家一次。
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换算成公历,在10月下旬),萧衍第二次到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皇帝的龙袍,换上僧人的衣物,再一次舍身。次日讲解《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两日后,萧衍还俗。
第三次出家是在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公历5月),这一年群臣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集体凑了两亿铜钱,将皇帝从寺庙中赎了回来。这一次回来之后,萧衍将明年的年号改为“太清”。
但是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公历4月初),萧衍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朝廷又花了一个亿将他赎回来。这还不算完,越到老年,萧衍越是纵容邪恶滋生,笃信佛教,而且自己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还不允许别的人吃肉喝酒,而且宗庙祭祀,全部用蔬菜代替猪牛羊肉。
这下可翻了天了,人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还可以,但是如果让一个信仰儒家思想的中国人摒弃孝道,那么大臣和平民们会抗议的。所以萧衍只好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自己的祖先。
萧衍的出家导致了他没法安心理政,国家在他的晚年出现了奸臣,老年的萧衍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
侯景是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欢的关系很好。但是高欢这个人十分的短命,高欢死后接位的是高澄,高澄和侯景平素里面就不对付,侯景于是在太清元年正月带着自己的河南十三州投靠了西魏,但是宇文泰老谋深算,一直在防备着侯景。侯景找到了萧衍,此刻的萧衍变的昏庸,所以他加封侯景很不客气。
首先是把河南王的位置交给他,然后又封他为大将军。朝臣们看到这种情况,感叹道:“乱事就要来了!”
两年后,侯景以诛杀朝中的弄臣朱异为借口,发动了叛乱。最后侯景和守城的将士双方之间都很疲累,所以两方达成了协定(这也可以看出,萧衍的执政末期连将士都不愿意保护他了),侯景顺利的进了城池。
萧衍看到侯景领着士兵进来了,但是他那最后的一股劲儿瞬间爆发了出来,他很冷静的质问侯景,侯景慢慢的心虚起来。所以他囚禁了萧衍,并在太清三年(549年)五月,成功将萧衍饿死在台城皇宫净居殿。
萧衍死了,接下来即位的并不是萧衍的儿子,而是萧衍的六弟萧宏的第三子萧正德。但是这个皇帝生性凶残,在位一年不得人心,而此刻的侯景攻陷了台城,饿死了萧衍,将萧正德废为了大司马,并迎立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为帝。
被废之后的萧正德对这一次的废立颇有微词,所以侯景怕他制造兵变,所以矫诏将他杀死。
请看下讲:皇帝走马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