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书舍人綦母珍之、朱隆之,直阁将军曹道刚、周奉叔都是萧昭业的羽翼,萧昭业的堂叔祖大将军、尚书令萧鵉(萧道成的堂侄)屡次规劝,萧昭业就是不听,萧鵉先后杀死了徐龙驹、綦母珍之,萧昭业都不敢违拗。
真正让萧昭业对萧鵉起疑心的竟然是因为尼姑的一句话。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和尚、尼姑这个职业可以说是最吃香的,整天念经诵文就可以拿到钱财,谁不去干呢?但是不怕尼姑会念经,就怕尼姑传言语。
这尼姑一传下来谣言,是个人都会起疑心的。特别是萧昭业,他就怀疑他的这位叔祖父有篡位的意思。但是只是留于怀疑的层面,如果没有皇后的三叔何胤的畏首畏尾,这位皇帝可能会慢慢的大小这个念头。毕竟在整个世界上面,理性的人占大多数,感性的人占极少数,既理性又感性(简称“perfect”)的人活不长。
虽然皇帝经过长期的思考,理性的判断,最终没有杀死自己这位叔祖父,但是他做出了一个比较错误的选择——把萧鵉安排到西州去,不让他管理朝廷事务。当时的朝廷之中也就只有萧鵉是一位比较成熟的执政者,如果不想用他,即使把他杀了也比把他外调强。
虽然皇帝不想杀掉这位叔祖父,但是他的做法已经给萧鵉造成了足够大的心理阴影,不用求他的心理阴影面积大家也可以知道,萧鵉真正的要造反了。
当时的皇宫内,萧昭业的心腹仍然存在,所以隆昌元年(494年)七月二十日,萧鵉派遣萧谌和萧坦之等人在办公楼里面诛杀了曹道刚、朱隆之等人,总算彻底的杀光了萧昭业的心腹。然后他们三个人率兵从尚书省进入云龙门,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都跟着进来。萧昭业当时在寿昌殿,听说外面有变乱,便派人关闭内宫之中的所有大门,让太监到兴光楼上查看情况,太监汇报说:“看到有一个穿军装的人,后面跟着数百名军士,全副武装,在西楼下。”
不一会儿,萧谌带着士兵首先进入宫殿,将寿昌阁包围阻截起来。萧昭业跑到了爱姬徐氏的房间里面,拔剑自杀却没有砍中要害,用布帛包起了自己的脖子乘着小车出了延德殿。在殿中,派士兵前来保护自己。
但是士兵们准备抗拒攻击的时候,萧谌的一句话让他们放弃了抵抗,因为萧昭业的行径让他们也看不下去了,这货公开在宫里开妓院,世上除了管仲之外,没有人能够办到如此的地步。
萧昭业最终死在了萧谌的剑下,是年二十二岁。接下来就是安葬的礼数问题,萧昭文登基当了皇帝之后,以王礼安葬了萧昭业。次日,萧鵉借皇太后的名义下诏,追贬萧昭业为郁陵王,并提议立新安王萧昭文为皇帝。
七月二十五日,萧昭文即位,改年号为延兴,任命萧鵉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文武官员赏赐官位二等。次年十月,升萧鵉为太傅、领大将军、扬州牧,给予特殊的礼遇,进爵号为宣城王。虽然萧昭文是皇帝,但是仍然是萧鵉的傀儡。
同年的十月初十,萧昭文被废为海陵王,不久之后被杀。十月二十二日,萧鵉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可比前两位要成熟很多,但是相对的,他最终也是将国家领导向灭亡的皇帝之一。
萧鵉即位后猜忌同姓宗族,信任典掌机要的官吏,并且让他们去监视每一个皇族王侯。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萧道成的直系子孙被诛杀殆尽。萧鵉杀这些王侯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他首先派兵包围他们的王府,接着翻墙破门大喊着进入王府的庭院,把他们的家产完全的抄没。
当时并不是没有王侯反抗过这样的土匪式的抓捕方法。比如江夏王萧峰,这个人属于力气比较大的人,他在被抓捕的过程之中,徒手击倒了几个士兵,最后因为寡不敌众被杀死。和他形成对比的是建安王萧子真,他听到这样的喊杀声之后,吓得钻到了床底下,柯令孙将他拉了出来,还是没有饶过他的性命。
接着萧鵉又派中书舍人茹法亮去杀死巴陵王萧子伦,但是萧鵉很害怕这个家伙,所以委派典签华伯茂用鸩酒杀死他,萧子伦才只有十六岁,接过酒杯之后一饮而尽,临死之前很体谅这些官吏,他知道这些官吏都是随着萧道成和萧赜打天下的老人了。
萧鵉在位的这五年,表面上深居简出要求节俭,但是实际上的生活十分的奢靡。虽然停止了边境对中央的进献,但是还是不能说他是一位明君。
萧鵉晚年病重,他非常喜欢厌胜之术、崇信道教,将所有的服装都改为红色,还特地下诏向官府征求银鱼作为药剂。永泰元年七月三十日(498年9月1日),萧鵉病死,年仅四十七岁。
请看下一讲:两“萧”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