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的时候,林伊踌躇着要怎么去跟教研主任请这半个月的假。毕竟开学才半个月,自己又请长假,那个教研主任又是坚持原则的人,恐怕脸色不会很好看。恰好就在这个时候,系里发生了一桩不大不小的风波。
教研室的一位女老师,不知怎么发现自己放寒假之前那半个月的奖金好像不对,就跑到财务科去查。查了之后,发现财务科只是按照教研室上报的工作量来发放奖金,是教研室把她的外事补贴报少了。她回到办公室就大力宣讲她的冤屈,还怂恿其他老师也去财务科查奖金。结果,每个老师的外事补贴、社团活动补贴都被报少了。报少的数额也不大,每人每个月也就一两百块钱,但整个教研室那么多老师,而且从财务那里查到的数据来看,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半年以上,大家随便算算,至少几万块钱不翼而飞。
为大家报工作量的是教研室的助理,说白了就是在教研室管杂务的。这个人据说是个什么皇亲国戚,几年前不知道从州市上哪个学校走了后门调进来的。他本身是搞行政管理的,所以平时也不上课,也不可能参加教研室的专业活动。他大概是发现从来没有老师找他核对工作量,耍起了小心眼,每个月从每个老师头上挪用一点工作量,报在自己头上。东窗事发以后,吓得抱头鼠窜,直接请了假躲在家里。
教研室的老师集体要求财务科重新补发奖金,可财务科那些人一听要求补发钱,心疼得就像要从自己家的存折取钱来发一样,一口就拒绝了。财务科长振振有辞的说,每个月的预算和支出到月底就结账了,一旦结账不可能再改动。财务科并没有少发钱,只是钱被挪用了,让老师们自己去找教研助理要钱。
这样一来,教研室可就群情激愤了。这些平时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骂起人来是不带脏字,却能把你气得吐血。什么一个小小的助理哪有这样大的胆子,说不定和领导勾结起来私相授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却被人赤裸裸的剥削,简直是有辱斯文;这种人是怎么混进大学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皇亲国戚,与这样的人做同事,自己实在是羞耻难当;现在腐败成风,没想到大学校园这样的净土也难以幸免等等言论,在教研室里此起彼伏。
那教研主任才四十多岁,硕士毕业后来到师大,后来学校又送他到英国,拿了个中世纪文学的博士文凭,对宗教和西方史诗造诣很深,还能说一口优美的英式英语,随口就能引用莎士比亚的经典句子。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因为太有才华,所以给人感觉不食人间烟火,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循规蹈矩,原则性极强,一心就是扑在工作上。除了给研究生上上课、关心一下手上的几个项目,整天就给年轻老师宣扬,要多读书,读好书,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没想到自己教研室里竟然发生这种事,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直接向外语学院的院长求救了。
林伊找他请假的时候,他正愁眉不展。他一听林伊要请半个月,也不关心林伊要去哪儿,要干什么,开口就问:“你的课怎么办?”
林伊严肃认真的说:“这半个月我只有八节课,已经和谭老师进行了调换。这半个月学校里也没有外事安排。如果外事办那边有临时需要,谭老师会替我去的。”
教研主任叹了口气,眉头皱得更紧了:“谭老师,谭老师,她倒是会替你排忧解难。怎么一个个到了我这里,全是兴师问罪的。”
林伊看着这个年轻的老学究,心里暗自发笑,说:“主任,你也别太着急了,实在不行让助理把钱退给大家就行了。”
教研主任挥挥手,说:“小年轻,你懂什么,事情要真有这么简单我还在这里愁什么!我们这些老师,精力用不到教学科研上,整天被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真是悲哀呀!行了,你要请假就请假。你们还年轻,请了假正好少掺和这些事。不过你要把工作安排好,耽误了学生我扣你奖金。”
林伊一听,怕他反悔,嘴里说着谢谢,人已经不见了。
林伊和陈柏舟到重庆的时候,是三月下旬,天气不太冷也不热,还算宜人。不过陈柏舟的母亲在战后为了隐藏身份,教书的学校并不在重庆城区,而是离城区很远的城口县。陈柏舟之前因为工作的缘故,来过重庆几趟,不过总是行色匆匆,只往返于机场和公司的销售处。这次并非为工作,是纯粹的私事,而且时间充裕,所以他们在重庆停留了一晚。两人兴致勃勃的去吃了最有名的火锅、小面,把陈柏舟辣得满头大汗。晚上还去了有名的两江亭看夜景,陈柏舟看着夜晚的山城,错落有致,流光溢彩,想到这是奶奶直到去世都未再离开的城市,心里很是感慨。
第二天他们就从公司在重庆的销售办公室开了车直接去了城口。出发前,那个销售主任说路上不好走,想陪他们一起去,被陈柏舟拒绝了。没想到在距离城口一百多公里的时候,路途变得艰难起来,那种坑洼颠簸恐怕陈柏舟没经历过。他们清早就出发,到达城口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城口的天气比重庆冷,是一座静静矗立在夜幕下的小城,和昨夜的重庆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外界的喧嚣与她完全无关,时光就在这里默默的流淌着。
陈柏舟他奶奶教书的学校在县城东北的一个镇管辖的村子,从县城开车过去大约还要一个多小时。从县城到镇上是新修的柏油路,路况还可以,到了镇里以后,去村子的路就变成了崎岖的盘山路。两人怕走错路,在山路上看见人就问,耽搁了不少时间,到了村子已经是中午了。
村里的小学是希望工程新建的,那栋两层小楼就在村口,想来也曾有众多的学生曾在这里度过童年。但后来村里学生数量减少得太厉害,学校只开设了一二年级,三年级以后学生就要到镇里去上寄宿学校了。
林伊他们到学校的时候,学生都回家去吃午饭了,只看见一男一女两个老师模样的人在那里煮面条。那两个老师看见他们的车停在学校门口,倒也爽直热情,放下手里的面条就抬手招呼他们,远远的扯着嗓门问:“你们找谁?”
陈柏舟从后备箱抬出许多那个销售经理提前准备好的文具用品和两台电脑,那两个老师看见有行李,直接放了碗就到门口问:“你们找谁?这村里的人我们都认识。”
陈柏舟指指那些文具说:“这些是送给学校的,来之前听说学校学生数量也不多,就估计着准备了一些。”
那个男老师有些感动,轻轻的搓着双手说:“你们是专程来捐物资的?我们这里路远,交通不方便,一些捐物资的人都是通过邮政局给我们寄包裹,你们还专程跑一趟。”
陈柏舟笑笑说:“您客气了。我们主要是来找个人。”
女老师一听也许能帮上忙,眼睛炯炯有神的问:“你们找谁,这村里的人男女老幼我们都认识,说不出名字,说个相貌特征也行。你们还没吃饭吧,要不也给你们下碗面条,到屋里慢慢说吧。”
陈柏舟看两个老师比较年轻,试探的问:“我奶奶原来在这里教书,但很早就去世了,也许你们没听说过她。”
那个男老师听见这话,正在锅里搅面条的手停了一下,说:“我们俩才来了五年,而且本身也不是这个村里的人。你别担心,只要确定你奶奶教书的地方就是这个村子,村里年长一些的人肯定认识她,吃了面条我们带你去找人问。”
林伊侧过头问陈柏舟:“你爸爸应该来过这个村子,当时为什么没有办这件事情?拖了这么多年才让你来?”
陈柏舟的眼神似乎穿透了那锅翻滚的面条,说:“他从小就失去母亲,也许每天都在想着和母亲见面的情景。最后得知奶奶已经去世,可以说是伤心欲绝。他没有来到这个村子,他是在县上的教育局查到奶奶的情况。再说,自从爷爷去世以后,他就不愿意回台湾了”
“台湾?”女老师正吃着面条,把头猛的抬起来。“跟台湾有什么关系?”
“我奶奶本来四九年要去台湾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走,才来到这里当老师的。”
女老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来这里教书,是因为五年前秦老师退休。他也在这里教了一辈子的书,他跟我说,好多年前跟他一起教书的一位老师,家里人都在台湾。那个时候,大家都帮她瞒着,直她去世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她的事。那个老师应该就是你奶奶。”
“你知道我奶奶的墓在哪里吗?”陈柏舟有些激动。
女老师摇摇头:“我不知道。不过村子里的人一般都安埋在后山。吃过饭,我先带你们去找村里的会计。他是那辈人里唯一的高中生,村里的事情他知道很多。”